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司橋戰役,陳德良是一定要參與的,第九軍需要經曆一些真正殘酷的戰鬥,不然就算空有精良的裝備又有何益呢。
這個國家最後的敵人是虎視眈眈中華上百年,一衣帶水的惡鄰。那條舉全國之力想要吞下這片肥沃土壤的毒蛇,可是有著吞象的野心。
陳德良固執地認為部隊的戰鬥力不僅僅取決於裝備,還要有一顆無畏的心。他想要將第九軍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鐵軍,能在麵對任何部隊都不落下風的雄獅。
第九軍在向挺司橋迫進時,吳佩孚緊急調派陳嘉謨前往支援。
陳嘉謨是直係大將,鄂省軍務督理兼第二十五師師長,之前一直坐鎮武昌,誰也沒想到北伐軍的進攻節奏居然這麽恐怖,十天不到的時間從湘省打到了鹹寧。
吳佩孚在8月25號抵達漢口,令宋大霈、董政國收集前線被擊潰的退兵固守汀泗橋、鹹寧,陳嘉謨也率領了萬餘精兵來援。
橋下河水蜿蜒曲折,從西南向北斜穿挺司橋鎮,橋則自西南向東北橫亙於水麵。有鐵絲固定在樁上,重重鐵絲網用以阻止敵軍前進。
橋的北部山陵起伏,南部地勢平坦,宋大霈集結一萬多潰軍在橋北高地構築堅固工事,處處設防,憑河固守。
十幾年前,湘鄂戰爭中,趙恆錫曾率領數萬大軍圍攻挺司橋,還是因為天塹而無法渡河,铩羽而歸。吳佩孚因此得到鄂省,可見挺司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陳德良帶領第九軍埋頭趕路,在26日中午抵達挺司橋附近,正好碰到一股向挺司橋撤退的潰軍,大概一個團左右的兵力,順手繳了該團武裝,又得到千餘把槍,還生俘了團長,無意間削弱了本該屬於在挺司橋方麵的力量。
第九軍用無線電報告訴李濟深,全軍已經抵達挺司橋旁,隨時能對橋北敵軍發起進攻。
27日上午六點的時候,第四軍第十二師和張作帶領的混成團沿著鐵路北進,向著挺司橋衝正麵進攻。
時間往前推移,在前一天晚上,李濟深得知陳德良會在第二天到達,當即答應第十二師三十團團長李翔的請求。
三十團自告奮勇,想要在夜間趁著河水高漲,尋覓漁船渡河。
李翔在附近的港灣找到幾十艘漁船,一夜之間就將全團渡過河對岸。時值深夜,黃嘉謨以為江水暴漲,北伐軍望江興歎,放鬆了警惕。
三十團派出幾名熟悉水性的士兵,在離挺司橋東麵比較遠的地方秘密查看河水深度,終於找到最深的地方隻到成年男子腰間之處的河水。
由偵察隊長率兵幾十名士兵在夜幕下迅速衝過彼岸,隱秘又迅速地向敵軍接近,敵軍槍聲稀疏,很少有還擊。
當時夜靜更深,槍聲慢慢小了下來,吳軍根本沒有發現三十團鑽隙潛進。
橋北的守軍睡得正香,三十團在天蒙蒙亮時,從敵軍後背突然殺來。槍聲在拂曉前響起,將守軍自夢中驚醒。
吳軍望向橋邊,發現橋上空無一人,江麵也隻有洶湧的江水在流淌,不知道這叫殺聲從何處而來。
直到從身後射來致命的子彈,才將他們點醒,原來敵人早就已經過河。頓時亂作一團,四處逃竄。
張作等人適時從橋的正麵出現,敵軍一開始還能頑強抵抗。
陳德良收到李任潮的進攻信號時,下令王健帶領二、三兩團參與進攻。
第四軍和第九軍發起全線總攻擊,王健帶領著兩個團向還占領著優勢陣地的敵人發起猛衝。
起初敵軍還在反抗,宋大霈甚至想著奪迴失地,寸土不讓。
第九軍的士兵一向喜歡打硬仗,敵軍越是頑強越能激起他們的熱血,王健帶領的士兵有的遊泳過河,有的衝上鐵絲阻撓的鐵橋,根本不懂得害怕是何物。
