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無塵在永王山妙智寺安頓下來後,表麵上每天禮佛念經、參禪打坐、出坡勞作,做出六祖慧能一般的苦修模樣,表現得十分虔誠,實際上心懷鬼胎,暗地裏尋寶覓藏,在壺溪兩岸到處轉悠。
無塵和尚來中國前就接受過係統的漢語和中國文化培訓,來了後又十分注重學習和吸收,很快成為不折不扣的“中國通”。
在中國古文化方麵,他的修養早已遠遠超越普通的中國人,甚至是普通的讀書人。
他想,李煜自號中隱、中峰隱者、石蓮居士,死後又偏偏葬在了石蓮峰下的鍾石塔,這難道僅僅會是巧合?說不定他生前就來過這裏。
對了,史載李煜的祖先李重耳就葬在這一帶。那麽做皇帝的李煜來過這裏,喜歡這裏,以此地山峰取號,最後留下遺言葉落歸根,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李煜如此,那麽,金台呢?會不會也看上了這一片大好的溪山呢?
無塵自奉命尋找《拳法指津》後,特意花了很多心血,對嶽飛、周侗、金台一脈作了深入的研究。
這一研究,讓他大吃一驚,金台一脈,幾乎全是中國曆史特別是軍事史、武術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哦。
嶽飛是個神人,不僅武功蓋世,連詩詞、書法都是超凡絕塵。他的《滿江紅》詞,慷慨激昂,有氣吞萬裏之勢。連其書法,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由此,無塵和尚對嶽飛的師祖金台——這位中華武術的集大成者——產生了無比濃厚的興趣。
既然連遠在金陵,吟詩作賦風花雪月的皇帝都能找到這裏,何況家鄉就在附近,擅長騎射和搏殺的英雄呢?金台生前到過這裏的概率就更高了。
金台的老家就在稠州(古稱烏傷)佛堂,離此也就一百多裏,路途不遠。
再是古時候,甑山、壺溪一帶寺院眾多,並且有山水之利,環境清幽,很容易吸引看破紅塵的金台。
金台從小就在稠州佛塘村的寺院玩耍,也在那裏被蛋子僧收為徒弟,初次接觸到功夫,打下了基本功。後來又跟河北田七、紅雲法師等學藝,可謂從小就跟佛門結緣,曆經坎坷後心灰意冷,歸隱佛門,寄情佛學,原是很自然的事。
何況金台本就不愛金銀,不貪女色,不圖名利,那在奸臣蔡京等人的迫害之下,遁入空門,實在是最為相宜的。
但其家鄉的寺院,如小時候頻繁進出的法惠禪院和雙林寺,顯然無法為他提供安全的隱身場所,也無法讓他的身心得到安寧,所以自然隻能投身異地。
再說,這些年來,河野以開藥店為名,偵查了秦夢的許多地方,當然也包括寺廟和道觀,但地域基本上局限在江北。
啞巴後覺認識無塵後,卻極力勸他將偵查的重心放到江南,將隱蔽於高山之上的永王山妙智寺作為其實施“落櫻”計劃的據點。
後覺的建議,讓無塵如夢初醒,意識到這些年之所以在江北無所建樹,原來是重點搞錯了,趁此機會,趕快調整,於是立刻行動,再一次如法炮製,靠著手中的光洋,敲開了妙智寺的大門,得到了真定方丈的信任。
站穩腳跟之後,他就從妙智寺出發,開始地毯式地搜尋金台遺墨。
他首先探訪了位於壺肚永王山腳的萬春寺等寺院,再去訪了壺頸石蓮峰上的神僧廟。
在神僧廟,他終於嗅到了金台的氣息。
那個叫遍慈的住持,捧著無塵給他的兩塊袁大頭,把無塵引到自己的臥室,然後從樟木箱底翻出一本發黃的書。無塵一看,眼球都差點鼓出來了,雙目頓時睛光灼灼。
那是一本《金台拳譜》,內含三套拳法——八卦拳、猴拳、降妖拳!
