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種稻
獵戶家的團寵女兒隻想安穩種田 作者:寶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麵大稻田裏的稻子,比這塊沒施肥的稻子,長得好一些。但還是趕不上這塊施過肥的稻子。”
葉承廉時常在家裏家外跑,外麵稻田裏種的稻子長得如何?他一清二楚。葉承廉根據他見過的不同水稻,很快得出了顯而易見的結論。
“大哥,小院裏的這兩處水稻,和外麵還有一處不同。這裏的水稻,沒有遭到蟲害。不僅稻穗長得飽滿,稻草也長得茁壯挺拔。就連上麵的葉子,也沒有多少枯黃。”
其實,葉霜對長得好的那塊稻子,同樣不太滿意。畢竟不是經過培育的雜交水稻,這些稻子的產量,受到種子本身的局限很大。
再則,爹爹種稻子所使用的肥料,都是發酵後的農家肥。這些農家肥料,和使用化肥的精準施肥,效果肯定不一樣。
“水稻要想長得好,得保證田裏有足夠的水,施肥要合適,還有不被害蟲禍害。”
穆星辰明白過來小丫頭的意思,同時加上了自己對稻田的觀察總結。大熱的天氣,這兩塊稻田還沒有被曬幹。想來,定是葉叔叔每天早起,都會來澆水的緣故。
“表弟,姑父種水稻的嚐試,應該是更想確定,到底每塊田施多少肥合適嗎?”
“爹爹的用意,應該是這樣。確定了一塊施肥稻田的收獲,明年,我們按照這個方法種稻子,就能收獲更多稻米了。不僅僅是我們,村裏人也會跟著受益。”
“大哥,這塊田很小,需要的農家肥自然少。但家裏稻田加在一起就多了,要想全部施足肥,就得喂養不少家禽、家畜。”
“我們家的大魚塘,也要施肥養藕。再算上村裏人需要的肥料,就更多了。”
要是再推而廣之,天下人又需要養多少家禽、家畜,才夠種地使用呢?總之,讓全天下提高糧食產量這件事,任務艱巨。
葉霜不會生產化肥,她就是會生產化肥,她也不會做出來。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在現代求之不得的好東西。她是多和天下人的口福、健康過不去,要生產化肥那種東西。
“妹妹,你忘記了,爺爺打算喂養不少豬和羊了嗎?村裏人每家每戶,都會養些家禽、家畜。要是他們知道,使用農家肥就能多產出不少糧食,你說他們願不願意喂更多禽畜?”
葉承廉一點也不擔心,村裏人看到他們家種田的方法好,一定會想辦法跟他們家學。村裏人有了更多糧食,就可以積攢起不少糧食,應對未來可能的災荒。
而且,他們喂養的家禽、家畜,不僅可以自己吃,還可以賣到外麵去賺錢。一舉多得的好事,相信他們會算這筆賬。
大哥還沒做生意,不僅會算家裏的賬,還會算全村人的賬了。葉霜在心裏偷笑。
以後,等全村人都學會了養家禽、家畜,積攢農家肥種田。那麽,葉家村就會變成一個生態良性循環村。不僅環境好,糧食產量高,還家家戶戶吃得好,住得好,有餘糧,又有餘錢。
“大哥,明年我們把稻穀種好了,我們就可以不用經常吃粗糧米飯,可以吃到精米飯了。”
葉霜在古代四年了,吃慣了粗糧米飯。可要是能吃上前世的精米飯,她自然更願意飲食精細些。
“放心吧,妹妹。爹爹不就是為了讓我們吃上大米飯,才種了這兩塊小稻田嗎?”
葉霜明白大哥把稻田的事情,全部推到爹爹頭上,是為了保護她,她樂得深藏功與名。
“可惜這些稻子,還要過些天才能收獲。到時候,我們就到鎮上讀書去了。六弟,你記得把這塊稻田的收獲記下來,等放假了,我們就迴來看。”
葉承廉囑咐六弟,記錄下收獲的稻米數量。他想通過這一塊田的收獲,估算估算家裏所有稻田,明年可能帶來的收獲。
“大哥,我記住了。”
“表弟,看你們種稻子,我和益實明年也想試著種兩塊稻田了。”
趙益誠對新鮮的事物,欲欲躍試。他和二弟受爺爺親自教導,並非呆板的讀書人。他也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嚐試很多東西。
“大哥,你要想種田,不如我們明年比賽,看誰種出來的稻子多,怎麽樣?”
