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始皇雖去,卻餘韻未了,否則也就沒有後來的秦夢以及那麽多紀念他的地名了。
傳說秦始皇渡江那天淩晨,夜晚侍寢的楚女不知是勞累了還是著涼了,淩晨忽然發起燒來,嬌軀無力,無法起床。
為了不耽誤行程,在征得始皇同意後,丞相李斯與太監趙高一商議,決定讓楚女留在白升養病,另派一名侍衛和一名宮女照顧,大隊人馬仍按時渡江。
拜完大禹陵,始皇未從原路返迴,那楚女等三人自然沒有機會歸隊,滯留在了白升。
那時的會稽已經是個熱鬧的城市,皇帝駕臨,自然又是美人如女、美食如山。
不管西施東施,隻要是麵相嫵媚、身材撩人的,一律都往老皇帝寢宮裏送。
什麽會稽山、古越龍山、花雕酒,隻要是上點名堂的老酒,一齊從塵封的酒窖裏搬出來。
黴幹菜、酒糟肉、臭豆腐,看上去發臭發黴的,隻要是味道好的,都紛紛呈上。
如此一來,隻有幾十戶漁家的小小白升郡,連同那個楚女、宮女和侍衛,很快就被老皇帝忘得一幹二淨。
也有一種說法是,渡過雲龍江之後,前晚快樂過頭的老皇帝備感疲勞,到會稽祭過大禹陵後,體力已經不支。加上越女和老酒的日夜折騰,實已自顧不暇,哪有心思對付下人?在北上迴宮的半途,溘然駕崩。
秦始皇死後,隨行的心腹各懷鬼胎,為掌權一事大搞內鬥,亂作一團,誰還有心思顧念留在白升之人?
後來,李斯、趙高這些權臣小人先後被人害死,留在白升的三名下人自然從此斷了與朝廷的所有聯係,卻因禍得福,也遠離了朝廷黨爭。
三人組成家庭,一夫二妻,恩愛度日,並得子孫綿延。
據說白升後人為秦始皇歸途中的暴斃,分析原因,得出了四個“過度”:
美食過度,造成消化障礙。
美酒過度,造成肝氣消耗。
美色過度,造成腎精虧損。
丹藥過度,造成鉛中毒。
據好事者考證,在雲龍江白升的那個夜晚,老頭兒興奮過度,一夜馭女數次,之後直接趴窩,連翻身下床的力氣都沒了。
個中真相,恐怕隻有那晚侍寢的楚女才最有發言權。
據說那楚女因天降姻緣嫁給侍衛,才知道那夜皇帝老兒確實是透支了。
隻為孔武有力的侍衛,一夜馭她多次的機會也是屈指可數,何況出巡途中的秦始皇,已經是一個49歲的人。
後據秦時月所查,49歲的年齡,在後世屬於中年,但在公元前210年前後,則實在已屬老年。
據有關資料顯示,那時男子的平均壽命,也就秦始皇這個壽數。女子略長,為56歲。
如果是從養生的角度去分析,在白升一夜的快樂,確實是始皇命終的元兇。
酒後行房,等同於涸池而漁。年輕者行了還會有,年老者行了就得走。
又兼是在冬天。按照道家和中醫的講法,嚴冬肅殺,一切宜藏。
性事宜興於春,藏於冬也。嚴冬行房,對於一個老年人而言,無疑等同於揮刀自刑。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這是有“詩佛”之稱的王維說的。王維活了69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詩聖”杜甫說的。可見王維的長壽。
由此可知,長壽的秘訣在於“萬事不關心”,也就是清心寡欲,特別是要遠離女色。
以王維為例,其長壽的主因,當然與閑居輞川鄉間有關,與吟詩作畫、飲茶品酒、彈琴舒嘯有關,但主要還是懂得養生,善於自律,吃齋念佛,潔身自好。
試想,皇帝的別墅不要太多哦,喜愛琴棋書畫的皇帝也不少哦,卻九成短命,何也?色也。
色乃伐命之斧,故有“色字頭上一把刀”的古訓。
做皇帝的,後宮三千,佳麗環擁,那命根子豈能忙得過來?於是篤定折壽。
始皇帝在嚴冬季節弄成“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活潑局麵,結果自然要付出代價:49歲快活,49歲掛了。
秦夢雲龍江邊的“三美”侍候,傾力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皇帝最後的狂歡,也成就了他最後一抹輝煌。
歡娛過後的秦始皇,像一顆燃燒的流星劃過江天,墜落於荒野。
難怪連楚女與侍衛的後人都覺得這個“白升”不好隨便攀緣,連秦始皇都福薄難當,何況普通人?
