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酸楚
獵戶家的團寵女兒隻想安穩種田 作者:寶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多謝親家。大家快別客氣,嚐嚐今天的菜,看看是否合各位的口味?”
葉清海不想過多和錢親家客套,趕緊招唿親戚們吃菜。
“顧先生,您請。”
“恭賀葉先生搬進新居,喜氣盈門。”
“多謝顧先生。”
桌上其他人也依次向葉清海敬酒,表達祝賀之意。葉家的親戚們難得有機會,見到顧先生這樣的人物。席間,他們也向顧先生表達了各自的敬意。
顧為民久經官場,對這樣的場合信手拈來。酒席間,他會和葉家的親戚們簡單地寒暄,不至於熱情到喧賓奪主,也不至於清冷到高高在上。
眾人問到書院的事情,他也是一兩句打發,很快就把宴席的話題,重新引到葉家的喬遷之喜上來。
葉霜還是和外祖母她們坐了一桌,這一迴,她沒再分神去聽桌上大人們之間的客套話,而是專心地享受來自外祖母的關愛,不斷給她夾菜和挑魚刺。
自從學會了自己吃飯,平時,葉霜已經難得享受到這種細致的照顧了。雖然她一直讓外祖母自己吃,不用管她。但外祖母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疼愛她,照顧她。
以前,外祖母一家過來做客,一般都是當天過來,當天迴去。因為家裏的房間有限,人多了難以住下。
現在新房修好,房間多了,家裏的親朋好友們就是同時留下來,也不愁沒地方住。所以,葉霜想留下外祖母,在家裏住上幾天。
當然,要是外祖父和兩位表哥願意一起留下來,就更好了。
外祖父私塾裏今年的田假,放得比去年晚。一來外祖父去了府城一趟,耽誤了十天。二來,她家修房子,外祖父就留哥哥們在鎮上繼續讀書。
所以,這迴外祖父不僅是來家裏參加喬遷宴,還把兩個哥哥送了迴來。外祖父也是來看書院的修建情況,還有他家的房子什麽時候能修建?
葉霜理了理外祖父的想法,心裏放心了,碗裏的飯菜吃起來更香了。她預計,外祖父他們一家人,應該會在家裏住上三五天。
至於舅爺爺一家,還有其他兩位嬸嬸的娘家,在不在家裏住下來,就不需要她去操心了。到時候,她頂多幫家裏安排點菜肴,說不定這事兒還用不到她呢。
吃過午飯,眾人坐著閑聊了一會兒,葉霜就帶著外祖母,去了她睡的房間參觀,同時打算讓外祖母在房間裏休息。
“外祖母,我們家房間可多了,這迴您說什麽也要留下來,住些天再走。好不好,外祖母?”
“我可愛的小外孫,你外祖父這迴過來,原本就打算多住幾天。你的兩個表哥,也會住下來玩幾天。他們啊,早就念叨著要到你們家過田假了。”
“外祖母,太好了,你們這迴終於能留下來住了。等你們家的房屋修建好,你們就不用鎮上、村裏兩邊跑。到時候,我天天跑到外祖母家裏,混吃混喝。”
“瞧你這高興的勁!你天天到外祖母家,外祖母高興都來不及呢,說什麽混吃混喝的胡話?你天天來,外祖母就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外祖母,當真?您說得我現在就開始嘴饞了。”
“外祖母說的話,千真萬確。這一年到頭,你們家都忙成什麽樣了?外頭人看著你們家越來越光鮮,又是各種生意,又是買了下人。可外祖母看得很清楚,就說今年吧,你們都沒空到家裏來看我們。”
吳安珍說著說著,眼眶就有些紅了。這半年,葉家的變化很大。她女兒的兩個妯娌又各自生了一個娃娃,葉家還要忙著蓋房子,幫忙修建書院,還要兼顧各種生意。
她的女兒,還不知道平時累成什麽樣呢?作為母親,想到這些,她心裏就疼得不行。
連帶著她的這個小外孫,她都沒有多見見的機會。今年的幾迴見麵,還是在葉家和顧先生辦的幾迴宴席上,匆匆見過。
可愛的外孫女,她還沒見幾麵,沒多疼疼她,轉眼就已經四歲了。想起這些,她的心中怎不倍感酸楚?
