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稻子
獵戶家的團寵女兒隻想安穩種田 作者:寶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三百文一個陶缸?我還以為幾十文就能買到。要不,我還是攢攢錢,先買一個陶缸好了。”
葉承直心裏有苦說不出,他手裏隻有四五十文錢,連一個陶缸都買不起,還得攢一段時間錢。看來,妹妹很了解他的口袋,一向窮得叮當響。
“二哥,你今年好好攢錢,明年不僅有錢買個陶缸種藕,或許還能和我們一樣,找個小生意賺錢。”
大哥和二哥比她大,再過幾年,就該成年了。他們手上沒有什麽銀錢,可有些不方便。二哥學著攢錢做生意,慢慢就能培養起正確的金錢觀念了。
大哥、二哥學會管理手上的小生意,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將來也能順利接管家裏的一些事情,不用再花大力氣從頭學起。
“妹妹,二哥聽你的。從今天開始,二哥再也不亂花錢了,我要把零花錢攢起來做本錢。”
“大哥,二哥說要好好攢錢,你得負責監督二哥。”
葉霜不放心二哥一時興起的攢錢計劃,還是讓大哥監督靠譜一些。免得二哥到時候拿不出一分錢,那還怎麽做生意?沒賺錢就花錢,將來生意不賠本就算好的了。
“二弟,你每月月初交五十文零花錢給我,我和你一起攢錢。”
“每月五十文不多,我省省就出來了。”
每月交五十文出去,葉承直並不覺著省得辛苦。離過年還有六個月,到年底他就可以攢上三百文錢。
三百文錢,他們一起買陶缸,應該能剩下一點。再加上過年的壓歲錢,還有大哥攢下的那份錢,做小生意的本錢應該差不了多少。
“表弟,你們明年打算做什麽小生意?我和益實可以加入嗎?”
趙益誠原本對做生意的興趣不大,但小表妹都做起了小生意。他們這麽大了,隻知道一門心思讀書求學問,卻對世俗經濟的學問一無所知。即便以後考取了功名,對百姓民生不了解,也不見得就能做出什麽功績來。
“兩位表哥,這事兒你們最好先問過外祖父。要是外祖父同意,我們歡迎你們一起做小生意。”
葉承廉心知,外祖父希望兩位表哥走科舉之路,和他們家放棄科舉不一樣。要是兩位表哥做生意的事情,被不懷好意者告發,那他們將來的科舉之路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就難說了。
“表弟說得是。做生意的事情,我剛才仔細考慮過,我們還是不參與了。”
表弟雖然沒有明著說清楚,趙益誠卻快速反應過來,爺爺絕對不允許他們做生意,自毀前程。爺爺這麽多年辛苦辦學館,沒有做買賣求得更富裕的生活,就是為了他們的將來著想。
“士農工商”的劃分難以逾越,他們一旦行商,就再難改變身份上的烙印。不僅那些讀書人恥與他們為伍,就是官府也會給予嚴懲,剝奪他們科舉考試的機會。
後院裏的氣氛,因為趙益誠的話,一時有些冷清。葉家的男孩都是聰明人,此時也明白過來,趙先生家的孫子,不適合與他們一樣做生意。
“表哥,你們不和我們一起做生意,可以和我們一起種地,一起種蓮藕啊。”
“民以食為天”,古代農民的地位,可是僅次於士族階層。表哥們幹點農活,對他們來說,不是降低身份,而是了解民生民情的大事。古代的讀書人,不是最喜歡“耕讀傳家”嗎?
“表妹說得對,表弟,我們還是一起給這些菜蔬上肥吧。你們今年要是種得好,明年我和弟弟也在院子裏種菜。”
當下,冷清的後院重新恢複了熱鬧。葉霜站在一旁,指揮哥哥和他們的書童,還有她的小丫鬟們,在後院繼續忍著腐敗的臭氣,給地裏種的東西上肥。
“哥哥們,這裏施完肥了。我再帶你們去個好地方,跟我來吧。其他人不必跟著,你們就留在這裏除草吧。”
葉霜帶著哥哥們,走到東邊的一處院門,掏出鑰匙打開門,率先走了進去。
“妹妹,這個門一直關著,我們還沒看過呢,裏麵到底有什麽特別的東西?”
