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阿哥吩咐,這是第一個在外過的中秋節,不能怠慢了這些少年們,要格外隆重些。
酣夢居裏裏外外都掛上了燈籠,還請了一套戲班子。
“隻可在園子裏熱鬧,不可去外麵張揚。”這位四阿哥,深知如今城中百姓生計艱難,哀歌遍地,不宜放肆。
可是那些死去的終歸是入土化塵了。
海寧縣的中秋一點沒有蕭條和憂傷,相反比往時更加熱鬧。
大約是見多了人世無常後,人們更覺得活著的珍貴,所以要把每天都過得開心一點。
幾個人聽了一出《廣寒宮》,就興味索然了。
與京城相比,這海寧到底還是個小地方,戲班子一般,戲也很老,唱得更是一般。
“鳳岡,不如你去給大家表演一個?”童鈺說,“你日前不是說《驚鴻舞》排得七七八八了嗎?亮出來大家評評吧?”
《驚鴻舞》是唐玄宗早期寵妃江采蘋的成名舞蹈,早已失傳。鳳岡在童鈺的幫助下,把零星的資料收集起來,然後不斷觀察模仿鴻雁的姿態,自己做曲,編排,形成了屬於自己風格的驚鴻舞。因為《驚鴻舞》失傳,所以鳳岡的這個舞蹈,是全新的創作。
“他?《驚鴻舞》?快別讓他鬧笑話了! 那可是天下聞名的舞蹈!”沈又希故意激將他。
“之前聽他吹的曲子,倒是挺有想法的。”童鈺實事求是地說。
“那還不趕快讓我們開開眼?”沈又希推著劉鳳岡。
“不就是跳個舞嗎?幾時怕過人了?”劉鳳岡翻了翻白眼,從懷裏掏出曲譜,“誰來伴奏?”
梅亦東正要起身,被童鈺一把按住,“除了又希,他人莫屬。”他悄聲說,“咱們就好好地看他們表演就行了。又希的長笛,跟他的劍法一樣漂亮。”
“你怎麽知道我的長笛會輸給沈又希?”梅亦東紅著臉,瞪著童鈺。
“不是說你的長笛不好。雖然我沒聽過,但看你這爭強好勝的性格,應該不會太差。”童鈺笑著說,“這倆人也是這個德性,愛鬥。這樣鬥著,戲才好看,明白嗎?”
劉鳳岡一襲白衣,一根玄色緞帶束腰,往那台上一站,如玉樹臨風,如修竹弄月,美不可言。
“平常看這劉鳳岡一幅嘻哈樣兒,沒想到往那兒一站,挺氣派的。”梅亦東眼裏泛著花癡的光芒。
“你那日落水,為什麽衣服是幹的?”童鈺冷不丁問一句。
“啊?!”梅亦東假裝沒聽見,用心看台上。
心下想,這人夠雞賊的,這麽些天過去了,冷不丁又來了。
難不成我要跟你們一樣濕淋淋的?我一個女子,要是濕身,成何體統?
童鈺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目光看向台上。
他沒想到劉鳳岡能把驚鴻舞領悟得這麽透徹。明年的舞林大會,劉鳳岡又要獨領風騷了。
沈又希的長笛先是一列高音上去,直把看客的心思帶到半空。
劉鳳岡恰如鴻雁排空而上,衣袂飄飄,如鴻雁當空旋舞。
“飛袂拂雲雨。”童鈺記起唐代詩人李群玉關於舞蹈的描寫。
“翩若蘭苕翠,婉如遊龍舉。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紵。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迴蓮破浪,淩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兩人異口同聲朗誦著這首詩,也是,再也找不到什麽言語來形容這精彩的表演了。
台下的四阿哥,也在為他們的表演喝彩。
曲罷舞歇,劉鳳岡滿臉通紅地來到童鈺跟前,“是不是比那破《廣寒宮》好看?”
童鈺故做冷淡地說:“嗯!湊合!”
四阿哥哈哈笑著,“不可同日而語呀!風岡,你這一舞,要是在京城,那可真要一鳴驚人啊!”
