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黃雞
獵戶家的團寵女兒隻想安穩種田 作者:寶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葉霜迴過神來才意識到,爺爺和顧爺爺在飯桌上竟然聊起了農家肥。頓時,她發現桌上的飯菜,仿佛都變了一個味道。不,是多了那麽一股似有似無的特殊味道。
葉霜的好胃口,也在這個討論激烈的話題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她不明白,爺爺和顧先生這麽講究的兩個人,怎麽就在飯桌上談論起了農家肥?
葉霜看了看同樣講究的奶奶、二奶奶和王奶奶,一個個似乎都黑著一張臉。她們剛才還伸出去夾菜的手,漸漸地,都收了迴來。甚至,連前一刻還在忙碌的筷子們,也都停在了飯碗上,休息不動了。
堂屋裏唯一不太受特殊話題影響的,隻剩下哥哥們那一桌。不過,星辰哥哥應該是除外的。葉霜看到他也把筷子放在了飯碗上,一副同樣失去胃口的樣子。
堂屋剛才還熱熱鬧鬧的氣氛,一下子冷清了不少。葉清海和顧為民似有所覺,抬頭看了看隔壁女眷的桌子。這才發現,不知何時,家裏的夫人正生氣地盯著他們。
葉清海趕緊討好地朝眼睛瞪圓的老婆子一笑,轉而熱情招唿起身邊的顧先生:
“顧先生,我們先吃飯。你嚐嚐這道清蒸魚,味道鮮美可口。”
葉清源慶幸,自己上了飯桌就一心吃菜、吃飯,沒有多餘的工夫摻和大哥他們的聊天。要是他剛才摻和了,說不定自家老婆子的脾氣,早就發作了。
堂屋裏的沉悶氣氛,在葉清海招唿顧為民吃菜後,才又漸漸熱絡起來。
時間若水,從眼前緩緩流淌而過。
八月十四這天,葉宗弼帶著人,趕在中秋節團圓之前,從南方趕迴了葉家村。
“三叔,你們走了有一個多月,怎麽現在才迴來啊?”
葉霜傍晚歸家,終於盼迴了離家一個多月的三叔。當然,她最關心的,還是三叔帶迴了哪些東西?
“霜霜,你是盼著三叔帶迴來的東西吧?南方倒是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水果,但這些東西不好帶。天氣炎熱,在路上就壞了。”
“啊?三叔,有沒有做成幹貨的南方水果啊?實在不行,你帶幾棵果樹迴來,試著種一種也行呀。”
“哈哈哈,三叔逗你玩呢。三叔好不容易跑一趟南方,總不能就為了學種甘蔗,隻帶甘蔗種迴來吧?”
葉宗弼神秘一笑,就是不說到底帶了哪些東西?
“三叔,明天是中秋節了,哦?”
“三叔緊趕慢趕,不就是為了迴來過中秋節,一家團圓嗎?”
“那三叔,中秋的月餅好吃嗎?尤其是糯米做的,軟糯甜香又清爽可口的花餅,好吃嗎?”
“霜霜,就你最懂三叔。三叔有一年沒吃花餅了,你讓你爺奶多做一些。”
“三叔,讓爺奶多準備些花餅,倒是沒有問題。隻是,三叔都不願意告訴我,你帶了些什麽東西迴來呢?”
葉霜笑嗬嗬看著三叔,也不直白地說出條件,讓聰明過人的三叔自行領會。
“算了,三叔怕你克扣我的花餅,還是告訴你吧。三叔帶了不少水果幹迴來,一會兒你找奶奶要去。還有一些龍眼樹、荔枝樹,其他品種的柑橘樹,八角樹等雜七雜八的東西。”
“另外,三叔還帶了幾籠黃雞,肉質細膩,口感不柴,用來做叫花雞最好吃。”
葉宗弼提到叫花雞,口水又開始泛濫起來。這一個多月,他們在南方吃到了不少新奇的食物。但在那邊呆得越久,就越是想念家鄉和家的味道。
有一迴,葉宗弼在一戶農家,吃到了清燉黃雞,頓時驚為天雞。這種雞的口感,和家中養的雞相比,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要是給侄女帶迴去,說不定她就能做出更多好吃的美食來。
抱著以後可以吃到無數美食的想法,葉宗弼把那個村子養的雞,能買的都給買了迴來。要不是那些農家,要留一些雞下蛋,他會全部都給買迴來,養著慢慢吃。
“三叔,還是你最了解我。我就是想問問,類似這種特別的東西啊。”
家裏養的跑地雞,鍛煉過度。養殖時間過長,雞的品種不太行,奶奶又不讓吃嫩點的雞。以往,他們好不容易選了嫩點的雞,做成叫花雞之後,口感還是不夠細膩。
這下好了,葉霜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叫花雞、鹽焗雞、口水雞、辣子雞、炸雞排、炸雞柳、炸雞翅等,各種各樣關於雞肉的美食。
“三叔,爺爺在村裏修了雞圈,你先把黃雞養在那邊。等明天,我們就做幾隻雞來嚐嚐。”
“霜霜,是做叫花雞嗎?”
