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征倭大軍攻滅倭國
東路大軍隻用了幾天就殺到倭國京都,倭王驚懼下帶著家眷和官員北逃。
東路大軍攻破東京都後休整了兩天,留下兩萬大軍鉗製三萬歸順的倭兵,控製看守東京都,其他將士驅趕著幾萬倭兵,繼續北進攻城拔寨。
十幾天後東西兩路大軍,在本州島北端會師,在此休整五天後,再次兵分兩路沿著北端東西半島北進,通過兩端新形成的冰橋,登上北海道渡島半島向北殺去。
一支先鋒大軍快速北進,在北海道知床半島攔住了,準備渡海逃生的倭王一行。
隨著倭王被生擒,征倭大軍押著倭王一行,到各還在頑抗的城池招降,很快就平定倭國各處,征討倭國之戰到此圓滿結束。
征倭大軍又在倭國駐紮了幾個月,經過北王李恪治理,更名為贏州四島再次恢複平靜。
直到冬季再次降臨時,考慮了一段時間的李諳,決定聽從大哥建議留在贏州為王。
李恪再次將通往釜山的冰橋接通,李諳派人通過冰橋趕迴平壤城。
命令安東王府文武官吏,率領兩萬當年隨他到安東的唐軍,以及抽調六萬安東州本地軍隊,護送王府人員和將士家眷,通過冰橋渡海前往新占領的瀛洲四島。
在他們到達瀛洲四島後,李恪將四島正式交給李諳管理,定下每年從幾座金銀山的產出,一半歸北王府所有。
隨後李恪率領征倭大軍,以及六萬倭國歸順武士,押著倭王一族和倭國所有權貴,帶著巨量金銀珠寶和幾十幾萬倭國女子,踏上冰橋凱旋而歸。
在凱旋大軍全部迴到釜山後不久,橫跨對馬海峽的冰橋,逐漸碎裂成無數冰塊消散。
大軍在安東州稍微休整了幾天,李恪任命康蘇密再次暫任安東都護府都督,阿史那社爾為副都督,讓他們接替李諳繼續管理安東洲事務。
隨後李恪率領大軍繼續西返,過了鴨綠水室韋和靺鞨部落首領,向北王道別辭行率領各自部落戰士,帶著大量金銀珠寶和一萬多倭女,高高興興的驅馬迴家。
幾天後大軍在風雪中迴到定北城,北王在城外大營設宴款待這次出征的將士。
次日,夷男與北王道別後,領著薛延陀部族戰士,帶著眾多財寶,倭女,以及北王賞賜給他們的奴隸,倭王一家和部分倭國權貴,興高采烈的返迴部落領地。
同一天來自西邊的西突厥各部,也都帶著各自獲得的財寶和倭女,以及北王賞賜的倭國權貴奴隸,開開心心的離開定北城返迴西域。
在送走四周參與東征的部族將士後,李恪這才在眾文武簇擁下迴到內城北王府,當晚又在王府設宴犒賞出征將領。
深夜將眾文武送出王府後,李恪牽著王妃金德曼迴到後殿。
“三郎,先喝點醒酒湯吧,這可是武曌妹妹親自熬煮的喲。”金德曼說著從武曌手中,接過一碗醒酒湯遞給李恪。
“多謝王妃,多謝曌兒。”李恪微笑接過碗仰頭飲盡放下。
“我出征這段時間,一切可還好,可有發生什麽大事?”
