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景自閉了。
見此情景,方孟心中暗爽,讓你拱火,這下舒服了吧,看你下次還敢多嘴。
方若臻看見方孟的那一抹賊笑,不禁搖搖頭。
“劉尚書,明日武寧使團返迴的迴禮準備的如何?”蒯正見場麵平息,便開口問道。
方孟才懶得理會他們之間的事,正欲離去,卻被方若臻喊住:“把桌子收拾一下再走。”
方孟聳聳肩,收拾就收拾。
劉堯道:“已經準備妥當,但是在一些細節上,還有待商榷。”
“不用商量了,就按照你的想法來,其他人的建議聽一聽便好,至於無法決斷的地方,以你為主,我相信你能把握好尺度,”蒯正身為尚書左仆射,權利很大,禮部正好屬於他的管轄範圍,自然,劉堯是他的下屬。
既然上司都下了定論,劉堯也不猶豫:“是。”
王仁章笑道:“說起來,此次武寧使團能大出血將楊卜換迴,其中還有方公子的一份功勞在裏麵,那日方公子可是大展神威,將張公朗那廝的嘴堵得嚴嚴實實,實在是少年英才啊。”
“若非武儀鄉主製住那江隆棠,咱們大風的武將將會顏麵掃地,而沒有金大人和方大人家的公子還有那位蘇姑娘救場,想來大風文人的顏麵也將不保。”
“那張公朗實在太強了,本人不僅任兵部侍郎,同時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更恐怖的是,他擁有如此強悍的記憶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簡直是世所罕見的全才。”
蒯正道:“其實,你們還不知道,那天武寧使團入城的當天,這小子還說了一番話,氣的我拂袖而去。”
“哦?”王仁章好奇的問道:“說了什麽話,竟然能讓你這有名的好好先生都發脾氣。”
眾人頓時豎起了耳朵,連情緒低沉的金景也不例外。
吃瓜,是天性。
蒯正地位尊崇,位高權重,但他踏入仕途多年以來,除了偶爾有些小爭執和口角外,竟然從未跟任何人發生過激烈爭吵或翻臉相向的事情。
當然了,這隻是表麵現象而已,至於他背地裏究竟幹了些什麽見不得人的事,那可就另當別論。
不過單就他明麵上展現出來的這副好脾氣,一直都是眾人茶餘飯後拿來戲謔的談資。
大家都說像他這樣的性格居然還能爬上如此高位,也就是靠著自身那過硬的實力了。
所以眾人才會如此好奇。
於是,蒯正將那日方孟的話全部複述了一遍。
聽完,劉堯頓時驚歎不已,他對方孟道:“沒想到你一個孩子,竟然能預料到武寧使團的動向,真是有誌不在年高啊。”
王仁章附和道:“雖然後麵有些出入,但前期卻是絲毫不差,孩子,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麽想到的嗎?”
方若臻也用怪異的眼神看著方孟,好似這不是自己兒子一般。
也不怪他如此驚訝,方孟平時接觸的,隻是經史子集四書五經,對於這些國與國之間的交鋒從未了解過。
金景也有些不可思議,方孟是個什麽樣的人,除了方若臻之外,就屬他最清楚了,在他的心目中,方孟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從不惹事,整日裏埋頭讀書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不良嗜好和興趣。
而就是這樣一個宅男,竟然能看到他們看不出來的隱秘,這是他們絕對想不到的。
“很簡單,”方孟將手裏麵的碗筷一丟,道:“因為武寧太過於強大。”
“這是什麽邏輯?”
方孟撇嘴:“諸位皆乃國之棟梁、社稷之臣,其中利弊自然心知肚明。想來大家都明白,供養一支規模高達一百五十餘萬的軍隊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需知,武寧的疆土隻有我大風的一半,人口也少於我們三分之一,即便如此,我大風之軍力也不過七十萬上下,還不足武寧的一半,然而,即便如此,朝廷上下也是叫苦不迭,想來諸位應當是有切身的體會。”
“那又如何?”
“很簡單,為何武寧上下寧願節衣縮食也要維持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難道就為了好看?或許一開始,他們的確是出於防禦的目的,這才會舉全國之力野蠻發展軍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強大的武力讓他們的野心在逐漸滋生,僅從一年前武寧強占東衛五座城池這一行動就能看出,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現狀,開始做出改變了。”
“窺一斑而知全豹,野心這種東西就像是燎原之火,一旦點燃,便難以遏製,武寧渴望土地和資源,而東衛,是他們的首要攫取的對象。”
“東衛是七國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對於武寧來說,是一塊嘴邊的肥肉,他們隻要張嘴,竟讓將其一口吃下,但武寧拿下五城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其目的也很簡單,不過是試探剩餘五國的反應,見五國按兵不動後,他們這才能放心吞下這塊肥肉,等他們消化掉這五座城池,我想武寧的兵鋒將會更加鋒利且迅捷,以武寧那強大的武力,全麵占領東衛易如反掌。”
“你這孩子,此話有些聳人聽聞了吧,”蒯正道:“如今整個天下風平浪靜,那次武寧占領東衛的城池,也是東衛率先挑釁,這才招致武寧的反擊。”
方孟嗤笑道:“那為何是五座城池?難道東衛真的做出了什麽人神共憤的事情嗎?需要五座城池來償還?”