遍慈告訴無塵,聽師父說,另有一部分當年遺失了,叫《拳法指津》,講的是金台的練功體會,屬於心法。
心法當然要遠遠高於拳法啊,卻遺失了,無塵心疼得連連跺腳。
“不過,即使是這《金台拳譜》,也僅僅是手抄本,不是原件。”住持遍慈的一句話,讓無塵的心涼了一半。
“那原件去了哪裏?”無塵急切地問。
遍慈狡黠地看著無塵,故意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欲說還休。
無塵從口袋裏又掏出一疊美元,往他手心裏一拍。
“喏,在那上麵,”遍慈帶著無塵出了廟門,往左前方一座山峰一指,說,據廟誌記載,金台臨終前“攜書躍麂壑,消彼石蓮峰”,故此推斷金台圓寂在石蓮峰的石洞裏,《金台拳譜》真跡和《拳法指津》也應該是在那裏。
正是雨霽時分,無塵看過去,那石蓮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恍如石蓮盛開在雲天之上。
一隻鷹隼,正伸著翅膀,盤旋著從石壁旁掠過。
無塵對著那山峰發呆。
剛才遍慈告訴他,那山峰下麵是萬丈深淵,當地人叫它為“驚麂壑”,說是角麂到了那裏,都會心驚膽戰,可見其險要。
下山時,無塵遇到一名樵夫。為謹慎起見,他也不打招唿,不對視線,轉過身擦肩而過。
卻說這無塵下山時路遇的樵夫,你道是誰?燕自立是也,現在已經是新四軍雲千武工隊的副隊長。
原來,日軍投降以後,開始分批撤迴日本。按理,日軍電台的活動應該慢慢少下去才對。但有一段時間,日台的活動反而十分頻繁。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了中共高層和新四軍軍部的高度警惕。
上級提示雲千支隊武工隊,要特別戒備日特的垂死掙紮搞破壞,搞文物偷盜,密切監視日特“落櫻”計劃實施和國軍“掃葉”行動情況,保護好國寶文物。
燕自立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先到石蓮峰神僧廟看看。
這家寺院,是秦夢最高的一處宗教場所,又位於東南部的深山老林之中,屬於浦陽、暨陽、秦夢三縣交界地,地理位置非常隱蔽。
神僧廟大有來曆。
傳說中的神僧是一位武功蓋世的武僧,隻是不清楚其俗家名字。後來連慈禧都慕其事跡,題了一塊金匾來掛上。
當地老百姓叫這廟為“神僧廟”,可慈禧出手,就多事了,題為“聖僧禪寺”,名字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
但老百姓不買賬,依然叫它“神僧廟”。
這廟遠處深山,山道又陡,平日裏人跡罕至,連樵夫都輕易不會上來,更別說普通遊客了。可剛才與燕自立擦肩而過的,明顯就是個外人,而且皮膚白淨,還不是個務農人。這馬上令他警惕起來。
到了廟裏,見東西堆得雜亂無章,地上滿是枯枝敗葉,這燕隊長的心情就壞了不少。到了大門口,叫半天那和尚才從裏屋出來。
燕自立打量這和尚,隻見他雙頰浮腫,眼光渾濁不堪,還掛著兩個眼袋。
沒穿袈裟可以理解,可也沒著衲衣,譬如海青、大褂之類,而是套著一身髒兮兮的山穿的短裝,上麵還汙漬斑斑,一看就知道很長時間沒洗了。
這燕自立素來敬重出家人,今見其儀表不整,心中已有三分討厭,於是沒好氣地問:“剛才可有人來過?”
遍慈張著嘴沒說話。
燕自立一下子氣不打一處來,拔出20響就頂在對方腦門上,說:“信不信?一槍打死你,我可一點都不會後悔。”
遍慈嚇得慌忙舉手,說:“好漢息怒!我說!我說!”於是把剛才無塵的來意都說了,隻是沒有說對方給錢的事。
燕自立說:“住在這裏,你就給我好好地管住這寺廟,也管住《金台拳譜》。如果哪天來我發現這拳譜沒了,要你的腦袋!”
遍慈一個勁地說:“不敢,不敢!請好漢放心,放心,我一定替國家管好寺廟和裏麵的寶貝!”
