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以上都是我結合《史記》進行的猜測,沒有參考其他的史料,大家看看就行,也要有自己的判斷。】
唉。
許多人忍不住嘆息。
還以為此次的千古疑問如今就能清楚了呢?
不過想來也是,這事情哪有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
幕中女子早說了這世上沒有仙人,隻不過是他們這些人還總是想著將對方當做仙人罷了。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呢,一個那麽偉大,做出了那麽多功績的帝王開始了越來越不被人理解的行為,難道功成名就之後註定要走向衰敗的道路嗎?】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是什麽時候呢?
嬴政也在想。
是什麽時候開始,自己一點點地在葬送自己打下的天下。
他最後讓胡亥把秦國給亡了那就說明他不是完美的,這是他應該避免的。
因為他看得出來,雖然他也不想承認,但胡亥在很多地方都是在學他啊。
即便胡亥學得不倫不類。
而這些被胡亥誤解的行為,他早該告訴對方。
嬴政不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但他也確實有錯。
現在還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還可以做得更好。
【關於這一點,其實有個成語可以說明,那就是「月盈則虧」吧,人的探索的過程是無限的,秦始皇在那麽有限的時間裏做了那麽多的事情,然後他開始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領域,然而這個領域是無法探究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探知過程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他為了突破這個阻力,做事就難免偏激一些,但是由於他在前麵的一係列事情上取得的成功,讓他自負地認為自己的決策都是對的,甚至是身邊出現了許多隻對他說好聽的話的人,許多原因迭加在一起,導致了他犯錯。】
那這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嗎?
許多人都發出了同樣的疑惑。
因為這不是幕中女子第一次提到這樣的現象了。
上一次似乎還是那個繁盛的大唐,好好的一個盛世走向巔峰就來了一個大跟頭。
再說月盈則虧,難道是不可避免的嗎?
各地,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很快又開始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沒能忍得住,在幕中女子還沒說完的時候,她問:「你們是怎麽看這個月盈則虧的?想想。」
人人都知道月盈則虧,因為這道理也確實是正確的。
但是如果把月盈則虧放到朝代更替上,那是不是就說明沒有任何朝代是可以經久不衰的呢?
一旁,扶月有了些不同的想法。
她想,並非沒有解決之法吧。
這秦朝和唐朝的衰敗那都是很嚴重的,那跟月亮怎麽能一樣呢?
從前,她沒讀過歷史,但是她卻看過月亮,不管是月虧到月盈還是月盈到月虧那都沒有一下子就變了的啊,都是一日一日不同的。
那朝代更替似乎也該是如此的呢?
試想若是唐朝時期在安史之亂前,在開始慢慢頹廢時有人能攔得住李隆基,那就沒有安史之亂,那即便唐朝還是會慢慢衰敗,終究不會那麽快地消亡。
而緩慢地消亡就給人更多的反應時間,或許也就更容易挽大廈之將傾。
然而扶月也知道,想要達成自己的這樣的想法是很難的,因為如今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帝王做主,帝王想做什麽,真有人能攔得住他們嗎?
【而嬴政的錯誤在這兩年尤為明顯,這是為什麽呢?我想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現在的身體,很多時候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他大概是察覺到了自己身體不行了,所以想要加快追求長生的步伐,但是一個人跑得再快跑不過生命的流逝,即便強如嬴政也沒有辦法。】
【而且他那個時候的表現是很符合一個病人的表現的,很多病人在生病的時候都會比較暴躁,尤其是當他還有點力氣的時候,但是這種暴躁對於病情的緩解毫無作用甚至是起到了反作用,所以為什麽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老人脾氣古怪,我覺得是有這方麵原因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這麽一說,眾人好像覺得有那麽點道理。
身體不好就發怒,怒急就攻心,誰都知道啊。
而最近陛下這狀態,可不正好應驗了嗎?
【公元前211年,始皇帝三十六年,這一年,秦朝的狀況更不好了,首先司馬遷開頭就說「熒惑守心」,我們之前說過的,說的時候還被罵了,哭唧唧,我還是得講。這個「熒惑守心」呢,是天文學上的名字,是一種天象,在古代這種天象代表著帝王有難。】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那是迷信的說法,大家看看這個浩瀚的星空,這些東西咱們現在也沒搞明白,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是可以肯定的,它真管不了人,至少直接上來說是這樣的。】
繼最初女子出現後,眾人再一次看到了清晰的星空。
即便再屈原時已經見過,這時再看,仍舊覺得十分驚艷。
可那璀璨星海在萬裏高空,這是怎麽看到的呢?
【但人與星星之間有沒有聯繫呢?我認為是有的,拋開咱們的太空探險來說哈,人的行為影響地球,地球也是能影響其他的星球的,就好像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唉。
許多人忍不住嘆息。
還以為此次的千古疑問如今就能清楚了呢?
