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住宅區規劃
錯穿末世,活下來才是硬道理 作者:儾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喪屍出城後的第四天開始,值班戰士們報告,城牆外的喪屍數量有所減少。
無人機巡航後發現,雖然市區內的喪屍還在源源不斷的出城,但曾經聚集在城市邊緣的那波喪屍群已經陸續抵達城牆下,並被消滅了。
後續喪屍出城的密度明顯下降,隊形也變得鬆散了很多,城牆的防禦壓力一下子減輕了,尤其是距離城市更遠的北部城牆和東部山梁,每天幾乎隻用放3-5波火,就能輕鬆消滅來犯喪屍。
隻是城牆外燒屍後形成積灰的速度很快,最多時高達四米,幾乎堆積到了城牆的中部。
技術人員專門設計了機械裝置,但因為材料強度不夠且安裝困難,最終沒能派上用場。
有人建議製作簡易zd,把積灰直接炸開,正在論證城牆能否承受爆破衝擊時,喪屍數量開始減少,張曉草抓住時機,利用之前勘察出的山路,從110國道西側的山梁上,繞行到南側城牆外2公裏處,用曾經收集到的高速路橋麵水泥構件直接擺放出了一道4米高,近百米長的臨時城牆,然後帶隊以此城牆為依托,暫時擋住了喪屍群對南側城牆的衝擊。
在這期間,陳力組織隊伍,開出了挖掘機和鏟車,把城牆下的骨灰和沒燒盡的喪屍屍體全部推進了不遠處的泄洪道裏,積灰對城牆的威脅在沒有完全成型前就被化解了。
在可靠的城牆保護和充足的物資保障下,消滅喪屍群變得高效而安全,當然也不是全無損傷,偶爾會出現燒灼傷、跌傷、扭傷的狀況,也有一些隊員出現了唿吸道不適的症狀,甚至有一名隊員不慎掉下城牆,跌落到喪屍群中犧牲了,但這些傷亡與所取得的戰績相比,還是能夠接受的。
半個月內,三道城牆陸續消滅了近30萬隻喪屍,整個團隊士氣高漲,大家都在心中計算,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過上兩三個月,是不是就能把市區裏的喪屍都殺光了?
穩固的安全形勢、近乎平均化的物資供應,加上團隊高層始終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戰鬥、同勞作,讓幸存者們快速的融合到了一起,雖然生存條件還是很艱苦,但大家對團隊的歸屬感、認同感卻穩步提升。
警戒區內、城牆內側的帳篷和房車已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兩排用水泥預製件搭建起來的營房,每間營房的麵積有30平米,可以住宿八個戰士,營區內能夠24小時提供熱水、熱食。
警戒區內還各平整出一個周長近400米的訓練場,警戒區邊緣則是各種物資的倉庫和堆場。
在裝備組的日夜趕工下,每位戰士都配備了一把三叉戟,但弓弩的數量依然不足,隻能裝備射擊成績更好的那一半人。
各個戰隊始終在戰鬥間隙安排訓練,尤其是喪屍數量減少後,戰隊的核心任務從防禦城牆轉向提高戰鬥力,訓練的強度和係統性不斷加強。
北部城牆和東部山梁外喪屍密度低,前出牆外擊殺喪屍逐漸成為常態,尤其是北部城牆,前出隊伍不斷擴大活動範圍,最後這次行動幾乎能夠看到漫葡小鎮了。
但是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服裝和背包,因為戰隊擴編,又變得駁雜起來,不同顏色和款式的作訓服、衝鋒衣讓戰隊少了幾分肅殺之氣。
......