葉承直緊跟在妹妹後麵,滔滔不絕地追問。
“這處小院子,是爺爺留出來,打算以後給我住的。我暫時在前院住,瞧著這處院子的土地空著可惜。爹爹就來整理出兩塊小田,種上了稻子。”
“這兩塊小田裏的稻子,一塊田裏隻有三十來排。其中一塊施了不少農家肥,一塊地裏沒有施肥。你們看出來有什麽不同嗎?”
對,喪心病狂的葉霜,為了做種稻子的試驗,在自己將來居住的小院裏,單獨開出了兩塊小田,專門用來種水稻。這兩塊地整理好了,雖然不能蓄什麽水,但爹爹會每天過來,舀蓮花池裏的水澆水灌溉。
“這塊水稻一看就是施過肥的。你們看,這些稻穗長得多飽滿。稻穗還沒有完全變成金黃色,就已經沉甸甸地低下了頭。”
葉承廉走近長得茂盛的稻田旁邊,雙手小心地捧起變黃的稻穗,仔細觀察起來。
“表弟,這塊田裏的稻子,應該從種下去,就沒有施過肥吧?這些稻子長得不太飽滿,稻穗很多都是青色,稻子絕大多數都是扁扁的。估計再怎麽長,都是這樣了。就算收獲迴去,也隻能拿來喂雞喂鴨了。”
趙益誠則走到長得稀疏的稻田裏,隨意看了看稻田裏的稻子。一眼就能輕鬆望到頭的稻田裏,收成很差。也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麽稻米的收成。
“這塊稻子可惜了。要是和旁邊這塊一起施肥,同樣能長出不少稻子來。”
“表妹,這兩塊不一樣的稻田是誰種的?”
“表哥,這兩塊稻田都是我爹種的啊。”
浪費土地,要求以奇怪的方式種稻子的人,其實是葉霜。一開始,爹爹嫌麻煩,並不願意陪著她折騰。奈何,葉霜搬出了爺爺當救兵。稻田裏的活計,就全部落到爹爹頭上了。
“姑父他這麽種,也是為了嚐試怎麽種出更好的稻子嗎?”
“聽爹爹說,是這樣。”
葉承直心裏有苦說不出,他手裏隻有四五十文錢,連一個陶缸都買不起,還得攢一段時間錢。看來,妹妹很了解他的口袋,一向窮得叮當響。
“二哥,你今年好好攢錢,明年不僅有錢買個陶缸種藕,或許還能和我們一樣,找個小生意賺錢。”
大哥和二哥比她大,再過幾年,就該成年了。他們手上沒有什麽銀錢,可有些不方便。二哥學著攢錢做生意,慢慢就能培養起正確的金錢觀念了。
大哥、二哥學會管理手上的小生意,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將來也能順利接管家裏的一些事情,不用再花大力氣從頭學起。
“妹妹,二哥聽你的。從今天開始,二哥再也不亂花錢了,我要把零花錢攢起來做本錢。”
“大哥,二哥說要好好攢錢,你得負責監督二哥。”
葉霜不放心二哥一時興起的攢錢計劃,還是讓大哥監督靠譜一些。免得二哥到時候拿不出一分錢,那還怎麽做生意?沒賺錢就花錢,將來生意不賠本就算好的了。
“二弟,你每月月初交五十文零花錢給我,我和你一起攢錢。”
“每月五十文不多,我省省就出來了。”
每月交五十文出去,葉承直並不覺著省得辛苦。離過年還有六個月,到年底他就可以攢上三百文錢。
三百文錢,他們一起買陶缸,應該能剩下一點。再加上過年的壓歲錢,還有大哥攢下的那份錢,做小生意的本錢應該差不了多少。
“表弟,你們明年打算做什麽小生意?我和益實可以加入嗎?”
