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感歎道:我就像是站在了宇宙的邊緣,望著那深不見底的淵藪,又好像是在伸手迎接那飄渺不定的浮雲。你說看深淵吧,好歹還能估摸個深淺,可那浮雲嘛,飄來飄去,無邊無際,誰能抓得住它的盡頭呢?


    咱們這位黃帝大人,不僅是位哲學家,還是位偉大的醫者,他創下的醫術,那可是給萬民當榜樣的。他說啊,治病救人這事兒,得有個章法,不能隨心所欲。得按照經典,守著規矩,一步步來,就像是按照食譜做菜,少一味調料都不行。這樣,才能真正成為老百姓的守護神。


    黃帝話鋒一轉,突然問了雷公一個問題:“你知道在治病過程中有‘五過’這迴事嗎?”雷公一聽,嚇得趕緊從座位上跳起來,連連行禮說:“哎呀,陛下,我這小年輕,腦袋裏跟漿糊似的,哪裏聽說過什麽‘五過’啊?平時也就照著書本上的名詞瞎比劃,心裏頭其實跟明鏡似的——啥也不懂!您這突然一問,我真是心裏沒底啊!”


    哈哈,看到這兒,你是不是也被雷公的憨態可掬給逗樂了?別急,咱們這就來聊聊這神秘的“五過”,讓它變得既接地氣又有趣味。


    首先,咱們得明白,“五過”其實就是醫者在診療過程中容易犯的五種錯誤。黃帝這是在給雷公,也是給咱們後人敲警鍾呢!


    第一過,叫做“粗工兇兇,以為可攻”。這就像是個急性子的廚師,菜還沒下鍋呢,就想著怎麽大火快炒,也不管食材新不新鮮,調料夠不夠。在醫學上,這就是指那些粗心大意的醫生,不問病情,不辨寒熱虛實,上來就想著開猛藥、動刀子,結果往往是病沒治好,反而添了新亂子。咱們得記住,治病如繡花,得細心再細心。


    第二過,“自以為得,斷然行之”。這就像是個自以為是的廚師,覺得自己手藝了得,不管客人愛不愛吃辣,非得在每道菜裏都撒上辣椒粉。醫生要是這樣,那就是隻憑自己的經驗或者偏見來治病,不考慮病人的具體情況,結果往往是南轅北轍,越治越糟。所以啊,醫生得學會傾聽病人的聲音,尊重個體差異。


    第三過,“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這就像是個不問前因後果的偵探,隻看現場,不問案情經過。醫生要是這樣,那就是隻看症狀,不問病史、生活習慣、飲食起居,還有可能忽略了環境因素,比如中毒什麽的。這樣的診斷,能不跑偏嗎?所以,醫生得是個細心的偵探,病人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


    第四過,“病不許治,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這就像是個強行推銷的銷售員,不管顧客需不需要,非得把產品往人家手裏塞。病人如果不信任醫生,或者自己不願意接受治療,那醫生再怎麽努力也是白搭。所以啊,醫患之間的信任和理解,是治療成功的關鍵。


    第五過,“病已發,而未有形,病人未苦,尚先治之,陰陽俱虛,無有先後,而積殺之”。這就像是個過度幹預的家長,孩子還沒犯錯呢,就開始各種批評教育。醫生要是這樣,那就是在病情還沒明朗之前,就急著下猛藥、動手術,結果把病人的正氣也給傷了。正確的做法是,先觀察病情發展,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和方法進行治療。


    黃帝給病人進行科普:“嘿,來瞧病的朋友,我得先問您幾個問題哈。您是不是曾經風光無限,後來卻遭遇變故,地位一落千丈?告訴您,這可不是簡單的運氣不好,這事兒能直接從您心裏頭長出病來,咱們中醫叫它‘脫營’。再比方說,您原先家境殷實,後來家道中落,那感覺就像是丟了魂兒一樣,這在中醫裏啊,就叫‘失精’。您看,人生的大起大落,五髒六腑都得跟著遭殃,病就這麽悄無聲息地找上門了。”


    聽到這兒,您是不是覺得這醫生挺玄乎的?別急,咱們繼續。黃帝接著說:“還有啊,人要是長期被各種情緒、壓力糾纏不休,就像是五種不同的氣(咱們可以理解為喜、怒、憂、思、恐)在身體裏開起了派對,不肯走,結果呢,病就來了個‘大串聯’,一塊兒發作。這時候啊,你去找大夫看,他可能摸了半天你的肚子,查了半天你的舌頭,卻發現髒腑好好的,身體也沒變形,就是搞不清楚你為啥總覺得哪兒不對勁。其實啊,這就是情緒病,悄悄地在消耗你的氣血,讓你一天天消瘦下去,整天提不起精神,時不時還心驚膽戰的。”


