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愛江山愛美人,那不都是正常的嗎?
美人可以愛,但卻不能因此而誤事,畢竟生而為人,如何能不找點樂子呢?
【甚至到了後來,許多帝王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就怪紅顏禍水,將髒水都潑到女子身上,就像安史之亂後的馬嵬坡之變一樣,把楊玉環處死之後,李隆基本質上就變成一個好皇帝了嗎?這種事情一個巴掌它拍得響嗎?】
女子伸手拍了一下,啪的一聲。
讓人們倏地反應過來。
「就是啊,憑什麽啊?」扶月雖然年紀小,但她也早聽說過這樣的事了。
何止是帝王?
就是她們村裏也有許多男人出了事怪女人的,死了爹媽怪女人命硬,生不出孩子怪女人是不下蛋的公雞。
到底為什麽?
「真是想不通!」怕被父母聽到,她隻能輕聲嘀咕。
【處死楊玉環這事情我也能理解,畢竟如果 不是她哥在朝堂上亂來,盛世大唐也不至於敗落得那麽快,但這事情最大的責任人還是那個將楊玉環納為貴妃自己不思朝政的李隆基吧?】
【沒有楊玉環,也會有張玉環、劉玉環……】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無法反駁,似乎確實如此。
這事情還真怪不到玉奴身上。
但這古往今來,不都如此嗎?
若是錯全自己擔了,那責任太重了,自然要有人幫著擔。
或許真如幕中女子所言沒有玉奴也有其他的女人,可是就那麽巧,偏偏就是她,那她不負責誰負責?
女子倒也不必將過錯都推到他一人身上。
李隆基心中已經認了自己的錯,就像他罪己詔中寫的一樣。
但他想了又想,還是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
女子說得太對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大家都有錯。
他有錯,那些明知他有錯卻沒有起到勸諫的朝臣也有錯。
明日早朝,他要讓所有人都認錯。
【然而在古代那個社會,皇權至上,李隆基哪怕就是塊渣滓,所有的人還是得跪下來直唿萬歲,甚至於像李白、杜甫這些有著驚世之的清高文人,也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去依靠皇權實現自己的理想。】
聽到此話,許多文人齊齊嘆了一聲。
誰說不是呢?
他們想要做官,權力是誰給的?那還不是宮裏那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除了依靠皇權,他們還能依靠誰呢?
【沒有了皇權的支持,他們就算才略滔天,該怎麽落魄還不是落魄,像孟浩然、像柳永這種因為皇帝的一句話就蹉跎許久,甚至是一生不仕的文人多不勝數。】
想起孟浩然,李白仍覺不值。
在他看來,孟浩然有才有誌,卻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真是可惜。
是聖人識人不清,不是孟夫子不行。
然而就像女子說的,他們卻隻能依靠聖人。
更讓李白氣餒的是,他自己的結局也比孟夫子好不了多少。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此言何意?
柳永沒明白幕中女子的話。
孟浩然的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先時女子也說了,因為寫的一首詩讓唐玄宗覺得他心懷怨氣,所以一直不曾做官,那自己呢?
自己因為什麽話而蹉跎許久?
還好先時女子說自己會做官,要不然他都要以為這一生不仕是說的自己了。
【李白雖然算不得幸運的,但他絕不是最不幸的那一個,許多人就連皇帝的麵都見不上一麵,他自己肯定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工作的時候還是竭盡所能哄領導開心。】
【這其三寫美人與鮮花互襯,君王賞美人美景,而後「解釋春風無限恨」,這裏的春風就是指的唐玄宗,意思是唐玄宗原本「沉香亭北倚闌幹」,倚在闌幹處不怎麽開心,美景美人卻讓帝王的所有憂愁都消解了。】
唐,元和年間。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哪怕是帝王也常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吾等?」元稹還想著後世說自己是渣男的事情。
他左思右想,實在從這兩個字中找到任何一點褒義。
但如今轉念一想,愛美人有什麽錯?
隻要他沒有因美人而誤國誤事不就好了?
【這三首詩風流旖旎,讓唐玄宗十分滿意,但是這顯然不是李白想寫的東西,於是在《宮中行樂詞》中,他就夾帶私貨,諷刺唐玄宗。】
第82章
李白(小修)
【《宮中行樂詞》一共有十首,現存八首,都是唐玄宗讓李白寫的有關他的行樂之事的詩。】
【這些詩咱們都不用完全看,這其三中的嘲諷之意就很明顯了,「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君王在幹什麽,在與民同樂。然而事實是這樣嗎?顯然不是,可李隆基根本沒能發現,還沉浸在大唐盛世永垂不朽的美夢之中。】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女子不提,李隆基當真是沒發現。
他一直為李白的詩句傾倒,也認為對方就隻這一點本事罷了,沒想到他竟……
他也敢如此!
李隆基拳頭握了握,當著李俶的麵也沒發作。
年紀大了,反而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胸襟,不自覺地就氣得胸中悶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美人可以愛,但卻不能因此而誤事,畢竟生而為人,如何能不找點樂子呢?