趙益實直接衝大哥發起了挑戰,不就是種稻子麽?他明年多向姑父學學經驗,一定不比大哥種的稻子差。
“表哥,我也想參加比賽,我們一起比一比怎麽樣?”
葉霜對比賽之類的事情,一向很感興趣。兩位表哥的豪言壯語,讓她同樣激動不已。
做實驗嘛,要是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方法,說不定,還能找到提高產量的其他途徑。他們一起比賽,還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開動腦筋,還能集思廣益,時常交流經驗。
“我算一個。”
“我也參加比賽。”
……
後院裏的男孩們,無論有沒有找到合適種田的地方,激動之下,都報名參加了種田比賽。
明年,他們就可以不用羨慕大人們種田,自己也可以用辛勤的勞動,種出糧食給自己吃了。
種稻子,需要找一塊田地,還要積攢農家肥。他們中有人就暗自打算,自己養家禽、家畜,方便明年種稻子。
不過,這些心裏的想法,他們都沒有說出來,害怕競爭對手,把他們想出來的好辦法給學了去。
還有人受到後院腐爛的菜葉、雜草的啟發,打算自己動手漚肥。這樣,不僅可以不用糧食養家禽、家畜,隻要漚點雜草、樹葉等物,一樣有足夠的肥料肥田種地。
“星辰哥哥,你不打算種稻子嗎?”
葉霜瞧得分明,男孩之中,除了星辰哥哥,所有人都說要種稻子了。她就不相信了,星辰哥哥能忍住不動心?
“等下半年,我家修好了再說。”
穆星辰的家,還沒有開始修建。他就在心裏盤算,後院要修得大一點,方便種地、種菜。至於稻田,他打算單獨留一塊大點的地方,從後山上引水迴來灌溉。
這樣,不僅免去了澆水的辛勞,還能保證稻田隨時都有充足的水份,不會變得幹旱。
葉承廉時常在家裏家外跑,外麵稻田裏種的稻子長得如何?他一清二楚。葉承廉根據他見過的不同水稻,很快得出了顯而易見的結論。
“大哥,小院裏的這兩處水稻,和外麵還有一處不同。這裏的水稻,沒有遭到蟲害。不僅稻穗長得飽滿,稻草也長得茁壯挺拔。就連上麵的葉子,也沒有多少枯黃。”
其實,葉霜對長得好的那塊稻子,同樣不太滿意。畢竟不是經過培育的雜交水稻,這些稻子的產量,受到種子本身的局限很大。
再則,爹爹種稻子所使用的肥料,都是發酵後的農家肥。這些農家肥料,和使用化肥的精準施肥,效果肯定不一樣。
“水稻要想長得好,得保證田裏有足夠的水,施肥要合適,還有不被害蟲禍害。”
穆星辰明白過來小丫頭的意思,同時加上了自己對稻田的觀察總結。大熱的天氣,這兩塊稻田還沒有被曬幹。想來,定是葉叔叔每天早起,都會來澆水的緣故。
“表弟,姑父種水稻的嚐試,應該是更想確定,到底每塊田施多少肥合適嗎?”
“爹爹的用意,應該是這樣。確定了一塊施肥稻田的收獲,明年,我們按照這個方法種稻子,就能收獲更多稻米了。不僅僅是我們,村裏人也會跟著受益。”
“大哥,這塊田很小,需要的農家肥自然少。但家裏稻田加在一起就多了,要想全部施足肥,就得喂養不少家禽、家畜。”
“我們家的大魚塘,也要施肥養藕。再算上村裏人需要的肥料,就更多了。”
要是再推而廣之,天下人又需要養多少家禽、家畜,才夠種地使用呢?總之,讓全天下提高糧食產量這件事,任務艱巨。
葉霜不會生產化肥,她就是會生產化肥,她也不會做出來。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在現代求之不得的好東西。她是多和天下人的口福、健康過不去,要生產化肥那種東西。
“妹妹,你忘記了,爺爺打算喂養不少豬和羊了嗎?村裏人每家每戶,都會養些家禽、家畜。要是他們知道,使用農家肥就能多產出不少糧食,你說他們願不願意喂更多禽畜?”