劉鳳岡臉更紅了,“謝四阿哥誇獎!”
“世人都以為富家子弟個個紈絝,其實這些人當中滿腹才學的不在少數,大家都是暗暗下功夫的。就拿咱們四阿哥來說,文武雙全。弓馬騎射是基本功。還拜師武當,學了太極。現在,他身邊的這些保鏢也沒有一個比他更強。”
童鈺悄聲跟梅亦東說。
“你也是這樣。你身上肯定還有很多絕學吧?”
梅亦東連聲說“不敢!不敢!”
這時,門外來報,說是新到任的海寧知縣劉長生求見四阿哥,要給四阿哥賀中秋。
中秋佳節,人都上門了,也不好駁了人家的臉麵,雖然他就是一個小小知縣。
“讓他進來吧!”四阿哥吩咐。
劉長生給四阿哥送來了一幅畫。打開來,把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居然是《千裏江山圖》!
幾個人小心翼翼地展開長卷,畫工采用唐代的青綠法,豔麗奪目,畫麵氣勢雄闊,畫技工整精致,妙不可言。
四阿哥早就聽說過這稀世之珍品,今日終於見到此畫的麵目,心裏很高興,簡直愛不釋手。
童鈺默默地看完,問劉長生,“你花多少銀子買下的?”
“這是知縣大人的祖傳。聽說四阿哥愛古畫,劉大人就送來給四阿哥鑒寶。”劉長生身邊的師爺說。
“拿一個假貨來請四阿哥鑒寶!膽子不小啊!”童鈺冷聲道。
四阿哥看了看童鈺,沒言語。童鈺一定看出了什麽破綻。
“說吧!”四阿哥輕描淡寫地開口。
劉長生和師爺一聽,嚇得立即跪下,“四阿哥饒命啊!這畫的確不是祖傳。是小的賣了一座宅院外帶上好的三十畝水澆地才換來的。賣家說自己是蔡京的後人,落魄了,就剩下這幅畫了。我也找人看過,沒人見過真跡,真偽難辨。但看這畫工,簡直是巧奪天工,贗品哪能造得這麽好?隻怪小人眼拙見識淺,還望四阿哥莫怪啊!”
幾個人聽得哭笑不得。
最蠢的,莫過於門外漢充當行家,既丟人又丟銀。
四阿哥原本的好興致,一掃而空。抬身起來,看也不看劉長生,抬手揮了揮,示意把這兩個蠢貨轟出去。
“小鈺兒說說看,破綻都在哪裏?”四阿哥待人一走,開了口。
“這幅畫破綻太多了。想必四爺也看出來了。”童鈺說,“這幅畫是趙佶宮裏的人繪製的,宮裏不缺物料,用的應該是整的。你看這兒,”童鈺將畫翻過來,“很明顯,這是拚接的痕跡,此其一。這幅畫雖是傳世名畫,但是畫者王希孟當時年方十八,在宮庭身份卑微,未有落款資格。此其二。再看這兒,‘上嘉之,賜臣’。記得《北宋名畫臻錄》裏記錄的是‘因以賜臣京’,此其三。當然,這隻是推測。就這幅畫本身來講,即便是仿作,也是非常有分量的。”
“嗯!有道理。”四阿哥點了點頭。
“這幅畫雖是仿製,但畫工技法都很高超,仿製者絕不是平庸之輩。一定是見過真品,很可能收藏著真品。這些漏洞和破綻,是不是有意為之,還很難說。”童鈺接著說,“我們按照這條線,應該可以找到真品。”
“好!離真品越來越近了!”四阿哥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吩咐人盡快打聽出《千裏江山圖》真品的下落。
果然不出所料,真品的下落很快被打聽到了。
真品現在雲南大理寺一位叫延光和尚的手中。
當年蔡京得畫後,視為珍寶,小心收藏。被貶後,朝庭抄了他的家,畫也就隨著到了內務府,束之高閣。後來幾經流轉,到了元代書法家溥光手中,溥光是元代著名的和尚,能詩文,精書善畫,自然視這幅畫為珍寶,可謂是王希孟的知音。
溥光去後,此畫輾轉到了山西大同一位古玩家邢天富手中。後戰亂,邢天富家道中落,唯此畫要價太高無人收買。邢天富帶著此畫一路南下乞討,在玉泉寺門前餓暈了過去,被一灑掃的小和尚救起,遂將此畫轉贈與他,也算是給此畫找了個棲身處。這畫在玉泉寺一呆就是半個多世紀,直到雲南大理一位叫延光的和尚遊曆至此,發現這是其師祖收藏過的稀世珍品,遂將此畫帶迴雲南。
藝術品,也逃不掉這樣顛沛流離的命運。
“那咱們還等什麽?去雲南啊!”沈又希一聽,立馬說道。
其他人聽後全都笑了。沈又希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
“想你爹了吧?”四阿哥看著沈又希,“行!咱們就到雲南去瞧瞧!”