半個月來,張曉草和高天一直帶著四小隻外出收集物資,返迴住地的時間毫無規律,直到今天,有價值的物資收集點都已掃蕩了一遍,收集工作告一段落。
簡單休整後,張曉草在5號樓會議室內召開了半個月來第一次執委擴大會議。
張利先發言,“經過梳理核對,截止目前,我們共有2436人,其中,男性1835人,女性601人,60歲以上老人121人,14歲以下孩子148人。
人力分配上,經過反複篩選,各組隊伍基本穩定了下來,其中6個戰隊滿編後共380人,內衛隊220人,各工作組在原有人員的基礎上,共留用了近300人,其中物資組和後勤組各留用了100人,其他組各分配了20人左右。
剩下的1200多人作為基本勞動力,主要被分配到了陳力的建築工程隊。
從每個區隊的管理人員和內衛隊員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家的情緒基本穩定,當然,我們缺少政工幹部和政工經驗,沒有條件開展更深層次的思想工作,目前的主要目標是盡量消除隊員之間的內部矛盾,提升大家對團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安全形勢趨於穩定好轉,地熱發電站啟動後,能源供應得到了保障,山穀住地內的設備設施全麵啟用,團隊目前的主要工作有兩項,一是東部城牆建設,二是住宅區建設。
東部城牆剛剛完成地基槽坑的挖掘,地表下麵山石很多,有時工程機械也無可奈何,精打細算的用完了所有的zy,又被迫修改了施工方案後,才勉強挖掘出深2.5米,長8公裏的地基坑。好在掌握了工程機械使用的人數和熟練工人越來越多,施工速度逐漸快了起來,而且水泥、鋼筋這些材料很充足,陳力保證,一個月內就能把城牆建起來。
第二項工作是各區隊住宅區的建設,目前的住宿條件太差,尤其是氣溫逐漸下降,住宿區還是以帳篷為主,雖然勉強滿足了被服需求,但晚上還是比較冷的,充分征求意見後,計劃建設一個永久住宅區。
目前的十個區隊之所以分散在6個地方居住,是因為接受暖泉團隊時很倉促,這片戈壁灘又難以找到麵積足夠大且相對平整的區域,另一方麵,分散居住也是為了把新吸納的幸存者們分開,避免發生聚集性的安全事件。
經過這半個月的教育、培訓和磨合,團隊已經有了一定的凝聚力,既然要修建能夠過冬的永久建築,就不能再分散開,不然在管理方麵將浪費大量人力,組織上也很不便利,別的不說,每天上工集合、下工迴家,就要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極其不方便。
具體的建設規劃應該由陳力匯報,但他還在東部城牆工地上,無法出席會議,我和他溝通過,在這裏做一簡要介紹。
山穀住地內大概能住800人,南北城牆警戒區內大概能住600-700人,所以新住宅區的建設進度,至少要在10月底前,也就是一個月後,能夠滿足1000人安全越冬的住宿條件,工期還是非常緊張的。
為了按時完工,一方麵必須要把各區隊的住地合建在一處,統一規劃,一體施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縮短工期,節約材料,另一方麵,要盡量靠近山穀住地,便於就近取水、用電,這樣,不論是在工程建設階段,還是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都會便利很多。”
無人機巡航後發現,雖然市區內的喪屍還在源源不斷的出城,但曾經聚集在城市邊緣的那波喪屍群已經陸續抵達城牆下,並被消滅了。
後續喪屍出城的密度明顯下降,隊形也變得鬆散了很多,城牆的防禦壓力一下子減輕了,尤其是距離城市更遠的北部城牆和東部山梁,每天幾乎隻用放3-5波火,就能輕鬆消滅來犯喪屍。
隻是城牆外燒屍後形成積灰的速度很快,最多時高達四米,幾乎堆積到了城牆的中部。
技術人員專門設計了機械裝置,但因為材料強度不夠且安裝困難,最終沒能派上用場。
有人建議製作簡易zd,把積灰直接炸開,正在論證城牆能否承受爆破衝擊時,喪屍數量開始減少,張曉草抓住時機,利用之前勘察出的山路,從110國道西側的山梁上,繞行到南側城牆外2公裏處,用曾經收集到的高速路橋麵水泥構件直接擺放出了一道4米高,近百米長的臨時城牆,然後帶隊以此城牆為依托,暫時擋住了喪屍群對南側城牆的衝擊。
在這期間,陳力組織隊伍,開出了挖掘機和鏟車,把城牆下的骨灰和沒燒盡的喪屍屍體全部推進了不遠處的泄洪道裏,積灰對城牆的威脅在沒有完全成型前就被化解了。
在可靠的城牆保護和充足的物資保障下,消滅喪屍群變得高效而安全,當然也不是全無損傷,偶爾會出現燒灼傷、跌傷、扭傷的狀況,也有一些隊員出現了唿吸道不適的症狀,甚至有一名隊員不慎掉下城牆,跌落到喪屍群中犧牲了,但這些傷亡與所取得的戰績相比,還是能夠接受的。
半個月內,三道城牆陸續消滅了近30萬隻喪屍,整個團隊士氣高漲,大家都在心中計算,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速度,過上兩三個月,是不是就能把市區裏的喪屍都殺光了?
