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灌湯包
漁家福寶靠趕海發家致富 作者:喵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老三問:“咱們家收這麽多海菜,到時候能賣出去嗎?”
李魚兒手起刀落,割下一塊海菜凍,剁碎了。
“隻怕到時候還不夠用,這海菜凍啊,可不止涼拌一種吃法,還能熱吃。”
“熱吃?”李大郎驚訝不已,“熱了不就又化成湯了?”
李魚兒拿起一個小盆,用勺子舀了一些包子餡放進去,又將剁碎的海菜凍倒進去,重新拌勻。
“來!大夥兒先用這個包小籠包。”
“小籠包?那是什麽包子?”李老三問。
李魚兒揪了一塊麵,揉成麵劑子,擀成皮。
“你們跟著我學,小籠包的麵劑子和皮大小差不多就是這麽大。”
李魚兒手指翻飛,一個小籠包就包好了。
“這就是小籠包,咱們先包一鍋小籠包,待會你們就知道它好不好吃了,好吃在哪兒了。”
幾人被好奇心吊著,認真的跟著李魚兒學著包小籠包。
第一鍋小籠包出籠的時候,所有人都好奇的圍著蒸籠看。
一陣熱氣散去後,白白胖胖,拳頭大小的小籠包呈現在眾人眼前。
“好可愛啊,這包子光看賣相是真好看。”圓白的小籠包瞬間俘獲了女孩的芳心。
李魚兒拿筷子撿了一盤子,涼了一會,一人分了幾個。
“大家吃的時候小心些,這不是海菜包子,灌湯小籠包非常容易燙嘴,可以拿筷子先放湯散熱。”
李魚兒用筷子在小籠包上戳了一個洞,冒著油花的湯汁立刻冒了出來,香味一下子躥的滿屋子都是。
其他人也學著李魚兒的樣子,戳了幾個小籠包。
涼的差不多了,李魚兒先是就著筷子洞,吸溜起湯汁,然後再吃包子。
其他人有樣學樣,立刻被小籠包的鮮美征服了。
李二郎冒著星星眼,激動的說:“這這這也太好吃了,怎麽有這麽好吃的包子?”
李大郎納悶的問:“明明都是相同的餡料,就因為大小不同味道就不同?”
李老三說:“誰說餡料相同的,小籠包不是加了海菜凍嗎?”
“對啊,怎麽加入海菜凍的包子就這麽鮮呢?”
郭清然想了想,眼裏露出了然的神色,說:“海菜凍凝固的時候,剁成餡包進包子裏,等包子加熱的時候,海菜凍就融化了,變成了湯汁,於是就有了灌湯小籠包,對不對魚寶兒?”
“清然姐就是聰明,不錯,就是這個道理,灌湯包小籠包的秘訣就是海菜凍。”
李二郎興奮的說:“這灌湯小籠包絕對是鑫浦鎮,不,是寧州府,也許整個滄淵王朝就獨此一份,咱家以後要是賣灌湯小籠包賣,那還不大發特發啊!”
灌湯小籠包即使是在後世,也是非常有名的美食,拿來開包子鋪當然能發財了。
“所以說,你們還覺得海菜多嗎?”李魚兒反問。
大夥笑著搖頭,“哪裏多了,說不定還不夠,應該多收一些海菜。”
眾人一邊吃著美味的灌湯小籠包,一邊暢想著灌湯小籠包大賣的場景。
李梅兒留了一盤子小籠包,見涼的差不多了,就端著去了上房了。
“你們先包,我給阿奶舅爺他們送一些嚐嚐。”
晚飯時,工地迴來的李老漢他們也如願吃到了海菜包子和灌湯小籠包。
因為第一次做的不多,大家都沒吃夠。
不過好在,還有飯菜和涼拌海蜇,結果,所有人都吃撐了。
李二郎拍著胸脯保證,明天絕對多弄一些海菜迴來,多包一些包子,尤其是小籠包,讓大夥吃個夠。
說到收海菜的事,蔡老爺子說:“這事就交給我吧,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幫著算算賬也行。”
李魚兒笑著說:“那感情好,咱們家最缺的就是舅爺和表舅這樣識字會算賬的,這可是您主動送上門的,日後這收海菜的活就交給您老了。”
當然,不會讓他白幹,李魚兒開出每個月一兩銀子的工錢,並且讓石頭跟著他,跑腿幹些體力活。
蔡老爺子自然是推拒的,可蔡老太太一錘就定音了。
“這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阿弟不能壞了規矩,該拿的必須拿,我見你最近身體好了很多,腿腳麻利多了,這點活應該沒問題。”
