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血跡的檢驗結果出來後,所有的焦點一下子從陶建設身上轉移到了吳剛身上,我感到有點落寞,我虛構在陶建設身上的推斷一下子都灰飛煙滅了,不過,我並沒有放棄將所有的物證和調查情況去關聯,去耦合,試圖從中發現關鍵性的突破信息。
如果說現在沒有理清楚的線索中還有價值的,就是可瑩老師的懷疑之謎了,可瑩老師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懷上孕,她身後一定有個神秘男人,起碼到了現在,這個男人還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吳剛?這個初三的小夥子?這個念頭在我腦子裏一閃即過,也沒有再去細想。
劉大他們奔吳剛去了,我暫時也沒有工作可以插手,陶聆的事依然沒有進展,但我還是會窮追不舍,她支支吾吾的言語不得不使我產生懷疑,至於陶建設,我總覺得他在背後控製著陶聆。
其實我也理解,作為父親,也許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任何可能的傷害,隱瞞一些對於自己不利的情況,也是自然。陶聆每次說話都似乎要獲得父親的許可,這也暗示著他們之間也許有一些約定,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不能說。
吳剛的事兒,我是這麽想的,如果吳剛是兇手,單純從現場的角度來分析,似乎也是可以解釋,可瑩老師隻有胸口被刺一刀,這倒是像這種毛頭小夥子的手法,涉世未深的孩子往往會為了一點小事,不計後果做出旁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做事情也隻是點到即止,插上一刀了事,事後很可能會極度後悔,或是極度恐慌。
如果吳剛是兇手的話,現場是可以解釋的,那麽怎麽把陶聆穿插進去呢?
吳剛正在可瑩老師辦公室行兇的時候,這時陶聆正好去可瑩老師的辦公室報告,進門目擊了一切,踩到了血跡,吳剛逃跑後,陶聆顧及吳剛是自己的男朋友,所以向保安報告時隱瞞了真相?
這一切都是燒腦的事兒,本來這都是偵查員的事兒,我作為法醫,隻要在屍體和現場上做好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我就是這麽個人,一個案子沒有破獲,我的腦子裏就會把案子的所有信息都統統裝進,沒到破獲的那天,這些信息就玩命地糾纏我,使我寢食不安。
慕容哥說今天上午正好沒事,過會兒大家到會議室集體討論一下這起案件,做到集思廣益,也讓剛來的幾個新法醫一起參與一下,共同進步,我們研究所的學術氛圍是非常濃厚的,按慕容哥的意思,這都是我爸那時沿襲下來的傳統。
我們的案件研究室在二樓的東邊,配置了高清分辨率的投影儀,我把畫麵切換到了案件的基本情況上,開始向參會的法醫介紹可瑩老師被殺案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屍體解剖、現場勘查、案件偵查等等各個方麵的具體發現。
我差不多花了一個小時才將案件詳細地呈現給了與會的各位,聽完我的匯報,法醫們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討論的重點幾乎都是在現場物證的關聯上。
“現在有價值的線索是山林中的血跡,依此就能排除陶建設,但是誰能保證這山林中的血跡就是兇手所留的呢?”
“關於這一點,我想再解釋一下,圍牆外邊的一塊斷磚上也同樣檢出了該名男子的血跡,這樣現場外圍和山林就能關聯起來了,而且斷磚上的血跡很新鮮,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那麽兇手為什麽沒有把兇器帶走,有沒有可能這把刀本來就是可瑩老師的,可瑩老師想要去刺殺對方,結果被對方奪刀反攻?”
“關於陶聆,我想說,陶聆會不會不僅僅是目擊,她也參與了整個行刺的過程?”
“陶建設雖然通過血跡被排除,但是這也不能排除他事發當時出現在現場。”
……
我感覺根本就招架不了這麽多的問題,這集思廣益,好是好,開闊了思路,但是你在這種時候,根本就無法冷靜下來,慕容哥說:“我們的討論,還是要局限於屍體和現場這兩塊,至於調查的事情,偵查比我們行,我們拋出問題,調查的事情他們會去完成。”
討論不歡而散,我沒有在討論會上獲得一些靈感,反而更加鬱悶了,我躲進了辦公室,不再去理會。
劉大的電話來了。
我說:“怎麽樣?”
劉大說:“蘇三,你對山林中的血跡到底有沒有把握?”
