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成義等人退出大殿後,孔文宣站了出來,眉頭微皺,沉聲向蕭朝信道:“聖上,此三人雖然文采卓絕,但畢竟初入朝廷,是否可先在翰林院學習一段時間,再下放至地方?”


    蕭朝信微微頷首,目光深沉如湖:“朕自然知道這個道理。然而,現在地方上的壓力實在太大,每日奏折堆積如山,朕亦知恢複民生的唿聲愈加強烈。這三人殿試試卷的解答,對當下民情把握得十分準確,也顯示出了一定的應對之策。朕有意讓他們直接下放到地方,便是希望他們能夠在實際的工作中,更快地了解大周的基本情況,從而更快地成長起來。”


    孔文宣聞言,沉默了片刻後微微點頭:”臣遵旨。“


    萬年樓。


    沈慈端起酒杯,高聲祝賀道:“祝賀位位高中,來,滿飲此杯。”他的聲音洪亮而熱情,充滿了對年輕才俊的讚賞和期待。


    成義三人望著沈慈,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笑容。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這舉世聞名的萬年樓上,竟能與這位傳奇英雄對飲。自從踏入這座樓閣,他們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消失過。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榮譽,更是對曹國公沈慈的敬仰和感激。


    沈慈輕輕放下酒杯,正色說道:“幾位可知道聖上為何將你們安排到京城周邊幾縣任職?”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嚴肅和深沉,讓人不由得認真傾聽。


    成義幾人相視一眼,臉上露出謙遜之色,他們知道這是沈慈在給他們指點迷津。於是,他們恭敬地迴答道:“還請曹國公解惑。”


    沈慈微微一笑,繼續道:“如今朝中局勢看似平穩,實則暗流湧動。朝廷急需人才來穩固根基,你們這批新科進士的加入,無疑為朝廷注入了新的活力。聖上對你們寄予厚望,希望你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但記住,機遇與挑戰並存,你們切不可驕傲自滿,要讓自己的行動和成果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成義幾人聽後肅然起敬,他們深知沈慈的話分量之重。他們齊聲迴答道:“我等定不負聖上與曹國公之望,竭盡所能為朝廷和民眾盡忠職守!”


    沈慈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與這三位年輕才俊的接觸,不僅是為了日後能夠更好地協同辦事,更是看到了他們未來的無限可能。這三人的才華和潛力,注定他們將來會在朝廷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出將入閣,成為國家的棟梁。而蕭朝信也必然會將他們當作親信來培養扶持,進一步鞏固朝廷的根基。


    沈慈心中明白,沈家的勢力在朝野和民間都極高。無需提及萬年樓的威名,光是沈秉忠在內閣中的地位,就足以讓沈家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更不用說沈慈自己在軍中和朝中的聲望了。然而,他也深知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帶來榮耀和地位,也能引發嫉妒和猜忌。因此,他始終保持著謙遜和謹慎,盡量避免因家族背景而引發不必要的紛爭。


    沈慈的宴席尚未結束,便匆匆起身離去。武試之事迫在眉睫,他需要與大將軍自己的嶽父蘇振鱗以及費允將軍共同商議相關事宜。


    蘇振鱗依舊是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仿佛世間一切事物都無法引起他的興趣。這讓沈慈深感頭痛,他深知蘇振鱗的能力與地位,但卻總是難以捉摸他的真實想法和態度。


    相比之下,費允老將軍則顯得極為中肯和務實。他給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建議,讓沈慈倍感欣慰。在兩人的共同商議下,沈慈最終決定了武試的具體流程。


    首先進行的是文韜武略的筆試,考察參賽者的戰略眼光和軍事理論。緊接著是激烈的比武環節,讓參賽者展示他們的實戰能力。最後則是軍團演練,這一環節要求參賽者率領二十人,一方為攻,一方為守,製定出詳盡的方案和計劃。


    這一環節將由大將軍蘇振鱗、驃騎將軍李袞、左將軍袁讓、安北將軍沈慈以及常平侯費允共同評判。李袞和袁讓兩位老將軍雖已至花甲之年,但他們的經驗和智慧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筆試和比武環節將由大將軍、費允將軍以及沈慈主管。


    沈慈深知這一武試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係到朝廷的未來,更關係到大周的安危。他希望能通過這一係列的考驗,選拔出真正有才能、有潛力的年輕人,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


    太和殿內,龍椅之上的蕭朝信。他目光如炬,雖然年紀尚輕,但眉宇間已經流露出一種不容小覷的威嚴。身著明黃龍袍,頭戴玉冠,端坐在那金碧輝煌的寶座之上,猶如一頭蓄勢待發的猛虎。


    沈秉忠,當朝的首輔大臣,此刻正跪在殿下,將一封緊急奏折雙手呈上。他的聲音沉穩有力,迴蕩在空曠的大殿內,迴蕩在蕭朝信的耳邊。


    “聖上,各地藩王都在請旨,進京麵見新君,此事還要聖上定奪。”沈秉忠的話語雖然恭敬,但其中的含義卻十分明確。各地藩王,手握重兵,如今齊聚京都,無疑是對新君的一次試探和挑戰。


    蕭朝信並未立刻迴應,而是微微眯起雙眼,目光如鷹隼般銳利。他自然明白這些藩王的意圖,他們想借此機會試探新君的能力,看看這位年輕的皇帝是否能夠駕馭這偌大的帝國。更何況,蕭朝信是先皇唯一的子嗣,身體羸弱,還沒有子嗣,這無疑讓那些野心勃勃的藩王看到了可乘之機。


    然而,蕭朝信並非易與之輩。他深吸一口氣,沉聲說道:“嗯,各地的王叔想要進京覲見,朕也不能攔著。傳朕旨意,各地藩王親自進京麵聖,由影衛負責護送。”


    他的話語雖然平和,但其中卻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他知道,這些藩王進京,既是挑戰也是機會。他需要借此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決心,讓那些藩王明白,他並非易與之輩。同時,他也需要借此機會觀察這些藩王,看看他們究竟有多少野心和實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峰下遛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峰下遛狗並收藏始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