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清平樂·村居[種田] 作者:丁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出手就十幾幾十兩,一次兩次家裏兄嫂還能忍著,時日一久,三個嫂子就各有心思。
他說教了幾迴,可惜無甚用處,一大家子兄弟四人磕磕絆絆過活,等到老伴兒去世,他就給四個兒子分家,自己跟著大兒子過。
大兒子是個憨厚老實的,種地碾糧樣樣拿手,到孫子這輩,看著也就比他老子精明一些,可沒想到重孫竟然是個機靈的。
才五歲的年紀,就跟著巷子裏相熟的年齡大點的孩子跑去學堂,被夫子發現也不害怕,還說自己想知道大哥哥們每日出門玩什麽。
就這樣,蹭了半天課,在家裏人找孩子找瘋了的時候,被夫子送迴來。
夫子念叨是個好苗子,可惜,自家是商戶!
為了這個重孫,楊老爺子就想著改戶,一代不行,那就從這一代開始,三代後總有會讀書的孩子能去考科舉。
因此,先是將家裏鋪子以經營不善為由租出去,過個幾十年,自會成為祖宅祖業,三代後去衙門轉戶也容易。
楊有田年齡大了,長子在這些事情上是個沒成算的,他幫忙出謀劃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長子小女兒的親事他攔著一直沒定,就想找個讀書人家。
這樣,日後說不定能幫忙提前轉戶,即便轉戶幫不上,也能讓自家熏熏文氣。
那日早晨,他在院中聽著隔壁動靜就留了心,知曉人下晌會來取馬車,特意作出溜達的樣子出門。
見到人眼前一亮,從老鄰居口中得知是北邊蘇家村人,家裏是讀書人家,心中更是火熱。
可,作為女方,總歸不能太過上趕著,隻能耐著心思等。
可惜,越私下打聽越耐不住。
等到蘇誌剛與其三叔蘇長青來臘月集將車寄放在李梅香家時,楊有田徹底坐不住了。
.
蘇長青的長子蘇誌棟就是讀書人,即便女大三抱金磚,但他也知道與自家孫女不可能,隻能退而求其次,抓住在讀書上不顯,但會過日子且還是讀書人家出身的蘇誌剛。
這才買了重禮托李梅香迴娘家問一迴。
要知道,女方找人先開口問親,已經是姿態低到不能低,很容易被男方拿捏。
沒想到,蘇家倒是幹脆利索,家裏做主的老人直接表明人沒議親也沒相看對象,可以先看看。
都是活了一輩子的人,豈能不知這話深意,不就是先打聽一下,若是合適,就找人來女方家說親。
得了這消息,楊有田還是不放心,每日都讓人留意進縣城的人,雖趕臘月集的人多,但有馬車的人少,年紀輕輕趕馬車的精神小夥更少。
這不,就讓他蹲到人了。
雖有些不合禮儀,但眾目睽睽下偶然遇見,也不算失禮。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這門親事終於有眉目了!
楊有田心緒如潮湧,即便努力壓製,可出口的顫抖的話音還是暴露了,「芬兒的親事,我估摸著有苗頭了。老大家的,準備的嫁妝你點點,缺啥盡快補齊。」
看著麵露詫異的老二、老三和事不關己的老四,他心下嘆一口氣,道:「雖分家了,可親兄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老二、老三、老四,芬兒的親事定下後,你們帶著家裏人來幫忙。」
他這話說的委婉,四個兒子都以為是不想讓外人看了笑話,因此,老大表示感謝弟弟們搭把手,老二老三老四恭喜了大哥一番。
等其餘三個兒子離開,楊有田才將長子長孫叫到一邊說起蘇家,掰開揉碎給兩人分析這樁親事的好處。
得了,原本一人激動難耐,這一通分析,三人激情澎湃!
以至於每每聽到隔壁動靜,都恨不能趴牆上去聽。
終於在臘月十八等到了相家的音信。
蘇婉覺得,喝臘八粥吃雀兒頭、殺年豬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可隔壁二堂哥就要定親了。
蘇家村的人也很是吃驚,這悄無聲息的,咋誌剛就已經說親且定了日子,在年根下成親。
有人說日子太趕了,覺得女方不矜持;也有人認為合情合理,畢竟,誌剛也算是被耽誤了,成親心切在所難免。
不論村裏人如何猜測,該幫忙的卻是積極幫忙。
因為屋子是新蓋的,家具也是全的,無需粉刷添補家具,隻需收拾一番騰出新房,準備好東西迎接女方來相家。
蘇長渝、柳氏很是積極,早早來幫忙不說,迎接到女方親戚後更是八麵玲瓏,好聽的話好像不要錢,張口就來。
媒人是李梅香的公爹,雖對蘇家不是很熟,但楊家來的人很會來事,加之有李秀兒爹娘暖場,氣氛很是融洽,中午蘇婉親自操刀的席麵,也給足了對方結親的誠意。
臨走前,老爺子側麵表露盡早成親的意思。
楊家當麵沒說什麽,但傍晚李秀兒爹來了一趟。
第二日,蘇家大張旗鼓送定親禮,及至下晌,蘇長渝柳氏挨家挨戶請人來幫忙,臘月二十六正日子。
雖時間緊,但一切都有條不紊!
