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菱洲臨水而建,位於花漵一帶,是迎春的住處。重屋曰“樓”,又名綴錦閣。眾人離了蘅蕪苑,一徑來至綴錦閣下,隻見鳳姐已帶著人擺設整齊,上麵左右兩張榻,榻上都鋪著錦裀蓉簟,每一榻前有兩張雕漆幾,一個上麵放著爐瓶,一分攢盒,一個上麵空設著,預備放各人所喜食物。那雕漆幾各式各樣:海棠式、梅花式、荷葉式、葵花式,雕工精致華美。上麵二榻四幾,是賈母薛姨媽,下麵一椅兩幾,是王夫人的,餘者都是一椅一幾。眾人挨次坐下,每人一把烏銀洋鏨自斟壺,一個十錦琺琅杯。
賈母先笑道:“咱們先吃兩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媽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們如何會呢,安心要我們醉了。”賈母笑道:“姨太太今兒也過謙起來,想是厭我老了。”薛姨媽笑道:“不是謙,隻怕行不上來倒是笑話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說不上來,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覺去,還有誰笑話咱們不成。”薛姨媽隻得點頭答應。
鳳姐笑道:“既行令,還叫鴛鴦姐姐來行更好。”眾人都知賈母所行之令必得鴛鴦提著,故聽了這話,都說“很是”。鳳姐兒便拉了鴛鴦過來。王夫人讓小丫頭端來一張椅子讓鴛鴦坐下,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坐,便坐下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眾人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說來。”黛玉此時十分後悔自己竟然毫無準備,介時隻得硬著頭皮照搬原著了。
鴛鴦未開口,劉姥姥便下了席,擺手道:“別這樣捉弄人家,我家去了。”眾人都笑道:“這卻使不得。”鴛鴦喝令小丫頭們:“拉上席去!”小丫頭們也笑著將劉姥姥拉入席中。劉姥姥隻叫“饒了我罷!”鴛鴦道:“再多言的罰一壺。”劉姥姥立即緘口不言。鴛鴦開始講說規則:“如今我說骨牌副兒,從老太太起,順領說下去,至劉姥姥止。比如我說一副兒,將這三張牌拆開,先說頭一張,次說第二張,再說第三張,說完了,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葉韻。錯了的罰一杯。”眾人笑道:“這個令好,就說出來。”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眾人道:“好。”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雲霄。”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鍾馗腿。”說完,大家都笑說:“極妙。”賈母飲了一杯。於是依次說下去。
輪到黛玉,隻聽鴛鴦道:“左邊一個‘天’。”黛玉一時想不出其他能匹配黛玉之才的,胡亂說來又怕眾人困惑,隻得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眾人皆無甚反應,唯寶玉衝黛玉擠眉弄眼地笑,黛玉也不理他,轉眼看了一眼寶釵,見她也正迴頭看著自己,眼裏盡是詫異之色。黛玉心知她過幾日便要“興師問罪”了,心裏暗笑:這算什麽?若叫她知道現代女子可看的“閑書”,可說的“歪話”,不知她會有何感想。又聽鴛鴦道:“中間‘錦屏’顏色俏。”黛玉道:“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隻見寶釵眼光一閃,神色更古怪了。鴛鴦道:“剩了‘二六’八點齊。”黛玉道:“雙瞻玉座引朝儀。”鴛鴦道:“湊成‘籃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藥花。”說完,飲了一口。
又接著輪了下去。該劉姥姥了,劉姥姥道:“我們莊稼人閑了,也常會幾個人弄這個,但不如說得這麽好聽。少不得我也試一試。”眾人都笑道:“容易說的。你隻管說,不相幹。”鴛鴦笑道:“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聽了,想了半日,說道:“是個莊稼人罷。”眾人皆笑。賈母笑道:“說得好,就是這樣說。”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稼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眾位別笑。”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鴛鴦道:“右邊‘幺四’真好看。”劉姥姥道:“一個蘿卜一頭蒜。”眾人又笑。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兩隻手比劃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哄堂大笑起來。於是劉姥姥吃過門杯,又逗趣笑道:“實告訴說罷,我的手腳子粗笨,又喝了酒,仔細失手打了這瓷杯。有木頭的杯取個來,我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眾人聽了,又笑起來。