葉承廉一點也不擔心,村裏人看到他們家種田的方法好,一定會想辦法跟他們家學。村裏人有了更多糧食,就可以積攢起不少糧食,應對未來可能的災荒。
而且,他們喂養的家禽、家畜,不僅可以自己吃,還可以賣到外麵去賺錢。一舉多得的好事,相信他們會算這筆賬。
大哥還沒做生意,不僅會算家裏的賬,還會算全村人的賬了。葉霜在心裏偷笑。
以後,等全村人都學會了養家禽、家畜,積攢農家肥種田。那麽,葉家村就會變成一個生態良性循環村。不僅環境好,糧食產量高,還家家戶戶吃得好,住得好,有餘糧,又有餘錢。
“大哥,明年我們把稻穀種好了,我們就可以不用經常吃粗糧米飯,可以吃到精米飯了。”
葉霜在古代四年了,吃慣了粗糧米飯。可要是能吃上前世的精米飯,她自然更願意飲食精細些。
“放心吧,妹妹。爹爹不就是為了讓我們吃上大米飯,才種了這兩塊小稻田嗎?”
葉霜明白大哥把稻田的事情,全部推到爹爹頭上,是為了保護她,她樂得深藏功與名。
“可惜這些稻子,還要過些天才能收獲。到時候,我們就到鎮上讀書去了。六弟,你記得把這塊稻田的收獲記下來,等放假了,我們就迴來看。”
葉承廉囑咐六弟,記錄下收獲的稻米數量。他想通過這一塊田的收獲,估算估算家裏所有稻田,明年可能帶來的收獲。
“大哥,我記住了。”
“表弟,看你們種稻子,我和益實明年也想試著種兩塊稻田了。”
趙益誠對新鮮的事物,欲欲躍試。他和二弟受爺爺親自教導,並非呆板的讀書人。他也想通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嚐試很多東西。
“大哥,你要想種田,不如我們明年比賽,看誰種出來的稻子多,怎麽樣?”
趙益實直接衝大哥發起了挑戰,不就是種稻子麽?他明年多向姑父學學經驗,一定不比大哥種的稻子差。
“表哥,我也想參加比賽,我們一起比一比怎麽樣?”
葉霜對比賽之類的事情,一向很感興趣。兩位表哥的豪言壯語,讓她同樣激動不已。
做實驗嘛,要是不同的人,運用不同的方法,說不定,還能找到提高產量的其他途徑。他們一起比賽,還能激發大家的積極性,開動腦筋,還能集思廣益,時常交流經驗。
“我算一個。”
“我也參加比賽。”
……
後院裏的男孩們,無論有沒有找到合適種田的地方,激動之下,都報名參加了種田比賽。
明年,他們就可以不用羨慕大人們種田,自己也可以用辛勤的勞動,種出糧食給自己吃了。
種稻子,需要找一塊田地,還要積攢農家肥。他們中有人就暗自打算,自己養家禽、家畜,方便明年種稻子。
不過,這些心裏的想法,他們都沒有說出來,害怕競爭對手,把他們想出來的好辦法給學了去。
還有人受到後院腐爛的菜葉、雜草的啟發,打算自己動手漚肥。這樣,不僅可以不用糧食養家禽、家畜,隻要漚點雜草、樹葉等物,一樣有足夠的肥料肥田種地。
“星辰哥哥,你不打算種稻子嗎?”
葉霜瞧得分明,男孩之中,除了星辰哥哥,所有人都說要種稻子了。她就不相信了,星辰哥哥能忍住不動心?
“等下半年,我家修好了再說。”
穆星辰的家,還沒有開始修建。他就在心裏盤算,後院要修得大一點,方便種地、種菜。至於稻田,他打算單獨留一塊大點的地方,從後山上引水迴來灌溉。
這樣,不僅免去了澆水的辛勞,還能保證稻田隨時都有充足的水份,不會變得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