“可惜了海青未跟著。他可是心心念念要去雲南的。他說雲南是個神奇的地方,有很多珍稀藥材。”劉鳳岡說。
“跟海青去封信,我們在大理等他會合。”四阿哥等不及要去看稀世珍寶,自是一天也不想耽擱的。
“我還要在海寧耽擱兩日。來的時候,父親囑咐一定要祭祖。我到時候在大理跟你們會合。”童鈺邊說邊看向梅亦東,“你呢?是跟著走還是留下來?”
“我隨便啦!”梅亦東說。
“我看你就跟著童鈺走吧。他現在可離不開你了,睡覺都要一個床。你跟我們走了,他恐怕要失眠了。”沈又希快人快語。
梅亦東忽然臉紅了。
“小鈺兒對你可是用心良苦啊!”四阿哥笑了,拍拍梅亦東的肩膀,意味深長地對童鈺說,“好好照顧他!”
就這樣,一路人分成了三路。
好在,隻要大家目標一樣,即使分道揚鑣,終將殊途同歸。
酣夢居裏裏外外都掛上了燈籠,還請了一套戲班子。
“隻可在園子裏熱鬧,不可去外麵張揚。”這位四阿哥,深知如今城中百姓生計艱難,哀歌遍地,不宜放肆。
可是那些死去的終歸是入土化塵了。
海寧縣的中秋一點沒有蕭條和憂傷,相反比往時更加熱鬧。
大約是見多了人世無常後,人們更覺得活著的珍貴,所以要把每天都過得開心一點。
幾個人聽了一出《廣寒宮》,就興味索然了。
與京城相比,這海寧到底還是個小地方,戲班子一般,戲也很老,唱得更是一般。
“鳳岡,不如你去給大家表演一個?”童鈺說,“你日前不是說《驚鴻舞》排得七七八八了嗎?亮出來大家評評吧?”
《驚鴻舞》是唐玄宗早期寵妃江采蘋的成名舞蹈,早已失傳。鳳岡在童鈺的幫助下,把零星的資料收集起來,然後不斷觀察模仿鴻雁的姿態,自己做曲,編排,形成了屬於自己風格的驚鴻舞。因為《驚鴻舞》失傳,所以鳳岡的這個舞蹈,是全新的創作。
“他?《驚鴻舞》?快別讓他鬧笑話了! 那可是天下聞名的舞蹈!”沈又希故意激將他。
“之前聽他吹的曲子,倒是挺有想法的。”童鈺實事求是地說。
“那還不趕快讓我們開開眼?”沈又希推著劉鳳岡。
“不就是跳個舞嗎?幾時怕過人了?”劉鳳岡翻了翻白眼,從懷裏掏出曲譜,“誰來伴奏?”
梅亦東正要起身,被童鈺一把按住,“除了又希,他人莫屬。”他悄聲說,“咱們就好好地看他們表演就行了。又希的長笛,跟他的劍法一樣漂亮。”
“你怎麽知道我的長笛會輸給沈又希?”梅亦東紅著臉,瞪著童鈺。
“不是說你的長笛不好。雖然我沒聽過,但看你這爭強好勝的性格,應該不會太差。”童鈺笑著說,“這倆人也是這個德性,愛鬥。這樣鬥著,戲才好看,明白嗎?”