    “更嚴重的是,這種病啊,它是內外夾擊。外麵呢,它耗損你的衛氣,讓你的抵抗力變弱;裏麵呢,它又掠奪你的營血,讓你的身體越來越虛。所以啊,很多高手醫生也會在這裏栽跟頭,就是因為他們沒能問出這些背後的故事,沒能看透這病根兒在哪兒。”


    說到這兒,咱們不妨來點幽默感。想象一下,如果這時候你突然問醫生:“那我是不是得找個心理醫生聊聊,再配合點中藥補補?”醫生可能會笑眯眯地迴答:“哈哈,沒錯,心藥也得靠醫,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身心同治。來,我先給你開副‘心情調節湯’,主料嘛,就是‘樂觀’三錢,‘寬容’二兩,‘淡泊’一把,再加點‘運動’的水,小火慢燉,每日一劑,保你心情舒暢,病去如抽絲。”


    當然啦,這“心情調節湯”隻是個玩笑,但背後的道理卻是真的。黃帝接著強調:“所以啊,看病之前,咱們得先問問病人的飲食起居,還有他們的心情變化。比如說,突然的大喜大悲,或者從快樂到悲傷的急速轉變,這些都能讓人的精氣神兒大傷。就像是你剛吃完一頓大餐,突然告訴你沒錢付賬,那心情能好得了嗎?精氣神兒一下子就沒了,身體也跟著垮了。”


    “再來說說情緒吧,暴怒啊,那是直接傷陰的,就像是大夏天裏突然澆了一盆冷水,讓人從裏到外透心涼;暴喜呢,又容易傷陽,就像是冬天裏突然給你來個大太陽,暖和是暖和,但過猶不及,容易出問題。這些極端的情緒,就像是身體裏的‘叛逆少年’,一不高興就四處搗亂,把氣血攪得亂七八糟,甚至能讓你的脈象都變得亂糟糟的。”


    “脈象啊,那可是中醫的獨門秘籍。正常的脈象應該是平穩有力的,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但如果你被情緒綁架了,脈象就可能變得忽快忽慢,忽強忽弱,就像是小溪突然變成了山洪暴發,或是直接幹涸了。這時候啊,大夫就得瞪大眼睛,仔細分辨,才能找到那藏在脈象背後的秘密。”


    有那麽些個醫生,咱們姑且稱他們為“呆萌醫生”吧,他們治病啊,就像是盲人摸象,全憑感覺走。不知道啥是補法,啥是瀉法,更別提深入了解病情了。結果呢,病人的精氣神兒就像秋天的樹葉,一天比一天凋零,而那些個邪氣啊,就像是找到了組織,成群結隊地往病人身體裏鑽。這,就是治療的第一大“過”了——無知者無畏,但治病可不能這麽玩!


    再來說說那些個“脈診高手”,他們啊,得會那麽幾招:比類、奇恆、從容。聽起來玄乎吧?其實啊,就是得會對比分析,掌握正常與異常的脈象差異,還得心態平和,不急不躁。要是醫生自詡為高手,卻連這些基本功都不紮實,那他的診斷啊,就跟瞎貓碰死耗子差不多,沒啥好值得炫耀的。這,就是治療的第二大“過”——學藝不精,誤人誤己。


    接下來,咱們聊聊“診病三常”,這第一條就是得問病人的身份地位。為啥?因為啊,人的心情、生活狀態跟健康息息相關。比如說,那些曾經高高在上,後來失勢的貴族們,他們心裏那個落差啊,比坐過山車還刺激。就算沒直接生病,這精神上的打擊也足以讓他們身體垮掉。再比如,從富翁變成窮光蛋的,物質上的匱乏還能忍,但那份失落感,足以讓他們的皮膚幹癟,筋骨僵硬,走起路來跟蹣跚學步的娃娃似的。所以啊,醫生得是個心理大師,得能洞察人心,不然怎麽治得好病呢?這,就是治療的第三大“過”——不懂人心,難成良醫。


    咱們得說說這“醫事不行”的第四大“過”。有些醫生啊,態度不嚴肅,說話沒分量,就像是在跟你聊家常似的,完全激不起病人的鬥誌和信心。他們外表看起來柔柔弱弱的,一點威嚴都沒有,結果呢,遇到緊急情況就手忙腳亂,完全亂了陣腳。這樣的醫生啊,別說治病救人了,連穩住病情都難。所以啊,醫生得是個多麵手,既要有醫術,又要有氣場,還得能跟病人打成一片,讓他們從心底裏信任你,願意跟著你的節奏走。