第四軍的戰士也抱著為革命犧牲的精神毫不畏懼,互相配合,努力奮進。
第四、第九軍前後夾擊、前赴後繼地猛攻下,吳軍看著不斷死去的隊友,心理防線終於被擊破,紛紛後退,大部分敵軍或者被俘或者被擊斃。
上午九點,王健占據橋北,北伐軍完全占領挺司橋,戰鬥勝利結束。
陳德良來不及打掃戰場,命令王健乘勝追擊,勢要徹底殺潰敵軍。
王健率領部下急起直追,一路追到鹹寧。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王健對地形險要的鹹寧城發起進攻。
這不要命的架勢將一路敗退早就膽寒的敵軍嚇得棄城而逃、望風流竄。
28號順利複克鹹寧,陳德良將敵軍一路趕到賀山橋附近。
這時陳德良才製止了王健繼續追敵的指令,因為吳佩孚已經率領幾萬精兵從漢口南下,抵達賀山橋。
勇敢不是魯莽,敵軍以逸待勞,敵眾我寡,要想勝利還得有耐心。
陳德良先在鹹寧附近休整部隊,同時也是在等待李中仁、唐生誌的到來。
挺司橋一戰,第九軍大發神威,幫助第四軍順利奪下勝利,讓第四軍充滿感激。
對於戰利品的分割,李任潮和陳德良都不是小氣之人,雙方就各憑本事,拿走自己繳獲敵軍的武器。
整個戰役中,宋大霈的部隊幾全軍覆沒,不過因為他們不是屬於吳軍的精銳,陳德良看得上眼的武器不多,最後隻是繳獲了一千多杆長短槍,四門大炮,八挺機槍。
第九軍傷亡人數兩百餘人,擊斃敵軍一千多人,這還是敵軍地形占優,才能打出的“良好戰績”。
挺司橋隻是開胃菜,真正的大戰還是賀勝橋,在這裏吳佩孚集結了他真正的精銳,堪稱直係部隊的戰力巔峰。
陳德良有意向要和他們硬碰硬,他還挺期待自己的部隊在這些舊係軍閥隊伍的精銳麵前能打出什麽樣的戰績。
李中義到達鹹寧的第二天,唐山誌趕到了,短時間內第一軍第二師、第七軍、第八軍都在向鹹寧開進,兵勢銳不可擋。
加起來超過五萬多的大軍雲集鹹寧,與號稱十萬精兵的吳佩孚即將在賀山橋展開決戰。
這個國家最後的敵人是虎視眈眈中華上百年,一衣帶水的惡鄰。那條舉全國之力想要吞下這片肥沃土壤的毒蛇,可是有著吞象的野心。
陳德良固執地認為部隊的戰鬥力不僅僅取決於裝備,還要有一顆無畏的心。他想要將第九軍打造成一支真正的鐵軍,能在麵對任何部隊都不落下風的雄獅。
第九軍在向挺司橋迫進時,吳佩孚緊急調派陳嘉謨前往支援。
陳嘉謨是直係大將,鄂省軍務督理兼第二十五師師長,之前一直坐鎮武昌,誰也沒想到北伐軍的進攻節奏居然這麽恐怖,十天不到的時間從湘省打到了鹹寧。
吳佩孚在8月25號抵達漢口,令宋大霈、董政國收集前線被擊潰的退兵固守汀泗橋、鹹寧,陳嘉謨也率領了萬餘精兵來援。
橋下河水蜿蜒曲折,從西南向北斜穿挺司橋鎮,橋則自西南向東北橫亙於水麵。有鐵絲固定在樁上,重重鐵絲網用以阻止敵軍前進。
橋的北部山陵起伏,南部地勢平坦,宋大霈集結一萬多潰軍在橋北高地構築堅固工事,處處設防,憑河固守。
十幾年前,湘鄂戰爭中,趙恆錫曾率領數萬大軍圍攻挺司橋,還是因為天塹而無法渡河,铩羽而歸。吳佩孚因此得到鄂省,可見挺司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陳德良帶領第九軍埋頭趕路,在26日中午抵達挺司橋附近,正好碰到一股向挺司橋撤退的潰軍,大概一個團左右的兵力,順手繳了該團武裝,又得到千餘把槍,還生俘了團長,無意間削弱了本該屬於在挺司橋方麵的力量。
第九軍用無線電報告訴李濟深,全軍已經抵達挺司橋旁,隨時能對橋北敵軍發起進攻。