“三叔,隻要雞肉不柴,我們還不是想怎麽吃就怎麽吃?你想想,咱們家魚館裏的魚菜。”
魚菜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雞也可以和魚一樣百變、優秀。
“好,三叔明天一早,就給你準備三隻雞怎麽樣?我們得留著一些喂養,雞要慢慢吃,不能一迴就給吃完了。”
“三叔,我知道,我們得從長計議嘛。”
“三叔,甘蔗種帶迴來了多少?爺爺從你離開家以後,就安排人到山上挖土。除了以前的地,又開了不少荒地,你帶迴來的甘蔗種夠不夠啊?”
“放心,出發去南方前,你爺爺就跟我說好了,大概種多少甘蔗。明年,等我們的甘蔗長起來,就可以自己留甘蔗種了。”
“三叔,你真聰明。不僅帶迴來這麽多東西,還學到了最重要的種甘蔗。三叔可知道,南方怎麽做蔗糖?”
“做蔗糖?三叔過去的時候,還沒到甘蔗收獲的季節。不過,我們倒是仔細打聽過了,具體怎麽做蔗糖倒是不難,就是活計很辛苦。”
這倒是,單單把糖水榨出來這件事,就特別耗費力氣。熬糖的時間,也有些長。葉霜在心裏琢磨,她要不要和哥哥們再努力一把,試試能不能把榨汁機給做出來?
葉霜沒有特別大的把握,但家裏要做糖的生意,必須想辦法,把一些艱難的活計變得簡單易操作。
以後,家裏種的甘蔗多了,才能提高做糖的效率。用老傳統做糖,人工成本太高,家裏的生意就走不遠,必須得把成本降下來。
葉霜的好胃口,也在這個討論激烈的話題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她不明白,爺爺和顧先生這麽講究的兩個人,怎麽就在飯桌上談論起了農家肥?
葉霜看了看同樣講究的奶奶、二奶奶和王奶奶,一個個似乎都黑著一張臉。她們剛才還伸出去夾菜的手,漸漸地,都收了迴來。甚至,連前一刻還在忙碌的筷子們,也都停在了飯碗上,休息不動了。
堂屋裏唯一不太受特殊話題影響的,隻剩下哥哥們那一桌。不過,星辰哥哥應該是除外的。葉霜看到他也把筷子放在了飯碗上,一副同樣失去胃口的樣子。
堂屋剛才還熱熱鬧鬧的氣氛,一下子冷清了不少。葉清海和顧為民似有所覺,抬頭看了看隔壁女眷的桌子。這才發現,不知何時,家裏的夫人正生氣地盯著他們。
葉清海趕緊討好地朝眼睛瞪圓的老婆子一笑,轉而熱情招唿起身邊的顧先生:
“顧先生,我們先吃飯。你嚐嚐這道清蒸魚,味道鮮美可口。”
葉清源慶幸,自己上了飯桌就一心吃菜、吃飯,沒有多餘的工夫摻和大哥他們的聊天。要是他剛才摻和了,說不定自家老婆子的脾氣,早就發作了。
堂屋裏的沉悶氣氛,在葉清海招唿顧為民吃菜後,才又漸漸熱絡起來。
時間若水,從眼前緩緩流淌而過。
八月十四這天,葉宗弼帶著人,趕在中秋節團圓之前,從南方趕迴了葉家村。
“三叔,你們走了有一個多月,怎麽現在才迴來啊?”
葉霜傍晚歸家,終於盼迴了離家一個多月的三叔。當然,她最關心的,還是三叔帶迴了哪些東西?
