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是按照現場投票和嘉賓給分的百分比算的,滿分100分,邢嘉麗組得分78分。
第二組上台的是林勇秦組,得分88分,比前一組高出整整10分。
第三組是袁中華組,他們唱的是張牧野的老歌《夜戀》獲得94分的高分。
完了之後,他還挑釁的衝劉陽挑了挑眉毛,我看你們怎麽辦?
劉陽迴以一個自信的微笑,去後台和張牧野準備去了。
當他們再次登台的時候,全場觀眾開始興奮起來。
幾位嘉賓也滿眼都是期待,不同於前麵幾組的表演。
他們是以樂隊的形式上台的。
樂隊當然還是借調到電視台的,隻不過吉他手被劉陽取代了。
劉陽挎著吉他,站在麥克風前。左手按弦,右手持撥片。
一段電吉他的solo前奏響起。
半個小節後,架子鼓鑔片的聲音伴隨著小節結束的尾音響起。
然後是節奏有力的鼓麵敲擊聲,伴著電吉他前奏。讓聽眾立刻有種精神振奮之感。
前奏不長,還有兩段重複。但正是這種重複,讓聽眾立刻對這前奏印象深刻。
幾位嘉賓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這前奏沒聽過,不知道他們改編的哪首歌曲。
隻是當劉陽對著話筒開唱之後,他們傻了。這是一首新歌!還是粵語!話說劉陽的粵語演唱怎麽會那麽標準?
“鍾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裏
仿佛帶點唏噓
黑色瞳孔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努力 光明尋找中”
沒錯,是另一個世界beyond樂隊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寫的歌。
隻不過“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改成了“黑色瞳孔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努力,光明尋找中。”
沒辦法,既然要把這首歌安在張牧野身上,就不能寫黑皮膚的事了。
但如何把這句歌詞改的有格局,不落後於原創。
他借鑒了另一個世界的詩人顧城那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樣,格局是相同的,隻是把黑種人換成了黃種人。
不要小看這句詩的力量,他曾經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年輕人。
《最強大腦》的主持人,蔣昌建教授,曾經率領複旦大學隊,參加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折桂,獲得“最佳辯手”的稱號。
就是因為在決賽中,做最後答辯時,以這句詩做的結尾。
這句詩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出現,所以,帶給人的震撼會更大。
眾人震撼還沒過,張牧野接著開始唱: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
自信可改變未來
渴望著能做到”
這裏的“問誰又能做到”改成了“渴望著能做到”,霸氣不足,但是沒辦法。人家曼德拉確實做到了改變未來,人家成了南非總統。
可是張牧野沒有啊!前途未定,你就不能把自己弄成老子天下第一的語氣。
隨著張牧野層次遞進的演唱,尤其是副歌高潮部分那發自不甘的呐喊。著實把這首歌演繹的震撼人心。
在觀眾的歡唿呐喊和掌聲中,歌曲進入間奏部分。
劉陽繼續唱到:
“可否不分海峽的界限
願這土地裏
不分你我內外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
分開每種色彩”
這裏的詞又改了,“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改成了“可否不分海峽的界限。”什麽意思?懂的都懂。
後麵的“不分你我高低”自然就要改成“不分你我內外”。
至於後麵的幾句為什麽不改,因為影響不大,有了前麵歌詞的鋪墊,沒人再會通過這幾句詞去聯想種族鬥爭的內容了。
副歌部分依然讓給張牧野來唱,因為,這是張牧野的比賽。劉陽做好陪襯就好。
主歌部分劉陽來唱,還有個原因就是,歌詞中的“他”指的是張牧野,如果由他本人來唱,就要改成“我”。就感覺怪怪的。
所以,劉陽唱這一部分,就好像在介紹張牧野一樣。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
自信可改變未來
渴望著能做到
woo
ah”
當張牧野唱完這段副歌部分,後麵依然是副歌。於是兩人開始合唱後麵的副歌部分。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
自信可改變未來
盼望著能做到
woo
ah
······”
兩人都在呐喊,一種呐喊是自己的心有不甘,另一種呐喊是為別人鳴不平。
兩種呐喊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表演結束之後,觀眾們發出山唿海嘯的尖叫,全體起立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還沒等主持人說話,袁中華就首先開口了:“你們這是作弊!”
隨著他這句話,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默默的等待下文。
“你們居然唱新歌,還這麽炸!沒有辦法和原創比較啊!讓我們怎麽評論?隻有給你跪了!”
袁中華說完,還做了個膜拜的動作。所有人都善意的笑了起來。
主持人也適時的走上台:“精彩!精彩!簡直太精彩了!讓我們再次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二位!”
主持人問觀眾要掌聲,一是對兩位精彩表演的敬意,另就是給自己留夠組織語言的時間。
直到掌聲停止,主持人才拿起話筒說道:“我也是劉陽老師的歌迷,劉陽老師的所有歌曲我都有聽過。
但從沒聽你唱過粵語歌,請問劉陽老師,這首歌有什麽深意嗎?”