穩固的安全形勢、近乎平均化的物資供應,加上團隊高層始終和大家同吃、同住、同戰鬥、同勞作,讓幸存者們快速的融合到了一起,雖然生存條件還是很艱苦,但大家對團隊的歸屬感、認同感卻穩步提升。
警戒區內、城牆內側的帳篷和房車已被清理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兩排用水泥預製件搭建起來的營房,每間營房的麵積有30平米,可以住宿八個戰士,營區內能夠24小時提供熱水、熱食。
警戒區內還各平整出一個周長近400米的訓練場,警戒區邊緣則是各種物資的倉庫和堆場。
在裝備組的日夜趕工下,每位戰士都配備了一把三叉戟,但弓弩的數量依然不足,隻能裝備射擊成績更好的那一半人。
各個戰隊始終在戰鬥間隙安排訓練,尤其是喪屍數量減少後,戰隊的核心任務從防禦城牆轉向提高戰鬥力,訓練的強度和係統性不斷加強。
北部城牆和東部山梁外喪屍密度低,前出牆外擊殺喪屍逐漸成為常態,尤其是北部城牆,前出隊伍不斷擴大活動範圍,最後這次行動幾乎能夠看到漫葡小鎮了。
但是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服裝和背包,因為戰隊擴編,又變得駁雜起來,不同顏色和款式的作訓服、衝鋒衣讓戰隊少了幾分肅殺之氣。
......
半個月來,張曉草和高天一直帶著四小隻外出收集物資,返迴住地的時間毫無規律,直到今天,有價值的物資收集點都已掃蕩了一遍,收集工作告一段落。
簡單休整後,張曉草在5號樓會議室內召開了半個月來第一次執委擴大會議。
張利先發言,“經過梳理核對,截止目前,我們共有2436人,其中,男性1835人,女性601人,60歲以上老人121人,14歲以下孩子148人。
人力分配上,經過反複篩選,各組隊伍基本穩定了下來,其中6個戰隊滿編後共380人,內衛隊220人,各工作組在原有人員的基礎上,共留用了近300人,其中物資組和後勤組各留用了100人,其他組各分配了20人左右。
剩下的1200多人作為基本勞動力,主要被分配到了陳力的建築工程隊。
從每個區隊的管理人員和內衛隊員反饋的情況來看,大家的情緒基本穩定,當然,我們缺少政工幹部和政工經驗,沒有條件開展更深層次的思想工作,目前的主要目標是盡量消除隊員之間的內部矛盾,提升大家對團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安全形勢趨於穩定好轉,地熱發電站啟動後,能源供應得到了保障,山穀住地內的設備設施全麵啟用,團隊目前的主要工作有兩項,一是東部城牆建設,二是住宅區建設。
東部城牆剛剛完成地基槽坑的挖掘,地表下麵山石很多,有時工程機械也無可奈何,精打細算的用完了所有的zy,又被迫修改了施工方案後,才勉強挖掘出深2.5米,長8公裏的地基坑。好在掌握了工程機械使用的人數和熟練工人越來越多,施工速度逐漸快了起來,而且水泥、鋼筋這些材料很充足,陳力保證,一個月內就能把城牆建起來。
第二項工作是各區隊住宅區的建設,目前的住宿條件太差,尤其是氣溫逐漸下降,住宿區還是以帳篷為主,雖然勉強滿足了被服需求,但晚上還是比較冷的,充分征求意見後,計劃建設一個永久住宅區。
目前的十個區隊之所以分散在6個地方居住,是因為接受暖泉團隊時很倉促,這片戈壁灘又難以找到麵積足夠大且相對平整的區域,另一方麵,分散居住也是為了把新吸納的幸存者們分開,避免發生聚集性的安全事件。
經過這半個月的教育、培訓和磨合,團隊已經有了一定的凝聚力,既然要修建能夠過冬的永久建築,就不能再分散開,不然在管理方麵將浪費大量人力,組織上也很不便利,別的不說,每天上工集合、下工迴家,就要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極其不方便。
具體的建設規劃應該由陳力匯報,但他還在東部城牆工地上,無法出席會議,我和他溝通過,在這裏做一簡要介紹。
山穀住地內大概能住800人,南北城牆警戒區內大概能住600-700人,所以新住宅區的建設進度,至少要在10月底前,也就是一個月後,能夠滿足1000人安全越冬的住宿條件,工期還是非常緊張的。
為了按時完工,一方麵必須要把各區隊的住地合建在一處,統一規劃,一體施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縮短工期,節約材料,另一方麵,要盡量靠近山穀住地,便於就近取水、用電,這樣,不論是在工程建設階段,還是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都會便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