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51章
白居易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幫元稹說話未果,白居易還上書反對宦官吐突承璀為帥討伐王承宗,然而憲宗還是不搭理他,後來事實證明白居易是對的,吐突承璀師久無功,被貶。白居易得不到信任也沒什麽辦法,隻是對這官場又失望了一分,這一年,他左拾遺任期滿,改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像什麽話?李世民無言。
如此信任一個宦官,卻不聽忠臣之言。
自古忠言逆耳的道理難道竟是不明白的嗎?
正是因為有這麽多忠臣對朝廷失望才會引發各種反叛之事。
如今他們走到今日,不也是因為前朝帝王昏庸、朝廷腐敗嗎?反過來想,要想保住江山勢必要讓天下人都信任朝廷。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最近發生的事常常讓武則天反思自己。
她確實把權力放太多了。
人都不是萬能的,她所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她所想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件事情,但是卻又都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情。
在外人麵前,她可以表現得睥睨天下,可是自己心裏要有數。
有時候總想讓人相信自己,想著想著自己便也信了。
幕中女子的出現就是在為他們講解這些失敗的事例,是在提醒她。
她不能如同他們那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將來輕易地交給他人。
【白居易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品《秦中吟》十首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這十首詩分別從婚姻、賦稅、富家宅邸、朋友之道、貪戀官位、借立碑誇耀門第之風、宦官奢靡與百姓之苦對比、今人不懂古樂、執法高官的享樂生活和豪門一擲千金等不同的側麵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表達了白居易對當政者的不滿,對百姓們的同情以及他自己的憂國之情。】
【如果不是細緻地觀察生活,他寫不出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對社會現象有深刻的認識,他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在古代,或許「何不食肉糜」的人是少數,但真正能夠突破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的想法的也是極少數。】
這話震動許多人。
沒錯,他們很多人也都清楚百姓過著什麽樣的日子。
可是他們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誰讓他們家世不好呢?
「何不食肉糜」幕中女子講過,眾人也自認為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可為何明知那麽多人吃不上飯,施以援手的人卻少之又少呢?
除此之外,讓人思考更多的是幕中女子說的細緻地觀察生活以及深刻地認識社會。
一直以來,大家認為花間詞描寫細膩,因為寫那些詩的詩人總能寫出很詳細的場景,隻是他們將視線大多放在了閨房之樂上。
若他們走到外麵去看看,估摸著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而他們的詞也會走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以往他們會覺得白居易的詩太俗,如今卻也讀出點不一樣的味道來。
他寫的不就是眾人生活的這人世間嗎?
大家的生活似乎也沒有那麽俗。
【因為詩歌太多,我們就看其中一首《買花》吧,名字聽起來比較浪漫,畢竟誰不愛花呢?】
【然而有時候惡魔都是帶著天使的臉龐出現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白居易的詩基本上都很好理解,到晚春了,長安城還是很熱鬧到處是車馬,這麽一看,唐朝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幕中女子總是時不時地放出一些場景,時刻牽動著李隆基的心。
其實,他如今的自信心大為受挫,就是因為幕中女子說長安先後六次被攻破,他越想越覺得這似乎是因他而起。
那事情現在沒有發生,他就有些看不明白了。
他不明白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固若金湯的長安城,這繁華的長安城,再破敗能破敗到哪兒去?
可即便他有再多的懷疑,這些他是總不能去試的。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了,大家相約一起去買花,「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牡丹的價格貴賤不一,還是要看數目,「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有紅的有素的,「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上麵有棚子遮蔽,應該是遮陽光的吧。旁邊還有籬笆護著,可謂是真正的嬌生慣養啊,「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又是澆水又是施肥,雖然是移栽到這兒來的,但是那色彩依舊鮮艷。】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大家都喜歡這牡丹其實已經有點俗了,但是人們還是對此執迷不悔,為什麽呢?許是因為美吧。然而這前麵的一大堆內容,講牡丹都是在鋪墊,讓人充分地了解這裏的牡丹是怎麽樣的,它們有多好。】
剛剛才開始對自己想法開始有所懷疑的眾人這時候又動搖了。
再看白居易的詩,那還是俗啊。
雖說是將這牡丹的生長、環境之類的都寫了,可正是都寫了才叫人不知他在寫什麽呢。
看起來總不像詩,像他們平日裏說的話。
「若是這都算是,那是不是屎尿屁隨便寫寫都能成詩了?」有那想法奇特的人說道。
「怎能如此說呢?這怎能與牡丹相比?」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白居易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幫元稹說話未果,白居易還上書反對宦官吐突承璀為帥討伐王承宗,然而憲宗還是不搭理他,後來事實證明白居易是對的,吐突承璀師久無功,被貶。白居易得不到信任也沒什麽辦法,隻是對這官場又失望了一分,這一年,他左拾遺任期滿,改任京兆府戶曹參軍。】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這像什麽話?李世民無言。
如此信任一個宦官,卻不聽忠臣之言。
自古忠言逆耳的道理難道竟是不明白的嗎?
