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所有人的目光。


    陳帆起身,走到台前來。


    和陳帆鄰桌的參會人員,都不由自主的站起身來,側到一邊給他讓路。


    陳帆沒做一句解釋,隻是邊走邊迴顧和梳理著證明過程。


    濁者自濁,清者自清。


    在座的諸位不都是傻子,相信自己的報告會結束不久,就能真相大白。


    在場的人,有的震驚的合不攏嘴,有的呆呆望著前方失神。


    戈伯特教授還掛在講台上,但陳帆來時,他不由自主的向後退了兩步。


    但報告廳內,到處是為黎曼猜想慕名而來的數學家們,別說多餘的位置了,就連過道處都加了額外的座椅。


    戈伯特可以下講台。


    但他又要迴到哪裏呢?


    沒辦法,他隻能杵在演講台的最右邊,不知如何是好。


    陳帆到底高估了戈伯特的水平:


    他原本計劃,是在戈伯特抄襲的論文基礎上,更正並講解自己的證明。


    但他太差勁兒了,論文的核心內容被修改的麵目全非,一些小的論證項目,還被他兜了無數的圈子。


    就算要用一頁頁臨場批注和修改,也是個浩大的工程。


    莉莉安忽然站起來唿叫工作人員:


    “我在arvix上閱讀過陳帆的論文原著,並且做成了ppt。”


    “在u盤上,希望對他有幫助。”


    工作人員意識到,在戈伯特教授被拆穿的時,現場的秩序就不再是他們能夠維護的了。


    現在大家都迫切的想知道,這份論文的原稿件寫了什麽。


    工作人員選擇去取莉莉安的u盤。


    現場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被陳帆先前的表現所折服:


    “有原稿嗎?”


    “那位女士說,貌似在arvix上有論文的原稿……”


    “這麽牛b的世界級猜想證明,為什麽我從來沒看到過。”


    “沒辦法,有關黎曼猜想‘民科’類的證明實在是太多了,魚龍混雜。”


    “我們該如何找到他的論文?”


    這時候,最早和陳帆認識的麥克立了大功,他扯著嗓子在會場喊:


    “chenfan!”


    “論文的作者叫陳帆!”


    在場的諸位也顧不上是否禮貌,從口袋裏掏出手機,甚至從桌鬥裏拿出電腦,全在arvix上搜索著。


    大家很快找到了陳帆的名字。


    這個賬號很敷衍:


    頭像是注冊賬號時係統默認的灰西裝小人;信息也隻填了幾個必填項。


    隻有作品欄內硬核的掛著一篇:


    《黎曼猜想的證明》。


    簡簡單單。


    清清爽爽。


    典型的字少事大類型。


    不少人揉揉眼睛,再看係統按照信息,自動為陳帆生成的介紹:


    chenfan,


    linchuan no.2 middle school.


    違和感更是十足。


    華國的高中生都如此硬核麽?


    隨便就證明黎曼猜想?


    現場的幾位學生,都被安排出去打印論文。一些上了年紀的教授,都覺得紙質資料拿在手裏更有感覺。


    5分鍾後,u盤裏的ppt也調整好了,打開呈現在大屏幕上。


    陳帆在演講台的電腦過了一遍。


    這ppt居然做的不錯,簡單大方,論文裏的要點基本都有。就算有瑕疵,也是陳述時用白板筆可以隨時糾正的。


    既然要匯報自己的成果,陳帆想做到最好,他提醒道:


    “現在時間不早了。”


    “我建議大家先去吃午飯,下午的時候,我匯報黎曼猜想的證明工作。”


    但現場沒一個人挪動,目光齊刷刷的看著陳帆和他身後的ppt。


    “好吧,既然大家熱情高漲,那我就現在……”


    陳帆開始敘述。


    場外招待用餐的工作人員不懂數學,幾次從後門張望,發現會議仍舊沒有結束,但飯堂準備的菜都已經涼了。


    服務員想進去問究竟,被搬凳子在會場外守門旁聽的學生打發了:


    “我們正在見證世界級數學難題的解答……走開!”


    “吃飯?吃飯哪有那麽重要?”


    “接下是見證曆史的時刻!”


    莉莉絲做的ppt不錯,很多內容可以一目了然,所以陳帆長話短說,在兩個小時內,把論文核心思路講述完畢。


    不得不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陳帆的講述條理,比戈伯特教授不知清晰了幾倍。


    但現場仍舊一片寂靜。


    陳帆在準備工作時,已經把論文自我“找茬”過一次了,哪裏需要重點說明,他自己就心中有數。


    再加上前期戈伯特教授被“懟”的幾個問題,陳帆的論文已經完美解答。


    在場絕大多數人,都陷入了先入為主的思想,認為論證已經沒問題了。


    按照道理,陳帆在加時陳述完畢後,大家是可以離場去餐廳吃飯的,但完全沒有人走動。


    會場內所有的數學家沉默著,通過電腦、手機,或者是學生打印好送來的紙質稿,查看陳帆的論文。


    這沉默持續了半個小時。


    目前還沒有一人發問。


    台下一些功力不夠的學生,知識水平跟不上證明思路,就愣愣看著陳帆。


    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嗎?


    一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在自己的親眼見證下,被證明了?


    他們看著演講台上陳帆年輕的身影,又望向前排的教授們。最終的決定權和同行評審權,在這群人的手中。


    陳帆在等待同行的質疑。


    如果說把黎曼猜想的報告會當做一場遊戲,學生的提問就像是路邊的小怪,前排教授的問題才是大boss。


    也就在這個時候。


    首席的威廉·霍斯教授開口了:


    “證明思路是值得肯定的。”


    “無論你接下來的迴答如何,我們都會承認你對數學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


    “但貢獻是貢獻,事實是事實。”


    “數學是一門講究邏輯的學科。”


    “在論文67頁,7-4的部分,由mordell-weil 定理和有限生成的阿貝爾群的結構理論……”


    “這裏存在學術界尚有爭議的觀點,橢圓曲線的秩是否可以任意大。”


    “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你對黎曼猜想的證明是不成立的……”


    這位精神抖擻的老人,用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滿期許的望著陳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學霸:我引領科技狂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好像是個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好像是個圈並收藏重生學霸:我引領科技狂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