又是山林血跡,每逢案件到了絕路的時候,大家都會對當初信誓旦旦的分析提出懷疑,我知道他的這個意思,於是說道:“之前我還有點懷疑,現在我敢確定了,因為圍牆外邊的血跡也是同一個男子所留,沒有這麽湊巧的事情,你們調查不是說有人看見一個年輕人慌慌張張往山林方向逃跑嗎?這樣的話,斷磚血跡,山林血跡,都能完美地串成一條線,你說這還能不給我自信嗎?”
劉大說:“聽你這樣分析,我有點放心了,本來我對山林中的血跡這條線索還是不太放心的。”
我說:“你還是沒放過陶建設吧?”
劉大說:“這很難讓我放過他呀,雖然現在吳剛的事情出來了,但是我們一直找不到吳剛。”
我說:“吳剛那天晚上可是和陶聆一起補課的,應該在的呀?現在找不到?”
劉大說:“是啊,我們找到了吳剛家,你知道嗎?吳剛也是單親家庭,他和她媽媽一起住,他爸爸以前因為盜竊被判了一年,他媽媽因為受不了他爸爸,前兩年和他爸爸離了婚,他爸爸現在住哪裏也沒人知道。”
我說:“這些孩子真可憐。”
劉大說:“可憐是可憐,可是現實很殘酷,這樣的家庭環境給他們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發育,問題兒童很多呀。”
我說:“可憐,那麽吳剛到底去哪裏了呢?”
劉大說:“我們走訪了他家的鄰居,以及他媽媽的工廠,都沒人知道他們母子倆到哪裏去了,不過他們房東說他們並沒有辦理退房手續,按理如果提前退房離開的話,可以退迴一些預交款的。”
我說:“找不到吳剛,這問題就卡住了。”
劉大說:“這小事兒,我們已經聯係他們老家的派出所了,要不了多久,就有情況會反饋迴來。”
我想這事情總是一波多折的,辦案從來都沒有平鋪直敘的那麽簡單,也就隨它去了。
我忽然想到了山林血跡,就對劉大說:“如果他們當地派出所找到了吳剛,讓他們提取一點吳剛的血樣送到他們當地法醫那裏去檢驗一下,到時隻要把數據傳過來,我們就可以判斷吳剛到底是不是山林血跡的主人了。”
劉大說:“對,這個主意很好,我讓他們去辦。”
吳剛和他媽媽突然消失,使我又一怔,他們為什麽現在這個時機會突然離開呢?
如果說現在沒有理清楚的線索中還有價值的,就是可瑩老師的懷疑之謎了,可瑩老師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懷上孕,她身後一定有個神秘男人,起碼到了現在,這個男人還沒有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吳剛?這個初三的小夥子?這個念頭在我腦子裏一閃即過,也沒有再去細想。
劉大他們奔吳剛去了,我暫時也沒有工作可以插手,陶聆的事依然沒有進展,但我還是會窮追不舍,她支支吾吾的言語不得不使我產生懷疑,至於陶建設,我總覺得他在背後控製著陶聆。
其實我也理解,作為父親,也許很大程度上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任何可能的傷害,隱瞞一些對於自己不利的情況,也是自然。陶聆每次說話都似乎要獲得父親的許可,這也暗示著他們之間也許有一些約定,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不能說。
吳剛的事兒,我是這麽想的,如果吳剛是兇手,單純從現場的角度來分析,似乎也是可以解釋,可瑩老師隻有胸口被刺一刀,這倒是像這種毛頭小夥子的手法,涉世未深的孩子往往會為了一點小事,不計後果做出旁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是做事情也隻是點到即止,插上一刀了事,事後很可能會極度後悔,或是極度恐慌。
如果吳剛是兇手的話,現場是可以解釋的,那麽怎麽把陶聆穿插進去呢?
吳剛正在可瑩老師辦公室行兇的時候,這時陶聆正好去可瑩老師的辦公室報告,進門目擊了一切,踩到了血跡,吳剛逃跑後,陶聆顧及吳剛是自己的男朋友,所以向保安報告時隱瞞了真相?