趙益誠原本對做生意的興趣不大,但小表妹都做起了小生意。他們這麽大了,隻知道一門心思讀書求學問,卻對世俗經濟的學問一無所知。即便以後考取了功名,對百姓民生不了解,也不見得就能做出什麽功績來。
“兩位表哥,這事兒你們最好先問過外祖父。要是外祖父同意,我們歡迎你們一起做小生意。”
葉承廉心知,外祖父希望兩位表哥走科舉之路,和他們家放棄科舉不一樣。要是兩位表哥做生意的事情,被不懷好意者告發,那他們將來的科舉之路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就難說了。
“表弟說得是。做生意的事情,我剛才仔細考慮過,我們還是不參與了。”
表弟雖然沒有明著說清楚,趙益誠卻快速反應過來,爺爺絕對不允許他們做生意,自毀前程。爺爺這麽多年辛苦辦學館,沒有做買賣求得更富裕的生活,就是為了他們的將來著想。
“士農工商”的劃分難以逾越,他們一旦行商,就再難改變身份上的烙印。不僅那些讀書人恥與他們為伍,就是官府也會給予嚴懲,剝奪他們科舉考試的機會。
後院裏的氣氛,因為趙益誠的話,一時有些冷清。葉家的男孩都是聰明人,此時也明白過來,趙先生家的孫子,不適合與他們一樣做生意。
“表哥,你們不和我們一起做生意,可以和我們一起種地,一起種蓮藕啊。”
“民以食為天”,古代農民的地位,可是僅次於士族階層。表哥們幹點農活,對他們來說,不是降低身份,而是了解民生民情的大事。古代的讀書人,不是最喜歡“耕讀傳家”嗎?
“表妹說得對,表弟,我們還是一起給這些菜蔬上肥吧。你們今年要是種得好,明年我和弟弟也在院子裏種菜。”
當下,冷清的後院重新恢複了熱鬧。葉霜站在一旁,指揮哥哥和他們的書童,還有她的小丫鬟們,在後院繼續忍著腐敗的臭氣,給地裏種的東西上肥。
“哥哥們,這裏施完肥了。我再帶你們去個好地方,跟我來吧。其他人不必跟著,你們就留在這裏除草吧。”
葉霜帶著哥哥們,走到東邊的一處院門,掏出鑰匙打開門,率先走了進去。
“妹妹,這個門一直關著,我們還沒看過呢,裏麵到底有什麽特別的東西?”
葉承直緊跟在妹妹後麵,滔滔不絕地追問。
“這處小院子,是爺爺留出來,打算以後給我住的。我暫時在前院住,瞧著這處院子的土地空著可惜。爹爹就來整理出兩塊小田,種上了稻子。”
“這兩塊小田裏的稻子,一塊田裏隻有三十來排。其中一塊施了不少農家肥,一塊地裏沒有施肥。你們看出來有什麽不同嗎?”
對,喪心病狂的葉霜,為了做種稻子的試驗,在自己將來居住的小院裏,單獨開出了兩塊小田,專門用來種水稻。這兩塊地整理好了,雖然不能蓄什麽水,但爹爹會每天過來,舀蓮花池裏的水澆水灌溉。
“這塊水稻一看就是施過肥的。你們看,這些稻穗長得多飽滿。稻穗還沒有完全變成金黃色,就已經沉甸甸地低下了頭。”
葉承廉走近長得茂盛的稻田旁邊,雙手小心地捧起變黃的稻穗,仔細觀察起來。
“表弟,這塊田裏的稻子,應該從種下去,就沒有施過肥吧?這些稻子長得不太飽滿,稻穗很多都是青色,稻子絕大多數都是扁扁的。估計再怎麽長,都是這樣了。就算收獲迴去,也隻能拿來喂雞喂鴨了。”
趙益誠則走到長得稀疏的稻田裏,隨意看了看稻田裏的稻子。一眼就能輕鬆望到頭的稻田裏,收成很差。也可以說,幾乎沒有什麽稻米的收成。
“這塊稻子可惜了。要是和旁邊這塊一起施肥,同樣能長出不少稻子來。”
“表妹,這兩塊不一樣的稻田是誰種的?”
“表哥,這兩塊稻田都是我爹種的啊。”
浪費土地,要求以奇怪的方式種稻子的人,其實是葉霜。一開始,爹爹嫌麻煩,並不願意陪著她折騰。奈何,葉霜搬出了爺爺當救兵。稻田裏的活計,就全部落到爹爹頭上了。
“姑父他這麽種,也是為了嚐試怎麽種出更好的稻子嗎?”
“聽爹爹說,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