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海感歎:“他們竟敢深入我東古疆域,真是膽大包天!”
這一變故令武隆海驚詫無比,要知道,西聖教與東古疆域之間曆來不睦,傳說雙方邊境常有衝突,甚至時有小規模的戰團交戰。他武隆海若是膽敢踏入西聖教的領土,無疑是自尋死路。然而,西聖教的兩位遠古佛陀竟敢公然深入東古疆域腹地,簡直是無視了東古疆域眾多的合道修真者。
武隆海低沉地宣布:“聞玉樓、郎正鳳、譚寬夫、項天羽!”
他點出四人的名字,項天羽連忙上前,與聞玉樓三人並立,齊聲應諾。
武隆海說道:“你們四人立即動身前往四大國度,請各國君王速至秀覽城與我會合,一同去見識那狂妄自大的‘鈺天’與‘真灼’!”
接到命令,四人在金鸞殿外略作商量,隨即騰空啟程。
如此緊要關頭,武隆海毫不猶豫地派遣四位歸墟境的修士作為信使,畢竟歸墟境能禦空飛行,效率遠超他人。
四人離去,武隆海望著鴉雀無聲的大臣們冷笑道:“你們不是爭著要做那州牧嗎?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誰願為我守護疆土,我就賜誰州牧之位!”
全場寂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能聽見,無人敢出聲,生怕被武隆海點名。
在他們眼中,原先的白國九州如今成了燙手山芋。
之前為何五國敢大舉侵犯白國?
不就是仗著白國沒有合道境的至尊庇護嗎?
如今形勢逆轉,對方家中坐鎮著兩位“遠古佛陀”,誰還敢輕舉妄動?
真若有古佛與合道之爭,他們上去也隻是白白送死,任何磕磕碰碰他們都難以承受。
見眾臣無人迴應,武隆海冷笑一聲,轉身離開。
他內心亦是不悅,未曾想白國的局麵竟會如此反複,事態還在向更複雜的局麵發展,失控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武隆海離開後,大臣們也平息了爭奪州牧之心,不再為此爭執不休。
朝堂上的動靜迅速傳播開來,各地官員和百姓都知道了白國的變故。
百姓們也按捺不住議論紛紛,他們不懂“西聖教”、“遠古佛陀”、“合道”這些概念,隻知道有人挑釁,就應該予以反擊。
當然,也有消息靈通的智者會解釋“西聖教”是什麽,它有多強大,不能輕易與之對抗。
國內一片嘈雜,各種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就在這時,不知誰提及了熾方軍第十三軍團在白國的輝煌戰績,很快說書人們也被動員起來,講述那些傳奇故事。
國內的輿論氛圍起初有些壓抑,認為武國無法與西聖教或彌勒教相抗衡...
如今,局勢逆轉,據說白國早已為彌勒教所操縱,與白國的衝突實則為對抗彌勒教的聖戰。尤其是十三軍的夏仲南教習,曾在兩軍陣前與彌勒教的邪靈展開驚天地泣鬼神的對決,最終成功斬殺了那個邪靈。
因此,熾方軍的十三軍乃至整個熾方軍在武國民眾心中的地位急劇攀升,猶如神隻般崇敬。
緊接著,新的傳聞流傳開來,各路軍隊皆稱這支部隊為“神兵”,百姓更是專指熾方軍十三軍為神聖之師。
當然,那些修真者對凡夫俗子的談論毫不在意,隻視其為無知者的妄言。
覽秀城中,聞玉樓離去了十數日,至今音訊全無,甘昆山如坐針氈,度日如年,被困於城主府內。
沒有聞玉樓或國主的指令,他不敢妄動分毫。然而,眼看鈺天古佛設定的一個月期限已過半,他內心焦慮不已。
隻剩下短短十多日,即使要撤離,時間也遠遠不夠大軍安然撤出白國領土。
但他不敢擅自下達撤退令,萬一聞玉樓接收到的是與彌勒教殊死搏鬥的命令,他的提前部署可能會被視為動搖軍心。
就在他心神不寧之際,一道幽影無聲無息地出現在大殿之中,令甘昆山驚駭失色。
抬頭望去,來人竟是武隆海,甘昆山激動得淚流滿麵,連忙上前行禮:“國主,您終於來了!末將可真是急壞了!”
