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知青男主拋棄的孩子 09
快穿:炮灰他媽手撕劇本打臉成神 作者:楊八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吃完飯,宮隊長便和廖彥謹坐在院子裏,商量高考的事情。宮黛幫忙收拾完碗筷,也連忙湊了過來,想聽聽他們有什麽計劃。
因為廖彥謹是從首都來的,家裏背景又很不錯,所以宮隊長十分看重廖彥謹的意見。更何況是高考這種大事兒,便準備和廖彥謹商量商量對策。
“這事兒,你有什麽看法?”宮隊長問道。
廖彥謹也沒有藏私,他在將這事兒告訴宮隊長之前,心裏就想好了一些對策。宮隊長這人為人正派,對村裏人掏心掏肺,不然村裏人也不會都對他十分信服,有的人家連吵架都要拉著宮成國過去評理。所以廖彥謹早就猜到有現在這一出,所以一早就想好了。
“我覺得首先要弄清楚村裏有多少高中生,然後把大家聚到一起做個動員會,畢竟即使知道高考的消息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考。”
廖彥謹喝了口水,繼續說道:“不過咱也不能隻看眼前,村裏現在沒有學校,孩子們都是去城裏上學的。城裏太遠,好多就直接放棄上學了。我看可以在村裏辦個學校,可以讓知青們去教書,他們教小孩子肯定是沒問題的。說句不太中聽的話,畢竟像二哥這樣學習好的還是少數,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比於村裏的高中生,反倒是好好培養小孩子希望大些。”
宮隊長點了點頭,宮成確實是村裏學習最好的高中生了,其他人要不成績不好,要不就是上到一半不上了。就是自己的閨女宮黛,他都不咋看好。
宮黛在旁邊也點了點頭,感覺還是村裏開個小學靠譜些。
等大家商量完,便各自迴房了。迴到房間,廖彥謹還有些不放心,便拉著宮黛叮囑道:“之前買的書,你也好好看,有什麽你不懂的就問我。我帶著你一起複習,到時候高考你也一起參加。”
即使廖彥謹不說,宮黛肯定也會參加高考的,不過見他這麽認真的叮囑自己,宮黛還是有點驚訝。畢竟按照劇情,廖彥謹考上大學就拋棄了宮黛。不管怎麽樣,別人為她好,她也不會不識抬舉,便點了點頭,說道:“好,你放心。我在家沒事兒幹,都有好好看書。”這是實話,宮黛在家實在是太閑了,導致買來的書都看完三分之一了。
見她態度誠懇,廖彥謹才放下心來。
而另一邊,周希若本打算出來轉一轉,看看能不能像上次一樣碰到廖彥謹,但是晃了一圈,卻無功而返。她這一轉,倒是被村裏的一個男人看上了,這人正是周希若上輩子的丈夫。這男人在村裏也算條件不錯的,不然上輩子作為知青的周希若肯定不可能嫁給他。但是這男人有個很厲害的媽,上輩子把周希若磋磨的痛苦不堪。周西若的證件便是男人他媽偷偷拿去的。
不過周希若對此一無所知,要是被她知道了,估計腸子都悔青了,沒見到廖彥謹不說,還被惦記上了。
第二天一早,周希若沒有辦法,隻能跟著大家繼續上工。而廖彥謹這邊則被宮隊長安排去挨家挨戶的拜訪,一方麵打聽家裏有沒有高中生,另一方麵問問家裏的孩子想不想上學。這樣後麵開小學也能提前有個準備。
宮隊長自己則是跟著宮黛一起上城裏了。既然已經決定要辦小學,就得去城裏教育局走個申請,通過了才能正式辦小學,不然孩子學出來也沒有文憑。
廖彥謹一家一家的敲門,大家都知道他是宮隊長的女婿,愛屋及烏,都把他請進屋子裏。不過因為這會兒基本都在上工,所以留在家裏的一般都是老人或者孩子。不過這也夠了,隻要能知道家裏有沒有高中生,孩子想不想上學就行。即使問不出來,也可以記錄一下等晚上再來迴訪。
不過廖彥謹轉了幾家下來,情況都不怎麽好,就像宮隊長說的,村裏的高中生鳳毛麟角,小孩子上學的意願也不大,家長更是不想多花這份學費,畢竟孩子在家還能幫忙幹幹活兒,到了學校那就隻能花錢供著了。
廖彥謹也不氣餒,繼續一家一家的敲著門。因為他要整個村子的轉,勢必要經過周希若她們這裏。
周希若本來就在偷懶,所以廖彥謹一經過,她就馬上注意到了。她轉頭看了一眼錢欣,見她沒注意,連忙追著廖彥謹走了。等確定錢欣看不見他們,周希若才開口叫了一聲廖大哥。畢竟她可不想正事兒說到一半,又被錢欣攪局。
廖彥謹聞言停了下來,轉頭便看到周希若向自己走來。因為高考的事兒,廖彥謹現在對周希若態度好了許多。見她走近,便問道:“怎麽了?”