鳳姐和鴛鴦互相使眼色,果命人取了那黃楊根整摳的十個大套杯來。那杯子一連十個,挨次大小分下來,那大的足似個小盆子,第十個極小的還有手裏的杯子兩個大,雕鏤奇絕,一色山水樹木人物,並有草字以及圖印。劉姥姥見了忙說道:“拿了那小的來就是了,怎麽這樣多?”鳳姐兒笑道:“這個杯沒有喝一個的理。我們家因沒有這樣大量的,所以沒人敢使它。姥姥既要,好容易尋了出來,必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劉姥姥唬的忙道:“這個不敢。好姑奶奶,饒了我吧。”賈母憐她年歲大了,笑道:“說是說,笑是笑,不可多吃了,隻吃這頭一杯罷。”鴛鴦便命人滿斟了一大杯,劉姥姥隻得兩手捧著喝。黛玉見劉姥姥那樣大年紀,還要被眾人如此取笑,如今又是被灌下這麽一大杯酒,有些不忍,蹙眉看著,卻又不能說什麽。
眾人隻是看著劉姥姥逗趣兒,哪還有心情吃喝。湘雲與寶玉更甚,拍手大笑十分開懷。又有藕香榭的女孩子演習奏樂,隻聽得簫管悠揚,笙笛並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渡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須臾樂止,賈母想出去散散,於是大家出席,都隨著賈母遊玩。賈母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又說與她這是什麽樹,這是什麽石,這是什麽花。劉姥姥一一的領會。
一時隻見丫鬟們來請用點心。賈母便叫拿了這裏來,大家隨便吃些。丫鬟便去抬了兩張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鬆穰鵝油卷,那盒內一樣是一寸來大的蟹黃餃兒,一樣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麵果。賈母讓薛姨媽吃,薛姨媽隻揀了一塊糕,賈母自揀了一個卷子略嚐了一嚐。黛玉也揀著一塊糕略吃了兩口。賈府的食物雖精美可口,卻偏油膩,不大合黛玉的口味。劉姥姥因見那小麵果子皆是玲瓏剔透,便揀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道:“我們那裏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麽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給她們做花樣子去倒好。”說得眾人都笑。賈母笑道:“家去我送你一壇子。你先趁熱吃這個吧。”劉姥姥原不曾吃過這些東西,且都做得小巧,不顯盤堆的,她和板兒每樣都吃了些。剩下的,鳳姐又命攢了兩盤並一個攢盤,與那些演戲的女孩子吃去。忽見奶媽抱了巧姐兒來,大家哄她玩了一會兒。巧姐兒正抱著一個大柚子玩,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板兒見巧姐生得可愛,立即把手裏的佛手給了她。巧姐便對著板兒笑,又把柚子給了他玩,兩個小孩兒竟十分投緣。
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已得到通報,故已經立在門口等候。見賈母等來了,便接了進去。院中隻見花木繁盛,滿園青翠芬芳。賈母笑道:“到底是她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麵說,一麵便往東禪堂來。妙玉要往裏讓,賈母因剛吃了酒肉,怕衝撞了菩薩,便說在外麵略坐坐,讓妙玉端茶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不一會兒,隻見妙玉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麵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說道:“這是老君眉。”賈母便飲了一口,問是什麽水,妙玉笑迴“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點頭,吃了半盞,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一口吃盡,因莊稼人在地頭上喝慣了涼水,偶爾吃茶也是熬成濃濃的絳紅色,喝到嘴裏又苦又澀才解渴,故說這茶味兒有些淡了。引得賈母眾人都笑起來,妙玉則是眉頭微皺。
妙玉將黛玉的衣襟一拉,頓了一頓,又拉了寶釵,二人領會,便隨她出去。妙玉帶著黛玉寶釵來到耳房內,讓二人坐在榻上,自己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隻見寶玉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呢。”寶釵笑道:“你又趕了來蹭茶喝,這裏並沒有你的。”寶玉沒有接話,隻挨著黛玉坐下。妙玉看了寶玉一眼,也隻淡淡一笑。