正是因為有這麽多忠臣對朝廷失望才會引發各種反叛之事。
如今他們走到今日,不也是因為前朝帝王昏庸、朝廷腐敗嗎?反過來想,要想保住江山勢必要讓天下人都信任朝廷。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最近發生的事常常讓武則天反思自己。
她確實把權力放太多了。
人都不是萬能的,她所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她所想的也不一定都是對的。
沒有人願意承認這件事情,但是卻又都不得不承認這件事情。
在外人麵前,她可以表現得睥睨天下,可是自己心裏要有數。
有時候總想讓人相信自己,想著想著自己便也信了。
幕中女子的出現就是在為他們講解這些失敗的事例,是在提醒她。
她不能如同他們那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將來輕易地交給他人。
【白居易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品《秦中吟》十首就是這個時候的作品,這十首詩分別從婚姻、賦稅、富家宅邸、朋友之道、貪戀官位、借立碑誇耀門第之風、宦官奢靡與百姓之苦對比、今人不懂古樂、執法高官的享樂生活和豪門一擲千金等不同的側麵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表達了白居易對當政者的不滿,對百姓們的同情以及他自己的憂國之情。】
【如果不是細緻地觀察生活,他寫不出這些東西,如果不是對社會現象有深刻的認識,他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在古代,或許「何不食肉糜」的人是少數,但真正能夠突破這些都是正常現象的想法的也是極少數。】
這話震動許多人。
沒錯,他們很多人也都清楚百姓過著什麽樣的日子。
可是他們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誰讓他們家世不好呢?
「何不食肉糜」幕中女子講過,眾人也自認為自己不是那樣的人,可為何明知那麽多人吃不上飯,施以援手的人卻少之又少呢?
除此之外,讓人思考更多的是幕中女子說的細緻地觀察生活以及深刻地認識社會。
一直以來,大家認為花間詞描寫細膩,因為寫那些詩的詩人總能寫出很詳細的場景,隻是他們將視線大多放在了閨房之樂上。
若他們走到外麵去看看,估摸著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而他們的詞也會走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以往他們會覺得白居易的詩太俗,如今卻也讀出點不一樣的味道來。
他寫的不就是眾人生活的這人世間嗎?
大家的生活似乎也沒有那麽俗。
【因為詩歌太多,我們就看其中一首《買花》吧,名字聽起來比較浪漫,畢竟誰不愛花呢?】
【然而有時候惡魔都是帶著天使的臉龐出現的,「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白居易的詩基本上都很好理解,到晚春了,長安城還是很熱鬧到處是車馬,這麽一看,唐朝似乎又恢復了往日的繁華。】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幕中女子總是時不時地放出一些場景,時刻牽動著李隆基的心。
其實,他如今的自信心大為受挫,就是因為幕中女子說長安先後六次被攻破,他越想越覺得這似乎是因他而起。
那事情現在沒有發生,他就有些看不明白了。
他不明白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固若金湯的長安城,這繁華的長安城,再破敗能破敗到哪兒去?
可即便他有再多的懷疑,這些他是總不能去試的。
【「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了,大家相約一起去買花,「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牡丹的價格貴賤不一,還是要看數目,「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有紅的有素的,「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上麵有棚子遮蔽,應該是遮陽光的吧。旁邊還有籬笆護著,可謂是真正的嬌生慣養啊,「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又是澆水又是施肥,雖然是移栽到這兒來的,但是那色彩依舊鮮艷。】
【「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大家都喜歡這牡丹其實已經有點俗了,但是人們還是對此執迷不悔,為什麽呢?許是因為美吧。然而這前麵的一大堆內容,講牡丹都是在鋪墊,讓人充分地了解這裏的牡丹是怎麽樣的,它們有多好。】
剛剛才開始對自己想法開始有所懷疑的眾人這時候又動搖了。
再看白居易的詩,那還是俗啊。
雖說是將這牡丹的生長、環境之類的都寫了,可正是都寫了才叫人不知他在寫什麽呢。
看起來總不像詩,像他們平日裏說的話。
「若是這都算是,那是不是屎尿屁隨便寫寫都能成詩了?」有那想法奇特的人說道。
「怎能如此說呢?這怎能與牡丹相比?」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