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們隻能在心中想,這趙明誠或許是個人物,隻是幕中女子還未好好地說到。
至少,人家家中是有權有勢的吧。
【下片主要寫女主人公戴花,反應她的心理活動,就這麽幾句,我們就能從其中猜出千言萬語,怕郎君覺得自己沒有花好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懷疑呢?是不是平時郎君總這樣打擊女主人公的自信心?是不是郎君在外麵有人了?是不是自己昨兒個沒睡好,麵色不佳?是不是隻是兩人之間的閨房之樂呢?】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趙明誠可從未想過這些。
花自然好看,可如何能跟人比?
他平時裏因著李清照愛花,也漸漸愛看,可他從未覺得李清照不好看過。
她醉時的模樣、意氣風發的模樣、哪怕是沒睡好的模樣,哪一樣都是極好的,自己都是極喜歡的。
可自己真心如此,她怎捨得改嫁呢?
看到幕中女子猜測這郎君養外室他才反應過來,難道是因為他曾有過小妾嗎?
就算有過又如何?
還有人能越過她的地位去?
趙明誠覺得成親好幾年,自己似乎並沒能完全地了解李清照。
【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處,一千個人能從同一句話中讀出一千個意思。在文學欣賞過程中,很多人都試圖將他人拉入自己的陣營,所以才會出現了許多對立的流派,其實可能各方本無需對立,但想要自己的觀點立得住前提條件就是對方的觀點不成立,因此他們才會去抨擊對方,於是產生了許多的辯論,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眾人不太明白幕中女子說這個的真正意思,是想勸他們不要去抨擊與自己持不同觀點的人嗎?
其實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到底大家並不是不懂。
但既是有了不同的觀點那就難免會有比較。
有時言辭激烈了,就容易爭論。
有爭論也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很多時候在困惑時茅塞頓開都是因為有了爭論。
若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那爭論起來可能是酣暢淋漓的,隻別無理取鬧就很好。
女子似隻是隨口一提,很快又繼續談論詞作。
【其實我個人是不怎麽喜歡這下片的,感覺有上片就夠了,我已經完全能想像女主人公獨美的生活了。】
【但是下片一出就容易讓人膈應,女子自稱奴,這個稱唿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其實是挺普遍的,古代有很多這種糟粕,什麽男女七歲不同席,什麽女子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甚至有些地方女人不能上桌吃飯蹲著吃的,我一整個地鐵老爺爺看手機的表情好嗎?】
此言一出,許多人更加沉默了,臉上也露出困惑神色。
沒人能說幕中女子這話說得有道理,他們隻覺得她離經叛道。
即便是女子們也是這樣認為的,男女七歲不同席,女子不拋頭露麵,那不是為了女子名節嗎?
女子若是沒有了名節怎麽嫁人,女子若是沒辦法嫁個好人家,這一生不就毀了嗎?
大部分的人迅速在心中對幕中女子的話反對了一番,並堅定地認為自己肯定沒有錯。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這後世女子即便是神通廣大也不可能改變得了。
倒是許多讀過書的女子心中有些波動。
李清照仔細一想,確實也覺得自己這詞寫得有些不妥。
平日裏習慣了,倒是沒覺得女子自稱奴家有何不對,可奴不是奴才之意嗎?
然而這麽多年,女子們都這麽過來了,即便如她也無法想像幕中女子所說的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何意。
難道女子也可以入仕為官,如武後時一般嗎?
隻這麽一想,李清照就搖了搖頭。
不可能,有了武後的前車之鑑,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誰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倒是幕中女子所提到的後麵幾條讓她不由地產生共鳴。
女子不能出門不能上桌,確實不合適,但隨意出門,與其他男子同席,總覺也不大合適。
至於蹲著用飯,那不是矮桌之故嗎?
【其次是這女主人公對男子的小心翼翼的態度,姑娘們清醒一點,沒了男人咱們照樣是公主好嗎?當然了,還是祝願各位姑娘能找到真心對自己的人,互相奔赴才是真正的愛情。】
真心對自己。
這話不知惹得多少姑娘心頭一跳。
李清照也有些震撼,真心對自己,趙明誠該是吧?
他算是自己的良人。
隻是他若真納妾,這個家便沒那麽好了。
然而在古代,像李清照這樣的還是少數,經過盲婚啞嫁,多數人的婚後生活都是不幸福的。
真心以待、互相奔赴,這是做姑娘時才有過的幻想。
等等,公主?
幾乎所有人都不明白了,她們哪敢做公主?
公主那可是皇室女子的稱謂!
然而,眾人倒是沒太過多在意此事,時代變遷意思有變似乎也算正常。
某個角落裏。
扶月喃喃地念了一句,「公主。」
公主,就是那些金尊玉貴的人吧?
