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領導都如同齊威王那般善於納諫,從古至今,因為諫言被陷害被貶謫的官員比比皆是。】


    原本沉浸在天地玄妙境界中的田辟強陡然清醒。


    女子提到了他齊國君主,莫不是要開始說他齊國了。


    提及齊威王,眾齊人也都紛紛感慨,齊國也是曾經輝煌過的,如今確不如從前。


    如此看來,齊國與那楚國有何不同?


    怪道女子說秦一統天下,那還是齊國沒能富強起來啊!


    田辟強心中也始終記掛著這事情,雖然一切看起來還有迴旋的餘地,可他仍舊不明白,何以在將來自己這齊國就被滅了呢?


    不行!


    此等事情決不能有!


    但女子並未如他們所願,而是 話題一轉又說到別處去了。


    【比如跟屈原有著類似經歷,在湘水邊憑弔屈原,最後還和屈原一起被寫入同篇傳記的西漢文學家賈誼。】


    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四年。


    湘水邊上,年僅二十四歲的賈誼看了看自己剛剛寫好的《吊屈原賦》,心中萬分激動。


    如此說來,幕中女子先前所言《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賈生就是他!


    也不知後世之人是如何評價自己的?


    自己來這湘水之畔,知之者甚少,想必是此文章才得以讓後世知曉。


    賈誼開始懷疑自己是否不該在文中評判屈原過錯,如此顯得自己過於自大了。


    可他細一想,卻又覺得自己並無過錯,何須更改。


    本來屈原就過於耿直,不懂得明哲保身。


    若是連自己的文中都不能寫真話,那人生在世還有何意義?


    罷了,願陛下見此巨幕能明白自己的一片忠心吧。


    【比如我們前麵提到過的屢遭貶謫的陳子昂,比如曾將屈原稱之為古之豪傑之士的唐代文學家韓愈。】


    公元697年,武則天神功元年。


    武則天彼時仿佛頭疾發作了,她扶著額頭半天緩不過來,為何又提這人?


    叫人聽了還覺得她多妒忌賢才似的。


    思及此武則天不免又多想了些。


    這韓愈又是何人?


    幕中女子每每提及大唐文人,且都是她不曾知曉的,她猜測定是後世之人。


    這一切究竟為何?


    武周能興幾時?


    既文壇如此昌盛,那自己更應該堅定培養武將。


    文學武學皆不能廢!


    【再比如因為勸諫被一貶再貶,就來好朋友也看不下去,還為之專門寫了一首《靈烏賦》勸之少管閑事的範仲淹。】


    公元1028年,天聖六年。


    應天書院。


    範仲淹剛接到宋仁宗入京詔令,晏殊也為他感到高興。


    聽聞幕中女子所言,晏殊又忍不住多說了兩句。


    「我知你素來不吝直言正論,但京城不比此處,還望謹言慎行才好。」


    範仲淹卻不以為意,「無事,範兄你當知我,仲淹隻求無愧於天地仁心。」


    「可若你執意如此,恐於你前途無益,甚至累及好心為你舉薦之人。」


    範仲淹能得此機會全靠 晏殊與宰相王曾的舉薦,他又豈會不知?


    然而,有些事情卻有底線。


    「對於朝廷社稷之事,阿諛奉承仲淹是做不來的。」


    兩人辯駁兩句說不出結果便也罷了,畢竟事情還未發生,也不必杞人憂天。


    於是兩人歇了話繼續聽那巨幕中女子之言。


    【《天問》中這麽多的問題,你們說會有人去迴答嗎?】


    【誒,還真有。唐代柳宗元曾寫了一篇《天對》專門迴答屈原此詩中的一百多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下去搜一搜,這裏就不贅述了。】


    什麽?


    怎麽就不贅述了呢?


    他們很想知道啊!


    各諸侯國的君主朝臣們麵麵相覷,要說他們聽了這首詩最感興趣的是什麽,就是這些問題的答案了。


    雖然許多關於前朝歷史的問題,他們多少知道些答案,但這天地奧秘他們懂得就太少了,試問誰不想知道天地如何誕生的呢?


    最重要的是,這後世的觀點顯然與他們如今所想的不大一樣,能給予他們很大的啟發。


    可現在,此女竟說不贅述了?


    「豈有此理!此女逗弄爾等乎?」


    然而,這女子根本不在意他們的想法。


    【由於時間關係,咱們簡單了解一下屈原的其他作品,就不細講了。】


    【《招魂》一詩,主要就是為了楚懷王入秦而亡所作的悼念之詞。】


    【而《九歌》十一篇主要是帶著濃鬱楚地巫覡文化色彩的祭歌,是需要唱出來的,根據聞一多的觀點,《東皇太一》為迎神曲,《禮魂》為送神曲,所謂《九歌》就是中間的九首娛神曲。】


    【我們今天說一說其中最有名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湘夫人》。】


    【《九歌》整體都是以描述愛情為主,《湘夫人》也不例外。傳聞湘夫人與湘君是一對,同為湘水之神。這首詩主要站在男主湘君的角度描寫約湘夫人見麵,卻沒能把人等來的這麽一個故事。】


    【其中咱們很熟悉的「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一句被許多人稱之為言秋之祖,當然了也有說宋玉《九辯》才是言秋之祖,但三月以為宋玉當也是受了屈原的影響的,隻是後來的悲秋之祖大概就是宋玉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蒙娜麗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蒙娜麗鵝並收藏開局盤點悲情文人[歷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