妙玉剛要去取杯,隻見道婆收了上麵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黛玉知其因為劉姥姥用過此杯,究其原因,妙玉之潔癖是一方麵,然而還有一方麵,應是那劉姥姥不懂品茶,褻du了她的茶罷。
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形體似缽而小,用垂珠刻鐫著,篆字筆劃斷續成小點兒,如同點點露珠,很是精美,妙玉斟了一杯遞與黛玉;一個旁邊有一耳,其形狀十分別致,上刻“王愷珍玩”,妙玉斟了一杯與寶釵。兩隻皆是古玩奇珍。端著這茶具,黛玉不自覺有一種古意翩然之感。而從這茶具看,妙玉確實出身不凡,絕非一般貴族出身的大家子弟可比。
妙玉給寶玉配的先是綠玉鬥,後因寶玉抱怨不如黛玉與寶釵的雅致,妙玉便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二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得了這一海?”寶玉喜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雖吃得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麽?”說得黛玉寶釵皆笑,寶玉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的確,飲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前者以解渴為主,渴而得茶,大口暢飲,以一飲而盡為快;後者注重精神愉悅,輕啜緩咽,個中滋味,不可言傳。
再觀杯中茶,那茶的嫩芽細如銀針,汁水青如碧玉。黛玉輕輕抿了一口,果然輕淳無比。因吃過一迴,故清楚這也是妙玉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雨水和雪水,是“天泉”水,最是潔淨,最宜沏茶。而雪水更勝一籌。唐陸龜蒙詠茶詩雲:閑來鬆間坐,看煎鬆上雪。烹茶之雪,古人或取之青鬆之端,或取之梅花枝頭,飛塵罕至,絕無汙染,當然是上等的沏茶好水。
妙玉執壺,隻向寶玉之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頓時賞讚不絕。寶釵問道:“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麽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嚐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隻吃過一迴,這是第二迴了。你怎麽嚐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寶釵著實有些尷尬,因知妙玉天性怪僻,於是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黛玉走了出去。
寶玉也跟著一起出去,又迴頭向妙玉笑道:“那成窯的茶杯白撂了豈不可惜?不如就給那劉姥姥罷,她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你要給她,我也不管你,隻交給你,快拿了去吧。”寶玉笑道:“自然如此,隻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出去後將那杯遞與賈母房中小丫頭拿著,說:“明日劉姥姥家去,給她帶去罷。”交代明白,賈母已經出來要迴去。妙玉亦不甚留,將眾人送出山門。
賈母先笑道:“咱們先吃兩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媽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們如何會呢,安心要我們醉了。”賈母笑道:“姨太太今兒也過謙起來,想是厭我老了。”薛姨媽笑道:“不是謙,隻怕行不上來倒是笑話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說不上來,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覺去,還有誰笑話咱們不成。”薛姨媽隻得點頭答應。
鳳姐笑道:“既行令,還叫鴛鴦姐姐來行更好。”眾人都知賈母所行之令必得鴛鴦提著,故聽了這話,都說“很是”。鳳姐兒便拉了鴛鴦過來。王夫人讓小丫頭端來一張椅子讓鴛鴦坐下,鴛鴦也半推半就,謝了坐,便坐下笑道:“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眾人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說來。”黛玉此時十分後悔自己竟然毫無準備,介時隻得硬著頭皮照搬原著了。
