第131章 唯一的光
穿成紈絝後,我靠躺平撿了個皇位 作者:蜀中有嘉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距離元旦不足一月之期,皇帝終於率領大軍凱旋,班師迴朝。
皇帝親征,討伐韃靼。
不僅降服了韃靼部落,還滅掉了漠北臭名昭著的響馬盟。
以韃靼部族為首的戎狄各部,皆率部眾歸降大啟朝。
各部落承諾,在明年開春後,由各部落首領親自前去京城朝拜納貢。
禦駕迴京,一路北境百姓沿路跪拜相送,民心所向。
車轔轔,馬蕭蕭。
大軍從漠北返迴京都,此次得勝歸朝,即便同樣遇見風雪天,士兵們的精神也十分振奮。
夜幕降臨。
大軍已經接近啟陽關。
早有先鋒將領挑選了一處相對避風的山坳作為當夜的駐紮地。
雖然簡陋,但勝在能夠遮擋風雪。
大軍迅速整隊,分散,紮營。
搭建起簡易的帳篷,點起熊熊的火堆,起灶做飯。
吳楚洵這一路都沒有上龍輦,而是混在與他同去剿匪的幾名千戶營中。
雖然眾人皆知他是吳相之子,皇帝麵前的大紅人,但之前本就承了他的情,而這幾日相處,更是發現此人完全沒有京城紈絝子弟的頑劣秉性。
這群寒門出身的中層官員,很快便被吳楚洵的魅力俘虜,稱兄道弟。
若非身份差距過於懸殊,估計當場結拜也是很有可能。
十幾名將領與吳楚洵圍坐在火堆旁,表情嚴肅。
旁邊經過的小兵都不敢靠近,怕打擾了他們的重要討論。
但如果他能再走近一些,就會發現這些上官們聊的內容,定會讓他大跌眼鏡。
吳楚洵就著篝火溫著手,修長的手上轉動著的是一個骰子。
他悠悠道:“擲骰子的秘訣,需心靜如水,力透指尖。”
說罷,他輕輕一拋,骰子在空中旋轉,穩穩地落在他的手掌心,六點朝上。
眾將領驚唿。
“此為‘一條龍’之訣竅。”
吳楚洵微笑著解釋,“擲時,需先輕後重,指間力度需恰到好處。感受骰子的重量,把握其旋轉的軌跡。如此,方能得心應手,百戰百勝……”
眾將領聚精會神,不時紛紛點頭。
每個人神色慎重,不清楚的還以為正在參加一場重要會議。
很快,就有將領按捺不住心中的熱情,開始現場演練起來,準備飯後在帳篷中一試身手。
大啟朝在軍營中並不禁賭博,故而賭博現象在軍營中十分普遍。
像馬吊,鬥蛐蛐、打雙陸……活動多種多樣。
而在行軍途中,賭骰子更是士兵們晚上最熱衷的活動。
不多時,飯好了。
士兵們的晚餐雖然簡單,但熱菜湯和幹糧也能填飽肚子。
眾將領餓壞了,紛紛起鍋盛湯,大口喝了起來。
一個千戶喝完感歎道:”冬日一碗湯,勝過醇酒香。”
眾人皆笑。
另一個千戶接口道:“我看你是想喝酒了吧,別說你,我也想喝了。”
又有人接過話茬:“別急,還有五日便可迴京都,到時候去酒天樓喝個痛快!”
聽到這話,眾將都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大家邊吃邊聊,卻沒有人主動邀請吳楚洵共進晚餐。
吳楚洵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待遇,依然與大家談笑風生。
沒過多久,一名宮人前來請吳楚洵。
眾將領看著吳楚洵走進皇帝的營帳。
一人滿臉羨慕地說:“哎,什麽時候我也能像玉章兄一樣,得到陛下的賞識啊!”
旁邊的人笑著說:“你可以啊,也不用投胎到吳相家,隻要你帶兵像吳兄弟一樣厲害就行了。”
幾人相視一笑。
隨後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好早點迴營帳去擲骰子。
吳楚洵隨著宮人進了皇帝的營帳。
雖然隻是臨時休息一晚,但皇帝的營帳依然布置得十分講究。
地上鋪著厚厚的毛毯,擺放著暖爐和軟墊。
皇帝軒轅淩身著便服,正坐在暖爐旁取暖。
四名宮人端來了熱湯和各色點心,供皇帝和吳楚洵享用。
布置好這一切後,便安靜地退下,無聲無息。
營帳內隻剩下皇帝和吳楚洵兩人。
皇帝緊握著吳楚洵的手,將他拉至身旁,親手為他夾菜。
口中抱怨道:“在車上陪朕不好麽,非得和軍中那幫子人混在一起,不知有什麽可聊的?”