“廖大哥,好巧呀,我就在附近上工呢。看到你就想過來打個招唿。你這會兒不用上工嗎?”說到這裏,周希若看了看廖彥謹手中記錄用的紙筆,猜測大隊長是不是給廖彥謹換了個輕鬆的工作。
“今天有點其他的活兒。就不去地裏了。”廖彥謹難得解釋道。
周希若心裏好奇,在鄉下什麽工作還能用到紙筆。但是她也沒有再追問,以免讓廖彥謹覺得自己過於咄咄逼人,而且她今天是有正事兒要說的。
於是周希若醞釀了下,說道:“其實廖大哥,我找你有點事兒。”
廖彥謹示意周希若繼續說,於是周希若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廖大哥,實不相瞞,我下鄉也是為了給祖國做貢獻,但是這每天下地哪裏能給鄉親們做什麽貢獻呢?老鄉們種地比我們熟練多了。我們這一天天的不幫倒忙就好了。所以我也認真思考過,自己能做什麽真正的幫到鄉親們。倒還真想到了一些,所以想跟廖大哥探討一下。”周希若打量著廖彥謹的臉色,見他表情和緩,便覺得有戲,於是繼續說道:“因為信任廖大哥,所以我也就直說了,我想先開個公營攤位,到城裏賣些吃的,等賺到一些錢。再用賺到的錢和村民投資的錢,在村裏開廠子,這樣大家既能到廠裏上班,又能賺到錢,一舉兩得。”
因為廖彥謹是從首都來的,家裏背景又很不錯,所以宮隊長十分看重廖彥謹的意見。更何況是高考這種大事兒,便準備和廖彥謹商量商量對策。
“這事兒,你有什麽看法?”宮隊長問道。
廖彥謹也沒有藏私,他在將這事兒告訴宮隊長之前,心裏就想好了一些對策。宮隊長這人為人正派,對村裏人掏心掏肺,不然村裏人也不會都對他十分信服,有的人家連吵架都要拉著宮成國過去評理。所以廖彥謹早就猜到有現在這一出,所以一早就想好了。
“我覺得首先要弄清楚村裏有多少高中生,然後把大家聚到一起做個動員會,畢竟即使知道高考的消息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考。”
廖彥謹喝了口水,繼續說道:“不過咱也不能隻看眼前,村裏現在沒有學校,孩子們都是去城裏上學的。城裏太遠,好多就直接放棄上學了。我看可以在村裏辦個學校,可以讓知青們去教書,他們教小孩子肯定是沒問題的。說句不太中聽的話,畢竟像二哥這樣學習好的還是少數,高考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相比於村裏的高中生,反倒是好好培養小孩子希望大些。”
宮隊長點了點頭,宮成確實是村裏學習最好的高中生了,其他人要不成績不好,要不就是上到一半不上了。就是自己的閨女宮黛,他都不咋看好。
宮黛在旁邊也點了點頭,感覺還是村裏開個小學靠譜些。
等大家商量完,便各自迴房了。迴到房間,廖彥謹還有些不放心,便拉著宮黛叮囑道:“之前買的書,你也好好看,有什麽你不懂的就問我。我帶著你一起複習,到時候高考你也一起參加。”
即使廖彥謹不說,宮黛肯定也會參加高考的,不過見他這麽認真的叮囑自己,宮黛還是有點驚訝。畢竟按照劇情,廖彥謹考上大學就拋棄了宮黛。不管怎麽樣,別人為她好,她也不會不識抬舉,便點了點頭,說道:“好,你放心。我在家沒事兒幹,都有好好看書。”這是實話,宮黛在家實在是太閑了,導致買來的書都看完三分之一了。
見她態度誠懇,廖彥謹才放下心來。