鴛鴦未開口,劉姥姥便下了席,擺手道:“別這樣捉弄人家,我家去了。”眾人都笑道:“這卻使不得。”鴛鴦喝令小丫頭們:“拉上席去!”小丫頭們也笑著將劉姥姥拉入席中。劉姥姥隻叫“饒了我罷!”鴛鴦道:“再多言的罰一壺。”劉姥姥立即緘口不言。鴛鴦開始講說規則:“如今我說骨牌副兒,從老太太起,順領說下去,至劉姥姥止。比如我說一副兒,將這三張牌拆開,先說頭一張,次說第二張,再說第三張,說完了,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葉韻。錯了的罰一杯。”眾人笑道:“這個令好,就說出來。”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眾人道:“好。”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雲霄。”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鍾馗腿。”說完,大家都笑說:“極妙。”賈母飲了一杯。於是依次說下去。
輪到黛玉,隻聽鴛鴦道:“左邊一個‘天’。”黛玉一時想不出其他能匹配黛玉之才的,胡亂說來又怕眾人困惑,隻得道:“良辰美景奈何天。”眾人皆無甚反應,唯寶玉衝黛玉擠眉弄眼地笑,黛玉也不理他,轉眼看了一眼寶釵,見她也正迴頭看著自己,眼裏盡是詫異之色。黛玉心知她過幾日便要“興師問罪”了,心裏暗笑:這算什麽?若叫她知道現代女子可看的“閑書”,可說的“歪話”,不知她會有何感想。又聽鴛鴦道:“中間‘錦屏’顏色俏。”黛玉道:“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隻見寶釵眼光一閃,神色更古怪了。鴛鴦道:“剩了‘二六’八點齊。”黛玉道:“雙瞻玉座引朝儀。”鴛鴦道:“湊成‘籃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藥花。”說完,飲了一口。
又接著輪了下去。該劉姥姥了,劉姥姥道:“我們莊稼人閑了,也常會幾個人弄這個,但不如說得這麽好聽。少不得我也試一試。”眾人都笑道:“容易說的。你隻管說,不相幹。”鴛鴦笑道:“左邊‘四四’是個人。”劉姥姥聽了,想了半日,說道:“是個莊稼人罷。”眾人皆笑。賈母笑道:“說得好,就是這樣說。”劉姥姥也笑道:“我們莊稼人,不過是現成的本色,眾位別笑。”鴛鴦道:“中間‘三四’綠配紅。”劉姥姥道:“大火燒了毛毛蟲。”眾人笑道:“這是有的,還說你的本色。”鴛鴦道:“右邊‘幺四’真好看。”劉姥姥道:“一個蘿卜一頭蒜。”眾人又笑。鴛鴦笑道:“湊成便是一枝花。”劉姥姥兩隻手比劃著,說道:“花兒落了結個大倭瓜。”眾人哄堂大笑起來。於是劉姥姥吃過門杯,又逗趣笑道:“實告訴說罷,我的手腳子粗笨,又喝了酒,仔細失手打了這瓷杯。有木頭的杯取個來,我便失了手,掉了地下也無礙。”眾人聽了,又笑起來。
鳳姐和鴛鴦互相使眼色,果命人取了那黃楊根整摳的十個大套杯來。那杯子一連十個,挨次大小分下來,那大的足似個小盆子,第十個極小的還有手裏的杯子兩個大,雕鏤奇絕,一色山水樹木人物,並有草字以及圖印。劉姥姥見了忙說道:“拿了那小的來就是了,怎麽這樣多?”鳳姐兒笑道:“這個杯沒有喝一個的理。我們家因沒有這樣大量的,所以沒人敢使它。姥姥既要,好容易尋了出來,必定要挨次吃一遍才使得。”劉姥姥唬的忙道:“這個不敢。好姑奶奶,饒了我吧。”賈母憐她年歲大了,笑道:“說是說,笑是笑,不可多吃了,隻吃這頭一杯罷。”鴛鴦便命人滿斟了一大杯,劉姥姥隻得兩手捧著喝。黛玉見劉姥姥那樣大年紀,還要被眾人如此取笑,如今又是被灌下這麽一大杯酒,有些不忍,蹙眉看著,卻又不能說什麽。
眾人隻是看著劉姥姥逗趣兒,哪還有心情吃喝。湘雲與寶玉更甚,拍手大笑十分開懷。又有藕香榭的女孩子演習奏樂,隻聽得簫管悠揚,笙笛並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渡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須臾樂止,賈母想出去散散,於是大家出席,都隨著賈母遊玩。賈母攜了劉姥姥至山前樹下盤桓了半晌,又說與她這是什麽樹,這是什麽石,這是什麽花。劉姥姥一一的領會。
一時隻見丫鬟們來請用點心。賈母便叫拿了這裏來,大家隨便吃些。丫鬟便去抬了兩張幾來,又端了兩個小捧盒。揭開看時,每個盒內兩樣:這盒內一樣是藕粉桂糖糕,一樣是鬆穰鵝油卷,那盒內一樣是一寸來大的蟹黃餃兒,一樣是奶油炸的各色小麵果。賈母讓薛姨媽吃,薛姨媽隻揀了一塊糕,賈母自揀了一個卷子略嚐了一嚐。黛玉也揀著一塊糕略吃了兩口。賈府的食物雖精美可口,卻偏油膩,不大合黛玉的口味。劉姥姥因見那小麵果子皆是玲瓏剔透,便揀了一朵牡丹花樣的笑道:“我們那裏最巧的姐兒們,也不能鉸出這麽個紙的來。我又愛吃,又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給她們做花樣子去倒好。”說得眾人都笑。賈母笑道:“家去我送你一壇子。你先趁熱吃這個吧。”劉姥姥原不曾吃過這些東西,且都做得小巧,不顯盤堆的,她和板兒每樣都吃了些。剩下的,鳳姐又命攢了兩盤並一個攢盤,與那些演戲的女孩子吃去。忽見奶媽抱了巧姐兒來,大家哄她玩了一會兒。巧姐兒正抱著一個大柚子玩,忽見板兒抱著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板兒見巧姐生得可愛,立即把手裏的佛手給了她。巧姐便對著板兒笑,又把柚子給了他玩,兩個小孩兒竟十分投緣。