27日上午六點的時候,第四軍第十二師和張作帶領的混成團沿著鐵路北進,向著挺司橋衝正麵進攻。
時間往前推移,在前一天晚上,李濟深得知陳德良會在第二天到達,當即答應第十二師三十團團長李翔的請求。
三十團自告奮勇,想要在夜間趁著河水高漲,尋覓漁船渡河。
李翔在附近的港灣找到幾十艘漁船,一夜之間就將全團渡過河對岸。時值深夜,黃嘉謨以為江水暴漲,北伐軍望江興歎,放鬆了警惕。
三十團派出幾名熟悉水性的士兵,在離挺司橋東麵比較遠的地方秘密查看河水深度,終於找到最深的地方隻到成年男子腰間之處的河水。
由偵察隊長率兵幾十名士兵在夜幕下迅速衝過彼岸,隱秘又迅速地向敵軍接近,敵軍槍聲稀疏,很少有還擊。
當時夜靜更深,槍聲慢慢小了下來,吳軍根本沒有發現三十團鑽隙潛進。
橋北的守軍睡得正香,三十團在天蒙蒙亮時,從敵軍後背突然殺來。槍聲在拂曉前響起,將守軍自夢中驚醒。
吳軍望向橋邊,發現橋上空無一人,江麵也隻有洶湧的江水在流淌,不知道這叫殺聲從何處而來。
直到從身後射來致命的子彈,才將他們點醒,原來敵人早就已經過河。頓時亂作一團,四處逃竄。
張作等人適時從橋的正麵出現,敵軍一開始還能頑強抵抗。
陳德良收到李任潮的進攻信號時,下令王健帶領二、三兩團參與進攻。
第四軍和第九軍發起全線總攻擊,王健帶領著兩個團向還占領著優勢陣地的敵人發起猛衝。
起初敵軍還在反抗,宋大霈甚至想著奪迴失地,寸土不讓。
第九軍的士兵一向喜歡打硬仗,敵軍越是頑強越能激起他們的熱血,王健帶領的士兵有的遊泳過河,有的衝上鐵絲阻撓的鐵橋,根本不懂得害怕是何物。
第四軍的戰士也抱著為革命犧牲的精神毫不畏懼,互相配合,努力奮進。
第四、第九軍前後夾擊、前赴後繼地猛攻下,吳軍看著不斷死去的隊友,心理防線終於被擊破,紛紛後退,大部分敵軍或者被俘或者被擊斃。
上午九點,王健占據橋北,北伐軍完全占領挺司橋,戰鬥勝利結束。
陳德良來不及打掃戰場,命令王健乘勝追擊,勢要徹底殺潰敵軍。
王健率領部下急起直追,一路追到鹹寧。幹脆一不做二不休,王健對地形險要的鹹寧城發起進攻。
這不要命的架勢將一路敗退早就膽寒的敵軍嚇得棄城而逃、望風流竄。
28號順利複克鹹寧,陳德良將敵軍一路趕到賀山橋附近。
這時陳德良才製止了王健繼續追敵的指令,因為吳佩孚已經率領幾萬精兵從漢口南下,抵達賀山橋。
勇敢不是魯莽,敵軍以逸待勞,敵眾我寡,要想勝利還得有耐心。
陳德良先在鹹寧附近休整部隊,同時也是在等待李中仁、唐生誌的到來。
挺司橋一戰,第九軍大發神威,幫助第四軍順利奪下勝利,讓第四軍充滿感激。
對於戰利品的分割,李任潮和陳德良都不是小氣之人,雙方就各憑本事,拿走自己繳獲敵軍的武器。
整個戰役中,宋大霈的部隊幾全軍覆沒,不過因為他們不是屬於吳軍的精銳,陳德良看得上眼的武器不多,最後隻是繳獲了一千多杆長短槍,四門大炮,八挺機槍。
第九軍傷亡人數兩百餘人,擊斃敵軍一千多人,這還是敵軍地形占優,才能打出的“良好戰績”。
挺司橋隻是開胃菜,真正的大戰還是賀勝橋,在這裏吳佩孚集結了他真正的精銳,堪稱直係部隊的戰力巔峰。
陳德良有意向要和他們硬碰硬,他還挺期待自己的部隊在這些舊係軍閥隊伍的精銳麵前能打出什麽樣的戰績。
李中義到達鹹寧的第二天,唐山誌趕到了,短時間內第一軍第二師、第七軍、第八軍都在向鹹寧開進,兵勢銳不可擋。
加起來超過五萬多的大軍雲集鹹寧,與號稱十萬精兵的吳佩孚即將在賀山橋展開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