這燕自立看看麵前聳立的石蓮峰,重重地歎了口氣,然後匆匆離去。
他一路走一路想著那個白白淨淨的路人,越想越覺得有問題,便坐了竹筏直下木塔潭、金剛潭,再棄筏行經樓村、上南塢等地,取道野牛嶺、站桶石、小水頂、青草、鄧家、西塢裏等地,翻山越嶺走捷徑,仗著兩條“飛毛腿”,於天黑前趕到了屏峰園,把情況向做了多年新四軍聯絡站站長的周老爺子作了匯報。
而老爺子又及時讓白蘇、紫蘇姐妹把情況傳遞給了新四軍雲千支隊的交通員,也順便告訴了秦時月。
舊檀有《題神僧廟》詩讚曰:
一入壺溪景轉幽,
煙雲環繞旅人愁。
石蓮峰上神僧廟,
慈禧題額在上頭。
無塵和尚來中國前就接受過係統的漢語和中國文化培訓,來了後又十分注重學習和吸收,很快成為不折不扣的“中國通”。
在中國古文化方麵,他的修養早已遠遠超越普通的中國人,甚至是普通的讀書人。
他想,李煜自號中隱、中峰隱者、石蓮居士,死後又偏偏葬在了石蓮峰下的鍾石塔,這難道僅僅會是巧合?說不定他生前就來過這裏。
對了,史載李煜的祖先李重耳就葬在這一帶。那麽做皇帝的李煜來過這裏,喜歡這裏,以此地山峰取號,最後留下遺言葉落歸根,也就順理成章了。
既然李煜如此,那麽,金台呢?會不會也看上了這一片大好的溪山呢?
無塵自奉命尋找《拳法指津》後,特意花了很多心血,對嶽飛、周侗、金台一脈作了深入的研究。
這一研究,讓他大吃一驚,金台一脈,幾乎全是中國曆史特別是軍事史、武術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哦。
嶽飛是個神人,不僅武功蓋世,連詩詞、書法都是超凡絕塵。他的《滿江紅》詞,慷慨激昂,有氣吞萬裏之勢。連其書法,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由此,無塵和尚對嶽飛的師祖金台——這位中華武術的集大成者——產生了無比濃厚的興趣。
既然連遠在金陵,吟詩作賦風花雪月的皇帝都能找到這裏,何況家鄉就在附近,擅長騎射和搏殺的英雄呢?金台生前到過這裏的概率就更高了。
金台的老家就在稠州(古稱烏傷)佛堂,離此也就一百多裏,路途不遠。
再是古時候,甑山、壺溪一帶寺院眾多,並且有山水之利,環境清幽,很容易吸引看破紅塵的金台。
金台從小就在稠州佛塘村的寺院玩耍,也在那裏被蛋子僧收為徒弟,初次接觸到功夫,打下了基本功。後來又跟河北田七、紅雲法師等學藝,可謂從小就跟佛門結緣,曆經坎坷後心灰意冷,歸隱佛門,寄情佛學,原是很自然的事。
何況金台本就不愛金銀,不貪女色,不圖名利,那在奸臣蔡京等人的迫害之下,遁入空門,實在是最為相宜的。
但其家鄉的寺院,如小時候頻繁進出的法惠禪院和雙林寺,顯然無法為他提供安全的隱身場所,也無法讓他的身心得到安寧,所以自然隻能投身異地。
再說,這些年來,河野以開藥店為名,偵查了秦夢的許多地方,當然也包括寺廟和道觀,但地域基本上局限在江北。
啞巴後覺認識無塵後,卻極力勸他將偵查的重心放到江南,將隱蔽於高山之上的永王山妙智寺作為其實施“落櫻”計劃的據點。
後覺的建議,讓無塵如夢初醒,意識到這些年之所以在江北無所建樹,原來是重點搞錯了,趁此機會,趕快調整,於是立刻行動,再一次如法炮製,靠著手中的光洋,敲開了妙智寺的大門,得到了真定方丈的信任。
站穩腳跟之後,他就從妙智寺出發,開始地毯式地搜尋金台遺墨。
他首先探訪了位於壺肚永王山腳的萬春寺等寺院,再去訪了壺頸石蓮峰上的神僧廟。
在神僧廟,他終於嗅到了金台的氣息。
那個叫遍慈的住持,捧著無塵給他的兩塊袁大頭,把無塵引到自己的臥室,然後從樟木箱底翻出一本發黃的書。無塵一看,眼球都差點鼓出來了,雙目頓時睛光灼灼。
那是一本《金台拳譜》,內含三套拳法——八卦拳、猴拳、降妖拳!