這一切都是燒腦的事兒,本來這都是偵查員的事兒,我作為法醫,隻要在屍體和現場上做好工作就可以了,但是我就是這麽個人,一個案子沒有破獲,我的腦子裏就會把案子的所有信息都統統裝進,沒到破獲的那天,這些信息就玩命地糾纏我,使我寢食不安。
慕容哥說今天上午正好沒事,過會兒大家到會議室集體討論一下這起案件,做到集思廣益,也讓剛來的幾個新法醫一起參與一下,共同進步,我們研究所的學術氛圍是非常濃厚的,按慕容哥的意思,這都是我爸那時沿襲下來的傳統。
我們的案件研究室在二樓的東邊,配置了高清分辨率的投影儀,我把畫麵切換到了案件的基本情況上,開始向參會的法醫介紹可瑩老師被殺案的基本情況,以及在屍體解剖、現場勘查、案件偵查等等各個方麵的具體發現。
我差不多花了一個小時才將案件詳細地呈現給了與會的各位,聽完我的匯報,法醫們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討論的重點幾乎都是在現場物證的關聯上。
“現在有價值的線索是山林中的血跡,依此就能排除陶建設,但是誰能保證這山林中的血跡就是兇手所留的呢?”
“關於這一點,我想再解釋一下,圍牆外邊的一塊斷磚上也同樣檢出了該名男子的血跡,這樣現場外圍和山林就能關聯起來了,而且斷磚上的血跡很新鮮,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那麽兇手為什麽沒有把兇器帶走,有沒有可能這把刀本來就是可瑩老師的,可瑩老師想要去刺殺對方,結果被對方奪刀反攻?”
“關於陶聆,我想說,陶聆會不會不僅僅是目擊,她也參與了整個行刺的過程?”
“陶建設雖然通過血跡被排除,但是這也不能排除他事發當時出現在現場。”
……
我感覺根本就招架不了這麽多的問題,這集思廣益,好是好,開闊了思路,但是你在這種時候,根本就無法冷靜下來,慕容哥說:“我們的討論,還是要局限於屍體和現場這兩塊,至於調查的事情,偵查比我們行,我們拋出問題,調查的事情他們會去完成。”
討論不歡而散,我沒有在討論會上獲得一些靈感,反而更加鬱悶了,我躲進了辦公室,不再去理會。
劉大的電話來了。
我說:“怎麽樣?”
劉大說:“蘇三,你對山林中的血跡到底有沒有把握?”
又是山林血跡,每逢案件到了絕路的時候,大家都會對當初信誓旦旦的分析提出懷疑,我知道他的這個意思,於是說道:“之前我還有點懷疑,現在我敢確定了,因為圍牆外邊的血跡也是同一個男子所留,沒有這麽湊巧的事情,你們調查不是說有人看見一個年輕人慌慌張張往山林方向逃跑嗎?這樣的話,斷磚血跡,山林血跡,都能完美地串成一條線,你說這還能不給我自信嗎?”
劉大說:“聽你這樣分析,我有點放心了,本來我對山林中的血跡這條線索還是不太放心的。”
我說:“你還是沒放過陶建設吧?”
劉大說:“這很難讓我放過他呀,雖然現在吳剛的事情出來了,但是我們一直找不到吳剛。”
我說:“吳剛那天晚上可是和陶聆一起補課的,應該在的呀?現在找不到?”
劉大說:“是啊,我們找到了吳剛家,你知道嗎?吳剛也是單親家庭,他和她媽媽一起住,他爸爸以前因為盜竊被判了一年,他媽媽因為受不了他爸爸,前兩年和他爸爸離了婚,他爸爸現在住哪裏也沒人知道。”
我說:“這些孩子真可憐。”
劉大說:“可憐是可憐,可是現實很殘酷,這樣的家庭環境給他們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發育,問題兒童很多呀。”
我說:“可憐,那麽吳剛到底去哪裏了呢?”
劉大說:“我們走訪了他家的鄰居,以及他媽媽的工廠,都沒人知道他們母子倆到哪裏去了,不過他們房東說他們並沒有辦理退房手續,按理如果提前退房離開的話,可以退迴一些預交款的。”
我說:“找不到吳剛,這問題就卡住了。”
劉大說:“這小事兒,我們已經聯係他們老家的派出所了,要不了多久,就有情況會反饋迴來。”
我想這事情總是一波多折的,辦案從來都沒有平鋪直敘的那麽簡單,也就隨它去了。
我忽然想到了山林血跡,就對劉大說:“如果他們當地派出所找到了吳剛,讓他們提取一點吳剛的血樣送到他們當地法醫那裏去檢驗一下,到時隻要把數據傳過來,我們就可以判斷吳剛到底是不是山林血跡的主人了。”
劉大說:“對,這個主意很好,我讓他們去辦。”
吳剛和他媽媽突然消失,使我又一怔,他們為什麽現在這個時機會突然離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