    首先,你得是個“情感分析師”,得能感知病人的情緒波動。為啥?因為情緒這東西,它可是能直接影響身體的“內環境”的。你切脈的時候,不僅要數那心跳的快慢,還得感受那脈象背後的故事。是喜是怒,是憂是恐,這脈象裏都能給你“透露”點兒。而且啊,這還得分男女,男人女人,情緒表達不一樣,身體反應也不一樣,得對症下藥,不然可就南轅北轍了。


    再來說說這“離絕菀結”,聽著就挺玄乎的,其實就是指那些心裏頭的事兒,積壓久了,身體也跟著遭殃。現代人嘛,壓力大,心事多,五髒六腑就容易“空虛”,氣血也就不那麽聽話了,到處亂跑,這就是為啥有人總覺得這兒疼那兒癢,其實根兒在心上。這時候,醫生就得是心理醫生加身體調理師,雙管齊下,才能藥到病除。


    可偏偏有些醫生啊,手藝不精,還愛裝大尾巴狼,一問三不知,就敢開方子。這就像你玩遊戲,不看攻略,瞎按鍵盤,能贏才怪呢!就說這“嚐富大傷”,聽著像是土豪突然破產的憂傷,但其實是指身體經曆了大起大落,比如暴飲暴食後突然節食,或者長期勞累突然放鬆,身體就跟你鬧別扭了。這時候,筋脈都可能受損,得慢慢調養,讓身體自己恢複元氣,就像手機沒電了要慢慢充電,不能一下子充爆了一樣。


    可有些“粗工”醫生呢,一看病人這狀態,二話不說,針啊灸啊一股腦兒上,結果呢?身體沒調理好,反而更散了架,四肢抽筋,跟跳抽筋舞似的。這時候,離“見馬克思”也就不遠了。所以啊,醫生得是個細心人,得問清楚病人的前因後果,不能光憑感覺亂來。不然,人家來治病,你給人家判了“死期”,這不是開玩笑嘛!


    咱們人體這個小宇宙,得跟外麵那大宇宙——天地、陰陽、四季變化啥的,和諧共舞才行。要是哪個環節沒對上頻率,嘿,身體就得鬧別扭了。這就好比手機信號不好,電話打不通,信息接收不了,那能不憋屈嘛!


    咱們先說說這“天地陰陽,四時經紀”。您想啊,春天萬物複蘇,陽氣上升,咱們就得跟著這節奏,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讓身體裏的“小太陽”也亮堂起來;到了冬天,雪花飄飄,寒氣逼人,那就得注意保暖,別讓“小冰箱”模式在咱體內開啟。這不就是順應自然,調節陰陽嘛!


    再來說說“五髒六腑,雌雄表裏”。這五髒啊,就像是朝廷裏的五大部門,心肝脾肺腎,各有各的職責,互相協作,維持著身體的正常運轉。而六腑呢,就像是這些部門的後勤團隊,消化、排泄一條龍服務。至於“雌雄表裏”,咱們不妨理解為身體的內外雙循環,比如手太陰肺經對應手陽明大腸經,一對好基友,表裏相合,共同守護咱們的唿吸係統和消化係統。


    說到治病手段,“刺灸砭石,毒藥所主”,那可是五花八門,精彩紛呈。刺,就是針灸,一針下去,氣血通暢,病痛全消,那感覺,就像給身體做了個高級spa;灸,就是艾灸,用艾草那溫暖的懷抱,驅散體內的寒氣,溫暖你的心房;砭石,那可是古老的刮痧神器,刮一刮,通經活絡,排毒養顏,美得很!至於毒藥嘛,別害怕,這裏的“毒藥”指的是能治病的中草藥,比如咱們熟知的板藍根,清熱解毒,一杯下肚,感冒退散,神清氣爽。


    接下來,咱們得“從容人事,以明經道”。看病得看人,不是一刀切。貴賤貧富,那都是浮雲,關鍵是每個人的體質、年齡、性格都不一樣。比如,年輕人火力壯,恢複快,可能用點猛藥就見效;老年人呢,就得溫柔點,慢慢調理。還有啊,有的人膽大包天,無所畏懼,生病也來得快去得快;有的人呢,膽小如鼠,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嚇得半死,這樣的體質,調理起來就更得細心了。


    “問年少長,勇怯之理”,這就是咱們中醫的望聞問切中的“問”了。醫生得像個偵探,把病人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才能對症下藥。至於“審於分部,知病本始”,那就是要找準病根兒,知道病是怎麽來的,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再來說說“八正九候”,這可是中醫診斷的獨門秘籍。八正指的是八個時間段的脈象變化,九候則是通過摸手腕上的三個部位(寸、關、尺),每個部位又分浮、中、沉三層,共九候,來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這九候啊,就像是個精密的雷達係統,能捕捉到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讓病無所遁形。


    現在,咱們來個小幽默環節。想象一下,如果你去看中醫,醫生開始給你把脈,那眼神專注得,就像是在鑒賞一幅名畫。然後,他可能會輕輕皺眉,思考片刻,突然眼前一亮,說:“哎呀,你這脈象,簡直比股市大盤還複雜啊!不過別怕,我這有獨家秘方,保證藥到病除!”