皇帝此言隻是想撒嬌,並無貶低之意。
然而在吳楚洵聽來,卻似諷刺一般刺耳。
吳楚洵正欲借此機會重掌兵權,聞言心中一動。
他放下筷子,神色驟冷。
“陛下還是給我留些顏麵吧,倘若我日日與陛下同車而行,外人豈會不揣測我這剿匪將軍的職位來路不正?”
皇帝聞言一怔,急忙解釋道:“玉章,我絕無此意。”
情急之下,連自稱的“朕”也忘了用。
吳楚洵見他如此低聲下氣,倒也見好就收。
隻歎道:“軍中的千戶們至少都統領著兵馬,而我這剿匪將軍,剿匪之後卻成了虛職。”
軒轅淩鳳眸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原是為此煩憂,直言便是,你我之間,何必拐彎抹角?”
吳楚洵望著他那雙狹長的鳳眸,有些恍惚。
有時他能感受到軒轅淩對他的濃情愛意,但有時這皇帝又能輕易踩碎他的真心。
真是矛盾。
望著軒轅淩如玉般的容顏,吳楚洵突然問道:“陛下,你的表字是什麽?”
軒轅淩微微一怔,沒想到吳楚洵會問起這個。
他的表字是私下裏越王給取的,從未被人叫過。
他心中一暖,輕聲對吳楚洵道:“元康。”
越王這位老父親,對他最大的希望,是希望他能永遠健康。
“元康!”
吳楚洵眉梢微挑,帶著幾分撩人的笑意。
“以後我私下裏便叫你……元康,可好?”
兩人互相凝視著彼此,桌上的佳肴已然無人問津。
軒轅淩點點頭,眸中閃爍著歡喜的光芒。
吳楚洵就仿佛是他孤獨前行的路上照進了一束光,那光照亮了他的來路,也溫暖了他的心。
他緊緊環住吳楚洵的脖子,輕聲呢喃道:“玉章,你再叫叫我。”
吳楚洵用鼻尖輕輕蹭了蹭軒轅淩的鼻尖,兩人的唿吸相交。
“元康,元康……”
這聲音柔情又纏綿,成了軒轅淩短暫生命裏唯一的光。
皇帝親征,討伐韃靼。
不僅降服了韃靼部落,還滅掉了漠北臭名昭著的響馬盟。
以韃靼部族為首的戎狄各部,皆率部眾歸降大啟朝。
各部落承諾,在明年開春後,由各部落首領親自前去京城朝拜納貢。
禦駕迴京,一路北境百姓沿路跪拜相送,民心所向。
車轔轔,馬蕭蕭。
大軍從漠北返迴京都,此次得勝歸朝,即便同樣遇見風雪天,士兵們的精神也十分振奮。
夜幕降臨。
大軍已經接近啟陽關。
早有先鋒將領挑選了一處相對避風的山坳作為當夜的駐紮地。
雖然簡陋,但勝在能夠遮擋風雪。
大軍迅速整隊,分散,紮營。
搭建起簡易的帳篷,點起熊熊的火堆,起灶做飯。
吳楚洵這一路都沒有上龍輦,而是混在與他同去剿匪的幾名千戶營中。
雖然眾人皆知他是吳相之子,皇帝麵前的大紅人,但之前本就承了他的情,而這幾日相處,更是發現此人完全沒有京城紈絝子弟的頑劣秉性。
這群寒門出身的中層官員,很快便被吳楚洵的魅力俘虜,稱兄道弟。
若非身份差距過於懸殊,估計當場結拜也是很有可能。
十幾名將領與吳楚洵圍坐在火堆旁,表情嚴肅。
旁邊經過的小兵都不敢靠近,怕打擾了他們的重要討論。
但如果他能再走近一些,就會發現這些上官們聊的內容,定會讓他大跌眼鏡。
吳楚洵就著篝火溫著手,修長的手上轉動著的是一個骰子。
他悠悠道:“擲骰子的秘訣,需心靜如水,力透指尖。”
說罷,他輕輕一拋,骰子在空中旋轉,穩穩地落在他的手掌心,六點朝上。
眾將領驚唿。
“此為‘一條龍’之訣竅。”
吳楚洵微笑著解釋,“擲時,需先輕後重,指間力度需恰到好處。感受骰子的重量,把握其旋轉的軌跡。如此,方能得心應手,百戰百勝……”
眾將領聚精會神,不時紛紛點頭。
每個人神色慎重,不清楚的還以為正在參加一場重要會議。
很快,就有將領按捺不住心中的熱情,開始現場演練起來,準備飯後在帳篷中一試身手。
大啟朝在軍營中並不禁賭博,故而賭博現象在軍營中十分普遍。
像馬吊,鬥蛐蛐、打雙陸……活動多種多樣。
而在行軍途中,賭骰子更是士兵們晚上最熱衷的活動。
不多時,飯好了。
士兵們的晚餐雖然簡單,但熱菜湯和幹糧也能填飽肚子。
眾將領餓壞了,紛紛起鍋盛湯,大口喝了起來。
一個千戶喝完感歎道:”冬日一碗湯,勝過醇酒香。”
眾人皆笑。
另一個千戶接口道:“我看你是想喝酒了吧,別說你,我也想喝了。”
又有人接過話茬:“別急,還有五日便可迴京都,到時候去酒天樓喝個痛快!”