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已得到通報,故已經立在門口等候。見賈母等來了,便接了進去。院中隻見花木繁盛,滿園青翠芬芳。賈母笑道:“到底是她們修行的人,沒事常常修理,比別處越發好看。”一麵說,一麵便往東禪堂來。妙玉要往裏讓,賈母因剛吃了酒肉,怕衝撞了菩薩,便說在外麵略坐坐,讓妙玉端茶來。妙玉聽了,忙去烹了茶來。不一會兒,隻見妙玉捧了一個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裏麵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捧與賈母,說道:“這是老君眉。”賈母便飲了一口,問是什麽水,妙玉笑迴“是舊年蠲的雨水。”賈母點頭,吃了半盞,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嚐嚐這個茶。”劉姥姥一口吃盡,因莊稼人在地頭上喝慣了涼水,偶爾吃茶也是熬成濃濃的絳紅色,喝到嘴裏又苦又澀才解渴,故說這茶味兒有些淡了。引得賈母眾人都笑起來,妙玉則是眉頭微皺。
妙玉將黛玉的衣襟一拉,頓了一頓,又拉了寶釵,二人領會,便隨她出去。妙玉帶著黛玉寶釵來到耳房內,讓二人坐在榻上,自己向風爐上扇滾了水,另泡一壺茶。隻見寶玉走了進來,笑道:“偏你們吃體己茶呢。”寶釵笑道:“你又趕了來蹭茶喝,這裏並沒有你的。”寶玉沒有接話,隻挨著黛玉坐下。妙玉看了寶玉一眼,也隻淡淡一笑。
妙玉剛要去取杯,隻見道婆收了上麵的茶盞來。妙玉忙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黛玉知其因為劉姥姥用過此杯,究其原因,妙玉之潔癖是一方麵,然而還有一方麵,應是那劉姥姥不懂品茶,褻du了她的茶罷。
又見妙玉另拿出兩隻杯來:一個形體似缽而小,用垂珠刻鐫著,篆字筆劃斷續成小點兒,如同點點露珠,很是精美,妙玉斟了一杯遞與黛玉;一個旁邊有一耳,其形狀十分別致,上刻“王愷珍玩”,妙玉斟了一杯與寶釵。兩隻皆是古玩奇珍。端著這茶具,黛玉不自覺有一種古意翩然之感。而從這茶具看,妙玉確實出身不凡,絕非一般貴族出身的大家子弟可比。
妙玉給寶玉配的先是綠玉鬥,後因寶玉抱怨不如黛玉與寶釵的雅致,妙玉便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二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盞,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得了這一海?”寶玉喜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雖吃得了,也沒這些茶糟蹋。豈不聞‘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麽?”說得黛玉寶釵皆笑,寶玉也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的確,飲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前者以解渴為主,渴而得茶,大口暢飲,以一飲而盡為快;後者注重精神愉悅,輕啜緩咽,個中滋味,不可言傳。
再觀杯中茶,那茶的嫩芽細如銀針,汁水青如碧玉。黛玉輕輕抿了一口,果然輕淳無比。因吃過一迴,故清楚這也是妙玉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雨水和雪水,是“天泉”水,最是潔淨,最宜沏茶。而雪水更勝一籌。唐陸龜蒙詠茶詩雲:閑來鬆間坐,看煎鬆上雪。烹茶之雪,古人或取之青鬆之端,或取之梅花枝頭,飛塵罕至,絕無汙染,當然是上等的沏茶好水。
妙玉執壺,隻向寶玉之海內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細吃了,頓時賞讚不絕。寶釵問道:“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麽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嚐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隻吃過一迴,這是第二迴了。你怎麽嚐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這樣輕浮。”寶釵著實有些尷尬,因知妙玉天性怪僻,於是不好多話,亦不好多坐,吃過茶,便約著黛玉走了出去。
寶玉也跟著一起出去,又迴頭向妙玉笑道:“那成窯的茶杯白撂了豈不可惜?不如就給那劉姥姥罷,她賣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聽了,想了一想,點頭說道:“這也罷了。你要給她,我也不管你,隻交給你,快拿了去吧。”寶玉笑道:“自然如此,隻交與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來遞與寶玉,寶玉接了,出去後將那杯遞與賈母房中小丫頭拿著,說:“明日劉姥姥家去,給她帶去罷。”交代明白,賈母已經出來要迴去。妙玉亦不甚留,將眾人送出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