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拉丁文名稱]


    canis lupus


    [狼的動物學分類]


    狼,哺乳綱,食肉目,犬科。


    關於狼和狗是否同源的問題,曆來爭論不休。有的動物學家認為,狗是由狼演化而來,狼是狗的祖先。遠古時候,狼和狗屬於一種動物,約一萬年以前,狼的家族中有一支體格較瘦小的,因為貪吃人類扔棄的動物骨頭,而逐漸被人類馴化。人類出於審美和安全的考慮,淘汰那些性格暴躁的,選擇那些毛色較中看的,慢慢便有了狗這種動物。持這種觀點的理由是,狼和狗可以交配並能產下後代,證明彼此間有著很親的血緣關係。


    但另一派動物學家則認為,現代人類豢養的狗是從一種草原野犬演化過來的,雖然狼與狗有血緣關係,但屬於兩種不同的動物。理由是:狼始終無法被馴化,雖然彼此能交配並產崽,這並不能說明彼此同宗同祖,在特定條件下,獅虎也能交配並產下後代,但獅虎絕非在遠古時是同一種動物。


    [狼的地理分布]


    狼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動物,從高山到平原,從大漠到海灘,均有狼的足跡。但靠近赤道的熱帶地區卻不易見到狼的蹤跡,原因是狼無汗腺靠舌頭散熱,在炎熱地區追逐獵物,容易因散熱困難體溫過高而中暑。


    非洲稀樹草原有一種土狼,模樣較正常狼小,體毛土黃,善於從地洞裏捕捉兔子。但據動物學家鑒定,這種動物雖名叫土狼,卻並非是狼,而是一種野犬類。


    另在北美洲有一種狼獾,兇暴而狡詐,神出鬼沒,極難捕捉,被當地居民稱為山妖。這種野獸雖然帶個狼字,卻與狼沒有任何親緣關係,而是一種獾類。


    澳洲是有袋類動物的天下,有袋鼠、袋熊、袋狸等。前幾年發現袋狼的化石標本,證明有袋狼存在,可惜已經絕跡。從遺傳學角度看,袋狼確係狼的亞種。


    我國各地都產狼,狼最多的地區是西北和內蒙古。狼在我國又有南方狼和北方狼之分。北方狼毛長而厚,體形較大;南方狼毛短而稀,體形較小。南方狼喜歡獨居和雙棲;北方狼喜歡群居,隆冬臘月常合成大群,共同攻擊其他動物。


    [狼在自然界的位置]


    狼屬於中型食肉獸,雖然體態中等,卻是牛羊鹿豬等食肉獸最可怕的天敵。這是因為當數隻或數十隻狼形成狼群後,威力大增,連老虎見了都要退避三舍,因此狼處於大自然這根食物鏈的上端。


    狼因為經常捕食家禽家畜,長期以來被人們視為害獸,遭到無情圍剿,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由於人們過度捕獵,世界各地野生狼的數量銳減。其實,狼在保護生態平衡方麵起著特殊的作用。


    上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牧民痛恨狼偷吃羊,發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滅狼運動。牧民用先進的雙筒獵槍和訓練有素的獵狗大肆捕捉狼,短短幾年時間,加拿大牧區便不見了狼的蹤影。人狼之戰,人獲得了輝煌勝利。


    然而僅僅過了十來年,便發生了災難性的後果。加拿大有一種紅毛兔,過去因為有狼捕捉,紅毛兔的繁殖受到製約,狼滅絕後,一年能生三胎的紅毛兔迅速繁殖,呈幾何級數增長。紅毛兔以草為食,且嗜好咬食草根,龐大的紅毛兔軍團泛濫成災,大片大片牧場遭到洗劫,變成荒漠。畜牧業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人們投毒、拉網、獵殺、購買優秀獵兔犬,所有努力均屬徒勞,紅毛兔的繁殖能力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捕殺能力。最後,政府不得不聽從專家的意見,花重金從美國進口一百條野狼,將它們放養牧場,兩年後,紅毛兔的數量才得到有效遏製。


