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皇後退出大殿後,沈慈幾人又恢複到了忙碌當中,這一忙一直忙到深夜才將所有考卷審閱完畢,蕭朝信也怔怔的看著沈慈:“沒想到你這科舉之法,竟然能為朕挑選出如此之多的人才。”
沈慈謙遜的迴道:“聖上謬讚了,臣隻是誤打誤撞。”
沈慈的謙遜迴應讓蕭朝信微微點頭,他欣賞沈慈的謙遜和自知之明。蕭朝信知道,沈慈的能力遠超他所表現出的,但他並不張揚,這種品質難得可貴。
“不用妄自菲薄,朕心裏清楚。”
“聖上,不知這狀元榜眼探花要許給誰?”一旁的孔文宣開口道。
蕭朝信靜靜地聽著孔文宣的話,他的目光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他微微點頭,表示對孔文宣的尊重與認可。作為三朝老臣,孔文宣的經驗和眼光都是蕭朝信所倚重的。他轉向孔文宣,詢問道:“不知孔師,可有人選?”
孔文宣微微一笑,身後的幾位朝臣也向他投來期待的目光。他沉聲說道:“老臣幾人商議,狀元成義,探花劉培成,榜眼董維,還有喬觀、唐元、汪免、陳越等人也可重用。”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些新科進士的讚賞和期許。
蕭朝信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嗯,朕看了成義幾人的試卷,確實才華過人,那就按照這個來吧。明日放榜,至於幾人的安排,朕再考慮考慮。”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些年輕人的信任和期待。
然而,蕭朝信的身體狀況卻讓人擔憂。他疲憊地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莫公公看在眼裏,心中不禁一緊。他走上前,輕聲問道:“聖上是否傳太醫?”
蕭朝信抬頭看了看莫公公,眼中閃過一絲無奈。他輕輕搖了搖頭,低聲說道:“這久咳之症,已經折磨了朕大半輩子,終究是甩不掉。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透露出無盡的疲憊和無奈。
莫公公心中一陣酸楚,他知道蕭朝信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容樂觀。但他也明白,作為皇帝,蕭朝信有自己的堅持和執著。他隻能默默地祈禱,希望上天能夠眷顧這位仁慈而英明的君主,讓他能夠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帶來希望。
次日午時,焦急等待的學子們終於看到禦林軍手持皇榜走出皇宮,等侍衛將皇榜張貼在告示欄中時,早就迫不及待的學子們,紛紛上前,看看自己到底中沒中。
身著布衣的青年學子高聲歡唿,手舞足蹈,臉上洋溢著無法掩飾的喜悅:“我中了!哈哈哈,我中了!”他的聲音在熱鬧的皇榜前迴蕩,引來了周圍人群的關注和祝福。他緊緊地盯著皇榜上的名字,仿佛要將那名字刻入心中,這是他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迴報。
然而,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愁。在皇榜的另一側,一些未能上榜的學子黯然神傷,他們的心情低落,眼神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奈。他們默默地看著那些歡唿雀躍的學子,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羨慕和嫉妒。
高台上,沈慈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慨萬分。他明白,科舉之路對於每一個學子來說都是充滿了艱辛和挑戰的。但是,他也相信,隻要他們不放棄,繼續努力,總會有機會再次站在這裏。於是,他大聲說道:“各位學子,來年開春便是春闈,各位未曾高中的學子可留在京中。聖上仁慈,此次參與科舉的人將免去鄉試會試,各位安心讀書,來年秋天的京試卷還有機會,不可就此懈怠。”
