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 作者:蒙娜麗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定就是將衣裳比作雲,將那楊真人的容貌比作花之意了。」有學子匆匆解釋,仿佛是怕誰跟他搶似的。
「但我瞧著卻是楊真人太美,連雲也想來做她的衣裳,花也爭相與她一處綻放。」
「我看是雲與花都簇擁著楊真人,都是美人之陪伴。」
學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於這些的爭論最是有激情。
【這第二首和第三首也是很不錯的,第二首「一枝穠艷露凝香……可憐飛燕倚新妝。」】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環肥燕瘦」這個環指的就是楊玉環,而燕就是指的趙飛燕,這個成語典故,出自蘇軾的一首詩《孫莘老求墨妙亭詩》,這首詩主要是講蘇軾對歷代書法家的評價,他還批評了杜甫的「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觀點,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杜甫時不時地被提及他都習慣了,隻是不曾想還因為書法被提及。
這是他說的嗎?
不過若論起書法,他確實還是比較欣賞王羲之那種骨力,喜歡馬他都喜歡瘦馬,這應當也不算奇怪的吧?
當今崇尚以肥為美,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他與眾人的想法確有不同,所以不被理解,那蘇軾是因此覺得自己此言不對?
但仔細一想,蘇軾此言也有道理。
短長肥瘦,隻要寫得好,那都是好字。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堅持這個觀點的。
書法上有環肥燕瘦,寫詩作文上也有,當尊重他人的想法。
但是他現在也能理解杜甫對硬瘦書法的喜歡了。
杜甫反對的是唐代翻刻的書法作品,翻刻之術不佳,成品多肥而失真,自然不如原本的好,若叫他看,他也不喜歡雕刻而印的翻版。
【根據這兩句話,才有了「環肥燕瘦」這個成語,而因為這個成語,我一度以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趙飛燕。】
古代四大美女?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他們也想知道四大美女是誰。
女子此言就是說楊玉環是四大美女之一了。
聽聞這太真娘子國色天香,要不然也不會被聖人如此寵愛。
那其他三大美女又是誰呢?
【這首詩借古比今,為了讚揚當時還不是貴妃的楊玉環,甚至貶低巫山神女和趙飛燕。】
【他寫「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楊玉環美若凝脂帶露的紅牡丹,神女跟她相比也是枉自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問漢宮中誰能和她相似,就算是趙飛燕化了漂亮的妝才差點能與之比肩。】
公元前8年,綏和元年。
漢成帝劉驁還在因揚雄諷刺自己之事生氣,可揚雄已死,他現在也無法追究,不覺心中更加煩躁。
如今聽女子說起這趙飛燕一事,他也覺得皇後美則美矣,但也還差點。
那楊玉環到底有多美,他身邊為何就不能有如此佳人呢?
另外的幾位美女在何處,會不會就在他的身邊,他要尋一下嗎?
【說起這個巫山神女也是一個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賦》,楚王累了,睡著後夢見過一個神女,神女願意把枕頭給楚王睡,都是成年人了,楚王一聽對方自薦枕席,那不就是想和他這樣那樣嗎?當即直接臨幸了神女,歡好之後,這巫山神女就說,「安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意思是說她在巫山之南,高山險要處,早上是雲,傍晚是雨,每天都在這高唐之下。後來人們用巫山雲雨來形容男女歡好之事。】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他的玉奴當然美。
李隆基的臉色沉了又沉,隻可惜再見不到了。
他何嚐不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怪玉奴,但這事情必須要有犧牲者,而那犧牲者肯定不可能是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還擔心,如果再繼續將玉奴留在身邊會重蹈覆轍。
這個險是沒法冒的。
【這三首詩要一起讀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第三首將楊玉環、唐玄宗和牡丹放在一處說,將三者渾融一體,承接住了前麵兩首,這顯然是為了能讓唐玄宗和楊玉環開心而作的詩。】
【這裏麵也用到了典故,「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傾國」一詞出自漢代李延年的《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說到這詩歌,劉徹自然就想到了已經過世的李氏。
李氏美麗善舞,人也不錯,擔得起這首詩。
也確實再難得她那樣的佳人。
【漢武帝也是個愛江山也愛美人的主,後宮妃子眾多,這位佳人就是其中一個,《漢書·外戚傳上》記載,李延年做了這首詩在宴會上演唱,漢武帝聽了後問這位佳人是誰,平陽公主就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也就是後來深受寵愛的李夫人。】
【但是「傾國傾城」這個詞語一開始的寓意並不好,正如白居易《長恨歌》中寫的「漢皇重色思傾國」,許多帝王因美色而誤事,於是這個詞語就用來指因女色而亡國。】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可沒這意思,他單指的就是唐玄宗。
看漢武帝沒有因此誤事,他也從未說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但我瞧著卻是楊真人太美,連雲也想來做她的衣裳,花也爭相與她一處綻放。」
「我看是雲與花都簇擁著楊真人,都是美人之陪伴。」
學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對於這些的爭論最是有激情。
【這第二首和第三首也是很不錯的,第二首「一枝穠艷露凝香……可憐飛燕倚新妝。」】
【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叫「環肥燕瘦」這個環指的就是楊玉環,而燕就是指的趙飛燕,這個成語典故,出自蘇軾的一首詩《孫莘老求墨妙亭詩》,這首詩主要是講蘇軾對歷代書法家的評價,他還批評了杜甫的「書貴瘦硬方通神」的觀點,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杜甫時不時地被提及他都習慣了,隻是不曾想還因為書法被提及。
這是他說的嗎?
