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笑眯眯地說:“雷公啊,你小子整天抱著那些醫書啃,要是能再廣泛涉獵點雜學,把各類知識融會貫通,那可就厲害了。來,給朕說說,你最擅長的是啥?咱們人體啊,五髒六腑,什麽肝心脾肺腎,膽胃大小腸,還有脾胞膀胱,再加上腦髓、鼻涕、唾沫這些,還有咱們的情緒波動,哭啊笑啊,這些水液是怎麽在身體裏流轉的,都是人生存的根本。治病救人這事兒,你可得給我整明白了,不然誤診了,那可是要挨罵的哦!”


    雷公一聽,心裏那個忐忑啊,就像咱們現在考試前夜沒複習好的感覺。他想了想,恭敬地說:“陛下,您這題目可真夠大的。臣呢,就先從最基本的《脈經》說起吧,這書上下篇加起來,內容多得跟大海似的。我雖然能分辨個大概,但要說到十全十美,那還差得遠呢。更別說要明明白白解釋給您聽了,臣做不到啊!”


    黃帝陛下悠悠地說:“雷公啊,你給朕詳細說說,五髒要是出了岔子,六腑不和的時候,那些個針灸啊、草藥啊、湯藥啊,到底該怎麽用?它們各自有啥講究,療效如何?要是朕不知道這些,你可得給朕好好補補課!”


    雷公一聽,嘿,這可是個展現自己專業知識的好機會,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健康小講堂”。


    “陛下,您問得好!咱們先說說這五髒吧。您知道,肝、心、脾、肺、腎,個個都是寶貝疙瘩,它們要是虛了,人可就不舒坦了。比如說,肝虛了,人就容易頭暈目眩,情緒不穩定;腎虛呢,就腰酸腿軟,精神不振;脾虛嘛,那就是食欲不振,體重增加,還老覺得心裏煩悶。這體重增加啊,可不是咱們現代人說的‘幸福肥’,而是身體在告訴你,該注意調理了!”


    “那怎麽辦呢?別急,咱們有妙招!”雷公接著說,“首先說毒藥,這兒的毒藥可不是您想的那種能要人命的,而是指藥性強烈,能治病救人的草藥。比如,針對肝虛,咱們可以用點枸杞,那可是養肝明目的好手,每天抓一小把泡水喝,長期堅持,效果杠杠的。至於腎虛,六味地黃丸您聽說過吧?那可是補腎的經典方劑,裏麵有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牡丹皮六味藥,每味藥都精確到克,配伍嚴謹,滋陰補腎,效果那是杠杠的!”


    “再來說說針灸吧,這可是咱們中醫的獨門絕技。比如脾虛導致的體重增加和煩悶,咱們可以紮紮‘足三裏’這個穴位,您知道嗎?這穴位就像是脾胃的‘加油站’,一針下去,脾胃動力滿滿,消化好了,體重自然就下來了,心情也跟著好了。”雷公邊說邊比劃著,仿佛真的在給皇帝紮針一樣。


    “還有啊,陛下,您提到的砭石和湯液,那也是不可小覷的。砭石啊,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刮痧、拔罐用的那種石頭,通過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至於湯液嘛,那就是咱們常喝的中藥湯了。比如脾虛的人,可以煮點薏米紅豆湯喝喝,薏米祛濕健脾,紅豆補血養心,兩者一結合,那效果,嘖嘖,簡直了!”


    說到這裏,雷公還特意補充了一句:“不過啊,陛下,雖然這些方法都挺好,但也得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來用。就像做菜一樣,得講究個‘色香味’俱全,還得考慮食材的新鮮度和搭配。所以,要是身體不舒服了,還是得找咱們專業的中醫大夫看看,別自己亂來哦!”


    黃帝問:“那些深奧難解的病症,你卻用《黃帝內經》裏的《上下篇》理論來迴答,給我迴答一下為什麽?”