蔡老爺子臉上帶著笑意,點頭說:“劉郎中的藥非常管用,吃了一段時間,我原本不能動的半拉身子最近已經有知覺了,腿也沒有那麽僵硬了,我這把老骨頭隻怕還能多幹些年,多浪費幾年糧食。”
“舅爺胡說什麽呢。”李梅兒假裝生氣的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可是家裏的主心骨,自然會長命百歲的。”
這話,誰聽了都愛聽,蔡老爺子高興的多吃了幾個包子。
他和蔡老太太夫婦年紀都不小了,牙口不好,喜歡吃蒸的包子,不喜歡鍋貼包子。
蔡承平自從成了李記攤位的賬房後,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心境更是豁然開朗。
李家的攤位擺在南街最繁華的鬧市區,和坐地的鋪子不同,這裏煙火氣更濃。
街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開海後,集市上多了很多南來北往的商販,各色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
雖然鑫浦鎮隻能吸引一些中低端的商販,但貨物五花八門,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李家的海貨又幹淨又好吃,每天都有人排隊來買,由於李家要蓋房子和建碼頭蓋商鋪,人手明顯的不足。
現在出攤的,固定的是他和賴子,賴子家住在鎮上,方便迴家,另外兩個人就是不固定的,有時是石頭和家雀兒,有時是李家哥仨其中兩個。
忙碌且充實的生活,讓他很快從迷茫和憤悶中恢複過來。
甚至不少他過去在雜貨鋪交好的老主顧都來這裏買吃的了。
現在這種生活,他非常的滿意,不用卑躬屈膝討好掌櫃,也不用患得患失,害怕自己失業。
給自家人幹活,隻要不貪婪,不肖想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踏踏實實把分內的活幹好,這份工作應該能幹長遠。
再說,毅哥也漸漸長大了,娶親和科考都需要銀子,他剛過而立之年,李家的生意比雜貨鋪的生意好太多,按照李魚兒的獎懲措施,逢年過節的獎勵都不少,足夠他養家糊口和供毅哥讀書了。
趙氏也入夥李家女眷的貝殼首飾生意了,賺的比他還多,日子可算是有了盼頭了。
李魚兒手起刀落,割下一塊海菜凍,剁碎了。
“隻怕到時候還不夠用,這海菜凍啊,可不止涼拌一種吃法,還能熱吃。”
“熱吃?”李大郎驚訝不已,“熱了不就又化成湯了?”
李魚兒拿起一個小盆,用勺子舀了一些包子餡放進去,又將剁碎的海菜凍倒進去,重新拌勻。
“來!大夥兒先用這個包小籠包。”
“小籠包?那是什麽包子?”李老三問。
李魚兒揪了一塊麵,揉成麵劑子,擀成皮。
“你們跟著我學,小籠包的麵劑子和皮大小差不多就是這麽大。”
李魚兒手指翻飛,一個小籠包就包好了。
“這就是小籠包,咱們先包一鍋小籠包,待會你們就知道它好不好吃了,好吃在哪兒了。”
幾人被好奇心吊著,認真的跟著李魚兒學著包小籠包。
第一鍋小籠包出籠的時候,所有人都好奇的圍著蒸籠看。
一陣熱氣散去後,白白胖胖,拳頭大小的小籠包呈現在眾人眼前。
“好可愛啊,這包子光看賣相是真好看。”圓白的小籠包瞬間俘獲了女孩的芳心。
李魚兒拿筷子撿了一盤子,涼了一會,一人分了幾個。
“大家吃的時候小心些,這不是海菜包子,灌湯小籠包非常容易燙嘴,可以拿筷子先放湯散熱。”
李魚兒用筷子在小籠包上戳了一個洞,冒著油花的湯汁立刻冒了出來,香味一下子躥的滿屋子都是。
其他人也學著李魚兒的樣子,戳了幾個小籠包。
涼的差不多了,李魚兒先是就著筷子洞,吸溜起湯汁,然後再吃包子。
其他人有樣學樣,立刻被小籠包的鮮美征服了。
李二郎冒著星星眼,激動的說:“這這這也太好吃了,怎麽有這麽好吃的包子?”
李大郎納悶的問:“明明都是相同的餡料,就因為大小不同味道就不同?”
李老三說:“誰說餡料相同的,小籠包不是加了海菜凍嗎?”