於是,當楚女、宮女和侍衛的子孫中有人做了本地縣令後,為紀念父母之來曆,也為了追慕始皇之聖名,遂將“白升”改名為“秦夢”。
秦夢,就是秦始皇之夢,秦國之夢,強大之夢,百世之夢,長生安逸之夢,吉祥如意之夢,男女老少都喜歡的夢。
自然,也是秦時月的夢。
此刻,他又釋卷負手,立於窗前看風景。他的目光竭力往雲龍江上遊搜索,落在兩山之間最窄的那一截,也就是縣誌記載中始皇過江的那一段上。
此時的秦時月,內心不乏歡欣。
有通過多年的抗戰,逼日本人“還我河山”之欣。
有少年得誌,衣錦還鄉,小兒依止乳母之欣。
有可以通過努力工作,報效黨國和父老鄉親之欣……
是的,他的家國情結很深,很深。
兒時,父親就為他講嶽飛、楊家將、薛家將等愛國故事,聽過三俠五義、七俠五義等俠客好漢輔佐賢相忠臣為民除害的故事,培養了樸素的愛國情操。
12歲離鄉念寄宿製學校,一到周末,不管刮風下雨,都要迴家與父母團聚。
由於求知欲強,課堂內喂不飽,饑餓的小時月課餘就到處搜羅小說演義,常常看得廢寢忘食。
這種長期的對古典小說的閱讀,培養了他根深蒂固的為國為民情懷。對忠臣愛之入心,對奸臣恨之入骨。
另外,也讓俠客情結深植他的內心。
他渴望擁有一身所向無敵的武藝,夢想能憑三尺長劍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行走江湖,鏟除人間不平事。
報考軍校,他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因為自己是個鄉下人,一點門路都沒有。
發榜那天,看到自己的名字位列紅榜之上,他和父母都心懷感激,感激考試的公開、公平、公正。發誓日後一定要做事公道,維護公平與正義。
於是,從踏進軍校大門那天起,他就淡化了個人的感覺,把自己當成了國家大機器上的一顆小螺絲。
在身體的鍛煉上,更是下了猛藥。跑步、負重,壓腿、下腰,俯臥撐、仰臥起坐,射擊、格鬥……每天夙興夜寐,勤練不輟。
長年累月練下來,成就了他一副好身材,四肢修長,肩寬腰緊,六塊腹肌清晰可見,渾身上下沒有一絲贅肉。
身體素質也發生的根本性的逆轉。小時經常患的傷風感冒、發痧中暑,進軍校之後,再未出現。
連起初暈車的毛病,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反而喜歡上了速度,喜歡開快車,騎駿馬,越快越刺激。並且反應靈敏,上山下坡,應變自如。
一切要從黨國利益出發,這是上峰訓育他的,也是他時常用來提醒自己的。
9月4號,日軍向國軍遞交投降書。9月8日,秦時月就被上峰安排到秦夢任職,自是一種光榮,也體現了上峰的栽培意圖。
出發之前,秦時月久久凝視孫中山像和蔣校長的戎裝照,心裏充滿了感激之情。
尤其是看著中山先生那雙雙眼皮很深的眼睛,還有他唇上的白髭,就會想到他老人家“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訓詞,覺得肩頭的擔子沉甸甸的。
他內心不想參與在正麵戰場與中共軍隊的交戰,現在組織上派他到後方掛職,自然是萬般珍惜,也決心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來迴報上級的信任與關愛。
舊檀有《擬出塞》詩為歎:
一輪明月照蒼山,
閱盡浮華淚始幹。
何處英雄歌落暮?
