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強了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百姓強了,也能支持國家。


    【然而在那個時候,很多人,尤其是這些本不是秦國的那些普通百姓,他們的生存環境是極其惡劣的,不過秦國的本地人就好了嗎?也沒有。】


    【咱們看秦末時期,最有名的兩波起義的領導者,一個是著名的陳勝吳廣,一個是直接取代秦朝建立漢朝的劉邦,這幾個人是怎麽謀反的呢?】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早已經去找這些人了。


    可這些人都狡猾得很,哪裏還找得到?


    他們不除,就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不過嬴政現在突然有了猜測,他們是不是被百姓藏起來了呢?


    那些百姓不滿自己,哪怕是冒著被連坐的風險,也要護著那些會反自己的人。


    【其實他們不是平民,所以他們的日子都沒有那麽難過,他們都是小兵,陳勝吳廣是帶著人去服役,然後在路上遇到洪水擋住了道路,沒辦法趕路,耽誤了行程的話他們就會受到懲罰,那就是得付出生命的代價,於是兩個人一合計,這過的什麽日子,反了!】


    【而劉邦,泗水亭長,押解罪犯,押著押著,人越來越少,就算是押到了,他同樣也隻能是付出生命的代價,他能有什麽辦法呢?幹脆直接把這些人都放了,但是這些人根本沒有去路,於是跟著他反了。】


    朝堂眾人都不知該說些什麽了。


    這聽起來似乎他們的謀反也不是沒有道理。


    都要死了還去送死,委實沒有必要。


    而他們所犯下的罪也確實是 死罪,難道還是秦律太嚴苛了嗎?


    可若是不這麽嚴苛的話,還有人聽嗎?


    萬一放過他們,他們便消極應對又當如何?


    【這是做出了成績的兩撥人,還有那些無數的可能沒有做出成績,或者說直接匯集到他們隊伍的一起反叛的農民,最後集結成了壓垮秦朝的勢力。】


    【所以說秦朝的滅亡肯定是跟秦始皇有關係,他不可能撇開,然後他在這個時候他還不知道,他還在射大魚,我們猜測應該就是鯨魚,他到海上自己射了大魚。】


    雖然這兩件事情似乎不是出現在同樣的時期,但是聽起來陛下實在像一個不理朝政的昏君。


    然而,別人不知道,朝中眾人卻是清清楚楚。


    陛下為國事殫精竭慮,從來未曾真正地放鬆過。


    他們有很多時候也怨陛下過於苛責,可是他們也沒離開,這是為什麽呢?還不是因為他們在陛下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嗎?


    陛下不該是這樣的結局。


    【我們從這兒看,他的身體狀況應該不算太差,都還能出海,雖然不是自己走,但是其實旅遊也是一件比較累的事情,他又不是不處理政務,隻是苦了那些在還沒有紙的年代幫他搬運奏摺的那些人。】


    【但是射大魚之後,他沒多久就病了,病來如山倒,他怎麽病的,史書上並沒有記載,但是這裏依然充滿著陰謀的味道,因為他這場病來得太突然太蹊蹺了。】


    蹊蹺?


    眾人一驚,都想起了公子胡亥,難道是胡亥動的手嗎?


    若陛下躲過那麽多的刺殺,最後是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的,那是多麽諷刺的一件事情啊!


    【《史記》中是怎麽記載的呢?「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秦始皇這個人真的很迷信,他不想聽到死這個字,所以沒人敢提,但是病卻越來越重,他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所以給扶蘇寫了一封信。】


    第210章


    司馬遷


    【秦始皇在死前還記掛著扶蘇,這大概是我們很多人覺得扶蘇就是他心目中的繼承人的一個很大的原因,其實在《秦始皇本紀》中,這件事情之前,他與兒子們的互動都很少,可是就這麽幾次互動,就把秦始皇和這兩個兒子的關係擺在了我們麵前,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像力太豐富了。】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眾人還沒從陛下會被公子胡亥害死的震驚中迴過神來,幕中女子已經轉了話題。


    秦始皇也覺得自己確實對兒子的管束不多。


    他心中是有悔意的,原以為隻要給他們最好的大臣教養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就來,事實證明是他錯了。


    若是他能好好地教導兒子可能到了最後就不至於會這樣了。


    他在心中想了一下扶蘇,罷了,好歹也不是個無用的。


    【從這兒來看,扶蘇表麵是不如胡亥得寵的,你看他在邊關,而胡亥卻跟著父皇遊山玩水,這怎麽看也像是對胡亥更為在意吧。】


    關於這一點許多帝王其實都可以理解。


    自己的妃子兒子那麽多,雖然他們常說一視同仁,但是誰都知道不可能一視同仁。


    更別提每個孩子本就有他們各自的優勢,有的孩子母家需要忌憚,有的孩子會哄人,有的孩子努力上進。


    他們相信,在這天底下,沒有一個父親能真的做到一視同仁,總有偏袒的,更遑論現在對於秦始皇而言,扶蘇是犯了錯的。


    【可是他對於扶蘇就真的很有自古以來我們所看到的嚴父對於長子寄予厚望的那種情況,但是可惜的是,通常這種情況的結局都是悲劇,你看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長子李承幹,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長子朱標,都是悲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