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時月與小薯一早離了燕落村,到浮雲嶺會了燕自立,並將此行的收獲跟他講了,決定下一步要去黃天蕩探一探,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燕自立欣然應允,並約好了大致的登山時間。
時月本想即刻下山,燕自立邀請他在山上住幾天,幹脆到22日冬至這天再走,到時直接迴鄉祭祖就是,然後就可以上黃天蕩一探。
時月想想,正可以借這幾天好好向燕大哥切磋一下武藝,便留了下來。
22日冬至這一天,時月一出窩棚就見嶺上銀裝素裹,一時心情大悅。
12月8日“大雪”節氣以來,還沒下過雪,他心裏一直都在盼望。一夜之間,雪卻在他的睡夢中不約而至,給了他一個驚喜。
時月便作別燕自立和餘山妹哥嫂,乘興下山。他與小薯約定了在浮雲嶺相會的日子,之後在六宅坎頭分手。小薯前去烏龜山和排潭方向,也迴去探親祭祖。時月則取道黃泥山頭和廟下,前往百花穀。
山上有積雪,但平原上雪薄,路麵更是清晰可見。
時月自小愛雪。
小時候,每逢清晨推窗看見大雪覆蓋山村,他總會興奮得在床上歡唿雀躍。
那個時候,跟他一樣興奮的,就是雪地上不停撒歡的小狗。
見雪歡唿的習慣,他一直保持到現在。
他想,雪是多麽純潔和漂亮的東西,下雪是多麽值得慶賀的事情,連狗都懂,何況人呢!
冬至呢,在秦夢稱“冬節”,老輩傳下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人們要在這一天祭祖,兩天後送灶神。
每次送灶,媽媽就跟時月講,灶神要上天了,去向玉皇大帝報告主人家一年來的功過、是非、善惡情況,還讓秦時月他們管住嘴巴,不許說髒話……
那時,時月就會想起喜歡抱怨的羅隱的娘。她就因為嘴碎,喜歡在背後說人家,結果把兒子的皇帝位置給說丟了。
秦時月尊重傳說故事和老祖宗傳下來的風俗與規矩,與它們是否符合科學原理無關,隻在於它有勸人向善的道德教化功能。
每當母親祭祀祖宗或灶神、門神、豬欄神、土地神時,那種虔誠的態度和神聖感、儀式感,總會讓他感動。他覺得,要是每個人都能如此敬畏天地鬼神,這世間就會太平許多,人與人之間也會相敬如賓了。
以前,送灶神、作年福之類的儀式,基本上都由母親一手完成;而祭祖,隻要時間允許,他是會盡量趕迴老家去參加的。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有今天,全仗祖先的血脈相傳,所以絕不可以數典忘宗。
他先到百花穀,協助母親焚香,點燭,跪拜,再篩了三迴酒,燒了紙錢和錫箔、黃紙折成的元寶,將桌椅歸位,給母親留下一些錢,也沒有吃飯,隻是在嘴裏塞了個米粉做的“麥果”,一邊吃一邊快馬加鞭趕往屏峰園。
離開百花穀時,天上竟然又開始撒雪霰,“息列索落”地打在路邊的屋頂和樹葉上。等到過了渡上了岸,雪就紛紛揚揚地下起來,先似糠屑,再似穀殼,後來就成了蘆花與鵝毛了。
雖然地上沒有積雪,但天地間已是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時候行路,感覺是最好的,眼前風景好,雪中我獨行,地上又還沒有積雪,不至於行路艱難。