“對啊,怎麽加入海菜凍的包子就這麽鮮呢?”
郭清然想了想,眼裏露出了然的神色,說:“海菜凍凝固的時候,剁成餡包進包子裏,等包子加熱的時候,海菜凍就融化了,變成了湯汁,於是就有了灌湯小籠包,對不對魚寶兒?”
“清然姐就是聰明,不錯,就是這個道理,灌湯包小籠包的秘訣就是海菜凍。”
李二郎興奮的說:“這灌湯小籠包絕對是鑫浦鎮,不,是寧州府,也許整個滄淵王朝就獨此一份,咱家以後要是賣灌湯小籠包賣,那還不大發特發啊!”
灌湯小籠包即使是在後世,也是非常有名的美食,拿來開包子鋪當然能發財了。
“所以說,你們還覺得海菜多嗎?”李魚兒反問。
大夥笑著搖頭,“哪裏多了,說不定還不夠,應該多收一些海菜。”
眾人一邊吃著美味的灌湯小籠包,一邊暢想著灌湯小籠包大賣的場景。
李梅兒留了一盤子小籠包,見涼的差不多了,就端著去了上房了。
“你們先包,我給阿奶舅爺他們送一些嚐嚐。”
晚飯時,工地迴來的李老漢他們也如願吃到了海菜包子和灌湯小籠包。
因為第一次做的不多,大家都沒吃夠。
不過好在,還有飯菜和涼拌海蜇,結果,所有人都吃撐了。
李二郎拍著胸脯保證,明天絕對多弄一些海菜迴來,多包一些包子,尤其是小籠包,讓大夥吃個夠。
說到收海菜的事,蔡老爺子說:“這事就交給我吧,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幫著算算賬也行。”
李魚兒笑著說:“那感情好,咱們家最缺的就是舅爺和表舅這樣識字會算賬的,這可是您主動送上門的,日後這收海菜的活就交給您老了。”
當然,不會讓他白幹,李魚兒開出每個月一兩銀子的工錢,並且讓石頭跟著他,跑腿幹些體力活。
蔡老爺子自然是推拒的,可蔡老太太一錘就定音了。
“這親兄弟還明算賬呢,阿弟不能壞了規矩,該拿的必須拿,我見你最近身體好了很多,腿腳麻利多了,這點活應該沒問題。”
蔡老爺子臉上帶著笑意,點頭說:“劉郎中的藥非常管用,吃了一段時間,我原本不能動的半拉身子最近已經有知覺了,腿也沒有那麽僵硬了,我這把老骨頭隻怕還能多幹些年,多浪費幾年糧食。”
“舅爺胡說什麽呢。”李梅兒假裝生氣的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您可是家裏的主心骨,自然會長命百歲的。”
這話,誰聽了都愛聽,蔡老爺子高興的多吃了幾個包子。
他和蔡老太太夫婦年紀都不小了,牙口不好,喜歡吃蒸的包子,不喜歡鍋貼包子。
蔡承平自從成了李記攤位的賬房後,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化,心境更是豁然開朗。
李家的攤位擺在南街最繁華的鬧市區,和坐地的鋪子不同,這裏煙火氣更濃。
街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開海後,集市上多了很多南來北往的商販,各色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
雖然鑫浦鎮隻能吸引一些中低端的商販,但貨物五花八門,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李家的海貨又幹淨又好吃,每天都有人排隊來買,由於李家要蓋房子和建碼頭蓋商鋪,人手明顯的不足。
現在出攤的,固定的是他和賴子,賴子家住在鎮上,方便迴家,另外兩個人就是不固定的,有時是石頭和家雀兒,有時是李家哥仨其中兩個。
忙碌且充實的生活,讓他很快從迷茫和憤悶中恢複過來。
甚至不少他過去在雜貨鋪交好的老主顧都來這裏買吃的了。
現在這種生活,他非常的滿意,不用卑躬屈膝討好掌櫃,也不用患得患失,害怕自己失業。
給自家人幹活,隻要不貪婪,不肖想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踏踏實實把分內的活幹好,這份工作應該能幹長遠。
再說,毅哥也漸漸長大了,娶親和科考都需要銀子,他剛過而立之年,李家的生意比雜貨鋪的生意好太多,按照李魚兒的獎懲措施,逢年過節的獎勵都不少,足夠他養家糊口和供毅哥讀書了。
趙氏也入夥李家女眷的貝殼首飾生意了,賺的比他還多,日子可算是有了盼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