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我聽說劉大他們已經出動了三個人,飛機去往吳剛的老家,看來劉大已經開始非常重視這條線索了,要是自己人不去,單靠吳剛老家派出所的人去做工作,難免事情會做得半七半八,總是沒有自己人去做得仔細和靈活。
我又開始設想吳剛作案的可能性,如果是吳剛作案的話,他作案後也許被他媽媽知道了,所以他媽媽為了掩蓋事實,所以選擇和他一起失蹤,這樣去理解這個問題,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那麽現在除了直接去尋找吳剛母子倆,在陶聆身上做進一步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畢竟陶聆抓在我手裏的還有兩個重要的物證,一個就是鞋底的血跡,另一個就是手腕部的擦傷,鞋底的血跡她勉強做了解釋,但手腕部的擦傷她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擦傷和陶建設的一樣,都是一個謎,在我心裏,我一直對他們倆的這兩處擦傷耿耿於懷,因為他們倆都不能很好地解釋這處擦傷,我看他們倆的損傷形成時間都比較一致,擦傷的形態也比較相似,所以從各個方麵來看,都是無法讓我釋懷的。
去看看陶聆吧,我想,我帶上淩菲,驅車前往陶聆家。
郊南中學出事之後,大門就一直關閉,學校的補習班也就停課了,聽說教育局也在關注這件事情,要處理學校違規補課的事情。
我和淩菲依然把車子停在了學校的門口,因為學校的位置比較偏僻,門口占了一大塊地,停放車子真是很隨意。
陶建設白天還是照常去上班,陶聆就一個人在家,我敲門進去,陶聆見到我,有點緊張,不過我和淩菲今天都沒有穿警服,所以看上去沒讓陶聆感動非常不適。
我對陶聆說:“陶聆同學,今天我們過來,也隻是像一個大姐姐一樣,來找你聊聊天的,你不必緊張。”
陶聆點點頭,可能事情已經過去幾天,已經從那件事的陰影裏解脫出來了,看上去人的精神和之前戰戰兢兢的完全不一樣了。
我說:“姐姐今天過來,也隻是和你隨便聊聊,像你平時在家,你爸爸是不是管得很嚴呢?”
陶聆想了想說:“我爸爸平時對我要求很嚴格的,都不讓我出去玩,作業呀什麽的都抓得很緊。”
我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嘛,看來你爸爸對你很好,嚴就是愛呀,那麽你媽媽去世之後,你爸爸就沒找個後媽。”
陶聆低著頭說:“沒有,他才不會呢,他說後媽都很壞,為了我,怎麽也不會找後媽。”
我有點小感動,陶建設為了自己的孩子,還是什麽犧牲都可以做的,那麽,如果這案子和陶聆有牽連的話,他也有可能做出一切犧牲。
我說:“那你今年是上七年級,相當於是初一,之前小學是在哪裏讀的書?”
陶聆說:“是在郊南工業區那邊的一個民辦小學讀的書,因為我們沒戶口,公辦的進不去。”
我說:“民辦?民辦不是很貴嗎?”
陶聆說:“是很貴的,我爸爸本來是決定把我送迴老家去讀書的,後來……”
陶聆說到後來的時候,就停住不說了,我覺得有點詫異,我想她很可能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個孩子就是這樣,表麵冷冷淡淡,可是內心卻是一片汪洋。
我試著說:“後來?後來呢?”
陶聆停了半天說:“後來,教育局叫我們去,說是有一個手拉手的誌願者組織,相當於是希望工程,一對一幫助民工孩子讀書的,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我說:“哦,原來是這樣,那麽說,你小學時候的學費都是來源於那個手拉手誌願者組織?”
陶聆點頭說:“是的,應該是的,這些都是我後來聽我爸爸說的,當時我還小,根本就不懂得這些。”
我感到有些好奇,就隨便問了一下說:“哦,那麽你認識這位一對一的叔叔或阿姨嗎?”
陶聆聽到我的這句話,又停了一會兒才說:“是一位叔叔,我爸爸爸每個學期都叫我寫信給他,表示感謝。”
我說:“那這位叔叔真是個好心人。”
陶聆說:“是啊,是啊,他人心好,還很年輕,原來是位大哥哥。”
我一驚:“你見過他。”
陶聆說:“是的,他來看過我。”
我說:“什麽時候來的?”