    雷公說:“您知道嗎?中醫裏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有時候症狀看似簡單,背後的機理卻複雜得很。比如說,脾虛了,脈象可能浮大得像肺病,腎有點小毛病呢,脈象又可能像脾虛那樣顯得不夠沉穩。還有啊,肝要是急躁了,脈象沉而散亂,還可能讓人誤以為是腎病。這些啊,都是我們這些當醫生的時不時會遇到的“小混亂”,但隻要我們心細如發,從容不迫地診察,總能找到真相。


    至於您提到的肝、脾、腎三髒,它們可是人體裏的“土木水”三巨頭,相互依存,相互製約,就像是自然界的生態係統一樣。這個道理,連小孩子都能理解個大概,您問我這個,是不是想考考我的基本功啊?


    不過,雷公這家夥,他倒是真提了個有意思的病例來討論。他說啊,有這麽個人,頭疼得跟被緊箍咒勒著似的,筋還時不時抽筋,感覺骨頭都變重了,走起路來都費勁。而且啊,這人還氣短,稍微動一下就喘,吃點東西就容易打嗝,肚子總是脹鼓鼓的,晚上還老失眠,時不時還會被嚇一跳。您說,這到底是哪個髒腑出了問題呢?


    仔細一聽,嘿,這症狀還真夠全的!不過,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有諸內必形諸外”,這些症狀雖然複雜,但總能從脈象上找到線索。雷公說他的脈象又浮又弦,按下去還硬邦邦的,跟石頭似的。這脈象啊,就像是在給我們講故事,告訴我們這人體內正氣和邪氣正在激烈交戰呢!


    咱們來分析分析啊,這浮脈呢,一般表示病在表,或者是有風邪入侵;弦脈呢,多半是肝氣不舒,或者是有痰飲、疼痛之類的病症。而這脈象硬如石,更是提示我們,這人體內可能有瘀血或者痰濕之類的實邪,正堵在那裏,讓氣血運行不暢呢!


    現在啊,咱們來個小小的推理遊戲。既然頭疼筋攣,那很可能是風邪侵襲經絡,加上肝木不舒,肝氣鬱結,導致氣血不能順暢地滋養頭部和四肢。而骨重少氣,則可能是腎氣不足,腎主骨生髓,腎氣不足,自然就感覺骨頭重,沒力氣了。至於噦噫腹滿,那更是脾胃不和的典型表現,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它們一鬧別扭,整個消化係統都得跟著遭殃。


    至於治療嘛,咱們得根據具體情況來開方。不過啊,我可以給您描繪個大概的思路。首先呢,得祛風通絡,讓頭部的氣血暢通起來,可以用點川芎、白芷之類的藥材,它們就像是自然界的微風,能輕輕吹散經絡裏的陰霾。然後啊,要疏肝解鬱,讓肝氣順暢起來,柴胡、香附這些藥材就是不錯的選擇,它們就像是心情的調節劑,能讓肝氣不再那麽急躁。


    接下來啊,還得健脾和胃,畢竟脾胃是後天之本嘛。茯苓、白術、陳皮這些藥材就像是廚房裏的大廚,能調理好脾胃這個“大鍋飯”,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至於補腎嘛,那就得根據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來決定了。腎陽虛的話,可以用點肉桂、附子來溫補腎陽;腎陰虛的話,那就得用點熟地黃、山茱萸來滋養腎陰了。


    當然啦,這隻是一個大概的思路,具體用藥還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比如啊,如果病人還有失眠多夢的症狀,那就可以在方子裏加點酸棗仁、遠誌之類的安神藥;如果病人還有痰多的情況,那就可以加點半夏、陳皮來化痰。


    說到這裏啊,您是不是覺得中醫治病就像是做一道複雜的菜肴?既要考慮食材的搭配,又要考慮火候的掌握,還得根據食客的口味來調整。不過啊,這正是中醫的魅力所在啊!它不僅僅是一門醫學,更是一門哲學、一門藝術。


    黃帝悠悠地說:這看病啊,就像咱們挑西瓜,得先看瓜的年齡——哦不,是病人的年齡。年長的老人家,咱們得多關注他們的“腑”係統,也就是腸胃啊、膀胱這些“後勤部門”,因為歲月不饒人,它們容易先出問題。而年輕人呢,身體正盛,疾病往往喜歡從“經”上找突破口,經絡暢通則百病不生嘛。至於壯年朋友,那就得深挖“髒”的層麵了,心肝脾肺腎,哪個不是咱們身體的“ceo”?