武隆海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說:“我不急,你急什麽?”
甘昆山張了張嘴,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迴應。
他剛才失言,吐露了真心話,但麵對武隆海的反問,他意識到任何迴答都可能不妥。
他暗自告誡自己:“侍奉國主如同伴虎,務必沉穩!沉穩!”
幸好武隆海並未追究,隻是吩咐:“令士兵們加強防護,切莫被戰爭波及。”
甘昆山心頭一緊,想詢問是否真的要開戰,但及時壓製住了衝動,迴複道:“謹遵國主聖訓!”
國主的指示隻需執行,質疑隻會顯得愚蠢。他迅速出門,找來幾位低階將領吩咐:“國主聖訓,讓所有人加強防護,避開戰火!”
將領們聞言,神情肅穆,立刻分散去傳達命令。
大軍隨即行動起來,有的集結成防禦陣型,無法組成陣型的則分散成小組,尋找掩體隱蔽。
察覺到這些變化,一直待在租賃院落的劉大巴子有些不安,問道:“我們也該找個地方藏起來嗎?”
夏仲南微笑道:“我不是說過,這場大戰不會真正爆發嗎?”
劉大巴子沉聲道:“在奇幻世界中,我們須防備未知,合道強者的喜怒難測,非我等所能左右。若有人一時衝動,戰火波及,豈非無辜受難?”
夏仲南迴應:“將軍莫非忘記了自身已是靈虛境修者?雖未觸及合道之境,但若非遭其刻意針對,抵擋些許餘威自是不在話下。”
聞言,劉大巴子亦笑出聲:“不錯,如今我已晉升為高級修者,怎可能畏懼合道強者交鋒的餘波?莫非我進階速度過快,尚未鑄就高級修者的威儀?”
顧秀章的嘴角也略顯弧度,夏仲南則在一旁調侃:“或許將軍的威望尚待提升呢!觀將軍此刻僅是統領千軍的小將,若手中握有十萬雄兵,氣勢自會迥異。”
塗山芳兒不禁說道:“將軍何故仍顯小覷自身?有兄長為您籌謀,豈會無法坐鎮州牧之位?”
劉大巴子嚴肅迴答:“芳兒,你不明白,你未置身我當前之境,不知憂慮與得失的心態。當你有朝一日麵對相同處境,便能體會了。”
武隆海抵達覽秀城三日後,聞玉樓、郎正鳳、譚寬夫和項天羽相繼帶著四大國度的君王歸來,每位君王身邊皆有幾位虛境隨從。
眾人集結完畢,無人久留,二十餘人共同朝彌勒城進發。
遙見彌勒城,城中之人也察覺到了他們的來臨,隻見一道透明結界在彌勒城周圍顯現,如屏障般將其籠罩其中。
五大國度的君王驚訝地看著這一幕,西境教會似乎已在此處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法陣,使彌勒城堅不可摧,猶如鋼鐵堡壘。
加上兩位“古佛”的鎮守,即便是擁有五位合道境和二十位虛境修者的龐大隊伍,想要攻陷彌勒城也變得困難重重。
五國君主徹底醒悟,所謂“鈺天古佛”下達的撤離原白國領土的最後警告,隻不過是虛張聲勢的手段,並非真要逼迫五大國決戰。
對於“鈺天古佛”的最後通牒,五國君主斷無應允之理。若是答應,他們不僅將失去三十八州的土地,更將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因此,五大國的君主拋卻一切事務,趕來與“鈺天古佛”和“真灼古佛”麵對麵,欲看清他們究竟有何底氣,敢如此欺淩眾生...