    這秘方啊,可不是隨便來的。比如,對付感冒,咱們可以來個“板藍根燉雞湯”。別笑,這可是有講究的。板藍根清熱解毒,雞湯溫補身體,兩者結合,既能趕走病毒,又能增強體質。製作方法也簡單,就是把適量的板藍根和雞肉一起燉煮,直到雞肉軟爛,湯色濃鬱,加點鹽調味,一碗熱騰騰的板藍根燉雞湯就出爐了。喝上一口,暖身又暖心,感冒啥的,統統拜拜!


    說起這治病啊,簡直就是一場身體內部的尋寶探險!咱們得把“氣”這家夥當成最寶貴的寶藏,它在咱們體內四處遊走,藏著健康的秘密。要想找到這健康的鑰匙,咱們就得遵循身體的自然規律,像偵探一樣,一步步抽絲剝繭。


    可有時候,這“氣”小子玩起了捉迷藏,怎麽找也找不到,這時候啊,你就得反思了,是不是沒分清裏外的界限?就像是你在家裏找鑰匙,結果卻在門外轉悠,那能找得到嗎?所以啊,治病得守規矩,得按照身體經絡的“數據”來,別偏離了穴位這個“導航儀”。隻要你掌握了這套方法,嘿,保證你一輩子都健健康康,不怕病來擾!


    但話說迴來,要是你不了解這些穴位背後的“俞理”(也就是經絡運行的規律),那就像開車不看導航,瞎轉悠,結果嘛,五髒六腑可就遭殃了,熱氣淤積,搞不好還能整出個“癰”來,那可是身體裏的“小火山”啊!看病時,如果醫生不仔細,那就是“失常”了,跟吃飯忘了加鹽一樣,沒滋沒味,還不健康。咱們得時刻提醒自己,治病得嚴謹,得跟經典醫書《上經》《下經》裏的智慧相唿應,那可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經驗。


    現在,咱們來聊聊這穴位的事兒。在古代,穴位名字可能聽起來玄乎,但咱們可以給它穿上現代的外衣,讓它們更接地氣兒。比如“太淵穴”,它就像是咱們手腕上的“能量泉眼”,位置就在手掌橫紋與橈動脈搏動處的交匯處,輕輕一按,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清泉在體內流淌,對心肺特別好。再比如說“足三裏”,這可是個“養生大穴”,在小腿外側,膝蓋骨下三寸的地方,每天按一按,就像是給身體做了次深度spa,脾胃功能都跟著強大了起來。


    說到方劑,那簡直就是中藥界的“烹飪大賽”,各種藥材按比例搭配,就像是廚師手裏的調料,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及。比如經典的“四君子湯”,那就是給脾胃虛弱的人量身定製的“滋補大餐”。它由人參(現在常用黨參代替,約9克)、白術(約9克)、茯苓(約9克)和炙甘草(約3克)四味藥組成,用水一煮,那味道,雖然不及紅燒肉誘人,但喝下去,脾胃就像得到了春天的雨露,煥發新生。


    脈象嘛,就像是身體的“語言”,咱們得學會聽它說話。比如“浮脈”,就像是水麵上的浮萍,輕輕一按就能感受到,這種脈象往往提示著外感風寒;而“沉脈”呢,就像是潛水員在水下探索,得用力按才能摸到,這通常表示病在裏,可能是髒腑出了問題。把脈時,咱們得靜下心來,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感受那細微的跳動,就像是在讀一本無字天書,雖然難,但樂在其中。


    說到這,治病之道其實也挺有意思的,它不僅僅是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耐心、細心和愛心的藝術。咱們得像偵探一樣,尋找身體裏的“氣”寶藏;像廚師一樣,精心調配每一劑藥方;像詩人一樣,聆聽身體的“脈象之詩”。隻有這樣,咱們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讓身體這個“小宇宙”永遠充滿活力和光明。


    所以啊,朋友們,別再把治病當成苦差事,它其實可以很有趣,很生動。隻要你用心去體會,去感受,你會發現,原來健康可以這麽簡單,這麽美好。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尋寶之旅,尋找屬於自己的健康寶藏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