“外祖母,您不要難過,以後您就可以天天見到娘親和霜霜,還有大哥、二哥了。”
“嗯,乖外孫說得對,外祖母總算是快盼到這一天了。”
都說女兒是母親的貼身小棉襖,外孫女同樣是她的小棉襖。
“外祖母,你陪我在床上睡一會兒吧,我想睡個午覺。”
現在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隻要不是站到太陽底下,屋裏還是很涼快。葉霜每天吃過午飯,都會留一點午休時間,好保證下午上學精神充沛,不打瞌睡。
葉霜形成午睡的習慣後,家裏的幾個哥哥們見識了妹妹下午讀書的精神頭,也學著她的習慣,每天睡一會兒午覺。
下午他們不用上學,但吃飽了總是容易犯困。她陪著外祖母休息一會兒,順便睡個懶覺再好不過。
“外祖母上午坐了一個時辰的馬車,也累了,就陪著我的小外孫休息會兒。”
吳安珍隻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兒,就從床上坐了起來。她看了看外孫女睡得粉嘟嘟、紅撲撲的小臉蛋,又摸了摸葉霜的額頭和後背,確定沒有冒汗,才放心地整理了頭發和衣裙,出了房間。
鄉下地方,先前住的都不是富裕人家。所以,葉家村的宴席,都是請吃中午一頓飯。
吳安珍一路走到前院,女兒還在院子裏,指揮下人們收拾剩飯剩菜,清洗碗筷等物。
葉家的年輕一輩男人們,也沒有去陪客,而是在安排人歸置桌椅板凳,打掃院子。
吳安珍點了點頭,雖然女兒還是忙碌,但現在已經比之前好多了。至少女兒很多事,都不用親自動手。她隻要動動腦筋,安排下人們去做就行了。
“女兒,看到你爹和兩個侄兒沒有?”
“娘,您不是在霜霜屋裏休息嗎?這才一小會兒,您怎麽出來了?”
“娘休息一會兒就夠了,白天也睡不太著。”
“娘,爹和顧先生他們去後山書院了。益誠、益實和承廉他們幾個也一起去了。”
葉清海不想過多和錢親家客套,趕緊招唿親戚們吃菜。
“顧先生,您請。”
“恭賀葉先生搬進新居,喜氣盈門。”
“多謝顧先生。”
桌上其他人也依次向葉清海敬酒,表達祝賀之意。葉家的親戚們難得有機會,見到顧先生這樣的人物。席間,他們也向顧先生表達了各自的敬意。
顧為民久經官場,對這樣的場合信手拈來。酒席間,他會和葉家的親戚們簡單地寒暄,不至於熱情到喧賓奪主,也不至於清冷到高高在上。
眾人問到書院的事情,他也是一兩句打發,很快就把宴席的話題,重新引到葉家的喬遷之喜上來。
葉霜還是和外祖母她們坐了一桌,這一迴,她沒再分神去聽桌上大人們之間的客套話,而是專心地享受來自外祖母的關愛,不斷給她夾菜和挑魚刺。
自從學會了自己吃飯,平時,葉霜已經難得享受到這種細致的照顧了。雖然她一直讓外祖母自己吃,不用管她。但外祖母還是像她小時候一樣,疼愛她,照顧她。
以前,外祖母一家過來做客,一般都是當天過來,當天迴去。因為家裏的房間有限,人多了難以住下。
現在新房修好,房間多了,家裏的親朋好友們就是同時留下來,也不愁沒地方住。所以,葉霜想留下外祖母,在家裏住上幾天。
當然,要是外祖父和兩位表哥願意一起留下來,就更好了。
外祖父私塾裏今年的田假,放得比去年晚。一來外祖父去了府城一趟,耽誤了十天。二來,她家修房子,外祖父就留哥哥們在鎮上繼續讀書。
所以,這迴外祖父不僅是來家裏參加喬遷宴,還把兩個哥哥送了迴來。外祖父也是來看書院的修建情況,還有他家的房子什麽時候能修建?