家裏大人都去幫忙,以至於蘇婉每天起床都有種農忙時節的錯覺。
因著蘇家有喜事,秦芸軟磨硬纏求得爹娘同意,在蘇家玩到成親結束再迴府城。加之來幫忙的人家的小孩也過來玩,蘇婉家很是熱鬧。
等姑姑家的表哥表姐來,更熱鬧了,每天吃飯時,隻孩子就能坐一大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說教了幾迴,可惜無甚用處,一大家子兄弟四人磕磕絆絆過活,等到老伴兒去世,他就給四個兒子分家,自己跟著大兒子過。
大兒子是個憨厚老實的,種地碾糧樣樣拿手,到孫子這輩,看著也就比他老子精明一些,可沒想到重孫竟然是個機靈的。
才五歲的年紀,就跟著巷子裏相熟的年齡大點的孩子跑去學堂,被夫子發現也不害怕,還說自己想知道大哥哥們每日出門玩什麽。
就這樣,蹭了半天課,在家裏人找孩子找瘋了的時候,被夫子送迴來。
夫子念叨是個好苗子,可惜,自家是商戶!
為了這個重孫,楊老爺子就想著改戶,一代不行,那就從這一代開始,三代後總有會讀書的孩子能去考科舉。
因此,先是將家裏鋪子以經營不善為由租出去,過個幾十年,自會成為祖宅祖業,三代後去衙門轉戶也容易。
楊有田年齡大了,長子在這些事情上是個沒成算的,他幫忙出謀劃策,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長子小女兒的親事他攔著一直沒定,就想找個讀書人家。
這樣,日後說不定能幫忙提前轉戶,即便轉戶幫不上,也能讓自家熏熏文氣。
那日早晨,他在院中聽著隔壁動靜就留了心,知曉人下晌會來取馬車,特意作出溜達的樣子出門。
見到人眼前一亮,從老鄰居口中得知是北邊蘇家村人,家裏是讀書人家,心中更是火熱。
可,作為女方,總歸不能太過上趕著,隻能耐著心思等。
可惜,越私下打聽越耐不住。
等到蘇誌剛與其三叔蘇長青來臘月集將車寄放在李梅香家時,楊有田徹底坐不住了。
.
蘇長青的長子蘇誌棟就是讀書人,即便女大三抱金磚,但他也知道與自家孫女不可能,隻能退而求其次,抓住在讀書上不顯,但會過日子且還是讀書人家出身的蘇誌剛。
這才買了重禮托李梅香迴娘家問一迴。
要知道,女方找人先開口問親,已經是姿態低到不能低,很容易被男方拿捏。
沒想到,蘇家倒是幹脆利索,家裏做主的老人直接表明人沒議親也沒相看對象,可以先看看。
都是活了一輩子的人,豈能不知這話深意,不就是先打聽一下,若是合適,就找人來女方家說親。
得了這消息,楊有田還是不放心,每日都讓人留意進縣城的人,雖趕臘月集的人多,但有馬車的人少,年紀輕輕趕馬車的精神小夥更少。
這不,就讓他蹲到人了。
雖有些不合禮儀,但眾目睽睽下偶然遇見,也不算失禮。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這門親事終於有眉目了!
楊有田心緒如潮湧,即便努力壓製,可出口的顫抖的話音還是暴露了,「芬兒的親事,我估摸著有苗頭了。老大家的,準備的嫁妝你點點,缺啥盡快補齊。」
看著麵露詫異的老二、老三和事不關己的老四,他心下嘆一口氣,道:「雖分家了,可親兄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老二、老三、老四,芬兒的親事定下後,你們帶著家裏人來幫忙。」
他這話說的委婉,四個兒子都以為是不想讓外人看了笑話,因此,老大表示感謝弟弟們搭把手,老二老三老四恭喜了大哥一番。
等其餘三個兒子離開,楊有田才將長子長孫叫到一邊說起蘇家,掰開揉碎給兩人分析這樁親事的好處。
得了,原本一人激動難耐,這一通分析,三人激情澎湃!
以至於每每聽到隔壁動靜,都恨不能趴牆上去聽。
終於在臘月十八等到了相家的音信。
蘇婉覺得,喝臘八粥吃雀兒頭、殺年豬好像還是昨天的事情,可隔壁二堂哥就要定親了。
蘇家村的人也很是吃驚,這悄無聲息的,咋誌剛就已經說親且定了日子,在年根下成親。
有人說日子太趕了,覺得女方不矜持;也有人認為合情合理,畢竟,誌剛也算是被耽誤了,成親心切在所難免。
不論村裏人如何猜測,該幫忙的卻是積極幫忙。
因為屋子是新蓋的,家具也是全的,無需粉刷添補家具,隻需收拾一番騰出新房,準備好東西迎接女方來相家。
蘇長渝、柳氏很是積極,早早來幫忙不說,迎接到女方親戚後更是八麵玲瓏,好聽的話好像不要錢,張口就來。
媒人是李梅香的公爹,雖對蘇家不是很熟,但楊家來的人很會來事,加之有李秀兒爹娘暖場,氣氛很是融洽,中午蘇婉親自操刀的席麵,也給足了對方結親的誠意。
臨走前,老爺子側麵表露盡早成親的意思。
楊家當麵沒說什麽,但傍晚李秀兒爹來了一趟。
第二日,蘇家大張旗鼓送定親禮,及至下晌,蘇長渝柳氏挨家挨戶請人來幫忙,臘月二十六正日子。
雖時間緊,但一切都有條不紊!
家裏大人都去幫忙,以至於蘇婉每天起床都有種農忙時節的錯覺。
因著蘇家有喜事,秦芸軟磨硬纏求得爹娘同意,在蘇家玩到成親結束再迴府城。加之來幫忙的人家的小孩也過來玩,蘇婉家很是熱鬧。
等姑姑家的表哥表姐來,更熱鬧了,每天吃飯時,隻孩子就能坐一大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