劉鳳岡一襲白衣,一根玄色緞帶束腰,往那台上一站,如玉樹臨風,如修竹弄月,美不可言。
“平常看這劉鳳岡一幅嘻哈樣兒,沒想到往那兒一站,挺氣派的。”梅亦東眼裏泛著花癡的光芒。
“你那日落水,為什麽衣服是幹的?”童鈺冷不丁問一句。
“啊?!”梅亦東假裝沒聽見,用心看台上。
心下想,這人夠雞賊的,這麽些天過去了,冷不丁又來了。
難不成我要跟你們一樣濕淋淋的?我一個女子,要是濕身,成何體統?
童鈺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目光看向台上。
他沒想到劉鳳岡能把驚鴻舞領悟得這麽透徹。明年的舞林大會,劉鳳岡又要獨領風騷了。
沈又希的長笛先是一列高音上去,直把看客的心思帶到半空。
劉鳳岡恰如鴻雁排空而上,衣袂飄飄,如鴻雁當空旋舞。
“飛袂拂雲雨。”童鈺記起唐代詩人李群玉關於舞蹈的描寫。
“翩若蘭苕翠,婉如遊龍舉。越豔罷前溪,吳姬停白紵。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迴蓮破浪,淩亂雪縈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兩人異口同聲朗誦著這首詩,也是,再也找不到什麽言語來形容這精彩的表演了。
台下的四阿哥,也在為他們的表演喝彩。
曲罷舞歇,劉鳳岡滿臉通紅地來到童鈺跟前,“是不是比那破《廣寒宮》好看?”
童鈺故做冷淡地說:“嗯!湊合!”
四阿哥哈哈笑著,“不可同日而語呀!風岡,你這一舞,要是在京城,那可真要一鳴驚人啊!”
劉鳳岡臉更紅了,“謝四阿哥誇獎!”
“世人都以為富家子弟個個紈絝,其實這些人當中滿腹才學的不在少數,大家都是暗暗下功夫的。就拿咱們四阿哥來說,文武雙全。弓馬騎射是基本功。還拜師武當,學了太極。現在,他身邊的這些保鏢也沒有一個比他更強。”
童鈺悄聲跟梅亦東說。
“你也是這樣。你身上肯定還有很多絕學吧?”
梅亦東連聲說“不敢!不敢!”
這時,門外來報,說是新到任的海寧知縣劉長生求見四阿哥,要給四阿哥賀中秋。
中秋佳節,人都上門了,也不好駁了人家的臉麵,雖然他就是一個小小知縣。
“讓他進來吧!”四阿哥吩咐。
劉長生給四阿哥送來了一幅畫。打開來,把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居然是《千裏江山圖》!
幾個人小心翼翼地展開長卷,畫工采用唐代的青綠法,豔麗奪目,畫麵氣勢雄闊,畫技工整精致,妙不可言。
四阿哥早就聽說過這稀世之珍品,今日終於見到此畫的麵目,心裏很高興,簡直愛不釋手。
童鈺默默地看完,問劉長生,“你花多少銀子買下的?”
“這是知縣大人的祖傳。聽說四阿哥愛古畫,劉大人就送來給四阿哥鑒寶。”劉長生身邊的師爺說。
“拿一個假貨來請四阿哥鑒寶!膽子不小啊!”童鈺冷聲道。
四阿哥看了看童鈺,沒言語。童鈺一定看出了什麽破綻。
“說吧!”四阿哥輕描淡寫地開口。
劉長生和師爺一聽,嚇得立即跪下,“四阿哥饒命啊!這畫的確不是祖傳。是小的賣了一座宅院外帶上好的三十畝水澆地才換來的。賣家說自己是蔡京的後人,落魄了,就剩下這幅畫了。我也找人看過,沒人見過真跡,真偽難辨。但看這畫工,簡直是巧奪天工,贗品哪能造得這麽好?隻怪小人眼拙見識淺,還望四阿哥莫怪啊!”
