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拍了拍岐伯的肩膀,一臉認真地說:“岐伯啊,你說得頭頭是道,那具體怎麽治呢?咱們能不能來點實操幹貨?”


    岐伯捋了捋他那飄逸的胡子,笑眯眯地說:“好嘞,黃帝,您聽好了,咱們這可是要玩轉中醫界的‘平衡大師’遊戲啊!首先,遇到身體上部的問題,比如頭痛、肩膀酸,咱們就得把它往下壓一壓,就像是給高樓加個減震器,針灸的時候呢,可以選‘合穀’、‘太衝’這些穴位,它們就像是身體的‘壓力閥’,輕輕一按,火氣就消了大半。


    反過來,要是腿腳不利索,感覺下肢像灌了鉛,那咱們就得把它們往上提一提,這時候,‘足三裏’、‘湧泉’穴可就成了咱們的得力助手,按摩或者艾灸這些穴位,就像給腿部裝了彈簧,走路都帶風!


    說到有餘和不足,咱們中醫講究的是個‘中庸之道’。身體哪個部位能量過剩了,比如肝火旺,咱們就得給它‘折’一下,用點清熱降火的草藥,比如‘龍膽草’、‘夏枯草’,按現代計量來算,大約就是20克龍膽草配上15克夏枯草,煮成一碗涼茶,喝下去,保證你火氣全消,心情美美噠。


    而身體哪裏虛了,比如氣虛血虛,咱們就得趕緊‘補’起來,‘黃芪’、‘當歸’這對黃金搭檔可不能少,各來30克,燉雞湯的時候丟進去,那味道,嘖嘖,既補了身子,又享受了美味,簡直是雙贏!


    但是,光這樣還不夠,咱們還得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加點‘佐料’,比如病人愛吃酸的,咱們就加點酸味的食物或者藥材,像是‘山楂’、‘五味子’,既能開胃,又能調和藥性。要是病人怕冷,咱們就用點溫熱的,比如‘生薑’、‘肉桂’,讓身體暖和起來,就像冬天裏的一把火!


    說到‘安其主客,適其寒溫’,這可是咱們中醫的高深學問了。簡單來說,就是要分清病因是外來的還是內在的,是寒邪還是熱邪,然後對症下藥。比如風寒感冒,咱們就用‘麻黃湯’,麻黃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煮一鍋熱騰騰的湯,喝下去,保證你鼻涕不流,精神抖擻!


    而如果是熱邪入侵,比如中暑,那咱們就得用‘白虎湯’來清熱解暑,石膏30克、知母9克、粳米一把、甘草3克,煮好後放涼再喝,那叫一個透心涼,心飛揚!


    至於‘同者逆之,異者從之’,這可是咱們中醫的智慧結晶。意思是,如果病情和我們的治療方法是同一性質的,那咱們就得反其道而行之,比如陰虛火旺,咱們得用滋陰降火的方法,而不是火上澆油。相反,如果病情和治療方法性質相反,那咱們就得順著它來,比如寒邪入侵,咱們就得用溫熱的藥物來驅散寒氣。


    黃帝,您看,咱們中醫治病,就像是打一場精彩的籃球賽,既要精準投籃,又要團隊協作,最重要的是,得了解對手(病情),才能製定出最有效的戰術(治療方案)。所以呀,咱們得多學習,多實踐,才能成為真正的‘中醫大師’!”


    有一天,黃帝閑來無事,便找來了岐伯,打算聊聊醫術。黃帝一臉認真地說:“岐伯啊,我聽說治療寒氣得用熱藥,治療熱氣得用寒藥,就是所謂的‘氣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從之’的原則,這個我已經搞懂了。但是,關於五味怎麽用來治病,我還是有點懵啊。你給我講講唄?”


    岐伯一聽,嘿嘿一笑,說:“這事兒啊,簡單!咱們得先從五行說起。你看,木、火、土、金、水,這是自然界的五種基本元素,咱們人體的五髒六腑、氣血津液,還有咱們吃的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都能跟這五行對上號。五行裏木對應的是肝,肝要是出了毛病,比如肝氣鬱結啦,肝陽上亢啦,咱們就得用五味裏的酸來瀉它,用辛來補它。”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說:“哎?這酸味和辛味,怎麽還能瀉肝補肝呢?你給我講講這其中的道理。”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小胡子,笑道:“你看啊,酸味就像是個小調皮,它能收斂、能固澀,就像是給肝氣這個調皮鬼套了個小枷鎖,讓它別太過於奔放。比如說,肝氣鬱結的人,心情總是鬱悶,胸脅還脹痛,這時候用點酸味藥,比如烏梅、山楂啥的,就能讓肝氣收斂點,不那麽鬧騰了。這就是所謂的‘瀉’嘛!”


    黃帝點了點頭,說:“哦,原來是這樣。那辛味呢?為啥能補肝呢?”