    咱們現在講究的是“八麵玲瓏”,哦不對,是“八風防護”。您想啊,自然界的風啊雨啊,要是長期憋著不流通,成了“菀熱”,那五髒六腑可就遭殃了,一個個跟被火烤過似的,消耗得厲害,病還愛串門,這個傳給那個,熱鬧得很。


    說到脈象,那可是中醫的獨門秘籍,咱們得細細道來。比如那“浮而弦”的脈象,就像是海麵上飄蕩的風箏線,輕輕一碰就知風向,但線本身卻緊繃繃的。這啊,其實是腎在喊救命呢,說它“不足”了,需要咱們給它加點油,補補元氣。再比如“沉而石”的脈象,沉得跟海底的石頭似的,摸半天才摸到點兒邊兒,這是腎氣在裏頭“宅”得太久了,出不來了,得想辦法讓它透透氣。


    還有那“怯然少氣”的,整個人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兒吧唧的,連說話都提不起勁兒。這啊,是身體的“水渠”堵了,水液代謝不暢,形體和精神都跟著萎靡不振。這時候,咱們得給他通通渠,讓生命之水源源不斷。


    至於咳嗽加煩悶,那簡直就是腎氣的“小叛逆”,自個兒在家待不住,非要跑到喉嚨口鬧騰一番,讓人不得安寧。這時候,咱們得給它來個“心理疏導”,讓它乖乖聽話,迴歸正道。


    這人體啊,複雜又精妙,一個髒器的病,就能牽動全身。但咱們不能一竿子打翻三艘船,說哪兒哪兒都有問題,那不成了“庸醫”了嘛。得精準定位,對症下藥,這才叫高明。


    說到這裏,我得給大夥兒介紹幾個現代版的“養生小妙招”。比如,對付“腎不足”,咱們可以多吃點黑色食物,像黑芝麻、黑豆,它們可是補腎的小能手。再配合點簡單的穴位按摩,比如湧泉穴,就在腳底心,每天按一按,腎氣自然就足了。


    對於“腎氣內著”的朋友,可以試試艾灸,特別是關元穴,那可是補腎陽的寶地。點上一根艾條,溫溫柔柔地灸一灸,感覺就像冬日裏的暖陽,舒服極了。


    至於“水道不行”的,那就得喝點薏米紅豆湯,利尿又消腫,還能排出體內濕氣。再加上按揉三陰交穴,這可是調理水液代謝的“萬能穴”,按一按,全身輕鬆。


    最後,咳嗽煩悶的朋友,不妨試試雪梨燉百合,潤肺止咳,還能清心除煩。再配合深唿吸,讓心情隨著每一次唿吸慢慢平靜下來,就像湖麵上的漣漪,漸漸歸於寧靜。


    總而言之,中醫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調和陰陽。咱們不必追求什麽仙丹妙藥,隻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再輔以簡單的穴位按摩和食療,就能讓身體保持最佳狀態。這樣一來,不僅自己少受罪,還能省下不少看病的銀子呢!


    雷公說:陛下,臣有次閑著沒事兒溜達呢,就遇到了這麽一檔子事兒。


    我走著走著,就瞅見一哥們兒,咱們就叫他阿強吧,阿強呢,整個人看起來跟霜打的茄子似的,四肢軟綿綿的,走起路來跟剛學會走路的小鴨子沒兩樣,還時不時地喘著粗氣,咳嗽幾聲,更誇張的是,居然還能咳出血來,看得人是心驚膽戰啊。


    我一看,心裏咯噔一下,心想:“這症狀,不是傷著肺了嘛?”於是,趕緊上前,搭手一摸脈,嘿,這脈象浮大得跟海上的小帆船似的,搖搖晃晃,還特別虛,感覺風一吹就要散了。這下,我心裏有點沒底了,心想:“這病,我老人家可不敢輕易下手啊,萬一誤診了,那可就是砸了自己的招牌。”


    正當我猶豫不決,準備召集個專家會診的時候,旁邊蹦出個愣頭青,咱們就叫他“粗工小李”吧。這小李啊,年輕氣盛,一看雷公這猶豫勁兒,心想:“這老家夥不會是慫了吧?”於是,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從包裏掏出一塊砭石(古代用來刮痧、放血的石製工具),對著阿強就比劃起來。