“霜霜,你是盼著三叔帶迴來的東西吧?南方倒是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水果,但這些東西不好帶。天氣炎熱,在路上就壞了。”
“啊?三叔,有沒有做成幹貨的南方水果啊?實在不行,你帶幾棵果樹迴來,試著種一種也行呀。”
“哈哈哈,三叔逗你玩呢。三叔好不容易跑一趟南方,總不能就為了學種甘蔗,隻帶甘蔗種迴來吧?”
葉宗弼神秘一笑,就是不說到底帶了哪些東西?
“三叔,明天是中秋節了,哦?”
“三叔緊趕慢趕,不就是為了迴來過中秋節,一家團圓嗎?”
“那三叔,中秋的月餅好吃嗎?尤其是糯米做的,軟糯甜香又清爽可口的花餅,好吃嗎?”
“霜霜,就你最懂三叔。三叔有一年沒吃花餅了,你讓你爺奶多做一些。”
“三叔,讓爺奶多準備些花餅,倒是沒有問題。隻是,三叔都不願意告訴我,你帶了些什麽東西迴來呢?”
葉霜笑嗬嗬看著三叔,也不直白地說出條件,讓聰明過人的三叔自行領會。
“算了,三叔怕你克扣我的花餅,還是告訴你吧。三叔帶了不少水果幹迴來,一會兒你找奶奶要去。還有一些龍眼樹、荔枝樹,其他品種的柑橘樹,八角樹等雜七雜八的東西。”
“另外,三叔還帶了幾籠黃雞,肉質細膩,口感不柴,用來做叫花雞最好吃。”
葉宗弼提到叫花雞,口水又開始泛濫起來。這一個多月,他們在南方吃到了不少新奇的食物。但在那邊呆得越久,就越是想念家鄉和家的味道。
有一迴,葉宗弼在一戶農家,吃到了清燉黃雞,頓時驚為天雞。這種雞的口感,和家中養的雞相比,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要是給侄女帶迴去,說不定她就能做出更多好吃的美食來。
抱著以後可以吃到無數美食的想法,葉宗弼把那個村子養的雞,能買的都給買了迴來。要不是那些農家,要留一些雞下蛋,他會全部都給買迴來,養著慢慢吃。
“三叔,還是你最了解我。我就是想問問,類似這種特別的東西啊。”
家裏養的跑地雞,鍛煉過度。養殖時間過長,雞的品種不太行,奶奶又不讓吃嫩點的雞。以往,他們好不容易選了嫩點的雞,做成叫花雞之後,口感還是不夠細膩。
這下好了,葉霜的眼前,仿佛出現了叫花雞、鹽焗雞、口水雞、辣子雞、炸雞排、炸雞柳、炸雞翅等,各種各樣關於雞肉的美食。
“三叔,爺爺在村裏修了雞圈,你先把黃雞養在那邊。等明天,我們就做幾隻雞來嚐嚐。”
“霜霜,是做叫花雞嗎?”
“三叔,隻要雞肉不柴,我們還不是想怎麽吃就怎麽吃?你想想,咱們家魚館裏的魚菜。”
魚菜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雞也可以和魚一樣百變、優秀。
“好,三叔明天一早,就給你準備三隻雞怎麽樣?我們得留著一些喂養,雞要慢慢吃,不能一迴就給吃完了。”
“三叔,我知道,我們得從長計議嘛。”
“三叔,甘蔗種帶迴來了多少?爺爺從你離開家以後,就安排人到山上挖土。除了以前的地,又開了不少荒地,你帶迴來的甘蔗種夠不夠啊?”
“放心,出發去南方前,你爺爺就跟我說好了,大概種多少甘蔗。明年,等我們的甘蔗長起來,就可以自己留甘蔗種了。”
“三叔,你真聰明。不僅帶迴來這麽多東西,還學到了最重要的種甘蔗。三叔可知道,南方怎麽做蔗糖?”
“做蔗糖?三叔過去的時候,還沒到甘蔗收獲的季節。不過,我們倒是仔細打聽過了,具體怎麽做蔗糖倒是不難,就是活計很辛苦。”
這倒是,單單把糖水榨出來這件事,就特別耗費力氣。熬糖的時間,也有些長。葉霜在心裏琢磨,她要不要和哥哥們再努力一把,試試能不能把榨汁機給做出來?
葉霜沒有特別大的把握,但家裏要做糖的生意,必須想辦法,把一些艱難的活計變得簡單易操作。
以後,家裏種的甘蔗多了,才能提高做糖的效率。用老傳統做糖,人工成本太高,家裏的生意就走不遠,必須得把成本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