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思滿自己也才升級做爸爸,在老婆懷孕的時候他也是學到了不少女性孕期知識的,當下很理解地點頭:「是這樣沒錯,」不過店裏這會兒正是用餐高峰期,著實抽不開人手來,因此他試探性道,「我們這兒雖然沒有蒸野菜,但是有其他野菜,隻不過是涼拌的……涼拌花椒芽,要試試看不?」
黑框眼鏡男青年驚訝了一下:「啥子?花椒芽?」
他正想發出「這玩意兒也能涼拌來吃不全都是滿嘴麻」的疑問,就聽見自家老婆驚喜的聲音:「呀!你們這兒還有涼拌花椒芽呢!」
xxx
作為大吃貨國的人,國人血脈中流淌著的就是對美食的追求,不僅好吃,而且吃得講究。
這應季美食便是其中一項。
春天吃芽,夏天吃瓜,秋天吃果,冬天吃根,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經驗;而一句「不時不食」更是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每年開春後時節一到,各式各樣的葉芽便成為了餐桌上的新寵——不僅因為顏色嫩綠翠生可愛,還因為便宜易得。
房前屋後那些樹梢枝頭,帶著簸箕或者小籃子,隻要花費一些時間便可以得到來自春天的免費饋贈。
而各式各樣的「芽」受歡迎程度又各不相同,豆芽因為太常見就不消說了,另外的香椿芽、薺菜、花椒芽、枸杞芽、春筍這幾樣又是大眾心中的前幾名。
不過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所以喜歡吃的「芽」也不一樣,像是瀾江縣這邊,雖然愛吃以花椒入菜調味,但對於花椒芽是很少碰的。
但這位黑框眼鏡男青年的妻子老家是外省的,他們那邊春天必吃的嫩芽之一就有花椒芽。
甚至她老家院子裏就有一棵花椒樹,可以現摘嫩花椒芽兒,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薑汁和黃醬,十分爽口,老一輩的人都說,開春吃這一口,可解「春困」。
除此以外,頭場春雨後的薺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春兒」第一口。
相比起花椒芽,薺菜的吃法就多不少了,不過薺菜很少像是花椒芽這樣單吃,一般都是用做配菜炒——像是薺菜炒雞蛋、薺菜炒肉絲、薺菜炒豆腐……
尤其是那很經典的薺菜炒雞蛋——嫩嫩的薺菜和嫩嫩的雞蛋青黃相間,顏色鮮嫩可愛不說,卷在麥香十足的烙餅裏一口悶,簡直就是一口吃下了整個春天般清爽。
隻不過章思滿他負責的這個以麻辣燙為主的一品鮮分店不提供炒菜,要不然瞧著周圍其他人有意無意地聽著這位一邊吃涼拌花椒芽一邊迴憶「吃春兒」的女同誌描述的那些食物,非得也點上一份解解饞不可!
饒是如此,店裏分量不多的花椒芽也被一掃而空,讓章思滿一邊驚訝一邊給其他沒能吃上的食客們致歉:「對不住,真是對不住,因為這花椒芽也不是咱們這地方常吃的,所以也就隻備上了一點兒……」
大多數食客也就是想吃個好奇,沒吃到倒也沒所謂,隻是其中有個和那位懷孕的女同誌老家一樣喜歡春天吃花椒芽的食客有些不甘心,沒吃到的時候還沒關係,但本來有機會隻是沒搶到就心欠欠的了,他本能地伸長脖子看向後廚的方向——萬一老闆自己私留了一點兒自己吃呢?還會不會做生意啦?留著幹啥啊!都拿出來賣錢啊!
第121章 1983-2
章思滿他們當然不可能還自己留著一點不賣給客人——可能別的好吃的也許會私藏一點, 可花椒芽這種口味的,正好他們都敬謝不敏。
所以這名食客脖子都伸長了都沒有看到心心念念的花椒芽,不過倒也不是全無收穫, 他很眼尖地看到了另一樣東西:「哎嘿?有餃子?」
章思滿愣了一下,隨即解釋道:「這個餃子是我們自己吃的。」可能有人覺得開餐館就可以把餐館裏的美味佳肴吃到飽了,但實際上,除非是那種主營小炒的, 否則比較單一的餐館都會選擇自己單獨做點。
比如賣包子饅頭的、比如賣火鍋的、比如賣烤肉的,真每天頓頓都吃, 誰都遭不住。
像是章思滿現在負責的這家主營麻辣燙的一品鮮分店就是這樣,雖然食客們都對麻辣燙大加讚賞, 恨不得天天光顧,但是作為經營者, 他們對麻辣燙的喜愛還真達不到這個地步, 所以午餐晚餐他們也會穿插其他的飲食。
這餃子就是其中之一。
擔心自己的理由還不夠讓人信服,章思滿還加了一句:「這餃子的餡兒不是豬肉的, 而是鮁魚的,我們也是第一次吃, 可能會太合你們口味……」
話音還沒落,就見眼前這大哥眼睛「歘」地一下子亮了, 跟倆燈泡似的:「鮁魚餃子!?」
剛剛那懷孕的女同誌也神色驚喜:「鮁魚餃子?」
見到這兩人如此大的反應, 章思滿和其他人一下子愣了:「哎?」怎麽著?這還是什麽珍饈不成?
