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多士兵也在心中叫苦。
他們中很多人也是真想打勝仗的。
可是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謀略,他們的這些頭兒,有多少有謀略的他們不知道,很多都是那些豪門貴族塞進來的草包。
當然了,也不可能都是草包。
可是即便他們碰上了那能指揮打仗的,也不過待一段時間就又被換走了。
好不容易習慣這位將軍的行軍方式,馬上另一位將軍又要用另一套戰術。
他們如今隻想迴家種田。
可是他們許多人是為什麽到這戰場上來的?
不就是因為家中的土地難以負擔家庭的生活嗎?
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
這些人在憤憤的同時,也在心中把希望寄托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這裏麵除開北宋重文輕武刻意壓製軍事發展的原因之外還是三冗問題,他們是有錢,但是再多的錢也經不住亂花啊,那麽多的官員、那麽多的士兵,對於一個西夏議和,一出手就是七萬兩銀子,十五萬匹絹,三萬斤茶葉。】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刻意壓製?
趙禎滿臉黑線。
他什麽時候刻意壓製了?
難道他沒有撥款到軍營,每年軍營裏那麽大的開支他都應了,難道不是希望他們能發展起來。
他們抑製,抑製的隻是那些手握權柄的人。
底下的人怎麽也不行呢?
心中問到此處,趙禎的臉更黑了。
他當然知道了,領頭的人都不行,底下的人又如何能行?
得改。
七萬兩銀子,十五萬匹絹,三萬斤茶葉,他聽著都心疼。
這些錢就是拿去餵狗,恐怕狗群都能擊退那些西夏人了。
他真是胡塗啊!
【文化就不用說了,經濟發達了自然還是能帶動文化發展的,大家看這《清明上河圖》,這麽一看北宋人民的生活還是過得很好的,但是這是在都城,在當時的汴京,天子腳下,天下大部分的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都聚集在這裏。】
巨幕中出現了一幅畫,那畫一看就是他們這時候的手筆。
如此細緻的畫,那麽大的體量,連巨幕都放不下,幕中女子把它分成了幾截給眾人看。
眾人現在也明白了那些畫不是真的,是幻像,也不心疼被撕開的畫了,他們更多的是被畫中的場景給吸引住了目光。
那不是他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嗎?
畫得真好啊!
然而,那些從未去過汴京的百姓們更加驚訝。
「一直聽聞皇城富貴,如今一瞧,才知道什麽叫做真正的富貴。」有農民喃喃感嘆。
另一人附和,「是啊,這比之那大唐盛世也不差吧。」
「若是全天下都是如此繁華之景就好了。」
唐,元和年間。
王維二人也不由地稱讚這畫。
看了片刻,元稹道:「這就是為何要深入基層之緣故吧。」
王維頷首,「正是如此。」
都城自古繁華,恐怕隻有兵臨城下才會紛亂。
可是都城那隻是杯水車薪,更多的人是生活在繁華的都市之外的。
【然而再看這裏的有錢人那麽多,而且一個比一個有錢,但是天下的財富其實它可能並沒有那麽多,這些有錢人太有錢,比他們稍微差一點的就想趕上他們,當然不排除有那些真正搞經濟的,然而,麵對朝廷的不作為,許多人自然願意走快捷方式,層層剝削下去,苦的是誰?】
公元1329年,明宗天曆二年。
張養浩嘆息,苦的還能是誰呢?
自然是那最沒有權利傍身的,那些可憐的百姓啊。
不隻是他知道,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趙禎嘆息。
這確實是個問題,趙禎其實原來也是明白的。
但是以往他忌憚得太多。
如今正好,幕中女子既提了這事,也算是個由頭了,他雖做不到把富人的銀兩收迴來給百姓,卻是可以讓那些吃夠了的人別再那麽貪婪。
【苦的還不是最底層的百姓。】
歐陽修望著巨幕嘆息了一聲。
這麽一看,他越發能夠理解王安石的堅持。
當今這世道,要的就是他那般能夠堅持的人。
隻可惜,他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要怎麽幫王安石呢?
第164章
王安石
【或許在基層的開始的那幾年王安石並沒有想著要變法,他隻是想著憑著自己的力量造福一方百姓,他也確實是那麽做的。】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趙禎對王安石很滿意,這些日子他也看到了王安石的努力。
雖說王安石有時候倔起來連他的想法都不大管,實在是有點大膽。
但是隻要一想到王安石是為了整個大宋,趙禎便覺得這些似乎都不是不能忍受的。
最令他欣慰的是,自打王安石進入朝堂之後,朝堂就像活過來了一般。
吵是吵了點,但到底事兒也辦得更快了。
【可是當他走了許多地方,發現這些地方都存在著共通之處,而僅憑他一人之力無法改變什麽的時候,他就知道了,有問題的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整個社會,他想要改變整個社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們中很多人也是真想打勝仗的。
可是行軍打仗最重要的是謀略,他們的這些頭兒,有多少有謀略的他們不知道,很多都是那些豪門貴族塞進來的草包。
當然了,也不可能都是草包。
可是即便他們碰上了那能指揮打仗的,也不過待一段時間就又被換走了。
好不容易習慣這位將軍的行軍方式,馬上另一位將軍又要用另一套戰術。
他們如今隻想迴家種田。
可是他們許多人是為什麽到這戰場上來的?