一旦雪滿山野,田野、溪水、小路、水井、坡坎都分不清楚,那行遠路去陌地,可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得抓緊時間,趕在積雪滿途之前到達目的地。
上下一白。秦時月策馬奔馳其間,一下覺得自己好像融入了仙境之中。
於是,秦時月雙腿夾馬,加快了速度,一路迎著“唿唿”的勁風,策馬奔馳。
這黃膘馬是匹神駒,一旦四蹄騰空,秦時月就像穩坐快艇上一樣,平穩得很。此時,如果手裏端著滿滿的一杯酒,也一點都不會灑出來……
這種騎馬的感覺,估計許多人都沒有體會過。有的人即使騎過馬,也不會有這種體會,有的隻是馬背撞屁股的記憶,還有肚子被馬兒“得得得”的小跑顛得難受的記憶。
凡有那種騎馬經曆的人,看到秦時月對騎馬的這種描述,就會以為過於誇張。
其實,這是秦時月真實的體會。他愛上馬,也正是源自這種美妙的體會;他這匹馬,也是因為這種近乎極致的體驗而結緣。
在戰區供職時,有一次秦時月出差陪都重慶,順便去了西康甘孜大草原。
當時,他正在牧民的蒙古包中飲酒,幾次聽到帳外有馬嘶叫,便問緣故。主人介紹說,新近收購到一匹野馬,因性烈而無人可以駕馭,故而關在馬廄裏。
秦時月平時練拳舉重,頗有些力氣,又兼喝了些酒,正是豪氣幹雲之時,便躍躍欲試,慫恿主人帶他一看。
眾人一窩蜂出了帳篷,來到馬廄。馬廄裏有十幾匹馬,惟有一匹單獨隔開。那馬一身緞子似的黃膘,雖然孤零零一個,但絲毫掩蓋不住其威武。
秦時月一個人走近馬廄。起初馬兒並無動靜,等秦時月貼近,突然撂起後蹄就是一腿。
時月酒酣人不醉,下麵早有防備,靠近馬兒時就是前腿虛後腿實的,也想好了避讓的方法和路線。隻見他身子往旁邊一閃,同時前腿一提,飛起一腳就踹在野馬那隻踢人的腿上。
當然,他腳下留著分寸呢,要不放腿踢去,馬腿斷了怎麽辦?
馬兒顯然吃了痛,將蹄子拎了拎。沒待它撂第二腿,秦時月雙手一壓馬脊,“嗖”的一聲就跨上了馬背。之後雙手抓住馬的鬃毛,兩腿死死地夾住了馬腹。
秦時月在軍校經常參加負重越野跑,腿勁和腳力好得很呢,這雙腿一箍,馬就吃到了份量,一聲長嘶就直立起來,然後甩動脖子和腦袋,想把背上的人掀下。可這點小伎倆,對付普通人可以,對付秦時月卻毫無用處。
黃膘馬一招不成再施一招,一邊向後仰脖子,一邊打虎跳,一會兒突然又是一個直立。可無論它怎麽折騰,怎麽發怒,秦時月就像一隻牛虻,死死叮在了它背上。
秦時月嘴裏嘀咕說,我十公裏越野跑時,小腿上還綁著沙袋,身上背著幾十斤裝備呢,還能躥上很陡的山坡,還要攀上一根毛竹,難道現在還對付不了你這長毛的畜牲不成?你再折騰,信不信我用雙腿夾破你的肚子?這樣想著,雙膝鐵夾一般扣向馬的肋骨。
馬兒似乎聽懂了他的話,很不服氣地奮力一掙。這一掙還好?隻聽得“喀嚓”一聲,馬兒竟然將繩樁拖離了地麵,唿的一下越過圍欄,撒開四蹄奔跑起來。
秦時月雙腿用力夾緊馬肚,臀部微微提起,雙手鷹爪一般抓緊了馬的鬃毛。
馬開始發瘋一般地狂奔。可它越不肯就範,秦時月的腿和指就扣得越緊,他腿越緊,則馬跑得越快。
約莫跑了十分鍾光景,馬身突然一平,馬脖子也不再掙紮,而是昂首挺胸,揚鬃奮蹄地迅跑起來。
