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清平樂·村居[種田] 作者:丁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狀,杏兒笑道:「二姐,你這還跟魚較上勁兒了!」
蘇婉低低道:「滑頭!」
從早晨起來大半天都沒見到兒子身影,楊氏說不擔心是假的,見到兒子一臉笑意提著籃子斧頭迴家,道:「哪去了,也不跟你爹說聲。」
「娘,晚上吃包子,嚐嚐張嬸子的手藝。」
得了,兒子這是去蘇家獻殷勤了,楊氏不再多問,卻是私下與老頭子嘀咕了一迴。
窗外寒風唿嘯而過,屋內卻是暖如三春。
楊氏翻了個身,低低道:「老爺子,你說這事兒能成嗎?」
都這久了,蘇家不鬆口,就連蘇老爺子都不見自家老伴,雖兒子殷勤,楊氏卻很是擔心。
「管他呢,都二十好幾的人了,他自己做主吧!」張軍卻是看淡了,反正說別家女娃那強種不答應,成不成的隻能磨蘇家答應了。
張康毅正翻箱倒櫃,也不知是被箱子裏各色布料的氣味衝到還是咋,打了個噴嚏,他揉揉鼻頭繼續翻找。
半響,泄氣道:「到底放哪了?」
第103章 順眼的孫女婿
臘月二十七, 村裏的魚塘鑿冰撈魚,因蘇長青是裏正,主持賣魚分魚之事, 家裏來往的人尤為多。
蘇婉收到了張康毅送的禮物——兩柄團扇。
張康毅是借著還籃子一併送的,當然, 籃子裏不僅有團扇,還有自家炸的丸子點心。
聽她娘說在還迴來的籃子裏裝著, 蘇婉嫌棄地聞了聞,轉手將一柄蘭花團扇送給杏兒。
杏兒很是知道輕重, 擺手不接, 甚至跑出院子去看魚塘撈魚。
蘇婉不是很懂繡活, 但也看得出做工精細, 繡工更是出彩,無他,貓撲蝴蝶團扇上小貓的毛都根根分明,把玩了幾下拿迴臥室放在了妝奩盒的最下層。
眼下她爹是裏正, 有些人家為了搞好關係還給家裏送尺頭,甚至給安兒做鞋呢, 她就當這是張康毅想走她爹的關係。
今日,村裏魚塘鑿冰捕魚,來了很多管事, 多為酒樓或大戶人家效勞,未免怠慢人,蘇長青前兩日著人在魚塘旁邊十步開外的空地上搭了遮風擋雪的棚子,供這些人吃茶歇息。
魚塘邊, 準備下水的人皆是青壯,有那十七八還未成親的小夥子, 亦是摩拳擦掌。
蘇婉本不欲來,奈何李秀兒專門到家裏來叫,隻得抱著手捂子出門。
.
村裏的魚塘是前兩年為防大旱專門挖的蓄水池,旱災已過,重新迴填費力費事也不劃算,最後直接當魚塘使。
暮春時節,裏正出麵帶人在河道布網捕魚苗,說是布網,不過就是兩方粗布撒上麥麩混合番薯粉食鹽做的餌料,待魚苗成群結隊來吃餌料,方拉起粗布,水和魚苗齊齊入桶。
一個魚塘倒一桶魚苗,到年底鑿冰捕魚來賣,大頭的被酒樓管事、大戶人家採買管事買走,剩下的村裏一分,各家年夜飯也能得個「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去年因是頭一年養魚,也沒專門餵養,隻放了育苗,年末不是很肥碩,今年,因著蘇長青成為裏正,蘇婉冥思苦想,前世那人喜歡釣魚,她在兩人的各種交談片段中找出了些有用的記憶,提議給魚餵飼料。
也不是別的什麽精貴東西,就麥麩、紅薯澱粉和食用鹽,偶爾幾次蘇婉還添加了番麥麵,混合後加水搓成小豆豆曬幹,傍晚時分去魚塘撒一迴。
因著魚塘有連接大河的水渠,屬於活水養魚,隔三差五撒一迴魚食也不怕汙染塘水。
即使如此,今年的魚很是肥碩,個頭尺長的魚竟然占半數,魚塘邊驚唿不斷,一派喜氣洋洋。
眼見村裏魚塘大豐收,卻又鬧了一出笑話!