未曾料到,此地竟是那猶如巨龜背甲的彌勒城,西方教的“玄天古佛”和“熾燃古佛”竟未出迎,顯見他們也畏懼五國之主聯手的威勢。
他們心中多少有些懊悔,正是當初的懦弱,讓西方教有了在這片東古域腹地構築要塞的機會,成了五國心頭的一根毒刺。
五國之主望著眼前巍峨的彌勒城,一時之間皆是默然無語,連斥責的興致都消失無蹤。
彌勒城中,兩道身影騰空而起,正是“玄天古佛”和那位“大乘彌勒”竺法聖,而曾於軍中露麵的“熾燃古佛”卻未見蹤影,恐怕正親自主持著城內的神秘陣法。
“玄天古佛”先誦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接著言道:“原來是五位國主駕臨彌勒城,請入城一敘吧!”
說著,他慷慨地開啟陣法結界的一隅,供眾人進入。
五國之主並未動身,即便是最低級的修煉者也知道“勿輕入餘陣”的道理,他們豈會輕率涉險?
奇利大汗怒喝:“‘玄天’,你不是號稱要在一個月內驅逐我武國大軍出原白國領土嗎?如今怎地躲在城裏,如避難之龜?”
“玄天古佛”笑道:“僅是些許誤解罷了,此前並不知我徒已與各位國主訂立了盟約,直至抵達彌勒城方知此事,自不會有兵戈相見之事!五位國主遠道而來,玄天當盡地主之誼,讓各位領略西方教的風土人文!”
五國之主心中憋悶無比,興師動眾至此,卻被一句“僅是誤解”輕描淡寫帶過,他們還不能真的攻打彌勒城,這能不憋屈嗎?
他們不願久留此地,仲孫春葉高聲道:“既然是誤會,便罷了,告辭!”
他率先轉身,率領部下飛向蠻國方向,其餘國主也一言不發地帶領軍隊離去。
這一變故令武隆海驚詫無比,要知道,西聖教與東古疆域之間曆來不睦,傳說雙方邊境常有衝突,甚至時有小規模的戰團交戰。他武隆海若是膽敢踏入西聖教的領土,無疑是自尋死路。然而,西聖教的兩位遠古佛陀竟敢公然深入東古疆域腹地,簡直是無視了東古疆域眾多的合道修真者。
武隆海低沉地宣布:“聞玉樓、郎正鳳、譚寬夫、項天羽!”
他點出四人的名字,項天羽連忙上前,與聞玉樓三人並立,齊聲應諾。
武隆海說道:“你們四人立即動身前往四大國度,請各國君王速至秀覽城與我會合,一同去見識那狂妄自大的‘鈺天’與‘真灼’!”
接到命令,四人在金鸞殿外略作商量,隨即騰空啟程。
如此緊要關頭,武隆海毫不猶豫地派遣四位歸墟境的修士作為信使,畢竟歸墟境能禦空飛行,效率遠超他人。
四人離去,武隆海望著鴉雀無聲的大臣們冷笑道:“你們不是爭著要做那州牧嗎?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誰願為我守護疆土,我就賜誰州牧之位!”
全場寂靜得連一根針落地都能聽見,無人敢出聲,生怕被武隆海點名。
在他們眼中,原先的白國九州如今成了燙手山芋。
之前為何五國敢大舉侵犯白國?
不就是仗著白國沒有合道境的至尊庇護嗎?
如今形勢逆轉,對方家中坐鎮著兩位“遠古佛陀”,誰還敢輕舉妄動?