“這……”
王仁章詞窮。
方若臻沉聲道:“那你以為武寧日後會如何?”
“遠交近攻,先易後難。”
方孟毫不猶豫的說道。
“東衛是文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正因為如此,整個國家都給人一股文恬武嬉的氣息,就是這樣一群隻會之乎者也的酸儒,怎麽能抵擋得住武寧那群如狼似虎的驕兵悍將?一旦武寧下定決心讓東衛從這個世界消失,就會以雷霆之勢出擊,絕不會給東衛求援的機會。”
“就在武寧占領東衛的同時,武寧也會遣人遊說其餘五國,或是許與利益,或是訴諸武力威脅,如此一來,諸國懾於武寧的淫威,為了不殃及池魚的五國隻能選擇袖手旁觀,任由東衛被武寧吞並。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冒著得罪武寧的風險幫助東衛。”
劉堯問到:“那這與此次使團又有何關係?”
“江隆棠便是威懾我大風的一把利劍,我猜測,武寧已經將吞並東衛提到了日程,所以此次武寧使團有兩個目的,其一,當然是想不付出任何代價,將楊卜帶迴,其二,便是讓我大風君臣一睹他武寧的威風,為日後遊說大風打下基礎。”
“你此話無憑無據,我是不信的,”王仁章搖頭道:“我相信武寧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擅自挑起戰爭,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所有國家的圍攻。”
方孟也懶得跟他說,這倒不是說他比王仁章等人聰明,怪隻怪這個世界的消息傳遞的方式和速度太過閉塞,許多情報傳到明京城之後,或多或少都變了味,有的甚至已經麵目全非,所以也就幹擾了他們對時局的精準判斷。
但是對於整日看軍事新聞的方孟而言,得出這些結論卻不難,隻要深度思考一番便可。
“以張公朗入大風之後的行事作風來看,武寧吞並東衛近在眼前,看著吧,不出三個月,消息就會傳來,同時,我大風準備接待第二波武寧使團吧。”
見此情景,方孟心中暗爽,讓你拱火,這下舒服了吧,看你下次還敢多嘴。
方若臻看見方孟的那一抹賊笑,不禁搖搖頭。
“劉尚書,明日武寧使團返迴的迴禮準備的如何?”蒯正見場麵平息,便開口問道。
方孟才懶得理會他們之間的事,正欲離去,卻被方若臻喊住:“把桌子收拾一下再走。”
方孟聳聳肩,收拾就收拾。
劉堯道:“已經準備妥當,但是在一些細節上,還有待商榷。”
“不用商量了,就按照你的想法來,其他人的建議聽一聽便好,至於無法決斷的地方,以你為主,我相信你能把握好尺度,”蒯正身為尚書左仆射,權利很大,禮部正好屬於他的管轄範圍,自然,劉堯是他的下屬。
既然上司都下了定論,劉堯也不猶豫:“是。”
王仁章笑道:“說起來,此次武寧使團能大出血將楊卜換迴,其中還有方公子的一份功勞在裏麵,那日方公子可是大展神威,將張公朗那廝的嘴堵得嚴嚴實實,實在是少年英才啊。”
“若非武儀鄉主製住那江隆棠,咱們大風的武將將會顏麵掃地,而沒有金大人和方大人家的公子還有那位蘇姑娘救場,想來大風文人的顏麵也將不保。”
“那張公朗實在太強了,本人不僅任兵部侍郎,同時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更恐怖的是,他擁有如此強悍的記憶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簡直是世所罕見的全才。”
蒯正道:“其實,你們還不知道,那天武寧使團入城的當天,這小子還說了一番話,氣的我拂袖而去。”
“哦?”王仁章好奇的問道:“說了什麽話,竟然能讓你這有名的好好先生都發脾氣。”
眾人頓時豎起了耳朵,連情緒低沉的金景也不例外。
吃瓜,是天性。
蒯正地位尊崇,位高權重,但他踏入仕途多年以來,除了偶爾有些小爭執和口角外,竟然從未跟任何人發生過激烈爭吵或翻臉相向的事情。
當然了,這隻是表麵現象而已,至於他背地裏究竟幹了些什麽見不得人的事,那可就另當別論。
不過單就他明麵上展現出來的這副好脾氣,一直都是眾人茶餘飯後拿來戲謔的談資。
大家都說像他這樣的性格居然還能爬上如此高位,也就是靠著自身那過硬的實力了。
所以眾人才會如此好奇。
於是,蒯正將那日方孟的話全部複述了一遍。
聽完,劉堯頓時驚歎不已,他對方孟道:“沒想到你一個孩子,竟然能預料到武寧使團的動向,真是有誌不在年高啊。”
王仁章附和道:“雖然後麵有些出入,但前期卻是絲毫不差,孩子,你能告訴我,你是怎麽想到的嗎?”