“這首歌,是我昨天聽了張牧野老師的事跡之後,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因為張老師是在港島長大的。所以,我就創作了這麽一首粵語歌曲。
這首歌是送給張老師的。也是送給所有身在黑暗,卻心向光明的人。”
“昨天連夜創作出來的嗎?那你們昨晚一定很辛苦吧?”
“也沒有,我用了半個小時時間創作出來,張老師和我配合的很默契,比他們還早收工。
這裏要感謝樂隊老師們的配合!謝謝!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全力配合,我們呈現不出這麽好的效果。”
說完,劉陽轉過身,對著樂隊老師鞠了一躬,樂隊老師也連忙還禮。
引得台下觀眾再次熱烈鼓掌。
本來剛剛聽說他用了半個小時,就創作出來這麽經典的歌曲之後,都驚為天人。
崇拜之情溢於言表,現在又看到劉陽謙恭有禮,誰還不喜歡呢?
主持人把話筒轉向張牧野:“張老師有什麽想說的嗎?”
張牧野激動的隻說了四個字:“此生無憾!”
台下觀眾和幾位嘉賓再次鼓掌。
到了點評環節,幾位嘉賓都不吝誇獎。
到了姬泰曉說話,他說道:“我一直覺得搖滾樂是表達自我,是體現個性,是張揚的。
可是,通過這一首歌,讓我認識到了,搖滾音樂也可以有大格局,有家國情懷。
搖滾樂也可以合唱,可以激情四射,也可以悲天憫人。
今天的表演很完美!非常棒!”
全場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打分環節,嘉賓評委滿分通過,觀眾席裏麵還是有挑剔的,沒有給滿分。
最後經過百分比計算,劉陽這組最終得分98分。
袁中華和張牧野這對命運中的宿敵,袁中華再次敗北。
好消息是,他的選手晉級了。
同樣晉級的還有張牧野,其他兩位導師的選手被淘汰了。
隻不過,張牧野放棄了晉級機會。
他說:“感謝大家的厚愛,能讓我站在這個舞台上,讓我能夠發揮餘熱,也讓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我已經此生無憾了,以後還會潛心做音樂。
但是這個舞台,我想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後麵的年輕人。”
第二組上台的是林勇秦組,得分88分,比前一組高出整整10分。
第三組是袁中華組,他們唱的是張牧野的老歌《夜戀》獲得94分的高分。
完了之後,他還挑釁的衝劉陽挑了挑眉毛,我看你們怎麽辦?
劉陽迴以一個自信的微笑,去後台和張牧野準備去了。
當他們再次登台的時候,全場觀眾開始興奮起來。
幾位嘉賓也滿眼都是期待,不同於前麵幾組的表演。
他們是以樂隊的形式上台的。
樂隊當然還是借調到電視台的,隻不過吉他手被劉陽取代了。
劉陽挎著吉他,站在麥克風前。左手按弦,右手持撥片。
一段電吉他的solo前奏響起。
半個小節後,架子鼓鑔片的聲音伴隨著小節結束的尾音響起。
然後是節奏有力的鼓麵敲擊聲,伴著電吉他前奏。讓聽眾立刻有種精神振奮之感。
前奏不長,還有兩段重複。但正是這種重複,讓聽眾立刻對這前奏印象深刻。
幾位嘉賓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這前奏沒聽過,不知道他們改編的哪首歌曲。
隻是當劉陽對著話筒開唱之後,他們傻了。這是一首新歌!還是粵語!話說劉陽的粵語演唱怎麽會那麽標準?