聽到沈慈的鼓勵,那些剛剛還失落的學子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他們紛紛拱手拜謝沈慈,然後轉身離去,迴到住地開始奮發讀書,為來年的科舉做準備。
隨後,沈慈指揮侍衛將狀元、榜眼、探花招到宮門前。成義幾人身披鮮豔的紅袍,狀元戴著四羽束冠,榜眼戴著雙羽束冠,探花戴著單羽束冠。他們騎上馬背,在眾人的矚目下開始巡遊京城。一時間,整個京城都沸騰了起來。百姓們爭相奔走相告,紛紛湧上街頭觀看新科狀元、榜眼、探花的巡遊。歡唿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整個京城都沉浸在了喜悅和慶祝的氛圍中。
成義幾人騎在馬背上,科舉一事成全了他們這些寒門子弟,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這是大周立國以來除建國之初頭一次如此熱鬧。幾人風光無限,惹得京城百姓紛紛議論。
“老爺,好消息!少爺天資卓絕,於科舉中一舉奪得榜眼之名,真乃我董家之驕傲,今後成就必然不可限量。如今朝廷重視科舉,急需治世之才,董家有此等人才,定能大興。”董家管家滿麵春風,步履輕快地走進書房,低頭恭敬地對坐在書桌旁的董家家主董華說道。
董華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雙眼閃爍著激動與自豪的光芒。他望著管家,嘴角逐漸上揚,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他深知科舉對於一個人、一個家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個朝廷急需人才的時期,董家能夠出現這樣一位傑出的子弟,實在是天大的喜事。
“哈哈哈,好啊,真是太好了!”董華忍不住高聲大笑,笑聲中充滿了自豪與喜悅。他知道,董家有了這位才子,未來的路必定會更加寬廣、更加光明。身為太常寺卿,一國重臣,但每每關係到重大事件的時候他都插不上話,並不是能力不夠,隻是太常寺專司祭祀禮儀之責,所以董華的野望就是將來有一天能入主內閣,章天下政事,輔佐聖上。如今自己的兒子在首次科舉應試之中就能高中榜眼,聖上必然重用。
“哼,這下我看還有誰看不起我董華,借此機會,挺進內閣也不是沒有機會。”
當天下午就有不少朝中大臣前來拜賀,雖然還不知道聖上會封三位什麽官職,但提前打好關係,是官場上不成文的規矩。
成義三人巡遊完畢,便經午門前往太和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拜完畢,蕭朝信開口說道:“三位據是經天緯地之才,朕心甚慰!成義,劉培成,董維上前聽封,今封新科狀元成義為京兆掌書記,探花劉培成封為雍州縣令,封榜眼為商州縣令,還望三位卿家以民為重。”
“臣等謝聖上恩典!”
沈慈謙遜的迴道:“聖上謬讚了,臣隻是誤打誤撞。”
沈慈的謙遜迴應讓蕭朝信微微點頭,他欣賞沈慈的謙遜和自知之明。蕭朝信知道,沈慈的能力遠超他所表現出的,但他並不張揚,這種品質難得可貴。
“不用妄自菲薄,朕心裏清楚。”
“聖上,不知這狀元榜眼探花要許給誰?”一旁的孔文宣開口道。
蕭朝信靜靜地聽著孔文宣的話,他的目光深邃而明亮,仿佛能洞察人心。他微微點頭,表示對孔文宣的尊重與認可。作為三朝老臣,孔文宣的經驗和眼光都是蕭朝信所倚重的。他轉向孔文宣,詢問道:“不知孔師,可有人選?”
孔文宣微微一笑,身後的幾位朝臣也向他投來期待的目光。他沉聲說道:“老臣幾人商議,狀元成義,探花劉培成,榜眼董維,還有喬觀、唐元、汪免、陳越等人也可重用。”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些新科進士的讚賞和期許。
蕭朝信微微點頭,表示讚同。他沉思片刻,緩緩說道:“嗯,朕看了成義幾人的試卷,確實才華過人,那就按照這個來吧。明日放榜,至於幾人的安排,朕再考慮考慮。”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這些年輕人的信任和期待。
然而,蕭朝信的身體狀況卻讓人擔憂。他疲憊地揮了揮手,示意眾人退下。莫公公看在眼裏,心中不禁一緊。他走上前,輕聲問道:“聖上是否傳太醫?”