真若有古佛與合道之爭,他們上去也隻是白白送死,任何磕磕碰碰他們都難以承受。
見眾臣無人迴應,武隆海冷笑一聲,轉身離開。
他內心亦是不悅,未曾想白國的局麵竟會如此反複,事態還在向更複雜的局麵發展,失控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
武隆海離開後,大臣們也平息了爭奪州牧之心,不再為此爭執不休。
朝堂上的動靜迅速傳播開來,各地官員和百姓都知道了白國的變故。
百姓們也按捺不住議論紛紛,他們不懂“西聖教”、“遠古佛陀”、“合道”這些概念,隻知道有人挑釁,就應該予以反擊。
當然,也有消息靈通的智者會解釋“西聖教”是什麽,它有多強大,不能輕易與之對抗。
國內一片嘈雜,各種議論之聲不絕於耳。
就在這時,不知誰提及了熾方軍第十三軍團在白國的輝煌戰績,很快說書人們也被動員起來,講述那些傳奇故事。
國內的輿論氛圍起初有些壓抑,認為武國無法與西聖教或彌勒教相抗衡...
如今,局勢逆轉,據說白國早已為彌勒教所操縱,與白國的衝突實則為對抗彌勒教的聖戰。尤其是十三軍的夏仲南教習,曾在兩軍陣前與彌勒教的邪靈展開驚天地泣鬼神的對決,最終成功斬殺了那個邪靈。
因此,熾方軍的十三軍乃至整個熾方軍在武國民眾心中的地位急劇攀升,猶如神隻般崇敬。
緊接著,新的傳聞流傳開來,各路軍隊皆稱這支部隊為“神兵”,百姓更是專指熾方軍十三軍為神聖之師。
當然,那些修真者對凡夫俗子的談論毫不在意,隻視其為無知者的妄言。
覽秀城中,聞玉樓離去了十數日,至今音訊全無,甘昆山如坐針氈,度日如年,被困於城主府內。
沒有聞玉樓或國主的指令,他不敢妄動分毫。然而,眼看鈺天古佛設定的一個月期限已過半,他內心焦慮不已。
隻剩下短短十多日,即使要撤離,時間也遠遠不夠大軍安然撤出白國領土。
但他不敢擅自下達撤退令,萬一聞玉樓接收到的是與彌勒教殊死搏鬥的命令,他的提前部署可能會被視為動搖軍心。
就在他心神不寧之際,一道幽影無聲無息地出現在大殿之中,令甘昆山驚駭失色。
抬頭望去,來人竟是武隆海,甘昆山激動得淚流滿麵,連忙上前行禮:“國主,您終於來了!末將可真是急壞了!”
武隆海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說:“我不急,你急什麽?”
甘昆山張了張嘴,一時語塞,不知如何迴應。
他剛才失言,吐露了真心話,但麵對武隆海的反問,他意識到任何迴答都可能不妥。
他暗自告誡自己:“侍奉國主如同伴虎,務必沉穩!沉穩!”
幸好武隆海並未追究,隻是吩咐:“令士兵們加強防護,切莫被戰爭波及。”
甘昆山心頭一緊,想詢問是否真的要開戰,但及時壓製住了衝動,迴複道:“謹遵國主聖訓!”
國主的指示隻需執行,質疑隻會顯得愚蠢。他迅速出門,找來幾位低階將領吩咐:“國主聖訓,讓所有人加強防護,避開戰火!”
將領們聞言,神情肅穆,立刻分散去傳達命令。
大軍隨即行動起來,有的集結成防禦陣型,無法組成陣型的則分散成小組,尋找掩體隱蔽。
察覺到這些變化,一直待在租賃院落的劉大巴子有些不安,問道:“我們也該找個地方藏起來嗎?”
夏仲南微笑道:“我不是說過,這場大戰不會真正爆發嗎?”
劉大巴子沉聲道:“在奇幻世界中,我們須防備未知,合道強者的喜怒難測,非我等所能左右。若有人一時衝動,戰火波及,豈非無辜受難?”
夏仲南迴應:“將軍莫非忘記了自身已是靈虛境修者?雖未觸及合道之境,但若非遭其刻意針對,抵擋些許餘威自是不在話下。”
聞言,劉大巴子亦笑出聲:“不錯,如今我已晉升為高級修者,怎可能畏懼合道強者交鋒的餘波?莫非我進階速度過快,尚未鑄就高級修者的威儀?”