    岐伯哈哈一笑,說:“辛味啊,就像是個熱情奔放的小夥子,它能發散、能行氣,就像是給肝氣這個小姑娘送了個溫暖的擁抱,讓它更有活力。比如說,肝血不足的人,總是頭暈目眩、麵色蒼白,這時候用點辛味藥,比如桂枝、生薑啥的,就能讓肝氣更活躍點,促進氣血的運行,這就是所謂的‘補’嘛!”


    黃帝繼續問道:“哎,岐伯啊,你說這火位之主在咱們中醫裏頭,是咋治病的呢?我這心裏頭啊,跟揣了個小火爐似的,非得問個明白不可!”


    岐伯一聽,嘿,這黃帝今兒個是來了興致啊,便捋了捋他那長長的白胡子,慢悠悠地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五行裏火對應的是心,火位之主嘛,說白了,就是咱們身體裏的那股子熱乎勁兒,要是這股勁兒不對勁兒了,那就得調理調理。調理的方法嘛,簡單得很,瀉火用甘,補火用鹹,就這麽簡單!”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嗯?甘和鹹?你這是要拿糖和鹽來治病嗎?”


    岐伯一聽,哈哈大笑:“黃帝啊,你這思路可真夠跳躍的!我說的甘和鹹,可不是咱們廚房裏的調味品,而是中藥的五味之一啊!來來來,我給你細細道來。”


    “先說瀉火用甘吧。你想啊,火大了是不是得滅滅火?這時候,咱們就得用點甘甜的藥材來滋陰潤燥,把火氣給降下來。比如說啊,麥冬,這東西吃起來甜甜的,但是它可厲害了,能潤肺清心,把心裏的那股子邪火給滅了。還有啊,石斛,也是甜甜的,它能養胃生津,讓你的胃裏頭不再那麽燥熱。這就像是你吃了一塊兒甜甜的冰鎮西瓜,瞬間感覺整個人都涼快了下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麽說來,這甘甜的藥材就像是滅火器啊,專門對付身體裏的邪火!”


    岐伯點點頭:“沒錯沒錯!不過啊,這滅火器也不能亂用,得根據實際情況來。比如說吧,你要是陰虛火旺,那用點甘甜的藥材就對了;但要是你是實火,那光用甘甜的可就不夠了,還得用點苦寒的來清熱瀉火。”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嗯,有道理!那補火用鹹又是咋迴事呢?”


    岐伯又是一陣大笑:“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啊!補火用鹹,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啊,鹹味入腎,腎又是咱們身體的根本,腎氣足了,自然就能生火了。比如說啊,咱們常用的鹽附子,它就是鹹的,能溫陽補腎,讓你的身體裏頭那股子陽氣旺旺的。它能散寒止痛,讓你的身體暖洋洋的,就像是冬天裏的一把火!”


    黃帝一聽,樂得合不攏嘴:“哈哈,這麽說來,這鹹味的藥材就像是打火機啊,能給身體添把火!”


    岐伯擺擺手:“哎,黃帝啊,你這比喻雖然有點誇張,但意思還算對。不過啊,這打火機也不能亂用啊,得看你身體裏是不是真缺這把火。要是你是腎陽虛,那用點鹹味的藥材就對了;但要是你是腎陰虛,那光用鹹味的可就不夠了,還得用點滋陰的來平衡陰陽。”


    黃帝一臉認真地問岐伯:“岐伯啊,我聽說五行之中,土位之主在治病上可是個大學問,你給我講講唄!”


    岐伯老師一聽,嘿嘿一笑,心想這黃帝又來找樂子了,於是清了清嗓子,故作高深地說:“陛下啊,這土位之主嘛,說白了就是脾胃的事兒。脾胃在五行中屬土,是人體後天之本,就像咱們家裏的土地爺,得供好了,不然莊稼不長,人也一樣,脾胃不好,吃啥都不香!”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連忙點頭:“對對對,你說得太對了!那趕緊告訴我,這土位之主要是病了,咱得怎麽治呢?”


    岐伯不慌不忙,伸手一指:“看好了,這土位之主啊,要是想瀉它,就用苦味的藥;要是想補它,就用甘味的藥。簡單說,就是‘其瀉以苦,其補以甘’。”


    黃帝大爺撓撓頭:“苦味瀉,甘味補?這是啥意思呢?”


    岐伯哈哈一笑,開始了他的講解:“來,我給你舉個例子。先說苦味吧,苦味就像是個嚴厲的教官,專門對付那些調皮搗蛋的脾胃。比如說,黃連,那可是出了名的苦啊,吃一口能苦得你眼淚鼻涕一起流。但它能清熱燥濕,對那些因為濕熱導致的脾胃不適,就像給脾胃洗了個澡,一下子就把濕熱給趕跑了!”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黃連也太狠了吧,不過聽起來還挺有用的!”