陶聆說:“是我去年上了中學的時候,郊南中學迎新會。”
郊南中學迎新會?哦,這個幫助過陶聆六年小學民辦學校學費的大哥哥,是來見證陶聆的成長的。
我說:“後來,他有來看你嗎?”
陶聆說:“後來來過好幾次,每次都是坐飛機來的,不過不是來看我的。”
我說:“哦,那他這邊還有其它熟人?”
陶聆支支吾吾又不肯說了,她不時地抬頭,好像有什麽心事,不敢敞開心扉,我用信任的眼光看著她,她最後還是說出了這麽一句:“他是來看可瑩老師的。”
我冷不防一陣心驚,是來看可瑩老師的?這麽說,這個人和可瑩老師很熟悉了?
我疑惑地問道:“這個大哥哥是可瑩老師的親戚嗎?”
陶聆說:“不是,他說他是可瑩老師的高中同學。”
可瑩老師的同學?我更加詫異了,可瑩老師去年大學剛剛畢業,按照這個年齡算起來,哪怕是可瑩老師高考補習兩年,那這位誌願者當時也最多高中畢業,一個高中畢業的小夥子,哪裏會有資金幫助別人呢?
我說:“陶聆,這些都是真的嗎?”
陶聆反過來疑惑地望著我說:“是啊,都是真的。”
那麽這個可瑩老師的高中同學為什麽來幾次看可瑩老師呢?我忽然在腦子裏晃過可瑩老師肚子裏的胎兒,那亮晶晶的羊水,在我腦海裏一閃而過。
我對這個不曾謀麵的可瑩老師的男同學來了興趣,腦子裏翻騰著各種各樣的設想。
一個直觀大膽的假設就是,可瑩老師肚子裏的孩子就是這個男同學所留,那麽這個經常坐飛機來,一直沒有進入偵查視野的男人,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兇手。
當初假設陶建設作案,吳剛作案,現在假設這個可瑩老師的男同學作案,不都是可以把陶聆交集進去嗎?
對,陶聆一直是我解開這個案件之謎的鑰匙,隻是她從來就不爽快,一直是我旁敲側擊得到的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勉強拚湊起來,但是陶聆永遠都是這張拚圖的中心。
我又開始設想吳剛作案的可能性,如果是吳剛作案的話,他作案後也許被他媽媽知道了,所以他媽媽為了掩蓋事實,所以選擇和他一起失蹤,這樣去理解這個問題,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那麽現在除了直接去尋找吳剛母子倆,在陶聆身上做進一步的工作也是很有必要,畢竟陶聆抓在我手裏的還有兩個重要的物證,一個就是鞋底的血跡,另一個就是手腕部的擦傷,鞋底的血跡她勉強做了解釋,但手腕部的擦傷她自己都說不清楚,這擦傷和陶建設的一樣,都是一個謎,在我心裏,我一直對他們倆的這兩處擦傷耿耿於懷,因為他們倆都不能很好地解釋這處擦傷,我看他們倆的損傷形成時間都比較一致,擦傷的形態也比較相似,所以從各個方麵來看,都是無法讓我釋懷的。
去看看陶聆吧,我想,我帶上淩菲,驅車前往陶聆家。
郊南中學出事之後,大門就一直關閉,學校的補習班也就停課了,聽說教育局也在關注這件事情,要處理學校違規補課的事情。
我和淩菲依然把車子停在了學校的門口,因為學校的位置比較偏僻,門口占了一大塊地,停放車子真是很隨意。
陶建設白天還是照常去上班,陶聆就一個人在家,我敲門進去,陶聆見到我,有點緊張,不過我和淩菲今天都沒有穿警服,所以看上去沒讓陶聆感動非常不適。
我對陶聆說:“陶聆同學,今天我們過來,也隻是像一個大姐姐一樣,來找你聊聊天的,你不必緊張。”
陶聆點點頭,可能事情已經過去幾天,已經從那件事的陰影裏解脫出來了,看上去人的精神和之前戰戰兢兢的完全不一樣了。
我說:“姐姐今天過來,也隻是和你隨便聊聊,像你平時在家,你爸爸是不是管得很嚴呢?”