葉霜理了理外祖父的想法,心裏放心了,碗裏的飯菜吃起來更香了。她預計,外祖父他們一家人,應該會在家裏住上三五天。
至於舅爺爺一家,還有其他兩位嬸嬸的娘家,在不在家裏住下來,就不需要她去操心了。到時候,她頂多幫家裏安排點菜肴,說不定這事兒還用不到她呢。
吃過午飯,眾人坐著閑聊了一會兒,葉霜就帶著外祖母,去了她睡的房間參觀,同時打算讓外祖母在房間裏休息。
“外祖母,我們家房間可多了,這迴您說什麽也要留下來,住些天再走。好不好,外祖母?”
“我可愛的小外孫,你外祖父這迴過來,原本就打算多住幾天。你的兩個表哥,也會住下來玩幾天。他們啊,早就念叨著要到你們家過田假了。”
“外祖母,太好了,你們這迴終於能留下來住了。等你們家的房屋修建好,你們就不用鎮上、村裏兩邊跑。到時候,我天天跑到外祖母家裏,混吃混喝。”
“瞧你這高興的勁!你天天到外祖母家,外祖母高興都來不及呢,說什麽混吃混喝的胡話?你天天來,外祖母就天天給你做好吃的。”
“外祖母,當真?您說得我現在就開始嘴饞了。”
“外祖母說的話,千真萬確。這一年到頭,你們家都忙成什麽樣了?外頭人看著你們家越來越光鮮,又是各種生意,又是買了下人。可外祖母看得很清楚,就說今年吧,你們都沒空到家裏來看我們。”
吳安珍說著說著,眼眶就有些紅了。這半年,葉家的變化很大。她女兒的兩個妯娌又各自生了一個娃娃,葉家還要忙著蓋房子,幫忙修建書院,還要兼顧各種生意。
她的女兒,還不知道平時累成什麽樣呢?作為母親,想到這些,她心裏就疼得不行。
連帶著她的這個小外孫,她都沒有多見見的機會。今年的幾迴見麵,還是在葉家和顧先生辦的幾迴宴席上,匆匆見過。
可愛的外孫女,她還沒見幾麵,沒多疼疼她,轉眼就已經四歲了。想起這些,她的心中怎不倍感酸楚?
“外祖母,您不要難過,以後您就可以天天見到娘親和霜霜,還有大哥、二哥了。”
“嗯,乖外孫說得對,外祖母總算是快盼到這一天了。”
都說女兒是母親的貼身小棉襖,外孫女同樣是她的小棉襖。
“外祖母,你陪我在床上睡一會兒吧,我想睡個午覺。”
現在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隻要不是站到太陽底下,屋裏還是很涼快。葉霜每天吃過午飯,都會留一點午休時間,好保證下午上學精神充沛,不打瞌睡。
葉霜形成午睡的習慣後,家裏的幾個哥哥們見識了妹妹下午讀書的精神頭,也學著她的習慣,每天睡一會兒午覺。
下午他們不用上學,但吃飽了總是容易犯困。她陪著外祖母休息一會兒,順便睡個懶覺再好不過。
“外祖母上午坐了一個時辰的馬車,也累了,就陪著我的小外孫休息會兒。”
吳安珍隻迷迷糊糊睡了一會兒,就從床上坐了起來。她看了看外孫女睡得粉嘟嘟、紅撲撲的小臉蛋,又摸了摸葉霜的額頭和後背,確定沒有冒汗,才放心地整理了頭發和衣裙,出了房間。
鄉下地方,先前住的都不是富裕人家。所以,葉家村的宴席,都是請吃中午一頓飯。
吳安珍一路走到前院,女兒還在院子裏,指揮下人們收拾剩飯剩菜,清洗碗筷等物。
葉家的年輕一輩男人們,也沒有去陪客,而是在安排人歸置桌椅板凳,打掃院子。
吳安珍點了點頭,雖然女兒還是忙碌,但現在已經比之前好多了。至少女兒很多事,都不用親自動手。她隻要動動腦筋,安排下人們去做就行了。
“女兒,看到你爹和兩個侄兒沒有?”
“娘,您不是在霜霜屋裏休息嗎?這才一小會兒,您怎麽出來了?”
“娘休息一會兒就夠了,白天也睡不太著。”
“娘,爹和顧先生他們去後山書院了。益誠、益實和承廉他們幾個也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