魚王重達六斤,昌泰樓與鳳鳴酒樓的管事起了一番爭執,無他,都想要魚王!
鳳鳴酒樓以江南菜聞名,烹魚自然是有一手,可昌泰樓的麻辣魚亦是不遑多讓,兩家都想拿到魚王博個好彩頭。
看著兩管事不顧大庭廣眾,互相貶低,村裏人也是看了一迴熱鬧。
最後,蘇長青出麵,道:「兩位管事都是咱們府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大可不必為此爭執失了身份,若是不棄,以猜拳定歸屬。」
昌泰樓範管事明顯手氣很好,贏了後謙笑著拱手,「承讓承讓!」大手一揮,一旁等待的夥計蜂擁而上,直接將魚王倒入自家木桶。
範管事能穩坐昌泰樓大管事寶座多年,為人自是有一手,笑道:「沾村裏的光,魚王單算,也博個好兆頭,算價六兩六錢,來年風調雨順農時順遂財運亨通!」
「好~」
「大管事好文采~」
??????
圍觀之人紛紛叫好,喜氣更上一層樓。
不說張康毅是蘇家村第一首富呢,人就是腦子轉得快,接下來的操作,就是蘇婉都得承認,智商情商真不是有大機遇就能鍛鍊提升。
見範管事得了魚王,魚王賣了好價錢,張康毅帶著蘇誌剛等人將魚按個頭品相草草分了一下,個頭大小差不離五斤左右且同品相的魚,定個吉利數字裝一桶一起賣,這寓意,不消開口明說,各家管事都是人精,紛紛開價搶購。
各大管事拉走頭一批大魚後,剩下的就是村裏各家分魚,為保證公平,不論個頭論斤兩,每家來個六斤,餘下者村裏人想要平價買。
昌平地處北地,吃魚多是河裏捕撈,也是近兩年因挖池存水像蘇家村這般養魚的才多起來,可水池也多被大戶人家把持,因此,年末魚價沒咋降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蘇婉低低道:「滑頭!」
從早晨起來大半天都沒見到兒子身影,楊氏說不擔心是假的,見到兒子一臉笑意提著籃子斧頭迴家,道:「哪去了,也不跟你爹說聲。」
「娘,晚上吃包子,嚐嚐張嬸子的手藝。」
得了,兒子這是去蘇家獻殷勤了,楊氏不再多問,卻是私下與老頭子嘀咕了一迴。
窗外寒風唿嘯而過,屋內卻是暖如三春。
楊氏翻了個身,低低道:「老爺子,你說這事兒能成嗎?」
都這久了,蘇家不鬆口,就連蘇老爺子都不見自家老伴,雖兒子殷勤,楊氏卻很是擔心。
「管他呢,都二十好幾的人了,他自己做主吧!」張軍卻是看淡了,反正說別家女娃那強種不答應,成不成的隻能磨蘇家答應了。
張康毅正翻箱倒櫃,也不知是被箱子裏各色布料的氣味衝到還是咋,打了個噴嚏,他揉揉鼻頭繼續翻找。
半響,泄氣道:「到底放哪了?」
第103章 順眼的孫女婿
臘月二十七, 村裏的魚塘鑿冰撈魚,因蘇長青是裏正,主持賣魚分魚之事, 家裏來往的人尤為多。
蘇婉收到了張康毅送的禮物——兩柄團扇。
張康毅是借著還籃子一併送的,當然, 籃子裏不僅有團扇,還有自家炸的丸子點心。
聽她娘說在還迴來的籃子裏裝著, 蘇婉嫌棄地聞了聞,轉手將一柄蘭花團扇送給杏兒。
杏兒很是知道輕重, 擺手不接, 甚至跑出院子去看魚塘撈魚。
蘇婉不是很懂繡活, 但也看得出做工精細, 繡工更是出彩,無他,貓撲蝴蝶團扇上小貓的毛都根根分明,把玩了幾下拿迴臥室放在了妝奩盒的最下層。
眼下她爹是裏正, 有些人家為了搞好關係還給家裏送尺頭,甚至給安兒做鞋呢, 她就當這是張康毅想走她爹的關係。
今日,村裏魚塘鑿冰捕魚,來了很多管事, 多為酒樓或大戶人家效勞,未免怠慢人,蘇長青前兩日著人在魚塘旁邊十步開外的空地上搭了遮風擋雪的棚子,供這些人吃茶歇息。
魚塘邊, 準備下水的人皆是青壯,有那十七八還未成親的小夥子, 亦是摩拳擦掌。
蘇婉本不欲來,奈何李秀兒專門到家裏來叫,隻得抱著手捂子出門。
.