而另一邊,周希若本打算出來轉一轉,看看能不能像上次一樣碰到廖彥謹,但是晃了一圈,卻無功而返。她這一轉,倒是被村裏的一個男人看上了,這人正是周希若上輩子的丈夫。這男人在村裏也算條件不錯的,不然上輩子作為知青的周希若肯定不可能嫁給他。但是這男人有個很厲害的媽,上輩子把周希若磋磨的痛苦不堪。周西若的證件便是男人他媽偷偷拿去的。
不過周希若對此一無所知,要是被她知道了,估計腸子都悔青了,沒見到廖彥謹不說,還被惦記上了。
第二天一早,周希若沒有辦法,隻能跟著大家繼續上工。而廖彥謹這邊則被宮隊長安排去挨家挨戶的拜訪,一方麵打聽家裏有沒有高中生,另一方麵問問家裏的孩子想不想上學。這樣後麵開小學也能提前有個準備。
宮隊長自己則是跟著宮黛一起上城裏了。既然已經決定要辦小學,就得去城裏教育局走個申請,通過了才能正式辦小學,不然孩子學出來也沒有文憑。
廖彥謹一家一家的敲門,大家都知道他是宮隊長的女婿,愛屋及烏,都把他請進屋子裏。不過因為這會兒基本都在上工,所以留在家裏的一般都是老人或者孩子。不過這也夠了,隻要能知道家裏有沒有高中生,孩子想不想上學就行。即使問不出來,也可以記錄一下等晚上再來迴訪。
不過廖彥謹轉了幾家下來,情況都不怎麽好,就像宮隊長說的,村裏的高中生鳳毛麟角,小孩子上學的意願也不大,家長更是不想多花這份學費,畢竟孩子在家還能幫忙幹幹活兒,到了學校那就隻能花錢供著了。
廖彥謹也不氣餒,繼續一家一家的敲著門。因為他要整個村子的轉,勢必要經過周希若她們這裏。
周希若本來就在偷懶,所以廖彥謹一經過,她就馬上注意到了。她轉頭看了一眼錢欣,見她沒注意,連忙追著廖彥謹走了。等確定錢欣看不見他們,周希若才開口叫了一聲廖大哥。畢竟她可不想正事兒說到一半,又被錢欣攪局。
廖彥謹聞言停了下來,轉頭便看到周希若向自己走來。因為高考的事兒,廖彥謹現在對周希若態度好了許多。見她走近,便問道:“怎麽了?”
“廖大哥,好巧呀,我就在附近上工呢。看到你就想過來打個招唿。你這會兒不用上工嗎?”說到這裏,周希若看了看廖彥謹手中記錄用的紙筆,猜測大隊長是不是給廖彥謹換了個輕鬆的工作。
“今天有點其他的活兒。就不去地裏了。”廖彥謹難得解釋道。
周希若心裏好奇,在鄉下什麽工作還能用到紙筆。但是她也沒有再追問,以免讓廖彥謹覺得自己過於咄咄逼人,而且她今天是有正事兒要說的。
於是周希若醞釀了下,說道:“其實廖大哥,我找你有點事兒。”
廖彥謹示意周希若繼續說,於是周希若便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廖大哥,實不相瞞,我下鄉也是為了給祖國做貢獻,但是這每天下地哪裏能給鄉親們做什麽貢獻呢?老鄉們種地比我們熟練多了。我們這一天天的不幫倒忙就好了。所以我也認真思考過,自己能做什麽真正的幫到鄉親們。倒還真想到了一些,所以想跟廖大哥探討一下。”周希若打量著廖彥謹的臉色,見他表情和緩,便覺得有戲,於是繼續說道:“因為信任廖大哥,所以我也就直說了,我想先開個公營攤位,到城裏賣些吃的,等賺到一些錢。再用賺到的錢和村民投資的錢,在村裏開廠子,這樣大家既能到廠裏上班,又能賺到錢,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