幾個人聽得哭笑不得。
最蠢的,莫過於門外漢充當行家,既丟人又丟銀。
四阿哥原本的好興致,一掃而空。抬身起來,看也不看劉長生,抬手揮了揮,示意把這兩個蠢貨轟出去。
“小鈺兒說說看,破綻都在哪裏?”四阿哥待人一走,開了口。
“這幅畫破綻太多了。想必四爺也看出來了。”童鈺說,“這幅畫是趙佶宮裏的人繪製的,宮裏不缺物料,用的應該是整的。你看這兒,”童鈺將畫翻過來,“很明顯,這是拚接的痕跡,此其一。這幅畫雖是傳世名畫,但是畫者王希孟當時年方十八,在宮庭身份卑微,未有落款資格。此其二。再看這兒,‘上嘉之,賜臣’。記得《北宋名畫臻錄》裏記錄的是‘因以賜臣京’,此其三。當然,這隻是推測。就這幅畫本身來講,即便是仿作,也是非常有分量的。”
“嗯!有道理。”四阿哥點了點頭。
“這幅畫雖是仿製,但畫工技法都很高超,仿製者絕不是平庸之輩。一定是見過真品,很可能收藏著真品。這些漏洞和破綻,是不是有意為之,還很難說。”童鈺接著說,“我們按照這條線,應該可以找到真品。”
“好!離真品越來越近了!”四阿哥按捺住激動的心情,吩咐人盡快打聽出《千裏江山圖》真品的下落。
果然不出所料,真品的下落很快被打聽到了。
真品現在雲南大理寺一位叫延光和尚的手中。
當年蔡京得畫後,視為珍寶,小心收藏。被貶後,朝庭抄了他的家,畫也就隨著到了內務府,束之高閣。後來幾經流轉,到了元代書法家溥光手中,溥光是元代著名的和尚,能詩文,精書善畫,自然視這幅畫為珍寶,可謂是王希孟的知音。
溥光去後,此畫輾轉到了山西大同一位古玩家邢天富手中。後戰亂,邢天富家道中落,唯此畫要價太高無人收買。邢天富帶著此畫一路南下乞討,在玉泉寺門前餓暈了過去,被一灑掃的小和尚救起,遂將此畫轉贈與他,也算是給此畫找了個棲身處。這畫在玉泉寺一呆就是半個多世紀,直到雲南大理一位叫延光的和尚遊曆至此,發現這是其師祖收藏過的稀世珍品,遂將此畫帶迴雲南。
藝術品,也逃不掉這樣顛沛流離的命運。
“那咱們還等什麽?去雲南啊!”沈又希一聽,立馬說道。
其他人聽後全都笑了。沈又希不好意思地撓了撓自己的後腦勺。
“想你爹了吧?”四阿哥看著沈又希,“行!咱們就到雲南去瞧瞧!”
“可惜了海青未跟著。他可是心心念念要去雲南的。他說雲南是個神奇的地方,有很多珍稀藥材。”劉鳳岡說。
“跟海青去封信,我們在大理等他會合。”四阿哥等不及要去看稀世珍寶,自是一天也不想耽擱的。
“我還要在海寧耽擱兩日。來的時候,父親囑咐一定要祭祖。我到時候在大理跟你們會合。”童鈺邊說邊看向梅亦東,“你呢?是跟著走還是留下來?”
“我隨便啦!”梅亦東說。
“我看你就跟著童鈺走吧。他現在可離不開你了,睡覺都要一個床。你跟我們走了,他恐怕要失眠了。”沈又希快人快語。
梅亦東忽然臉紅了。
“小鈺兒對你可是用心良苦啊!”四阿哥笑了,拍拍梅亦東的肩膀,意味深長地對童鈺說,“好好照顧他!”
就這樣,一路人分成了三路。
好在,隻要大家目標一樣,即使分道揚鑣,終將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