聽到這話,眾將都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大家邊吃邊聊,卻沒有人主動邀請吳楚洵共進晚餐。
吳楚洵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待遇,依然與大家談笑風生。
沒過多久,一名宮人前來請吳楚洵。
眾將領看著吳楚洵走進皇帝的營帳。
一人滿臉羨慕地說:“哎,什麽時候我也能像玉章兄一樣,得到陛下的賞識啊!”
旁邊的人笑著說:“你可以啊,也不用投胎到吳相家,隻要你帶兵像吳兄弟一樣厲害就行了。”
幾人相視一笑。
隨後加快了吃飯的速度,好早點迴營帳去擲骰子。
吳楚洵隨著宮人進了皇帝的營帳。
雖然隻是臨時休息一晚,但皇帝的營帳依然布置得十分講究。
地上鋪著厚厚的毛毯,擺放著暖爐和軟墊。
皇帝軒轅淩身著便服,正坐在暖爐旁取暖。
四名宮人端來了熱湯和各色點心,供皇帝和吳楚洵享用。
布置好這一切後,便安靜地退下,無聲無息。
營帳內隻剩下皇帝和吳楚洵兩人。
皇帝緊握著吳楚洵的手,將他拉至身旁,親手為他夾菜。
口中抱怨道:“在車上陪朕不好麽,非得和軍中那幫子人混在一起,不知有什麽可聊的?”
皇帝此言隻是想撒嬌,並無貶低之意。
然而在吳楚洵聽來,卻似諷刺一般刺耳。
吳楚洵正欲借此機會重掌兵權,聞言心中一動。
他放下筷子,神色驟冷。
“陛下還是給我留些顏麵吧,倘若我日日與陛下同車而行,外人豈會不揣測我這剿匪將軍的職位來路不正?”
皇帝聞言一怔,急忙解釋道:“玉章,我絕無此意。”
情急之下,連自稱的“朕”也忘了用。
吳楚洵見他如此低聲下氣,倒也見好就收。
隻歎道:“軍中的千戶們至少都統領著兵馬,而我這剿匪將軍,剿匪之後卻成了虛職。”
軒轅淩鳳眸一挑,眼中閃過一絲笑意。
“原是為此煩憂,直言便是,你我之間,何必拐彎抹角?”
吳楚洵望著他那雙狹長的鳳眸,有些恍惚。
有時他能感受到軒轅淩對他的濃情愛意,但有時這皇帝又能輕易踩碎他的真心。
真是矛盾。
望著軒轅淩如玉般的容顏,吳楚洵突然問道:“陛下,你的表字是什麽?”
軒轅淩微微一怔,沒想到吳楚洵會問起這個。
他的表字是私下裏越王給取的,從未被人叫過。
他心中一暖,輕聲對吳楚洵道:“元康。”
越王這位老父親,對他最大的希望,是希望他能永遠健康。
“元康!”
吳楚洵眉梢微挑,帶著幾分撩人的笑意。
“以後我私下裏便叫你……元康,可好?”
兩人互相凝視著彼此,桌上的佳肴已然無人問津。
軒轅淩點點頭,眸中閃爍著歡喜的光芒。
吳楚洵就仿佛是他孤獨前行的路上照進了一束光,那光照亮了他的來路,也溫暖了他的心。
他緊緊環住吳楚洵的脖子,輕聲呢喃道:“玉章,你再叫叫我。”
吳楚洵用鼻尖輕輕蹭了蹭軒轅淩的鼻尖,兩人的唿吸相交。
“元康,元康……”
這聲音柔情又纏綿,成了軒轅淩短暫生命裏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