不過若論起書法,他確實還是比較欣賞王羲之那種骨力,喜歡馬他都喜歡瘦馬,這應當也不算奇怪的吧?
當今崇尚以肥為美,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他與眾人的想法確有不同,所以不被理解,那蘇軾是因此覺得自己此言不對?
但仔細一想,蘇軾此言也有道理。
短長肥瘦,隻要寫得好,那都是好字。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軾是堅持這個觀點的。
書法上有環肥燕瘦,寫詩作文上也有,當尊重他人的想法。
但是他現在也能理解杜甫對硬瘦書法的喜歡了。
杜甫反對的是唐代翻刻的書法作品,翻刻之術不佳,成品多肥而失真,自然不如原本的好,若叫他看,他也不喜歡雕刻而印的翻版。
【根據這兩句話,才有了「環肥燕瘦」這個成語,而因為這個成語,我一度以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趙飛燕。】
古代四大美女?
所有人都豎起了耳朵,他們也想知道四大美女是誰。
女子此言就是說楊玉環是四大美女之一了。
聽聞這太真娘子國色天香,要不然也不會被聖人如此寵愛。
那其他三大美女又是誰呢?
【這首詩借古比今,為了讚揚當時還不是貴妃的楊玉環,甚至貶低巫山神女和趙飛燕。】
【他寫「一枝穠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楊玉環美若凝脂帶露的紅牡丹,神女跟她相比也是枉自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問漢宮中誰能和她相似,就算是趙飛燕化了漂亮的妝才差點能與之比肩。】
公元前8年,綏和元年。
漢成帝劉驁還在因揚雄諷刺自己之事生氣,可揚雄已死,他現在也無法追究,不覺心中更加煩躁。
如今聽女子說起這趙飛燕一事,他也覺得皇後美則美矣,但也還差點。
那楊玉環到底有多美,他身邊為何就不能有如此佳人呢?
另外的幾位美女在何處,會不會就在他的身邊,他要尋一下嗎?
【說起這個巫山神女也是一個典故,出自宋玉的《高唐賦》,楚王累了,睡著後夢見過一個神女,神女願意把枕頭給楚王睡,都是成年人了,楚王一聽對方自薦枕席,那不就是想和他這樣那樣嗎?當即直接臨幸了神女,歡好之後,這巫山神女就說,「安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意思是說她在巫山之南,高山險要處,早上是雲,傍晚是雨,每天都在這高唐之下。後來人們用巫山雲雨來形容男女歡好之事。】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他的玉奴當然美。
李隆基的臉色沉了又沉,隻可惜再見不到了。
他何嚐不知道有些事情不能怪玉奴,但這事情必須要有犧牲者,而那犧牲者肯定不可能是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還擔心,如果再繼續將玉奴留在身邊會重蹈覆轍。
這個險是沒法冒的。
【這三首詩要一起讀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第三首將楊玉環、唐玄宗和牡丹放在一處說,將三者渾融一體,承接住了前麵兩首,這顯然是為了能讓唐玄宗和楊玉環開心而作的詩。】
【這裏麵也用到了典故,「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傾國」一詞出自漢代李延年的《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公元前113年,漢元鼎四年。
說到這詩歌,劉徹自然就想到了已經過世的李氏。
李氏美麗善舞,人也不錯,擔得起這首詩。
也確實再難得她那樣的佳人。
【漢武帝也是個愛江山也愛美人的主,後宮妃子眾多,這位佳人就是其中一個,《漢書·外戚傳上》記載,李延年做了這首詩在宴會上演唱,漢武帝聽了後問這位佳人是誰,平陽公主就推薦了李延年的妹妹,也就是後來深受寵愛的李夫人。】
【但是「傾國傾城」這個詞語一開始的寓意並不好,正如白居易《長恨歌》中寫的「漢皇重色思傾國」,許多帝王因美色而誤事,於是這個詞語就用來指因女色而亡國。】
唐,元和年間。
白居易可沒這意思,他單指的就是唐玄宗。
看漢武帝沒有因此誤事,他也從未說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