洞簫千古詠秦關。
傳說秦始皇渡江那天淩晨,夜晚侍寢的楚女不知是勞累了還是著涼了,淩晨忽然發起燒來,嬌軀無力,無法起床。
為了不耽誤行程,在征得始皇同意後,丞相李斯與太監趙高一商議,決定讓楚女留在白升養病,另派一名侍衛和一名宮女照顧,大隊人馬仍按時渡江。
拜完大禹陵,始皇未從原路返迴,那楚女等三人自然沒有機會歸隊,滯留在了白升。
那時的會稽已經是個熱鬧的城市,皇帝駕臨,自然又是美人如女、美食如山。
不管西施東施,隻要是麵相嫵媚、身材撩人的,一律都往老皇帝寢宮裏送。
什麽會稽山、古越龍山、花雕酒,隻要是上點名堂的老酒,一齊從塵封的酒窖裏搬出來。
黴幹菜、酒糟肉、臭豆腐,看上去發臭發黴的,隻要是味道好的,都紛紛呈上。
如此一來,隻有幾十戶漁家的小小白升郡,連同那個楚女、宮女和侍衛,很快就被老皇帝忘得一幹二淨。
也有一種說法是,渡過雲龍江之後,前晚快樂過頭的老皇帝備感疲勞,到會稽祭過大禹陵後,體力已經不支。加上越女和老酒的日夜折騰,實已自顧不暇,哪有心思對付下人?在北上迴宮的半途,溘然駕崩。
秦始皇死後,隨行的心腹各懷鬼胎,為掌權一事大搞內鬥,亂作一團,誰還有心思顧念留在白升之人?
後來,李斯、趙高這些權臣小人先後被人害死,留在白升的三名下人自然從此斷了與朝廷的所有聯係,卻因禍得福,也遠離了朝廷黨爭。
三人組成家庭,一夫二妻,恩愛度日,並得子孫綿延。
據說白升後人為秦始皇歸途中的暴斃,分析原因,得出了四個“過度”:
美食過度,造成消化障礙。
美酒過度,造成肝氣消耗。
美色過度,造成腎精虧損。
丹藥過度,造成鉛中毒。
據好事者考證,在雲龍江白升的那個夜晚,老頭兒興奮過度,一夜馭女數次,之後直接趴窩,連翻身下床的力氣都沒了。
個中真相,恐怕隻有那晚侍寢的楚女才最有發言權。
據說那楚女因天降姻緣嫁給侍衛,才知道那夜皇帝老兒確實是透支了。
隻為孔武有力的侍衛,一夜馭她多次的機會也是屈指可數,何況出巡途中的秦始皇,已經是一個49歲的人。
後據秦時月所查,49歲的年齡,在後世屬於中年,但在公元前210年前後,則實在已屬老年。
據有關資料顯示,那時男子的平均壽命,也就秦始皇這個壽數。女子略長,為56歲。
如果是從養生的角度去分析,在白升一夜的快樂,確實是始皇命終的元兇。
酒後行房,等同於涸池而漁。年輕者行了還會有,年老者行了就得走。
又兼是在冬天。按照道家和中醫的講法,嚴冬肅殺,一切宜藏。
性事宜興於春,藏於冬也。嚴冬行房,對於一個老年人而言,無疑等同於揮刀自刑。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這是有“詩佛”之稱的王維說的。王維活了69歲。
“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詩聖”杜甫說的。可見王維的長壽。
由此可知,長壽的秘訣在於“萬事不關心”,也就是清心寡欲,特別是要遠離女色。
以王維為例,其長壽的主因,當然與閑居輞川鄉間有關,與吟詩作畫、飲茶品酒、彈琴舒嘯有關,但主要還是懂得養生,善於自律,吃齋念佛,潔身自好。
試想,皇帝的別墅不要太多哦,喜愛琴棋書畫的皇帝也不少哦,卻九成短命,何也?色也。
色乃伐命之斧,故有“色字頭上一把刀”的古訓。
做皇帝的,後宮三千,佳麗環擁,那命根子豈能忙得過來?於是篤定折壽。
始皇帝在嚴冬季節弄成“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活潑局麵,結果自然要付出代價:49歲快活,49歲掛了。
秦夢雲龍江邊的“三美”侍候,傾力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皇帝最後的狂歡,也成就了他最後一抹輝煌。
歡娛過後的秦始皇,像一顆燃燒的流星劃過江天,墜落於荒野。
難怪連楚女與侍衛的後人都覺得這個“白升”不好隨便攀緣,連秦始皇都福薄難當,何況普通人?