xxx
在等待餃子煮熟的期間, 那懷孕的女同誌和那大哥也聊了起來,而聊起來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居然老家都是同一個鎮上的, 也怪不得他們的口味那麽接近。
而在他們老家一直流行[春吃鮮鮁魚, 魚鮮入口來]這種說法。
如果各種草木嫩芽是春季的素菜必吃,那麽鮁魚就絕對是春季的葷菜首選。
聽得周圍這些本地人不由得露出了[我不理解, 我大受震撼]的表情。
他們這兒的魚都是河鮮,自帶一股土腥味,把魚肉包成餃子,想想都覺得不好接受。
黑框眼鏡男青年驚訝了一下:「啥子?花椒芽?」
他正想發出「這玩意兒也能涼拌來吃不全都是滿嘴麻」的疑問,就聽見自家老婆驚喜的聲音:「呀!你們這兒還有涼拌花椒芽呢!」
xxx
作為大吃貨國的人,國人血脈中流淌著的就是對美食的追求,不僅好吃,而且吃得講究。
這應季美食便是其中一項。
春天吃芽,夏天吃瓜,秋天吃果,冬天吃根,這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經驗;而一句「不時不食」更是飲食文化的精髓所在。
每年開春後時節一到,各式各樣的葉芽便成為了餐桌上的新寵——不僅因為顏色嫩綠翠生可愛,還因為便宜易得。
房前屋後那些樹梢枝頭,帶著簸箕或者小籃子,隻要花費一些時間便可以得到來自春天的免費饋贈。
而各式各樣的「芽」受歡迎程度又各不相同,豆芽因為太常見就不消說了,另外的香椿芽、薺菜、花椒芽、枸杞芽、春筍這幾樣又是大眾心中的前幾名。
不過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同,所以喜歡吃的「芽」也不一樣,像是瀾江縣這邊,雖然愛吃以花椒入菜調味,但對於花椒芽是很少碰的。
但這位黑框眼鏡男青年的妻子老家是外省的,他們那邊春天必吃的嫩芽之一就有花椒芽。
甚至她老家院子裏就有一棵花椒樹,可以現摘嫩花椒芽兒,淋上麻油和香醋,或拌上蒜泥、薑汁和黃醬,十分爽口,老一輩的人都說,開春吃這一口,可解「春困」。
除此以外,頭場春雨後的薺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吃春兒」第一口。
相比起花椒芽,薺菜的吃法就多不少了,不過薺菜很少像是花椒芽這樣單吃,一般都是用做配菜炒——像是薺菜炒雞蛋、薺菜炒肉絲、薺菜炒豆腐……
尤其是那很經典的薺菜炒雞蛋——嫩嫩的薺菜和嫩嫩的雞蛋青黃相間,顏色鮮嫩可愛不說,卷在麥香十足的烙餅裏一口悶,簡直就是一口吃下了整個春天般清爽。
隻不過章思滿他負責的這個以麻辣燙為主的一品鮮分店不提供炒菜,要不然瞧著周圍其他人有意無意地聽著這位一邊吃涼拌花椒芽一邊迴憶「吃春兒」的女同誌描述的那些食物,非得也點上一份解解饞不可!
饒是如此,店裏分量不多的花椒芽也被一掃而空,讓章思滿一邊驚訝一邊給其他沒能吃上的食客們致歉:「對不住,真是對不住,因為這花椒芽也不是咱們這地方常吃的,所以也就隻備上了一點兒……」
大多數食客也就是想吃個好奇,沒吃到倒也沒所謂,隻是其中有個和那位懷孕的女同誌老家一樣喜歡春天吃花椒芽的食客有些不甘心,沒吃到的時候還沒關係,但本來有機會隻是沒搶到就心欠欠的了,他本能地伸長脖子看向後廚的方向——萬一老闆自己私留了一點兒自己吃呢?還會不會做生意啦?留著幹啥啊!都拿出來賣錢啊!
第121章 1983-2
章思滿他們當然不可能還自己留著一點不賣給客人——可能別的好吃的也許會私藏一點, 可花椒芽這種口味的,正好他們都敬謝不敏。
所以這名食客脖子都伸長了都沒有看到心心念念的花椒芽,不過倒也不是全無收穫, 他很眼尖地看到了另一樣東西:「哎嘿?有餃子?」
章思滿愣了一下,隨即解釋道:「這個餃子是我們自己吃的。」可能有人覺得開餐館就可以把餐館裏的美味佳肴吃到飽了,但實際上,除非是那種主營小炒的, 否則比較單一的餐館都會選擇自己單獨做點。
比如賣包子饅頭的、比如賣火鍋的、比如賣烤肉的,真每天頓頓都吃, 誰都遭不住。
像是章思滿現在負責的這家主營麻辣燙的一品鮮分店就是這樣,雖然食客們都對麻辣燙大加讚賞, 恨不得天天光顧,但是作為經營者, 他們對麻辣燙的喜愛還真達不到這個地步, 所以午餐晚餐他們也會穿插其他的飲食。
這餃子就是其中之一。
擔心自己的理由還不夠讓人信服,章思滿還加了一句:「這餃子的餡兒不是豬肉的, 而是鮁魚的,我們也是第一次吃, 可能會太合你們口味……」
話音還沒落,就見眼前這大哥眼睛「歘」地一下子亮了, 跟倆燈泡似的:「鮁魚餃子!?」
剛剛那懷孕的女同誌也神色驚喜:「鮁魚餃子?」
見到這兩人如此大的反應, 章思滿和其他人一下子愣了:「哎?」怎麽著?這還是什麽珍饈不成?
xxx
在等待餃子煮熟的期間, 那懷孕的女同誌和那大哥也聊了起來,而聊起來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居然老家都是同一個鎮上的, 也怪不得他們的口味那麽接近。
而在他們老家一直流行[春吃鮮鮁魚, 魚鮮入口來]這種說法。
如果各種草木嫩芽是春季的素菜必吃,那麽鮁魚就絕對是春季的葷菜首選。
聽得周圍這些本地人不由得露出了[我不理解, 我大受震撼]的表情。
他們這兒的魚都是河鮮,自帶一股土腥味,把魚肉包成餃子,想想都覺得不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