不過想來也是,這事情哪有人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
幕中女子早說了這世上沒有仙人,隻不過是他們這些人還總是想著將對方當做仙人罷了。
【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呢,一個那麽偉大,做出了那麽多功績的帝王開始了越來越不被人理解的行為,難道功成名就之後註定要走向衰敗的道路嗎?】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是什麽時候呢?
嬴政也在想。
是什麽時候開始,自己一點點地在葬送自己打下的天下。
他最後讓胡亥把秦國給亡了那就說明他不是完美的,這是他應該避免的。
因為他看得出來,雖然他也不想承認,但胡亥在很多地方都是在學他啊。
即便胡亥學得不倫不類。
而這些被胡亥誤解的行為,他早該告訴對方。
嬴政不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但他也確實有錯。
現在還來得及,一定來得及,他還可以做得更好。
【關於這一點,其實有個成語可以說明,那就是「月盈則虧」吧,人的探索的過程是無限的,秦始皇在那麽有限的時間裏做了那麽多的事情,然後他開始去探索更多的未知的領域,然而這個領域是無法探究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他的探知過程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他為了突破這個阻力,做事就難免偏激一些,但是由於他在前麵的一係列事情上取得的成功,讓他自負地認為自己的決策都是對的,甚至是身邊出現了許多隻對他說好聽的話的人,許多原因迭加在一起,導致了他犯錯。】
那這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嗎?
許多人都發出了同樣的疑惑。
因為這不是幕中女子第一次提到這樣的現象了。
上一次似乎還是那個繁盛的大唐,好好的一個盛世走向巔峰就來了一個大跟頭。
再說月盈則虧,難道是不可避免的嗎?
各地,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很快又開始了。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李清照沒能忍得住,在幕中女子還沒說完的時候,她問:「你們是怎麽看這個月盈則虧的?想想。」
人人都知道月盈則虧,因為這道理也確實是正確的。
但是如果把月盈則虧放到朝代更替上,那是不是就說明沒有任何朝代是可以經久不衰的呢?
一旁,扶月有了些不同的想法。
她想,並非沒有解決之法吧。
這秦朝和唐朝的衰敗那都是很嚴重的,那跟月亮怎麽能一樣呢?
從前,她沒讀過歷史,但是她卻看過月亮,不管是月虧到月盈還是月盈到月虧那都沒有一下子就變了的啊,都是一日一日不同的。
那朝代更替似乎也該是如此的呢?
試想若是唐朝時期在安史之亂前,在開始慢慢頹廢時有人能攔得住李隆基,那就沒有安史之亂,那即便唐朝還是會慢慢衰敗,終究不會那麽快地消亡。
而緩慢地消亡就給人更多的反應時間,或許也就更容易挽大廈之將傾。
然而扶月也知道,想要達成自己的這樣的想法是很難的,因為如今這世間的一切都是帝王做主,帝王想做什麽,真有人能攔得住他們嗎?
【而嬴政的錯誤在這兩年尤為明顯,這是為什麽呢?我想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現在的身體,很多時候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他大概是察覺到了自己身體不行了,所以想要加快追求長生的步伐,但是一個人跑得再快跑不過生命的流逝,即便強如嬴政也沒有辦法。】
【而且他那個時候的表現是很符合一個病人的表現的,很多病人在生病的時候都會比較暴躁,尤其是當他還有點力氣的時候,但是這種暴躁對於病情的緩解毫無作用甚至是起到了反作用,所以為什麽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老人脾氣古怪,我覺得是有這方麵原因的。】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這麽一說,眾人好像覺得有那麽點道理。
身體不好就發怒,怒急就攻心,誰都知道啊。
而最近陛下這狀態,可不正好應驗了嗎?
【公元前211年,始皇帝三十六年,這一年,秦朝的狀況更不好了,首先司馬遷開頭就說「熒惑守心」,我們之前說過的,說的時候還被罵了,哭唧唧,我還是得講。這個「熒惑守心」呢,是天文學上的名字,是一種天象,在古代這種天象代表著帝王有難。】
【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那是迷信的說法,大家看看這個浩瀚的星空,這些東西咱們現在也沒搞明白,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是可以肯定的,它真管不了人,至少直接上來說是這樣的。】
繼最初女子出現後,眾人再一次看到了清晰的星空。
即便再屈原時已經見過,這時再看,仍舊覺得十分驚艷。
可那璀璨星海在萬裏高空,這是怎麽看到的呢?
【但人與星星之間有沒有聯繫呢?我認為是有的,拋開咱們的太空探險來說哈,人的行為影響地球,地球也是能影響其他的星球的,就好像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影響一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