    “哎呀,小李啊,你這是要幹啥?”我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想攔都來不及。隻見小李手法嫻熟,幾下子就在阿強身上某個穴位(咱們現代人可以理解為類似“肺俞穴”或者“大椎穴”這樣的地方,但具體哪個咱也不知道,畢竟曆史久遠,穴位名稱有變化)上劃了個小口子,血就開始汩汩往外冒。


    這下可好,阿強是疼得齜牙咧嘴,但神奇的是,血一流出來,他那喘咳的症狀居然開始慢慢緩解了,臉色也漸漸恢複了些血色。等血流得差不多了,小李麻利地給阿強包紮好傷口,阿強站起來試了試,嘿,四肢也不那麽軟綿綿了,整個人感覺輕鬆了一大截。


    “這……這是咋迴事兒?”我看得是一愣一愣的,心裏那個驚訝啊,簡直比吃了十顆驚喜果還誇張。


    於是,我就拉著小李問個不停:“你這小子,到底是咋整的?這病看著明明是傷肺,你怎麽一放血就好了?還有啊,你放血的那個穴位,到底是啥名堂?”


    小李嘿嘿一笑,得意地說:“雷公爺爺,您這可是少見多怪了。這人啊,有時候身體裏的氣血不順,就像河道堵了似的,得找個口子疏通一下。我剛才放血的那個地方,雖然不是直接針對肺的,但它是條經絡上的要害,一通百通嘛。至於具體是哪個穴位,嘿嘿,這可是我的獨門秘籍,不能輕易透露哦。”


    我一聽,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中醫之道,博大精深,有時候看似簡單的方法,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時我也不禁感歎:“真是後生可畏啊!看來我這把老骨頭,還得多學習學習才行。”


    黃帝大人對雷公說:“老兄啊,我知道你醫術了得,能治好多疑難雜症,但這次你的診斷,我覺得有點兒偏了道兒。這就好比一隻大雁想要翱翔天際,結果卻迷失了方向。真正的醫學大師治病,那可是有法可依,有度可循,他們善於從自然界中尋找規律,比類取象,在無形之中化解病痛,從上到下,全身調理,哪用得著死守那些教條呢?”


    黃帝這麽一說,咱們就得細細琢磨了。他說到脈象“浮大虛”,這其實是告訴我們,病人的脾氣(中醫裏的脾不僅僅指器官,還代表了一種生理功能)已經外散,就像離了家的孩子,跑到了胃的外圍,歸附到了陽明經上。想象一下,陽明經就像家裏的客廳,突然來了好多不速之客(脾氣外散),這客廳能不亂套嗎?再說“二火不勝三水”,這其實是中醫裏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火少了,水就泛濫了,脈象自然就亂了套,沒個定數。


    然後黃帝又說,病人四肢無力,軟綿綿的,這是因為脾精(可以理解為身體的能量精華)沒法正常輸送到四肢了。而喘咳呢,就像家裏水管漏水,水氣(濕氣、寒氣)趁機跑到陽明經搗亂,搞得人咳嗽不止。至於血泄(可能是指便血或月經過多),那是因為脈象急促,血液在血管裏亂竄,找不到迴家的路,隻好從不該出的地方溜出去了。


    這時候,如果有人以為這是傷了肺,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就像是把蘋果當成了梨,完全不是一個味兒嘛。黃帝又批評雷公說:“這種不根據症狀比類推理,就是知識不夠全麵啊!”他進一步解釋道,如果真是傷了肺,那脾氣和胃氣都會受影響,經絡係統也會罷工,最終導致真髒受損,經脈旁支斷絕,五髒六腑都漏風漏氣,不是流鼻血就是嘔吐,這兩種情況跟前麵說的可是天差地別,就像是白天和黑夜,差得遠了去了。


    黃帝最後還自嘲了一下:“哎,這事兒我得檢討,原本以為你明白,就沒多解釋。其實啊,明白地引導大家比類推理,從容不迫地診斷,這才是真正的‘診經’,是醫學的至高境界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