“三郎出征這幾個月,北庭都護府倒是沒發生什麽大事,就是六月時長孫皇後在立政殿逝世,臣妾接到消息後,代殿下上了一份奏折表示哀悼。”金德曼微笑迴應。
“嗯,多謝曼兒,長孫皇後是位難得賢後,她的早逝確實讓人惋惜,從此太子和長孫無忌就沒人能壓製,估計京城之後會多生變故。
以後我們北王府上下得多加小心,未來幾年盡量與京城保持距離,北庭都護府上下從今天起,對來自京城的聖旨聽宣不聽調,不管將來京城出現什麽變故,我們隻管穩坐釣魚台靜觀天下風雲。”李恪微笑囑咐。
“三郎說的是,臣妾隻求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即可,京城的水太深我們還是不要涉入過多為好。”金德曼微笑讚同。
“另外就是父皇本來想立母妃為後,可惜遭到長孫無忌為首的眾多文武反對,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以母妃的出身想成為皇後,肯定會被大多數大臣反對,父皇心裏早就有數,他提出讓母妃接任皇後位,可能也隻是一種試探。”李恪微笑搖頭。
“哦~,對了,三郎可還記得出征前,對武曌妹妹的承諾?”金德曼點了點頭,隨即想起一事微笑提醒。
“哈哈哈,當然記得,曌兒放心,我明天就讓鄭天師選一個良辰吉日,等過完年盡快納你為側妃。”李恪笑著看向武曌說。
“多謝表哥,多謝表嫂成全。”武曌嬌羞的開心拜謝。
三天後李恪寫了一封征倭大勝奏折,一封為將士請功折和一封請封李諳為瀛洲王的折子,派執思失力和楊雲帶著三封奏折,率領一萬將士押解眾多戰利品前往長安報捷。
隨行南下的還有北王府商隊,押送剩下的三十萬適婚倭女到大唐各州,賣給那些娶不上媳婦的大唐底層男子,為繁衍更多人口做貢獻。
大唐皇帝接到北王李恪的大勝奏折,甚是高興當即下達旨意,改封安東王李諳為贏州王,贏州(本州島)都護府大都督。
並沒有如北王所奏,將贏洲四島都封給李諳,隻是把最大的贏州島(本州島)封給他。
冊封李孝恭為南州王,九州都護府大都督,將南州(九州島)實封給他。
冊封李道宗為安東王,安東都護府大都督,將李諳讓出的安東州實封給他。
冊封太上皇之子李元景為東州王,東州都護府都督,將東州(四國島)實封給他。
冊封李佑為北州王,北州都護府都督,將北州(北海道)實封給他。
加封李恪為天策大將軍,讓他繼續統領北方各部族。
隨北王征倭的將士,也都得到相應的封賞。
冊封不久幾位新晉實封領地的親王,各自帶著家人和聖旨,率領王府官吏和所部將士,前往封地任職就封。
除了新晉安東王李道宗,其他幾位冊封到瀛洲四島的親王,全部要率部先到達安東州東端。
然後乘坐大船在水師護送下,渡過對馬海峽抵達南州後,再前往各自封地。
東路大軍隻用了幾天就殺到倭國京都,倭王驚懼下帶著家眷和官員北逃。
東路大軍攻破東京都後休整了兩天,留下兩萬大軍鉗製三萬歸順的倭兵,控製看守東京都,其他將士驅趕著幾萬倭兵,繼續北進攻城拔寨。
十幾天後東西兩路大軍,在本州島北端會師,在此休整五天後,再次兵分兩路沿著北端東西半島北進,通過兩端新形成的冰橋,登上北海道渡島半島向北殺去。
一支先鋒大軍快速北進,在北海道知床半島攔住了,準備渡海逃生的倭王一行。
隨著倭王被生擒,征倭大軍押著倭王一行,到各還在頑抗的城池招降,很快就平定倭國各處,征討倭國之戰到此圓滿結束。
征倭大軍又在倭國駐紮了幾個月,經過北王李恪治理,更名為贏州四島再次恢複平靜。
直到冬季再次降臨時,考慮了一段時間的李諳,決定聽從大哥建議留在贏州為王。
李恪再次將通往釜山的冰橋接通,李諳派人通過冰橋趕迴平壤城。
命令安東王府文武官吏,率領兩萬當年隨他到安東的唐軍,以及抽調六萬安東州本地軍隊,護送王府人員和將士家眷,通過冰橋渡海前往新占領的瀛洲四島。
在他們到達瀛洲四島後,李恪將四島正式交給李諳管理,定下每年從幾座金銀山的產出,一半歸北王府所有。
隨後李恪率領征倭大軍,以及六萬倭國歸順武士,押著倭王一族和倭國所有權貴,帶著巨量金銀珠寶和幾十幾萬倭國女子,踏上冰橋凱旋而歸。
在凱旋大軍全部迴到釜山後不久,橫跨對馬海峽的冰橋,逐漸碎裂成無數冰塊消散。
大軍在安東州稍微休整了幾天,李恪任命康蘇密再次暫任安東都護府都督,阿史那社爾為副都督,讓他們接替李諳繼續管理安東洲事務。
隨後李恪率領大軍繼續西返,過了鴨綠水室韋和靺鞨部落首領,向北王道別辭行率領各自部落戰士,帶著大量金銀珠寶和一萬多倭女,高高興興的驅馬迴家。
幾天後大軍在風雪中迴到定北城,北王在城外大營設宴款待這次出征的將士。
次日,夷男與北王道別後,領著薛延陀部族戰士,帶著眾多財寶,倭女,以及北王賞賜給他們的奴隸,倭王一家和部分倭國權貴,興高采烈的返迴部落領地。
同一天來自西邊的西突厥各部,也都帶著各自獲得的財寶和倭女,以及北王賞賜的倭國權貴奴隸,開開心心的離開定北城返迴西域。
在送走四周參與東征的部族將士後,李恪這才在眾文武簇擁下迴到內城北王府,當晚又在王府設宴犒賞出征將領。
深夜將眾文武送出王府後,李恪牽著王妃金德曼迴到後殿。
“三郎,先喝點醒酒湯吧,這可是武曌妹妹親自熬煮的喲。”金德曼說著從武曌手中,接過一碗醒酒湯遞給李恪。
“多謝王妃,多謝曌兒。”李恪微笑接過碗仰頭飲盡放下。
“我出征這段時間,一切可還好,可有發生什麽大事?”