她似乎有些明白幕中女子的意思了,意思就算沒有男子,自己也應噹噹自己是公主,別人不能對自己好,自己要當自己是金尊玉貴的人。
她也想找個相互奔赴的郎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至少,人家家中是有權有勢的吧。
【下片主要寫女主人公戴花,反應她的心理活動,就這麽幾句,我們就能從其中猜出千言萬語,怕郎君覺得自己沒有花好看,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懷疑呢?是不是平時郎君總這樣打擊女主人公的自信心?是不是郎君在外麵有人了?是不是自己昨兒個沒睡好,麵色不佳?是不是隻是兩人之間的閨房之樂呢?】
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
趙明誠可從未想過這些。
花自然好看,可如何能跟人比?
他平時裏因著李清照愛花,也漸漸愛看,可他從未覺得李清照不好看過。
她醉時的模樣、意氣風發的模樣、哪怕是沒睡好的模樣,哪一樣都是極好的,自己都是極喜歡的。
可自己真心如此,她怎捨得改嫁呢?
看到幕中女子猜測這郎君養外室他才反應過來,難道是因為他曾有過小妾嗎?
就算有過又如何?
還有人能越過她的地位去?
趙明誠覺得成親好幾年,自己似乎並沒能完全地了解李清照。
【文學的魅力就在於此處,一千個人能從同一句話中讀出一千個意思。在文學欣賞過程中,很多人都試圖將他人拉入自己的陣營,所以才會出現了許多對立的流派,其實可能各方本無需對立,但想要自己的觀點立得住前提條件就是對方的觀點不成立,因此他們才會去抨擊對方,於是產生了許多的辯論,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
眾人不太明白幕中女子說這個的真正意思,是想勸他們不要去抨擊與自己持不同觀點的人嗎?
其實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到底大家並不是不懂。
但既是有了不同的觀點那就難免會有比較。
有時言辭激烈了,就容易爭論。
有爭論也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很多時候在困惑時茅塞頓開都是因為有了爭論。
若雙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那爭論起來可能是酣暢淋漓的,隻別無理取鬧就很好。
女子似隻是隨口一提,很快又繼續談論詞作。
【其實我個人是不怎麽喜歡這下片的,感覺有上片就夠了,我已經完全能想像女主人公獨美的生活了。】
【但是下片一出就容易讓人膈應,女子自稱奴,這個稱唿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其實是挺普遍的,古代有很多這種糟粕,什麽男女七歲不同席,什麽女子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甚至有些地方女人不能上桌吃飯蹲著吃的,我一整個地鐵老爺爺看手機的表情好嗎?】
此言一出,許多人更加沉默了,臉上也露出困惑神色。
沒人能說幕中女子這話說得有道理,他們隻覺得她離經叛道。
即便是女子們也是這樣認為的,男女七歲不同席,女子不拋頭露麵,那不是為了女子名節嗎?
女子若是沒有了名節怎麽嫁人,女子若是沒辦法嫁個好人家,這一生不就毀了嗎?
大部分的人迅速在心中對幕中女子的話反對了一番,並堅定地認為自己肯定沒有錯。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這後世女子即便是神通廣大也不可能改變得了。
倒是許多讀過書的女子心中有些波動。
李清照仔細一想,確實也覺得自己這詞寫得有些不妥。
平日裏習慣了,倒是沒覺得女子自稱奴家有何不對,可奴不是奴才之意嗎?
然而這麽多年,女子們都這麽過來了,即便如她也無法想像幕中女子所說的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何意。
難道女子也可以入仕為官,如武後時一般嗎?
隻這麽一想,李清照就搖了搖頭。
不可能,有了武後的前車之鑑,上至天子下至百姓,誰會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倒是幕中女子所提到的後麵幾條讓她不由地產生共鳴。
女子不能出門不能上桌,確實不合適,但隨意出門,與其他男子同席,總覺也不大合適。
至於蹲著用飯,那不是矮桌之故嗎?
【其次是這女主人公對男子的小心翼翼的態度,姑娘們清醒一點,沒了男人咱們照樣是公主好嗎?當然了,還是祝願各位姑娘能找到真心對自己的人,互相奔赴才是真正的愛情。】
真心對自己。
這話不知惹得多少姑娘心頭一跳。
李清照也有些震撼,真心對自己,趙明誠該是吧?
他算是自己的良人。
隻是他若真納妾,這個家便沒那麽好了。
然而在古代,像李清照這樣的還是少數,經過盲婚啞嫁,多數人的婚後生活都是不幸福的。
真心以待、互相奔赴,這是做姑娘時才有過的幻想。
等等,公主?
幾乎所有人都不明白了,她們哪敢做公主?
公主那可是皇室女子的稱謂!
然而,眾人倒是沒太過多在意此事,時代變遷意思有變似乎也算正常。
某個角落裏。
扶月喃喃地念了一句,「公主。」
公主,就是那些金尊玉貴的人吧?
她似乎有些明白幕中女子的意思了,意思就算沒有男子,自己也應噹噹自己是公主,別人不能對自己好,自己要當自己是金尊玉貴的人。
她也想找個相互奔赴的郎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