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這奇怪的一句話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還有她後麵又說,簡單的才是最難的……


    此乃大道至簡之意?


    否管是何意,這幾句聽起來確實叫人賞心悅目,能看出來這是一首很優秀的寫景詩了。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野花叢生,讓人眼花繚亂,春草淺淺,才剛剛能蓋住馬蹄,描寫生動形象,將春景放映到了我們的眼前。「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白沙堤旁,楊柳成蔭,最愛這湖東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這哪裏還像是白居易的作品?


    看到這首詩,眾人才發現他原來的那些諷喻詩中包含了多少情感,對比之下,才會讓人覺得這首詩如此單純。


    先時讀到白居易的詩,眾人都覺得仿佛就是要像他那樣在詩中展現國事民生才算好事。


    可是隻是單純地欣賞美景,也很難說這詩不好啊!


    【這樣自然清麗的作品,白居易是寫得很少的,但一寫就是精品,這恰恰說明了他不是不會寫,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更多地將那些現實賦寫成詩,他有他的人生追求,他不是一個創造詩的機器,他寫每一首詩都是帶著他的人生色彩的,而其他文人也是一樣。】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有些恍惚。


    機器?


    他不懂這詞的含義,但是他卻是瞬間想通了一件事。


    以往他似乎有些矯枉過正了。


    這首詩大抵就是幕中女子所說的審美功能吧。


    即便在不久前他還在想自己可以既有社會功能又有審美功能,如今他的想法就變了。


    這樣的詩,它難道不應該存在於這世間嗎?


    【所以不管你認為好壞,文人的作品都是他們的人生,想要了解文人就要了解他們的作品,想要了解他們的作品,也不能忽略他們的人生。】


    第159章


    白居易


    關於人生與作品的說法讓許多文人都開始思索自己的作品中是否有自己的人生。


    其實他們都是很珍視自己的作品的。


    為什麽會有文人相輕,不就是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嗎?


    而大多數的時候認為自己的作品好,不過是符合自己的心境,不過是寫的自己的人生。


    【公元824年,長慶四年,白居易杭州刺史任期滿迴京,做太子右庶子,他自請分司,什麽意思呢,這還要說到唐朝的都城製度,其實在古代很多朝代都是不隻一個都城的,像東漢時期的都城在洛陽,後來又在長安經營宮室,其實是為了顯示他們的皇室正統身份。】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意思是說,大唐會有兩個都城?


    其實女子說起大唐皇帝六次逃離皇城,李世民就在考慮這事情。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多且不易,設立第二個都城是其中的一個法子。


    李世民是很看好洛陽的,古都之地自古以來就許多人爭搶。


    但他們都往蜀中跑的話……


    這還是難的,若要設都必定有所發展,若是發展了,那叛賊起事的地方恐也要變了。


    治標不治本的法子,還是得自己強起來,杜絕叛亂之事的發生。


    【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後來許多皇帝都會有這樣類似的舉措,到了唐朝時雖然定都長安,但李世民覺得洛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不顧反對修洛陽宮,到了高宗時期正式設立東都,後來武則天更是長居洛陽,所以有時候看唐朝歷史時可能有點亂,明明都是迴京,一會兒長安一會兒洛陽的,主要呢還是在長安的,而洛陽多作為陪都,相當於一個輔助都城吧。】


    果然。


    還真是洛陽。


    李世民微微頷首,就得是洛陽。


    【而分司就是在這個輔助都城裏做官,不用說也能看得出來,兩邊的工作那肯定是天差地別的,白居易這個時候五十多歲,尤其是被貶江州後,他就已經慢慢對朝廷失望,所以這時候更是想遠離政治漩渦。】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的祖籍雖然在太原,但他出生於鄭州,對那處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若是自己真想要歸隱,去那個地方確實也是白居易想要的。


    隻是五十多歲他便想要歸隱了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確實有些失望,可也沒曾想遠離。


    他都想要遠離了,那大唐恐怕已是無力迴天了。


    【這一年白居易五十三歲,他在洛陽卜居於東南隅履道裏,因為買房子的錢不夠,所以還用了兩匹馬抵,可想而知這唐朝官員的日子不好過啊,辛辛苦苦幾十年,在東都買不起一個宅子,白居易也曾有《卜居》詩,詩中寫「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不容易,好在在這洛陽也是有了房子了。】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認同,誰說不是呢?


    唐朝官員的日子想來是很不好過了,要不然幕中女子為何說他的孩子都餓死了?


    但他們這些人還是前赴後繼拚盡家產地想要擠進去,為的到底是什麽呢?


    便是看著這後來無力迴天嗎?


    真正能做事的人,太少了。


    他們都必須按照聖人的意思行事,偏偏聖人常聽讒言。


    此事實乃古今難題。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