秦時月覺得自己一下被放鬆在一艘快艇上,身底下平穩得出奇,耳邊狂風唿唿,眼前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馬顯然已經服從了他的駕馭,但奇怪的是,後來,不管他口中怎麽“籲——籲——”地喊,怎麽拉動韁繩,黃膘馬沒有絲毫想停下來的意思,而是一直跑,一直跑,跑了二十多分鍾左右,一直跑到一處荒無人煙的胡楊林,才開始緩步前行。
好半天,他朋友才帶著人馬從後麵氣喘籲籲地趕到。
朋友和騎手告訴他,這馬是跑出汗了,也就是跑出性了,所以跑到自己感覺累了方才停下來。
馬就這樣認了他這個主人,跟著他來到了南方。
時月得到此馬後,對他倍加愛惜,除了人畜異途,其他幾乎就當是兄弟一樣在相處。時間一久,他與愛馬之間,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默契。
秦時月在午飯前趕到屏峰園“藥莊”時,師父周止泉正好帶著孫女們在祭祖,時月便也匆匆加入其中。當大家轉過身來發現秦時月來了,一時都開心得歡唿起來。
“下雪天,留客天,師兄不妨多住幾日再迴。”周紫蘇一臉興奮地說。
秦時月指指天空,說:“沒看到雪已快停了?這是叫我上路呢,路上沒問題的。再說接下去幾天都是重要日子哦,後天是基督教的平安夜,再下一天是聖誕節,我怕上級有任務下來。30號是臘八節,到時我可以再來。”
“師弟,紫蘇剛從浙贛邊界迴來,你們已經許久未聚,不如就多盤桓半日,明天一早再走。中午、晚上,你就陪爺爺好好喝幾杯。老是由我們姐妹陪酒,爺爺也無聊啊!爺爺平時經常念叨你的哦,卻難得看到你一迴……”周白蘇在一邊說。
秦時月想,也是,自己這個徒弟,一年到頭,陪師父一家好好吃過幾頓飯?更不要說陪師父飲酒了。要知道,古人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慚愧!再看到紫蘇噘著嘴巴的模樣,於是將帽子一摘,爽快地說:“那好,我今天就住下了,陪師父好好喝幾盅。”
紫蘇高興得直跳,說:“這才像個好徒弟嘛。”
白蘇對秦時月眨了一下眼,眾人哈哈大笑。
大家正在說話,見餐廳門被“吱呀”一聲推開,跨進一個人來。
舊檀有《雪行》詩:
策馬雪中行,
心舒蹄自輕。
碧流環白絮,
鷗鳥落寒汀。
燕自立欣然應允,並約好了大致的登山時間。
時月本想即刻下山,燕自立邀請他在山上住幾天,幹脆到22日冬至這天再走,到時直接迴鄉祭祖就是,然後就可以上黃天蕩一探。
時月想想,正可以借這幾天好好向燕大哥切磋一下武藝,便留了下來。
22日冬至這一天,時月一出窩棚就見嶺上銀裝素裹,一時心情大悅。
12月8日“大雪”節氣以來,還沒下過雪,他心裏一直都在盼望。一夜之間,雪卻在他的睡夢中不約而至,給了他一個驚喜。
時月便作別燕自立和餘山妹哥嫂,乘興下山。他與小薯約定了在浮雲嶺相會的日子,之後在六宅坎頭分手。小薯前去烏龜山和排潭方向,也迴去探親祭祖。時月則取道黃泥山頭和廟下,前往百花穀。
山上有積雪,但平原上雪薄,路麵更是清晰可見。
時月自小愛雪。
小時候,每逢清晨推窗看見大雪覆蓋山村,他總會興奮得在床上歡唿雀躍。
那個時候,跟他一樣興奮的,就是雪地上不停撒歡的小狗。
見雪歡唿的習慣,他一直保持到現在。
他想,雪是多麽純潔和漂亮的東西,下雪是多麽值得慶賀的事情,連狗都懂,何況人呢!