“鍾聲響起歸家的訊號
在他生命裏
仿佛帶點唏噓
黑色瞳孔給他的意義
是一生努力 光明尋找中”
沒錯,是另一個世界beyond樂隊黃家駒,為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寫的歌。
隻不過“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改成了“黑色瞳孔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努力,光明尋找中。”
沒辦法,既然要把這首歌安在張牧野身上,就不能寫黑皮膚的事了。
但如何把這句歌詞改的有格局,不落後於原創。
他借鑒了另一個世界的詩人顧城那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樣,格局是相同的,隻是把黑種人換成了黃種人。
不要小看這句詩的力量,他曾經影響了一個時代的年輕人。
《最強大腦》的主持人,蔣昌建教授,曾經率領複旦大學隊,參加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折桂,獲得“最佳辯手”的稱號。
就是因為在決賽中,做最後答辯時,以這句詩做的結尾。
這句詩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出現,所以,帶給人的震撼會更大。
眾人震撼還沒過,張牧野接著開始唱: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
自信可改變未來
渴望著能做到”
這裏的“問誰又能做到”改成了“渴望著能做到”,霸氣不足,但是沒辦法。人家曼德拉確實做到了改變未來,人家成了南非總統。
可是張牧野沒有啊!前途未定,你就不能把自己弄成老子天下第一的語氣。
隨著張牧野層次遞進的演唱,尤其是副歌高潮部分那發自不甘的呐喊。著實把這首歌演繹的震撼人心。
在觀眾的歡唿呐喊和掌聲中,歌曲進入間奏部分。
劉陽繼續唱到:
“可否不分海峽的界限
願這土地裏
不分你我內外
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
分開每種色彩”
這裏的詞又改了,“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改成了“可否不分海峽的界限。”什麽意思?懂的都懂。
後麵的“不分你我高低”自然就要改成“不分你我內外”。
至於後麵的幾句為什麽不改,因為影響不大,有了前麵歌詞的鋪墊,沒人再會通過這幾句詞去聯想種族鬥爭的內容了。
副歌部分依然讓給張牧野來唱,因為,這是張牧野的比賽。劉陽做好陪襯就好。
主歌部分劉陽來唱,還有個原因就是,歌詞中的“他”指的是張牧野,如果由他本人來唱,就要改成“我”。就感覺怪怪的。
所以,劉陽唱這一部分,就好像在介紹張牧野一樣。
“年月把擁有變做失去
疲倦的雙眼帶著期望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
自信可改變未來
渴望著能做到
woo
ah”
當張牧野唱完這段副歌部分,後麵依然是副歌。於是兩人開始合唱後麵的副歌部分。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
迎接光輝歲月
風雨中抱緊自由
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
自信可改變未來
盼望著能做到
woo
ah
······”
兩人都在呐喊,一種呐喊是自己的心有不甘,另一種呐喊是為別人鳴不平。
兩種呐喊交織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表演結束之後,觀眾們發出山唿海嘯的尖叫,全體起立鼓掌。掌聲經久不息。
還沒等主持人說話,袁中華就首先開口了:“你們這是作弊!”
隨著他這句話,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默默的等待下文。
“你們居然唱新歌,還這麽炸!沒有辦法和原創比較啊!讓我們怎麽評論?隻有給你跪了!”
袁中華說完,還做了個膜拜的動作。所有人都善意的笑了起來。
主持人也適時的走上台:“精彩!精彩!簡直太精彩了!讓我們再次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二位!”
主持人問觀眾要掌聲,一是對兩位精彩表演的敬意,另就是給自己留夠組織語言的時間。
直到掌聲停止,主持人才拿起話筒說道:“我也是劉陽老師的歌迷,劉陽老師的所有歌曲我都有聽過。
但從沒聽你唱過粵語歌,請問劉陽老師,這首歌有什麽深意嗎?”
“這首歌,是我昨天聽了張牧野老師的事跡之後,有感而發,創作出來的,因為張老師是在港島長大的。所以,我就創作了這麽一首粵語歌曲。
這首歌是送給張老師的。也是送給所有身在黑暗,卻心向光明的人。”
“昨天連夜創作出來的嗎?那你們昨晚一定很辛苦吧?”
“也沒有,我用了半個小時時間創作出來,張老師和我配合的很默契,比他們還早收工。
這裏要感謝樂隊老師們的配合!謝謝!謝謝你們!沒有你們全力配合,我們呈現不出這麽好的效果。”
說完,劉陽轉過身,對著樂隊老師鞠了一躬,樂隊老師也連忙還禮。
引得台下觀眾再次熱烈鼓掌。
本來剛剛聽說他用了半個小時,就創作出來這麽經典的歌曲之後,都驚為天人。
崇拜之情溢於言表,現在又看到劉陽謙恭有禮,誰還不喜歡呢?
主持人把話筒轉向張牧野:“張老師有什麽想說的嗎?”
張牧野激動的隻說了四個字:“此生無憾!”
台下觀眾和幾位嘉賓再次鼓掌。
到了點評環節,幾位嘉賓都不吝誇獎。
到了姬泰曉說話,他說道:“我一直覺得搖滾樂是表達自我,是體現個性,是張揚的。
可是,通過這一首歌,讓我認識到了,搖滾音樂也可以有大格局,有家國情懷。
搖滾樂也可以合唱,可以激情四射,也可以悲天憫人。
今天的表演很完美!非常棒!”
全場又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打分環節,嘉賓評委滿分通過,觀眾席裏麵還是有挑剔的,沒有給滿分。
最後經過百分比計算,劉陽這組最終得分98分。
袁中華和張牧野這對命運中的宿敵,袁中華再次敗北。
好消息是,他的選手晉級了。
同樣晉級的還有張牧野,其他兩位導師的選手被淘汰了。
隻不過,張牧野放棄了晉級機會。
他說:“感謝大家的厚愛,能讓我站在這個舞台上,讓我能夠發揮餘熱,也讓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我已經此生無憾了,以後還會潛心做音樂。
但是這個舞台,我想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後麵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