於是,當楚女、宮女和侍衛的子孫中有人做了本地縣令後,為紀念父母之來曆,也為了追慕始皇之聖名,遂將“白升”改名為“秦夢”。
秦夢,就是秦始皇之夢,秦國之夢,強大之夢,百世之夢,長生安逸之夢,吉祥如意之夢,男女老少都喜歡的夢。
自然,也是秦時月的夢。
此刻,他又釋卷負手,立於窗前看風景。他的目光竭力往雲龍江上遊搜索,落在兩山之間最窄的那一截,也就是縣誌記載中始皇過江的那一段上。
此時的秦時月,內心不乏歡欣。
有通過多年的抗戰,逼日本人“還我河山”之欣。
有少年得誌,衣錦還鄉,小兒依止乳母之欣。
有可以通過努力工作,報效黨國和父老鄉親之欣……
是的,他的家國情結很深,很深。
兒時,父親就為他講嶽飛、楊家將、薛家將等愛國故事,聽過三俠五義、七俠五義等俠客好漢輔佐賢相忠臣為民除害的故事,培養了樸素的愛國情操。
12歲離鄉念寄宿製學校,一到周末,不管刮風下雨,都要迴家與父母團聚。
由於求知欲強,課堂內喂不飽,饑餓的小時月課餘就到處搜羅小說演義,常常看得廢寢忘食。
這種長期的對古典小說的閱讀,培養了他根深蒂固的為國為民情懷。對忠臣愛之入心,對奸臣恨之入骨。
另外,也讓俠客情結深植他的內心。
他渴望擁有一身所向無敵的武藝,夢想能憑三尺長劍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行走江湖,鏟除人間不平事。
報考軍校,他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因為自己是個鄉下人,一點門路都沒有。
發榜那天,看到自己的名字位列紅榜之上,他和父母都心懷感激,感激考試的公開、公平、公正。發誓日後一定要做事公道,維護公平與正義。
於是,從踏進軍校大門那天起,他就淡化了個人的感覺,把自己當成了國家大機器上的一顆小螺絲。
在身體的鍛煉上,更是下了猛藥。跑步、負重,壓腿、下腰,俯臥撐、仰臥起坐,射擊、格鬥……每天夙興夜寐,勤練不輟。
長年累月練下來,成就了他一副好身材,四肢修長,肩寬腰緊,六塊腹肌清晰可見,渾身上下沒有一絲贅肉。
身體素質也發生的根本性的逆轉。小時經常患的傷風感冒、發痧中暑,進軍校之後,再未出現。
連起初暈車的毛病,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反而喜歡上了速度,喜歡開快車,騎駿馬,越快越刺激。並且反應靈敏,上山下坡,應變自如。
一切要從黨國利益出發,這是上峰訓育他的,也是他時常用來提醒自己的。
9月4號,日軍向國軍遞交投降書。9月8日,秦時月就被上峰安排到秦夢任職,自是一種光榮,也體現了上峰的栽培意圖。
出發之前,秦時月久久凝視孫中山像和蔣校長的戎裝照,心裏充滿了感激之情。
尤其是看著中山先生那雙雙眼皮很深的眼睛,還有他唇上的白髭,就會想到他老人家“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的訓詞,覺得肩頭的擔子沉甸甸的。
他內心不想參與在正麵戰場與中共軍隊的交戰,現在組織上派他到後方掛職,自然是萬般珍惜,也決心通過兢兢業業的工作,來迴報上級的信任與關愛。
舊檀有《擬出塞》詩為歎:
一輪明月照蒼山,
閱盡浮華淚始幹。
何處英雄歌落暮?
洞簫千古詠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