方若臻也用怪異的眼神看著方孟,好似這不是自己兒子一般。
也不怪他如此驚訝,方孟平時接觸的,隻是經史子集四書五經,對於這些國與國之間的交鋒從未了解過。
金景也有些不可思議,方孟是個什麽樣的人,除了方若臻之外,就屬他最清楚了,在他的心目中,方孟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從不惹事,整日裏埋頭讀書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不良嗜好和興趣。
而就是這樣一個宅男,竟然能看到他們看不出來的隱秘,這是他們絕對想不到的。
“很簡單,”方孟將手裏麵的碗筷一丟,道:“因為武寧太過於強大。”
“這是什麽邏輯?”
方孟撇嘴:“諸位皆乃國之棟梁、社稷之臣,其中利弊自然心知肚明。想來大家都明白,供養一支規模高達一百五十餘萬的軍隊對任何一個國家而言,都是一個極大的負擔,需知,武寧的疆土隻有我大風的一半,人口也少於我們三分之一,即便如此,我大風之軍力也不過七十萬上下,還不足武寧的一半,然而,即便如此,朝廷上下也是叫苦不迭,想來諸位應當是有切身的體會。”
“那又如何?”
“很簡單,為何武寧上下寧願節衣縮食也要維持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難道就為了好看?或許一開始,他們的確是出於防禦的目的,這才會舉全國之力野蠻發展軍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這麽多年的發展,強大的武力讓他們的野心在逐漸滋生,僅從一年前武寧強占東衛五座城池這一行動就能看出,他們已經不滿足於現狀,開始做出改變了。”
“窺一斑而知全豹,野心這種東西就像是燎原之火,一旦點燃,便難以遏製,武寧渴望土地和資源,而東衛,是他們的首要攫取的對象。”
“東衛是七國中,實力最弱小的國家,對於武寧來說,是一塊嘴邊的肥肉,他們隻要張嘴,竟讓將其一口吃下,但武寧拿下五城之後並沒有乘勝追擊,其目的也很簡單,不過是試探剩餘五國的反應,見五國按兵不動後,他們這才能放心吞下這塊肥肉,等他們消化掉這五座城池,我想武寧的兵鋒將會更加鋒利且迅捷,以武寧那強大的武力,全麵占領東衛易如反掌。”
“你這孩子,此話有些聳人聽聞了吧,”蒯正道:“如今整個天下風平浪靜,那次武寧占領東衛的城池,也是東衛率先挑釁,這才招致武寧的反擊。”
方孟嗤笑道:“那為何是五座城池?難道東衛真的做出了什麽人神共憤的事情嗎?需要五座城池來償還?”
“這……”
王仁章詞窮。
方若臻沉聲道:“那你以為武寧日後會如何?”
“遠交近攻,先易後難。”
方孟毫不猶豫的說道。
“東衛是文人心目中的聖地,也正因為如此,整個國家都給人一股文恬武嬉的氣息,就是這樣一群隻會之乎者也的酸儒,怎麽能抵擋得住武寧那群如狼似虎的驕兵悍將?一旦武寧下定決心讓東衛從這個世界消失,就會以雷霆之勢出擊,絕不會給東衛求援的機會。”
“就在武寧占領東衛的同時,武寧也會遣人遊說其餘五國,或是許與利益,或是訴諸武力威脅,如此一來,諸國懾於武寧的淫威,為了不殃及池魚的五國隻能選擇袖手旁觀,任由東衛被武寧吞並。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冒著得罪武寧的風險幫助東衛。”
劉堯問到:“那這與此次使團又有何關係?”
“江隆棠便是威懾我大風的一把利劍,我猜測,武寧已經將吞並東衛提到了日程,所以此次武寧使團有兩個目的,其一,當然是想不付出任何代價,將楊卜帶迴,其二,便是讓我大風君臣一睹他武寧的威風,為日後遊說大風打下基礎。”
“你此話無憑無據,我是不信的,”王仁章搖頭道:“我相信武寧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擅自挑起戰爭,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所有國家的圍攻。”
方孟也懶得跟他說,這倒不是說他比王仁章等人聰明,怪隻怪這個世界的消息傳遞的方式和速度太過閉塞,許多情報傳到明京城之後,或多或少都變了味,有的甚至已經麵目全非,所以也就幹擾了他們對時局的精準判斷。
但是對於整日看軍事新聞的方孟而言,得出這些結論卻不難,隻要深度思考一番便可。
“以張公朗入大風之後的行事作風來看,武寧吞並東衛近在眼前,看著吧,不出三個月,消息就會傳來,同時,我大風準備接待第二波武寧使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