    岐伯接著說:“別急,還有甘味呢。甘味就像是個溫柔的媽媽,專門哄脾胃這個小寶寶開心。比如說,甘草,那可是中藥裏的‘和事佬’,啥藥裏都能加點它,既不搶風頭,又能讓脾胃感到溫暖和舒適。吃了甘草,脾胃就像被媽媽抱在懷裏一樣,舒服得不得了,自然病也就好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話:“那這麽說,甘味都是好藥,苦味都是狠藥了?”


    岐伯搖了搖頭,笑得像個老頑童:“那可不一定哦!藥無好壞,對症才行。苦味藥雖然苦,但有時候也是救命的良藥;甘味藥雖然甜,但也不能瞎吃,不然也會出問題。比如說,人參是大補的甘味藥吧,但要是給身體不虛的人吃了,那可就像給本來就滿的水缸再加水,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呢!”


    黃帝一聽,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看來用藥還得講究個平衡啊!”


    岐伯滿意地點點頭:“沒錯,平衡才是中醫的精髓。就像咱們平時吃飯一樣,酸甜苦辣鹹都得來點,這樣才能營養均衡,脾胃也才能健健康康的。用藥也是這樣,不能光想著用苦味瀉,也不能光想著用甘味補,得根據病情來,該瀉就瀉,該補就補,這樣才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黃帝突發奇想,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啊,我這心裏頭老琢磨著,那五行裏的金位之主,它要是生病了,咱們得怎麽治它呢?你趕緊給我說道說道。”


    岐伯一聽,心裏頭那個樂啊,心想這黃帝還真是愛學習,連五行治病這種高深莫測的學問都感興趣。於是,他捋了捋下巴上的長胡子,慢悠悠地說:“黃帝啊,你這問題問得好!金位之主嘛,它要是鬧起脾氣來,咱們得這麽治它——瀉之以辛,補之以酸。”


    黃帝一聽,眉頭一皺,心說:“這啥辛啊酸的,聽著就跟炒菜似的,咋迴事兒呢?”


    岐伯一看黃帝那迷茫的小眼神兒,就知道他心裏頭沒譜兒。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給黃帝上起了生動的中藥課。


    “黃帝啊,你看這金位之主,它對應的是咱們的五髒裏的肺,還有六腑裏的大腸。這肺和大腸啊,它們都喜歡清清爽爽的,不喜歡太幹燥或者太濕潤。所以啊,要是它們生病了,咱們就得根據它們的喜好來調理。”


    “先說瀉之以辛吧。這‘辛’啊,可不是你吃的那個辣椒、花椒啥的,雖然它們也辣,但這裏的‘辛’啊,是指的那些能夠發散、行氣、活血的藥物。你想啊,肺和大腸要是堵了,或者氣血不暢了,咱們就得用這些辛味的藥來給它們通通氣兒,讓它們舒暢起來。比如啊,那個生薑、蔥白啥的,都是辛味的代表。你要是感冒了,鼻塞流涕的,來點兒生薑水,或者煮點兒蔥白湯,保管你鼻子通氣兒,渾身舒暢!”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心說:“嘿,這辛味的藥還挺管用啊!”


    岐伯一看黃帝那興奮勁兒,就知道他上鉤了。於是,他接著往下說:“再說補之以酸吧。這‘酸’啊,可不是你吃的那個醋、檸檬啥的,雖然它們也酸,但這裏的‘酸’啊,是指的那些能夠收斂、固澀、生津的藥物。你想啊,肺和大腸要是太幹燥了,或者氣血太散了,咱們就得用這些酸味的藥來給它們收收氣兒,讓它們滋潤起來。比如啊,那個烏梅、山楂啥的,都是酸味的代表。你要是口幹舌燥的,或者拉肚子拉得厲害了,來點兒烏梅湯,或者吃點兒山楂片,保管你嘴裏生津,肚子舒服!”


    黃帝一聽,樂得直拍手,心說:“這酸味的藥也挺有意思啊!”


    岐伯一看黃帝那高興樣兒,就知道他這迴是真懂了。於是,他又補充了一句:“不過啊,黃帝,你得記住,這用藥啊,就跟炒菜似的,得有個度。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所以啊,咱們得根據病情來,該瀉就瀉,該補就補,這樣才能藥到病除!”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心說:“岐伯啊,你這中藥課講得真是通俗易懂啊!以後啊,我得多跟你學學!”


    岐伯一聽,心裏頭那個美啊,心想這黃帝還真是會誇人。於是,他又給黃帝舉了個例子:“比如說啊,你要是有個朋友,他老是咳嗽、氣喘啥的,一檢查發現是肺燥引起的。那你就可以建議他吃點兒酸味的藥來補補肺陰。像那個麥冬啊、沙參啊啥的,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了,要是他咳嗽得太厲害了,你還可以給他加點兒辛味的藥來發散一下肺氣。像那個桔梗啊、薄荷啊啥的,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雲八百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雲八百裏並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