顧秀章的嘴角也略顯弧度,夏仲南則在一旁調侃:“或許將軍的威望尚待提升呢!觀將軍此刻僅是統領千軍的小將,若手中握有十萬雄兵,氣勢自會迥異。”
塗山芳兒不禁說道:“將軍何故仍顯小覷自身?有兄長為您籌謀,豈會無法坐鎮州牧之位?”
劉大巴子嚴肅迴答:“芳兒,你不明白,你未置身我當前之境,不知憂慮與得失的心態。當你有朝一日麵對相同處境,便能體會了。”
武隆海抵達覽秀城三日後,聞玉樓、郎正鳳、譚寬夫和項天羽相繼帶著四大國度的君王歸來,每位君王身邊皆有幾位虛境隨從。
眾人集結完畢,無人久留,二十餘人共同朝彌勒城進發。
遙見彌勒城,城中之人也察覺到了他們的來臨,隻見一道透明結界在彌勒城周圍顯現,如屏障般將其籠罩其中。
五大國度的君王驚訝地看著這一幕,西境教會似乎已在此處構建了一個龐大的法陣,使彌勒城堅不可摧,猶如鋼鐵堡壘。
加上兩位“古佛”的鎮守,即便是擁有五位合道境和二十位虛境修者的龐大隊伍,想要攻陷彌勒城也變得困難重重。
五國君主徹底醒悟,所謂“鈺天古佛”下達的撤離原白國領土的最後警告,隻不過是虛張聲勢的手段,並非真要逼迫五大國決戰。
對於“鈺天古佛”的最後通牒,五國君主斷無應允之理。若是答應,他們不僅將失去三十八州的土地,更將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因此,五大國的君主拋卻一切事務,趕來與“鈺天古佛”和“真灼古佛”麵對麵,欲看清他們究竟有何底氣,敢如此欺淩眾生...
未曾料到,此地竟是那猶如巨龜背甲的彌勒城,西方教的“玄天古佛”和“熾燃古佛”竟未出迎,顯見他們也畏懼五國之主聯手的威勢。
他們心中多少有些懊悔,正是當初的懦弱,讓西方教有了在這片東古域腹地構築要塞的機會,成了五國心頭的一根毒刺。
五國之主望著眼前巍峨的彌勒城,一時之間皆是默然無語,連斥責的興致都消失無蹤。
彌勒城中,兩道身影騰空而起,正是“玄天古佛”和那位“大乘彌勒”竺法聖,而曾於軍中露麵的“熾燃古佛”卻未見蹤影,恐怕正親自主持著城內的神秘陣法。
“玄天古佛”先誦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接著言道:“原來是五位國主駕臨彌勒城,請入城一敘吧!”
說著,他慷慨地開啟陣法結界的一隅,供眾人進入。
五國之主並未動身,即便是最低級的修煉者也知道“勿輕入餘陣”的道理,他們豈會輕率涉險?
奇利大汗怒喝:“‘玄天’,你不是號稱要在一個月內驅逐我武國大軍出原白國領土嗎?如今怎地躲在城裏,如避難之龜?”
“玄天古佛”笑道:“僅是些許誤解罷了,此前並不知我徒已與各位國主訂立了盟約,直至抵達彌勒城方知此事,自不會有兵戈相見之事!五位國主遠道而來,玄天當盡地主之誼,讓各位領略西方教的風土人文!”
五國之主心中憋悶無比,興師動眾至此,卻被一句“僅是誤解”輕描淡寫帶過,他們還不能真的攻打彌勒城,這能不憋屈嗎?
他們不願久留此地,仲孫春葉高聲道:“既然是誤會,便罷了,告辭!”
他率先轉身,率領部下飛向蠻國方向,其餘國主也一言不發地帶領軍隊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