蕭朝信抬頭看了看莫公公,眼中閃過一絲無奈。他輕輕搖了搖頭,低聲說道:“這久咳之症,已經折磨了朕大半輩子,終究是甩不掉。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透露出無盡的疲憊和無奈。
莫公公心中一陣酸楚,他知道蕭朝信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容樂觀。但他也明白,作為皇帝,蕭朝信有自己的堅持和執著。他隻能默默地祈禱,希望上天能夠眷顧這位仁慈而英明的君主,讓他能夠繼續為國家和人民帶來希望。
次日午時,焦急等待的學子們終於看到禦林軍手持皇榜走出皇宮,等侍衛將皇榜張貼在告示欄中時,早就迫不及待的學子們,紛紛上前,看看自己到底中沒中。
身著布衣的青年學子高聲歡唿,手舞足蹈,臉上洋溢著無法掩飾的喜悅:“我中了!哈哈哈,我中了!”他的聲音在熱鬧的皇榜前迴蕩,引來了周圍人群的關注和祝福。他緊緊地盯著皇榜上的名字,仿佛要將那名字刻入心中,這是他多年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迴報。
然而,有人歡喜自然就有人憂愁。在皇榜的另一側,一些未能上榜的學子黯然神傷,他們的心情低落,眼神中充滿了失望和無奈。他們默默地看著那些歡唿雀躍的學子,心中不禁生出一絲羨慕和嫉妒。
高台上,沈慈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慨萬分。他明白,科舉之路對於每一個學子來說都是充滿了艱辛和挑戰的。但是,他也相信,隻要他們不放棄,繼續努力,總會有機會再次站在這裏。於是,他大聲說道:“各位學子,來年開春便是春闈,各位未曾高中的學子可留在京中。聖上仁慈,此次參與科舉的人將免去鄉試會試,各位安心讀書,來年秋天的京試卷還有機會,不可就此懈怠。”
聽到沈慈的鼓勵,那些剛剛還失落的學子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他們紛紛拱手拜謝沈慈,然後轉身離去,迴到住地開始奮發讀書,為來年的科舉做準備。
隨後,沈慈指揮侍衛將狀元、榜眼、探花招到宮門前。成義幾人身披鮮豔的紅袍,狀元戴著四羽束冠,榜眼戴著雙羽束冠,探花戴著單羽束冠。他們騎上馬背,在眾人的矚目下開始巡遊京城。一時間,整個京城都沸騰了起來。百姓們爭相奔走相告,紛紛湧上街頭觀看新科狀元、榜眼、探花的巡遊。歡唿聲、喝彩聲此起彼伏,整個京城都沉浸在了喜悅和慶祝的氛圍中。
成義幾人騎在馬背上,科舉一事成全了他們這些寒門子弟,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這是大周立國以來除建國之初頭一次如此熱鬧。幾人風光無限,惹得京城百姓紛紛議論。
“老爺,好消息!少爺天資卓絕,於科舉中一舉奪得榜眼之名,真乃我董家之驕傲,今後成就必然不可限量。如今朝廷重視科舉,急需治世之才,董家有此等人才,定能大興。”董家管家滿麵春風,步履輕快地走進書房,低頭恭敬地對坐在書桌旁的董家家主董華說道。
董華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雙眼閃爍著激動與自豪的光芒。他望著管家,嘴角逐漸上揚,露出一絲滿意的微笑。他深知科舉對於一個人、一個家族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這個朝廷急需人才的時期,董家能夠出現這樣一位傑出的子弟,實在是天大的喜事。
“哈哈哈,好啊,真是太好了!”董華忍不住高聲大笑,笑聲中充滿了自豪與喜悅。他知道,董家有了這位才子,未來的路必定會更加寬廣、更加光明。身為太常寺卿,一國重臣,但每每關係到重大事件的時候他都插不上話,並不是能力不夠,隻是太常寺專司祭祀禮儀之責,所以董華的野望就是將來有一天能入主內閣,章天下政事,輔佐聖上。如今自己的兒子在首次科舉應試之中就能高中榜眼,聖上必然重用。
“哼,這下我看還有誰看不起我董華,借此機會,挺進內閣也不是沒有機會。”
當天下午就有不少朝中大臣前來拜賀,雖然還不知道聖上會封三位什麽官職,但提前打好關係,是官場上不成文的規矩。
成義三人巡遊完畢,便經午門前往太和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朝拜完畢,蕭朝信開口說道:“三位據是經天緯地之才,朕心甚慰!成義,劉培成,董維上前聽封,今封新科狀元成義為京兆掌書記,探花劉培成封為雍州縣令,封榜眼為商州縣令,還望三位卿家以民為重。”
“臣等謝聖上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