村裏的魚塘是前兩年為防大旱專門挖的蓄水池,旱災已過,重新迴填費力費事也不劃算,最後直接當魚塘使。
暮春時節,裏正出麵帶人在河道布網捕魚苗,說是布網,不過就是兩方粗布撒上麥麩混合番薯粉食鹽做的餌料,待魚苗成群結隊來吃餌料,方拉起粗布,水和魚苗齊齊入桶。
一個魚塘倒一桶魚苗,到年底鑿冰捕魚來賣,大頭的被酒樓管事、大戶人家採買管事買走,剩下的村裏一分,各家年夜飯也能得個「年年有餘」的好兆頭!
去年因是頭一年養魚,也沒專門餵養,隻放了育苗,年末不是很肥碩,今年,因著蘇長青成為裏正,蘇婉冥思苦想,前世那人喜歡釣魚,她在兩人的各種交談片段中找出了些有用的記憶,提議給魚餵飼料。
也不是別的什麽精貴東西,就麥麩、紅薯澱粉和食用鹽,偶爾幾次蘇婉還添加了番麥麵,混合後加水搓成小豆豆曬幹,傍晚時分去魚塘撒一迴。
因著魚塘有連接大河的水渠,屬於活水養魚,隔三差五撒一迴魚食也不怕汙染塘水。
即使如此,今年的魚很是肥碩,個頭尺長的魚竟然占半數,魚塘邊驚唿不斷,一派喜氣洋洋。
眼見村裏魚塘大豐收,卻又鬧了一出笑話!
魚王重達六斤,昌泰樓與鳳鳴酒樓的管事起了一番爭執,無他,都想要魚王!
鳳鳴酒樓以江南菜聞名,烹魚自然是有一手,可昌泰樓的麻辣魚亦是不遑多讓,兩家都想拿到魚王博個好彩頭。
看著兩管事不顧大庭廣眾,互相貶低,村裏人也是看了一迴熱鬧。
最後,蘇長青出麵,道:「兩位管事都是咱們府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大可不必為此爭執失了身份,若是不棄,以猜拳定歸屬。」
昌泰樓範管事明顯手氣很好,贏了後謙笑著拱手,「承讓承讓!」大手一揮,一旁等待的夥計蜂擁而上,直接將魚王倒入自家木桶。
範管事能穩坐昌泰樓大管事寶座多年,為人自是有一手,笑道:「沾村裏的光,魚王單算,也博個好兆頭,算價六兩六錢,來年風調雨順農時順遂財運亨通!」
「好~」
「大管事好文采~」
??????
圍觀之人紛紛叫好,喜氣更上一層樓。
不說張康毅是蘇家村第一首富呢,人就是腦子轉得快,接下來的操作,就是蘇婉都得承認,智商情商真不是有大機遇就能鍛鍊提升。
見範管事得了魚王,魚王賣了好價錢,張康毅帶著蘇誌剛等人將魚按個頭品相草草分了一下,個頭大小差不離五斤左右且同品相的魚,定個吉利數字裝一桶一起賣,這寓意,不消開口明說,各家管事都是人精,紛紛開價搶購。
各大管事拉走頭一批大魚後,剩下的就是村裏各家分魚,為保證公平,不論個頭論斤兩,每家來個六斤,餘下者村裏人想要平價買。
昌平地處北地,吃魚多是河裏捕撈,也是近兩年因挖池存水像蘇家村這般養魚的才多起來,可水池也多被大戶人家把持,因此,年末魚價沒咋降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