    從生物多樣性角度說,狼自有它存在的理由,狼在自然界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狼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在人們心目中,狼是邪惡的化身。翻閱《成語字典》,什麽狼子野心、狼狽為奸、狼心狗肺、狼煙四起、一片狼藉、豺狼當道、狼奔豕突……等等,都用來形容殘暴、奸惡和兇險。中國古代還有一則著名的寓言《中山狼》,把狼描繪成背信棄義的壞蛋。在漢語方塊字中,“狠”字與“狼”字隻相差一點,意思是再狠一點就是狼了,人對狼的憎惡可見一斑。可以這麽說,在許多民族的傳統文化中,狼就是惡的代名詞。


    但隨著科學進步,隨著環保意識逐步深入人心,人們對狼的看法也逐漸產生了變化,由仇恨變得寬恕,由水火不相容而變得寬容。例如一首流行歌的歌名就叫《北方的狼》,有一種服裝的品牌就叫“七匹狼”。從中可以看出,人們開始客觀地看待狼,欣賞狼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勇敢和堅韌。


    [狼的行為特征]


    狼足長體瘦,尾垂於後肢之間,吻較狗為尖,口也較闊。狼眼斜,狼耳豎立不曲。毛色隨產地而異,通常上部黃灰色,略混黑色,下部帶白色。棲息山地、平原和森林間。性兇暴,平時單獨或雌雄同棲,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襲擊各種野生和家養的禽畜。


    狼的嗅覺非常靈敏,性機警、多疑而殘忍。讓它們上當受騙很不容易。獵人設下的陷阱,不管偽裝得多麽巧妙,它們從不會走近。


    狼有健壯的身體,善跑的長腿,跑得又快又持久,一口氣能跑五十多公裏,加上善於群夥圍追,即使是像鹿、野羊之類跑得很快的動物,終究都會成為狼的食物。


    狼雖然合群,但是同類之間沒有友愛互助的精神。在極其饑餓的情況下,它們往往要禍及同類。當狼群中有一隻狼受傷時,其餘的狼會一擁而上,咬死它並瓜分掉死去同類的肉,可見狼的本性是殘忍自私的。


    狼雖然殘忍,但它們對自己的幼崽則充滿了“母愛”。通常雌狼一胎生五至七崽,公狼母狼共同養育後代。母狼產崽時不能外出找食,公狼就挑起一家數口謀生的重擔,獵到食物以後,先吞食下去,迴來再吐出半消化的食物,耐心地喂給母狼和幼崽。二十五天左右,幼狼便可以出窩活動了,這時,親狼雙雙訓練幼狼捕捉獵物的本領。遇到危險情況時,親狼對幼狼更是關懷備至,十分機警地轉身向另一個方向跑去,轉移視線,把危險引向自己,保護幼狼免遭傷害。育幼過程大約持續一年左右,直到母狼再度發情時,公狼就毫不客氣地把幼狼趕走,讓它們去過獨立的生活。


    [狼的趣聞逸事]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狼的故事。


    有一個地質隊到祁連山野外勘探,打死了一匹企圖鑽進帳篷來偷東西吃的母狼,又在宿營地附近的一條岩縫裏搜出一黑一黃兩隻出生沒幾天的小狼崽。地質隊員們不忍心殺死它們,再說養兩個小動物也可以給枯燥的生活帶來樂趣,便用米湯喂養它們。它們長大後,像狗一樣聽話,跟隨著地質隊跋山涉水,和隊員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年後,地質隊完成勘探任務,要迴城市了。起先,他們打算將這兩匹已經長大的狼放歸大自然,但當他們的卡車啟動後,兩匹狼在卡車後麵緊追不舍,隊員們隻好改變初衷,帶它們一起迴城,想送給動物園,這樣的話,隊員們節假日還可以去看望它們。