不就是因為家中的土地難以負擔家庭的生活嗎?
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
這些人在憤憤的同時,也在心中把希望寄托在了王安石的身上。
【這裏麵除開北宋重文輕武刻意壓製軍事發展的原因之外還是三冗問題,他們是有錢,但是再多的錢也經不住亂花啊,那麽多的官員、那麽多的士兵,對於一個西夏議和,一出手就是七萬兩銀子,十五萬匹絹,三萬斤茶葉。】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刻意壓製?
趙禎滿臉黑線。
他什麽時候刻意壓製了?
難道他沒有撥款到軍營,每年軍營裏那麽大的開支他都應了,難道不是希望他們能發展起來。
他們抑製,抑製的隻是那些手握權柄的人。
底下的人怎麽也不行呢?
心中問到此處,趙禎的臉更黑了。
他當然知道了,領頭的人都不行,底下的人又如何能行?
得改。
七萬兩銀子,十五萬匹絹,三萬斤茶葉,他聽著都心疼。
這些錢就是拿去餵狗,恐怕狗群都能擊退那些西夏人了。
他真是胡塗啊!
【文化就不用說了,經濟發達了自然還是能帶動文化發展的,大家看這《清明上河圖》,這麽一看北宋人民的生活還是過得很好的,但是這是在都城,在當時的汴京,天子腳下,天下大部分的有權有勢有錢的人都聚集在這裏。】
巨幕中出現了一幅畫,那畫一看就是他們這時候的手筆。
如此細緻的畫,那麽大的體量,連巨幕都放不下,幕中女子把它分成了幾截給眾人看。
眾人現在也明白了那些畫不是真的,是幻像,也不心疼被撕開的畫了,他們更多的是被畫中的場景給吸引住了目光。
那不是他們現在生活的地方嗎?
畫得真好啊!
然而,那些從未去過汴京的百姓們更加驚訝。
「一直聽聞皇城富貴,如今一瞧,才知道什麽叫做真正的富貴。」有農民喃喃感嘆。
另一人附和,「是啊,這比之那大唐盛世也不差吧。」
「若是全天下都是如此繁華之景就好了。」
唐,元和年間。
王維二人也不由地稱讚這畫。
看了片刻,元稹道:「這就是為何要深入基層之緣故吧。」
王維頷首,「正是如此。」
都城自古繁華,恐怕隻有兵臨城下才會紛亂。
可是都城那隻是杯水車薪,更多的人是生活在繁華的都市之外的。
【然而再看這裏的有錢人那麽多,而且一個比一個有錢,但是天下的財富其實它可能並沒有那麽多,這些有錢人太有錢,比他們稍微差一點的就想趕上他們,當然不排除有那些真正搞經濟的,然而,麵對朝廷的不作為,許多人自然願意走快捷方式,層層剝削下去,苦的是誰?】
公元1329年,明宗天曆二年。
張養浩嘆息,苦的還能是誰呢?
自然是那最沒有權利傍身的,那些可憐的百姓啊。
不隻是他知道,所有人都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趙禎嘆息。
這確實是個問題,趙禎其實原來也是明白的。
但是以往他忌憚得太多。
如今正好,幕中女子既提了這事,也算是個由頭了,他雖做不到把富人的銀兩收迴來給百姓,卻是可以讓那些吃夠了的人別再那麽貪婪。
【苦的還不是最底層的百姓。】
歐陽修望著巨幕嘆息了一聲。
這麽一看,他越發能夠理解王安石的堅持。
當今這世道,要的就是他那般能夠堅持的人。
隻可惜,他理解,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他要怎麽幫王安石呢?
第164章
王安石
【或許在基層的開始的那幾年王安石並沒有想著要變法,他隻是想著憑著自己的力量造福一方百姓,他也確實是那麽做的。】
公元1042年,慶曆二年。
趙禎對王安石很滿意,這些日子他也看到了王安石的努力。
雖說王安石有時候倔起來連他的想法都不大管,實在是有點大膽。
但是隻要一想到王安石是為了整個大宋,趙禎便覺得這些似乎都不是不能忍受的。
最令他欣慰的是,自打王安石進入朝堂之後,朝堂就像活過來了一般。
吵是吵了點,但到底事兒也辦得更快了。
【可是當他走了許多地方,發現這些地方都存在著共通之處,而僅憑他一人之力無法改變什麽的時候,他就知道了,有問題的不是一個兩個人而是整個社會,他想要改變整個社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