“三郎出征這幾個月,北庭都護府倒是沒發生什麽大事,就是六月時長孫皇後在立政殿逝世,臣妾接到消息後,代殿下上了一份奏折表示哀悼。”金德曼微笑迴應。
“嗯,多謝曼兒,長孫皇後是位難得賢後,她的早逝確實讓人惋惜,從此太子和長孫無忌就沒人能壓製,估計京城之後會多生變故。
以後我們北王府上下得多加小心,未來幾年盡量與京城保持距離,北庭都護府上下從今天起,對來自京城的聖旨聽宣不聽調,不管將來京城出現什麽變故,我們隻管穩坐釣魚台靜觀天下風雲。”李恪微笑囑咐。
“三郎說的是,臣妾隻求我們一家平平安安即可,京城的水太深我們還是不要涉入過多為好。”金德曼微笑讚同。
“另外就是父皇本來想立母妃為後,可惜遭到長孫無忌為首的眾多文武反對,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以母妃的出身想成為皇後,肯定會被大多數大臣反對,父皇心裏早就有數,他提出讓母妃接任皇後位,可能也隻是一種試探。”李恪微笑搖頭。
“哦~,對了,三郎可還記得出征前,對武曌妹妹的承諾?”金德曼點了點頭,隨即想起一事微笑提醒。
“哈哈哈,當然記得,曌兒放心,我明天就讓鄭天師選一個良辰吉日,等過完年盡快納你為側妃。”李恪笑著看向武曌說。
“多謝表哥,多謝表嫂成全。”武曌嬌羞的開心拜謝。
三天後李恪寫了一封征倭大勝奏折,一封為將士請功折和一封請封李諳為瀛洲王的折子,派執思失力和楊雲帶著三封奏折,率領一萬將士押解眾多戰利品前往長安報捷。
隨行南下的還有北王府商隊,押送剩下的三十萬適婚倭女到大唐各州,賣給那些娶不上媳婦的大唐底層男子,為繁衍更多人口做貢獻。
大唐皇帝接到北王李恪的大勝奏折,甚是高興當即下達旨意,改封安東王李諳為贏州王,贏州(本州島)都護府大都督。
並沒有如北王所奏,將贏洲四島都封給李諳,隻是把最大的贏州島(本州島)封給他。
冊封李孝恭為南州王,九州都護府大都督,將南州(九州島)實封給他。
冊封李道宗為安東王,安東都護府大都督,將李諳讓出的安東州實封給他。
冊封太上皇之子李元景為東州王,東州都護府都督,將東州(四國島)實封給他。
冊封李佑為北州王,北州都護府都督,將北州(北海道)實封給他。
加封李恪為天策大將軍,讓他繼續統領北方各部族。
隨北王征倭的將士,也都得到相應的封賞。
冊封不久幾位新晉實封領地的親王,各自帶著家人和聖旨,率領王府官吏和所部將士,前往封地任職就封。
除了新晉安東王李道宗,其他幾位冊封到瀛洲四島的親王,全部要率部先到達安東州東端。
然後乘坐大船在水師護送下,渡過對馬海峽抵達南州後,再前往各自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