    誰料到動物園竟然拒收,動物園的動物都是有編製有戶籍的,有關部門按編製和戶籍撥給經費,憑空增加兩張狼嘴,誰來管飯呢?動物園不是野生動物的慈善機構和收容所,落難的野生動物想進就進的。


    隊員們不可能再帶著這兩匹狼返迴祁連山,讓它們留在城裏更不妥當,大都市的街上發現狼的蹤影,怕會引起社會動蕩。沒辦法,隻好買些肉來先把它們喂個飽,然後在夜深人靜時把它們從環城路高高的立交橋上推下去。“咚!咚!”橋下傳來物體砸地的訇然聲響,傳來痛苦的嗥叫聲。隊員們奔下橋去,兩匹狼倒在血泊中,但還沒有死,睜著眼睛,望著漆黑的天空。


    朝夕相處了一年多,畢竟是有感情的,一位女地質隊員受不了這酷烈場麵的刺激,失聲哭了起來。黑狼伸出舌頭來舔她的鞋,黃狼帶血的嘴親吻她的手,好像在安慰她別為它們難過,直到它們咽下最後一口氣……


    [我與狼的親密接觸]


    寨子裏的羊羔接二連三神秘失蹤,老獵人波農丁判斷是狼在作祟。我跟著波農丁和兩條獵狗到後山搜尋,果然在一棵三圍粗的椿樹洞裏找到了狼窩。母狼不在家,大概外出找食去了,窩裏隻有三隻還在吃奶的幼狼。


    對付惡狼我們不會心慈手軟,我把一隻狼崽扔給獵狗,狗興奮地咆哮著幾口就將狼崽撕咬成碎片。接著我又扔去一隻狼崽,也很快葬身狗腹。


    當我將最後一隻狼崽提起來準備扔出去時,波農丁攔住了我,說:“留一隻活的。”見我一臉困惑,他解釋說:“如果把所有的狼崽都殺了,母狼迴來後,聞到人和狗的氣味,就會實施瘋狂的報複。留一隻活的,母狼愛子心切,就無暇報複了,會帶著狼崽遠走他鄉,躲避災禍。”他從我手中接過狼崽,在兩條後肢間使勁一捏,“哢哢”兩聲響,狼崽兩條後腿膝蓋被折斷了。波農丁將斷腿狼崽塞迴樹洞,解釋道:“讓母狼養一隻永遠也站不起來的殘疾狼崽,母狼一輩子身心疲憊,再也沒有精力和勇氣來寨子偷竊羊羔了。”


    當天傍晚,我們在對麵山梁遠遠看見一隻母狼叼著一隻狼崽,迎著火紅的夕陽,垂頭喪氣地往深山密林走去。這以後,果然如波農丁所言,母狼再也沒迴來過。


    [狼的生存現狀]


    狼的生存狀態不容樂觀。由於人們對狼根深蒂固的偏見,千百年來,狼的日子一直很不好過,東躲西藏,仍免不了遭到追捕和獵殺。在我國,六十年前任何一個省都有野狼出沒,到了二十一世紀,除了東北、西北和西南少數幾個省、自治區外,其他地區已看不到狼的蹤影。專家估計,目前我國野狼的總數量不會超過一千隻,再這樣下去,我們就隻能在動物園才能見到狼了。


    [關於狼的寄語]


    不錯,狼吃羊,狼有時還會襲擊人,但不僅狼吃羊,人也吃羊,與狼襲擊人相比,人襲擊狼的次數要多得多。


    狼確實貪饞無比,但說句公道話,凡狼吃的東西人都吃,而人吃的一些東西狼卻不吃,例如香煙、烈酒、海洛因等等。所以,狼並不是十惡不赦的逃犯,請手下留情,別趕盡殺絕,也給它們一席生存之地。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大自然更和諧,更適宜人類居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狼王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沈石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沈石溪並收藏狼王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