陶聆想了想說:“我爸爸平時對我要求很嚴格的,都不讓我出去玩,作業呀什麽的都抓得很緊。”
我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嘛,看來你爸爸對你很好,嚴就是愛呀,那麽你媽媽去世之後,你爸爸就沒找個後媽。”
陶聆低著頭說:“沒有,他才不會呢,他說後媽都很壞,為了我,怎麽也不會找後媽。”
我有點小感動,陶建設為了自己的孩子,還是什麽犧牲都可以做的,那麽,如果這案子和陶聆有牽連的話,他也有可能做出一切犧牲。
我說:“那你今年是上七年級,相當於是初一,之前小學是在哪裏讀的書?”
陶聆說:“是在郊南工業區那邊的一個民辦小學讀的書,因為我們沒戶口,公辦的進不去。”
我說:“民辦?民辦不是很貴嗎?”
陶聆說:“是很貴的,我爸爸本來是決定把我送迴老家去讀書的,後來……”
陶聆說到後來的時候,就停住不說了,我覺得有點詫異,我想她很可能想起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個孩子就是這樣,表麵冷冷淡淡,可是內心卻是一片汪洋。
我試著說:“後來?後來呢?”
陶聆停了半天說:“後來,教育局叫我們去,說是有一個手拉手的誌願者組織,相當於是希望工程,一對一幫助民工孩子讀書的,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我說:“哦,原來是這樣,那麽說,你小學時候的學費都是來源於那個手拉手誌願者組織?”
陶聆點頭說:“是的,應該是的,這些都是我後來聽我爸爸說的,當時我還小,根本就不懂得這些。”
我感到有些好奇,就隨便問了一下說:“哦,那麽你認識這位一對一的叔叔或阿姨嗎?”
陶聆聽到我的這句話,又停了一會兒才說:“是一位叔叔,我爸爸爸每個學期都叫我寫信給他,表示感謝。”
我說:“那這位叔叔真是個好心人。”
陶聆說:“是啊,是啊,他人心好,還很年輕,原來是位大哥哥。”
我一驚:“你見過他。”
陶聆說:“是的,他來看過我。”
我說:“什麽時候來的?”
陶聆說:“是我去年上了中學的時候,郊南中學迎新會。”
郊南中學迎新會?哦,這個幫助過陶聆六年小學民辦學校學費的大哥哥,是來見證陶聆的成長的。
我說:“後來,他有來看你嗎?”
陶聆說:“後來來過好幾次,每次都是坐飛機來的,不過不是來看我的。”
我說:“哦,那他這邊還有其它熟人?”
陶聆支支吾吾又不肯說了,她不時地抬頭,好像有什麽心事,不敢敞開心扉,我用信任的眼光看著她,她最後還是說出了這麽一句:“他是來看可瑩老師的。”
我冷不防一陣心驚,是來看可瑩老師的?這麽說,這個人和可瑩老師很熟悉了?
我疑惑地問道:“這個大哥哥是可瑩老師的親戚嗎?”
陶聆說:“不是,他說他是可瑩老師的高中同學。”
可瑩老師的同學?我更加詫異了,可瑩老師去年大學剛剛畢業,按照這個年齡算起來,哪怕是可瑩老師高考補習兩年,那這位誌願者當時也最多高中畢業,一個高中畢業的小夥子,哪裏會有資金幫助別人呢?
我說:“陶聆,這些都是真的嗎?”
陶聆反過來疑惑地望著我說:“是啊,都是真的。”
那麽這個可瑩老師的高中同學為什麽來幾次看可瑩老師呢?我忽然在腦子裏晃過可瑩老師肚子裏的胎兒,那亮晶晶的羊水,在我腦海裏一閃而過。
我對這個不曾謀麵的可瑩老師的男同學來了興趣,腦子裏翻騰著各種各樣的設想。
一個直觀大膽的假設就是,可瑩老師肚子裏的孩子就是這個男同學所留,那麽這個經常坐飛機來,一直沒有進入偵查視野的男人,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兇手。
當初假設陶建設作案,吳剛作案,現在假設這個可瑩老師的男同學作案,不都是可以把陶聆交集進去嗎?
對,陶聆一直是我解開這個案件之謎的鑰匙,隻是她從來就不爽快,一直是我旁敲側擊得到的一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勉強拚湊起來,但是陶聆永遠都是這張拚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