【甚至到了後來,許多帝王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就怪紅顏禍水,將髒水都潑到女子身上,就像安史之亂後的馬嵬坡之變一樣,把楊玉環處死之後,李隆基本質上就變成一個好皇帝了嗎?這種事情一個巴掌它拍得響嗎?】
女子伸手拍了一下,啪的一聲。
讓人們倏地反應過來。
「就是啊,憑什麽啊?」扶月雖然年紀小,但她也早聽說過這樣的事了。
何止是帝王?
就是她們村裏也有許多男人出了事怪女人的,死了爹媽怪女人命硬,生不出孩子怪女人是不下蛋的公雞。
到底為什麽?
「真是想不通!」怕被父母聽到,她隻能輕聲嘀咕。
【處死楊玉環這事情我也能理解,畢竟如果 不是她哥在朝堂上亂來,盛世大唐也不至於敗落得那麽快,但這事情最大的責任人還是那個將楊玉環納為貴妃自己不思朝政的李隆基吧?】
【沒有楊玉環,也會有張玉環、劉玉環……】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李隆基無法反駁,似乎確實如此。
這事情還真怪不到玉奴身上。
但這古往今來,不都如此嗎?
若是錯全自己擔了,那責任太重了,自然要有人幫著擔。
或許真如幕中女子所言沒有玉奴也有其他的女人,可是就那麽巧,偏偏就是她,那她不負責誰負責?
女子倒也不必將過錯都推到他一人身上。
李隆基心中已經認了自己的錯,就像他罪己詔中寫的一樣。
但他想了又想,還是覺得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
女子說得太對了,一個巴掌拍不響,大家都有錯。
他有錯,那些明知他有錯卻沒有起到勸諫的朝臣也有錯。
明日早朝,他要讓所有人都認錯。
【然而在古代那個社會,皇權至上,李隆基哪怕就是塊渣滓,所有的人還是得跪下來直唿萬歲,甚至於像李白、杜甫這些有著驚世之的清高文人,也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去依靠皇權實現自己的理想。】
聽到此話,許多文人齊齊嘆了一聲。
誰說不是呢?
他們想要做官,權力是誰給的?那還不是宮裏那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除了依靠皇權,他們還能依靠誰呢?
【沒有了皇權的支持,他們就算才略滔天,該怎麽落魄還不是落魄,像孟浩然、像柳永這種因為皇帝的一句話就蹉跎許久,甚至是一生不仕的文人多不勝數。】
想起孟浩然,李白仍覺不值。
在他看來,孟浩然有才有誌,卻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真是可惜。
是聖人識人不清,不是孟夫子不行。
然而就像女子說的,他們卻隻能依靠聖人。
更讓李白氣餒的是,他自己的結局也比孟夫子好不了多少。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此言何意?
柳永沒明白幕中女子的話。
孟浩然的事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先時女子也說了,因為寫的一首詩讓唐玄宗覺得他心懷怨氣,所以一直不曾做官,那自己呢?
自己因為什麽話而蹉跎許久?
還好先時女子說自己會做官,要不然他都要以為這一生不仕是說的自己了。
【李白雖然算不得幸運的,但他絕不是最不幸的那一個,許多人就連皇帝的麵都見不上一麵,他自己肯定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工作的時候還是竭盡所能哄領導開心。】
【這其三寫美人與鮮花互襯,君王賞美人美景,而後「解釋春風無限恨」,這裏的春風就是指的唐玄宗,意思是唐玄宗原本「沉香亭北倚闌幹」,倚在闌幹處不怎麽開心,美景美人卻讓帝王的所有憂愁都消解了。】
唐,元和年間。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哪怕是帝王也常難過美人關,更何況是吾等?」元稹還想著後世說自己是渣男的事情。
他左思右想,實在從這兩個字中找到任何一點褒義。
但如今轉念一想,愛美人有什麽錯?
隻要他沒有因美人而誤國誤事不就好了?
【這三首詩風流旖旎,讓唐玄宗十分滿意,但是這顯然不是李白想寫的東西,於是在《宮中行樂詞》中,他就夾帶私貨,諷刺唐玄宗。】
第82章
李白(小修)
【《宮中行樂詞》一共有十首,現存八首,都是唐玄宗讓李白寫的有關他的行樂之事的詩。】
【這些詩咱們都不用完全看,這其三中的嘲諷之意就很明顯了,「君王多樂事,還與萬方同。」君王在幹什麽,在與民同樂。然而事實是這樣嗎?顯然不是,可李隆基根本沒能發現,還沉浸在大唐盛世永垂不朽的美夢之中。】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女子不提,李隆基當真是沒發現。
他一直為李白的詩句傾倒,也認為對方就隻這一點本事罷了,沒想到他竟……
他也敢如此!
李隆基拳頭握了握,當著李俶的麵也沒發作。
年紀大了,反而沒有了年輕時候的胸襟,不自覺地就氣得胸中悶痛。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