遍慈告訴無塵,聽師父說,另有一部分當年遺失了,叫《拳法指津》,講的是金台的練功體會,屬於心法。
心法當然要遠遠高於拳法啊,卻遺失了,無塵心疼得連連跺腳。
“不過,即使是這《金台拳譜》,也僅僅是手抄本,不是原件。”住持遍慈的一句話,讓無塵的心涼了一半。
“那原件去了哪裏?”無塵急切地問。
遍慈狡黠地看著無塵,故意裝出一副為難的樣子,欲說還休。
無塵從口袋裏又掏出一疊美元,往他手心裏一拍。
“喏,在那上麵,”遍慈帶著無塵出了廟門,往左前方一座山峰一指,說,據廟誌記載,金台臨終前“攜書躍麂壑,消彼石蓮峰”,故此推斷金台圓寂在石蓮峰的石洞裏,《金台拳譜》真跡和《拳法指津》也應該是在那裏。
正是雨霽時分,無塵看過去,那石蓮峰在雲霧中若隱若現,恍如石蓮盛開在雲天之上。
一隻鷹隼,正伸著翅膀,盤旋著從石壁旁掠過。
無塵對著那山峰發呆。
剛才遍慈告訴他,那山峰下麵是萬丈深淵,當地人叫它為“驚麂壑”,說是角麂到了那裏,都會心驚膽戰,可見其險要。
下山時,無塵遇到一名樵夫。為謹慎起見,他也不打招唿,不對視線,轉過身擦肩而過。
卻說這無塵下山時路遇的樵夫,你道是誰?燕自立是也,現在已經是新四軍雲千武工隊的副隊長。
原來,日軍投降以後,開始分批撤迴日本。按理,日軍電台的活動應該慢慢少下去才對。但有一段時間,日台的活動反而十分頻繁。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了中共高層和新四軍軍部的高度警惕。
上級提示雲千支隊武工隊,要特別戒備日特的垂死掙紮搞破壞,搞文物偷盜,密切監視日特“落櫻”計劃實施和國軍“掃葉”行動情況,保護好國寶文物。
燕自立思來想去,決定還是先到石蓮峰神僧廟看看。
這家寺院,是秦夢最高的一處宗教場所,又位於東南部的深山老林之中,屬於浦陽、暨陽、秦夢三縣交界地,地理位置非常隱蔽。
神僧廟大有來曆。
傳說中的神僧是一位武功蓋世的武僧,隻是不清楚其俗家名字。後來連慈禧都慕其事跡,題了一塊金匾來掛上。
當地老百姓叫這廟為“神僧廟”,可慈禧出手,就多事了,題為“聖僧禪寺”,名字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
但老百姓不買賬,依然叫它“神僧廟”。
這廟遠處深山,山道又陡,平日裏人跡罕至,連樵夫都輕易不會上來,更別說普通遊客了。可剛才與燕自立擦肩而過的,明顯就是個外人,而且皮膚白淨,還不是個務農人。這馬上令他警惕起來。
到了廟裏,見東西堆得雜亂無章,地上滿是枯枝敗葉,這燕隊長的心情就壞了不少。到了大門口,叫半天那和尚才從裏屋出來。
燕自立打量這和尚,隻見他雙頰浮腫,眼光渾濁不堪,還掛著兩個眼袋。
沒穿袈裟可以理解,可也沒著衲衣,譬如海青、大褂之類,而是套著一身髒兮兮的山穿的短裝,上麵還汙漬斑斑,一看就知道很長時間沒洗了。
這燕自立素來敬重出家人,今見其儀表不整,心中已有三分討厭,於是沒好氣地問:“剛才可有人來過?”
遍慈張著嘴沒說話。
燕自立一下子氣不打一處來,拔出20響就頂在對方腦門上,說:“信不信?一槍打死你,我可一點都不會後悔。”
遍慈嚇得慌忙舉手,說:“好漢息怒!我說!我說!”於是把剛才無塵的來意都說了,隻是沒有說對方給錢的事。
燕自立說:“住在這裏,你就給我好好地管住這寺廟,也管住《金台拳譜》。如果哪天來我發現這拳譜沒了,要你的腦袋!”
遍慈一個勁地說:“不敢,不敢!請好漢放心,放心,我一定替國家管好寺廟和裏麵的寶貝!”
這燕自立看看麵前聳立的石蓮峰,重重地歎了口氣,然後匆匆離去。
他一路走一路想著那個白白淨淨的路人,越想越覺得有問題,便坐了竹筏直下木塔潭、金剛潭,再棄筏行經樓村、上南塢等地,取道野牛嶺、站桶石、小水頂、青草、鄧家、西塢裏等地,翻山越嶺走捷徑,仗著兩條“飛毛腿”,於天黑前趕到了屏峰園,把情況向做了多年新四軍聯絡站站長的周老爺子作了匯報。
而老爺子又及時讓白蘇、紫蘇姐妹把情況傳遞給了新四軍雲千支隊的交通員,也順便告訴了秦時月。
舊檀有《題神僧廟》詩讚曰:
一入壺溪景轉幽,
煙雲環繞旅人愁。
石蓮峰上神僧廟,
慈禧題額在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