冬至呢,在秦夢稱“冬節”,老輩傳下來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人們要在這一天祭祖,兩天後送灶神。
每次送灶,媽媽就跟時月講,灶神要上天了,去向玉皇大帝報告主人家一年來的功過、是非、善惡情況,還讓秦時月他們管住嘴巴,不許說髒話……
那時,時月就會想起喜歡抱怨的羅隱的娘。她就因為嘴碎,喜歡在背後說人家,結果把兒子的皇帝位置給說丟了。
秦時月尊重傳說故事和老祖宗傳下來的風俗與規矩,與它們是否符合科學原理無關,隻在於它有勸人向善的道德教化功能。
每當母親祭祀祖宗或灶神、門神、豬欄神、土地神時,那種虔誠的態度和神聖感、儀式感,總會讓他感動。他覺得,要是每個人都能如此敬畏天地鬼神,這世間就會太平許多,人與人之間也會相敬如賓了。
以前,送灶神、作年福之類的儀式,基本上都由母親一手完成;而祭祖,隻要時間允許,他是會盡量趕迴老家去參加的。他認為自己的生命有今天,全仗祖先的血脈相傳,所以絕不可以數典忘宗。
他先到百花穀,協助母親焚香,點燭,跪拜,再篩了三迴酒,燒了紙錢和錫箔、黃紙折成的元寶,將桌椅歸位,給母親留下一些錢,也沒有吃飯,隻是在嘴裏塞了個米粉做的“麥果”,一邊吃一邊快馬加鞭趕往屏峰園。
離開百花穀時,天上竟然又開始撒雪霰,“息列索落”地打在路邊的屋頂和樹葉上。等到過了渡上了岸,雪就紛紛揚揚地下起來,先似糠屑,再似穀殼,後來就成了蘆花與鵝毛了。
雖然地上沒有積雪,但天地間已是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時候行路,感覺是最好的,眼前風景好,雪中我獨行,地上又還沒有積雪,不至於行路艱難。
一旦雪滿山野,田野、溪水、小路、水井、坡坎都分不清楚,那行遠路去陌地,可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得抓緊時間,趕在積雪滿途之前到達目的地。
上下一白。秦時月策馬奔馳其間,一下覺得自己好像融入了仙境之中。
於是,秦時月雙腿夾馬,加快了速度,一路迎著“唿唿”的勁風,策馬奔馳。
這黃膘馬是匹神駒,一旦四蹄騰空,秦時月就像穩坐快艇上一樣,平穩得很。此時,如果手裏端著滿滿的一杯酒,也一點都不會灑出來……
這種騎馬的感覺,估計許多人都沒有體會過。有的人即使騎過馬,也不會有這種體會,有的隻是馬背撞屁股的記憶,還有肚子被馬兒“得得得”的小跑顛得難受的記憶。
凡有那種騎馬經曆的人,看到秦時月對騎馬的這種描述,就會以為過於誇張。
其實,這是秦時月真實的體會。他愛上馬,也正是源自這種美妙的體會;他這匹馬,也是因為這種近乎極致的體驗而結緣。
在戰區供職時,有一次秦時月出差陪都重慶,順便去了西康甘孜大草原。
當時,他正在牧民的蒙古包中飲酒,幾次聽到帳外有馬嘶叫,便問緣故。主人介紹說,新近收購到一匹野馬,因性烈而無人可以駕馭,故而關在馬廄裏。
秦時月平時練拳舉重,頗有些力氣,又兼喝了些酒,正是豪氣幹雲之時,便躍躍欲試,慫恿主人帶他一看。
眾人一窩蜂出了帳篷,來到馬廄。馬廄裏有十幾匹馬,惟有一匹單獨隔開。那馬一身緞子似的黃膘,雖然孤零零一個,但絲毫掩蓋不住其威武。
秦時月一個人走近馬廄。起初馬兒並無動靜,等秦時月貼近,突然撂起後蹄就是一腿。
時月酒酣人不醉,下麵早有防備,靠近馬兒時就是前腿虛後腿實的,也想好了避讓的方法和路線。隻見他身子往旁邊一閃,同時前腿一提,飛起一腳就踹在野馬那隻踢人的腿上。
當然,他腳下留著分寸呢,要不放腿踢去,馬腿斷了怎麽辦?
