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有聲放匣中不鳴,指有聲於指上不聞。


    可如今無琴無君指,他仿佛聽到了陶淵明彈奏出來的樂聲。


    此乃魏晉之風度也!


    1042年,慶曆二年。


    歐陽修幾人近日正忙著。


    如今巨幕出現,他們才得空躲了些懶。


    他前幾年被貶夷陵時,曾經得了一琴,雖不是什麽好琴可彈著也是心情舒暢。


    可想琴不重要,心若安,無琴勝有琴。


    【彈的是什麽呢?彈的都是感情。】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拿出了自己多日未曾拂過的琴,輕輕一勾發出「鐺」的一聲。


    如今他不敢再彈,隻怕彈出來的也都是些哀思之樂。


    等他達到這陶淵明的「不喜不憂」境界再彈琴吧。


    【咱們言歸正傳,繼續說那首詩,他這裏說的「欣自得」、「常晏如」都說明他是很享受自己以前的生活的,而此去禍福難料,應該是忐忑的,我們接著往下看看,看看陶淵明是不是忐忑。】


    【「時來茍冥會,宛轡憩通衢。」機會來臨沒道理拒絕啊,那就暫時告別「我」深愛的田園吧,「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決定之後就趕緊讓人收拾行李準備去打工了。】


    【這幾句聽著挺正常的,有了機會那就抓住機會,且不能讓機會跑掉,完全沒問題。「通衢」指的是四通八達的道路,咱們可以理解為 康莊大道,一個好的前途,多麽地積極向上啊!】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


    韓信碰巧與蕭何在一處看巨幕。


    蕭何腦子裏還一直記掛著巨幕剛開始出現時女子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故而每次巨幕他都仔細聽著,不曾有半分輕視。


    可女子後來極少談及此間事情,叫他還有些擔心。


    聽到此處,他笑道:「先時若不是我將你找迴來,你可就錯過此等立大功的機會了。」


    韓信心中一直感念蕭何的知遇之恩,連連點頭稱是。


    公元744年,天寶三載。


    杜甫一向敬佩陶淵明和謝靈運。


    即便不去思索其中意思,他已然很喜歡陶謝詩。


    如今再一體會其中真意,隻覺更妙。


    隻是自己不知何時才能有此等機會,能成不能成,總要一試。


    【然而,陶淵明話音一轉,「眇眇孤舟逝,綿綿歸思紆。」船越走越遠了,想迴家。】


    【「我行豈不遙,登降千裏餘。」此行實在太遠了,路途艱辛,想迴家。】


    【「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外麵的風景都看夠了,想迴家。】


    【好傢夥,這不就是我嗎?周一出門剛上地鐵呢,已經開始想家了。】


    東晉


    陶淵明突然被酒給嗆了一下,一張臉憋得通紅。


    雖說自己話語中有那麽點意思,但此番解釋是不是過於怪異了?


    為了緩解自己的尷尬,問一旁的顏延之道:「延年,周一何意?還有這地鐵又是何意?」


    顏延之本還在笑這三個想迴家,聽到他的問題,方才仔細琢磨,自是不解。


    【他還說,「望雲慚高鳥,臨水愧遊魚。」看著自由自在的飛鳥和魚,心裏百般慚愧,我怎麽能為了些世俗的東西而捨棄自己的家園,捨棄自己的自由呢?】


    清,幹隆年間。


    袁枚辭官後便購置了這座院子。


    最近隨園開始招收弟子,與弟子們吟詩作對,豈不快活?


    他如今就如同那高鳥遊魚,得惹五柳先生羨慕了。


    【最後他說:「……聊且憑化遷,終返班生廬。」還沒開始上班,辭職信已經在心裏寫好了。】


    【要不說古今怎麽那麽多人推崇陶淵明呢?搞半天大家都不想上班。嘿嘿,開個玩笑。】


    744年,天寶三載。


    此所以陶潛家貧之故也?


    王維雖認為陶淵明尋求自己的道沒錯,但若家中的生計不保,卻還不思進取,不妥。


    搞半天?


    王維腦子裏將這詞轉了兩圈,沒明白。


    但大抵能懂此女之意,若人人都不理公務,國將廢也。


    不妥。


    【這活肯定是幹不長久,他都說了,順其自然吧,反正還是得迴到那田園中去的。果不其然,幹了沒多久,他發現這個大領導也不是他想要的,於是他轉投劉敬宣,也是做參軍。】


    【在幫劉敬宣做事的時候寫了一篇《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誒,家人們猜得沒錯,在此詩中,陶淵明依舊很想辭官歸隱。】


    東晉。


    顏延之也拿過陶淵明的琴假意撫了撫。


    「棄官從好,如今也算如願了。」


    【「我不踐斯境,歲月好已積。」他已經好久沒來過這個地方了,「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早晚看著這山川,仿佛一切都跟原來沒什麽差別。】


    【咱們可以想像一下那個畫麵,陶淵明車馬勞頓,到了錢溪這個地方,看著山山水水想起了自己曾經不被公務所累的自由自在的時光,他就坐在那兒什麽也不做,仿佛一切都十分美好,遠處的山川看了又看,怎麽看也看不夠。】


    「這錢溪當真這般好?」顏延之問。


    陶淵明但笑不語,隻顧與一旁鄰裏飲酒。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蘇過亦問,「父親,這錢溪是否真如此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