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兒翻閱到 2022年6月22日發文如下:


    【師父送的“三個學習錦囊”】


    師父說,接下來你們學茶,會非常的辛苦,還會麵臨各種的問題,


    那麽,送你們三個學習錦囊。在學習的過程中一但遇到問題的時候,就翻開這三個“學習錦囊”,它就能幫助你們解決。


    第一,如是我聞


    第二,轉念成智


    第三,受用奉行


    (譬喻開示部分,過長省略)


    昨天,我跟想學泡菜的媽媽說“先學習了解禪院飲食文化,和一些理論知識”,然後把《示廚文》和《禪院飲食辦造心要》背下來,才能教您


    媽媽一開始還很認真聽,接著就忍不住問:


    我覺得學這些還是有意義有它的道理,但為什麽一定要背那麽多?我都這麽大年齡了,背不下來,你就直接教我怎麽做就行了…


    迴複:我學習的時候,?師父和老師就是這麽要求的。—如是我聞


    ……


    然後就發生了好長的故事…


    最後,我淚流滿麵地給媽媽背了《禪院飲食辦造心要》,並泣不成聲地做了很長的解釋說明


    ……


    後來,看到媽媽的誠意和用心,我說:我不但是您的孩子,我還是禪院飲食文化的傳習人,必須“謹遵師誨”,在我有限的能力和可盡心的範圍內,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我想,您也會尊重自己孩子的堅持和選擇。


    一份事業,好比我們人的身體。文化就是身體中流淌的血液,隻有骨架和皮肉是沒有生命活力的。


    ……


    今早六點,看到媽媽從佛堂誦完經出來,坐在茶桌前,很認真地去讀誦學習資料的樣子,很是感恩師父和老師,還有班長,能讓自己有這份堅持的能量。


    最後,皆大歡喜的氛圍中,我又對媽媽說:您連《心經》《大悲咒》都能背得下來,其實,這個一點兒都不難。


    作為一名曾經優秀的小學教師,您的學習力一點兒都不差!


    留言區互動:


    1)後來發現,除了“學茶”,生活處處需要這三個錦囊。


    而且,越來越發現,無時無刻不需要它來提起覺知,警策自己…


    2)如今,有“禪院飲食傳習人”這個身份,足矣讓我驕傲餘生。也可以說,素食廚師,禪茶班學員…都是悅人悅己的名稱


    3)敬佩師兄好有智慧,是我學習的榜樣,有機會要向師兄請教茶藝![抱拳][玫瑰]


    4)媽媽太厲害了,大悲咒都能背!!


    媽媽實在不願意,可以背簡單的呀,比如 一首素食詩,從簡單入手。


    迴複:但凡選擇題,隻有二選一,不然最後就沒得選了


    已經早讀兩天了,目前還是很樂意的。


    6月24日發文如下:


    下班還沒迴家的那誰,吃飯了喲~


    留言區互動如下:


    1)素牙簽兒肉(大豆蛋白),鹵味(素肥腸、千張卷兒),南瓜餅,師父秘傳“開水泡菜”~


    禪院飲食,純手工、古法炮製


    暫?不售賣,隨緣免費品嚐


    2)我也想是那個誰,好豐盛呀


    迴複:推廣素食宣言語,有創意不?


    溫暖的推廣,有創意


    3)這個點讚是不是有想結緣的嫌疑


    迴複:明天給師父帶寺裏,感恩師父給機會


    6月26日發文如下:


    你可以一輩子都不理解對方的言行,但你卻可以“當下就接受它”


    這一念“接受”,就是“愛與慈悲”


    放下自己,也就無所謂“對立”或“孤立”


    留言區互動:


    1)你垂手而得的,或許是別人踮起腳尖也觸摸不到的。? ?所以,你需要怎麽做??把你所擁有的全心給予。


    2)張師兄明天那個時間段在玉佛寺呀


    迴複:今天早上7:30~10:30


    3)視頻是一位美女師兄走心製作,心所處物必及


    4)學以致用了!


    迴複:是的,寺裏師父也是這麽說“要我把所學與大家分享”感恩老師。


    5)製作精良。


    6月28日發文如下:


    玉佛寺共修《大方廣佛華嚴經》


    一個多月,斷斷續續,屈指可數的去了幾次。第一品都沒讀誦,今日最後一品《普賢菩薩行願品》,終於還是趕上了。


    如願 ? 圓滿


    今日,還意外搬運了經書,中途想到過去大德們取經,竹製的竹筐背經書,能背那麽多,我們一次搬幾本,太少了。


    於是,我就找了一大塊布,包了經書來背,好使!也算體驗了一次“背經”。


    希望能早開智慧,把《華嚴經》給“背”下來


    ?留言區統一迴複:


    愛幹活的人,到哪兒都有“活兒”找你


    亦智法師曾給我們開示:做一份事業,當你很愛工作的時候,工作也會愛你,所以說工作又會給你很多的工作,那你應該是很開心很喜歡的,事業也就處於增長的狀態…


    但,當你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時候,你變得不開心了,很難受,不舒服,其實這個時候你已經你不愛工作了,你的事業還能增長嗎?


    當你愛學習的時候也是這樣,你會發現“每一步,每一步”它會更難,難度會升高,因為它會用同樣的方式迴饋給你…


    當某一天你不想麵對這些難題,不願意再去付出學習的時候,說明你已經不愛它了,所以,你會覺得特別難受…


    7月2日發文如下:


    風停雨稍歇,采蓮歸。遠望龍山,天晴妙筆水墨畫。一時歎:半池碧波南湖水,巴陵古城一人家。


    7月3日發文,分享一個鏈接《界詮法師:佛教興亡,是每個佛子的責任》


    讚一: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


    讚二:?聽其言高於九天之上,視其行落於盲龜跛鱉之後。


    每每聽到有人說“我是發了菩提心,我與他們不同,我是要行菩薩道的…”如是這般,還沒來得及讚歎或感動,


    她就又會接著說“某某某都不是真修行,她們又怎麽怎麽不如法…”等這般,


    就開始由心寒變心疼!然後就不知所措…慢慢,隻好遠離了…


    也隻能這樣,反思自己、懺悔己過,怎麽會有是非入耳?


    留言區互動如下:


    1)菩薩戒裏有“不說四眾過”,“不自讚毀他”…


    2)所以,個人立場,喜歡親近“身體力行者”,不喜“誇誇其談者”


    3)不辨是非,懺悔記過!阿彌陀佛!多一次反聞機會,也是好事一件


    4)其實,也隻有一人與我如此講過,她能量很足,隻是迷在“我慢”,如此看,也是給自己一次警示吧


    不好跟她直說,也是借此文表明態度,日後再相處希望能夠擇言慎行~


    5)心行是冷暖自知的事。^我慢^也如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朋友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善文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善文居士並收藏我的朋友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