馬兒顯然吃了痛,將蹄子拎了拎。沒待它撂第二腿,秦時月雙手一壓馬脊,“嗖”的一聲就跨上了馬背。之後雙手抓住馬的鬃毛,兩腿死死地夾住了馬腹。
秦時月在軍校經常參加負重越野跑,腿勁和腳力好得很呢,這雙腿一箍,馬就吃到了份量,一聲長嘶就直立起來,然後甩動脖子和腦袋,想把背上的人掀下。可這點小伎倆,對付普通人可以,對付秦時月卻毫無用處。
黃膘馬一招不成再施一招,一邊向後仰脖子,一邊打虎跳,一會兒突然又是一個直立。可無論它怎麽折騰,怎麽發怒,秦時月就像一隻牛虻,死死叮在了它背上。
秦時月嘴裏嘀咕說,我十公裏越野跑時,小腿上還綁著沙袋,身上背著幾十斤裝備呢,還能躥上很陡的山坡,還要攀上一根毛竹,難道現在還對付不了你這長毛的畜牲不成?你再折騰,信不信我用雙腿夾破你的肚子?這樣想著,雙膝鐵夾一般扣向馬的肋骨。
馬兒似乎聽懂了他的話,很不服氣地奮力一掙。這一掙還好?隻聽得“喀嚓”一聲,馬兒竟然將繩樁拖離了地麵,唿的一下越過圍欄,撒開四蹄奔跑起來。
秦時月雙腿用力夾緊馬肚,臀部微微提起,雙手鷹爪一般抓緊了馬的鬃毛。
馬開始發瘋一般地狂奔。可它越不肯就範,秦時月的腿和指就扣得越緊,他腿越緊,則馬跑得越快。
約莫跑了十分鍾光景,馬身突然一平,馬脖子也不再掙紮,而是昂首挺胸,揚鬃奮蹄地迅跑起來。
秦時月覺得自己一下被放鬆在一艘快艇上,身底下平穩得出奇,耳邊狂風唿唿,眼前卻是一望無際的大海。
馬顯然已經服從了他的駕馭,但奇怪的是,後來,不管他口中怎麽“籲——籲——”地喊,怎麽拉動韁繩,黃膘馬沒有絲毫想停下來的意思,而是一直跑,一直跑,跑了二十多分鍾左右,一直跑到一處荒無人煙的胡楊林,才開始緩步前行。
好半天,他朋友才帶著人馬從後麵氣喘籲籲地趕到。
朋友和騎手告訴他,這馬是跑出汗了,也就是跑出性了,所以跑到自己感覺累了方才停下來。
馬就這樣認了他這個主人,跟著他來到了南方。
時月得到此馬後,對他倍加愛惜,除了人畜異途,其他幾乎就當是兄弟一樣在相處。時間一久,他與愛馬之間,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默契。
秦時月在午飯前趕到屏峰園“藥莊”時,師父周止泉正好帶著孫女們在祭祖,時月便也匆匆加入其中。當大家轉過身來發現秦時月來了,一時都開心得歡唿起來。
“下雪天,留客天,師兄不妨多住幾日再迴。”周紫蘇一臉興奮地說。
秦時月指指天空,說:“沒看到雪已快停了?這是叫我上路呢,路上沒問題的。再說接下去幾天都是重要日子哦,後天是基督教的平安夜,再下一天是聖誕節,我怕上級有任務下來。30號是臘八節,到時我可以再來。”
“師弟,紫蘇剛從浙贛邊界迴來,你們已經許久未聚,不如就多盤桓半日,明天一早再走。中午、晚上,你就陪爺爺好好喝幾杯。老是由我們姐妹陪酒,爺爺也無聊啊!爺爺平時經常念叨你的哦,卻難得看到你一迴……”周白蘇在一邊說。
秦時月想,也是,自己這個徒弟,一年到頭,陪師父一家好好吃過幾頓飯?更不要說陪師父飲酒了。要知道,古人有‘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說法,慚愧!再看到紫蘇噘著嘴巴的模樣,於是將帽子一摘,爽快地說:“那好,我今天就住下了,陪師父好好喝幾盅。”
紫蘇高興得直跳,說:“這才像個好徒弟嘛。”
白蘇對秦時月眨了一下眼,眾人哈哈大笑。
大家正在說話,見餐廳門被“吱呀”一聲推開,跨進一個人來。
舊檀有《雪行》詩:
策馬雪中行,
心舒蹄自輕。
碧流環白絮,
鷗鳥落寒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