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貧辦就在省委大院靠河邊的一棟兩層的小樓裏。小樓是磚木結構,青磚黑瓦,人字形斜頂,兩米高的圍牆使成為省委大院中的院中院,從建築風格看,估計是民國時期建造的,十分古樸,充滿歲月的滄桑。
張進強平時上下班,想沿河邊走時,都要路過這棟小樓。偶爾會看見有人在二樓走廊或在一樓園子裏行走,他們基本上都穿深色中山裝。估計這個單位人不是很多,顯得冷清。開始張進強並不知道是什麽單位在這裏辦公,他也沒有想知道是什麽單位的欲望。一點好奇心促使他帶著探究的目光,向裏麵張望。很久以後,張進強也不知道從誰的口裏才知道是省扶貧辦在這裏辦公。有時,也會遇到從這裏進出的人,如果離得很近,大家禮節性地打打招唿。慢慢地他也認識一位在這裏工作的人,他叫蘇楠,瘦高個,四十多歲,總愛穿一身藍色中山裝,聽說他是人事處處長。
張進強感覺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自己路過這裏已經四年了,從沒有過問過這樓及所在單位的情況,連一次都沒有進過這個小院的大門。今天為了扶貧,他第一次走進這個小院。隻在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過去一心隻為做好工作,其他與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人和單位都漠不關心是錯誤的,應該是把做工作與交朋友結合起來,最終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他在一樓辦公室的門牌上沒有找到人事處,從左邊樓梯上二樓,樓梯和二樓走廊的地板是木板,刷了一層棕色的油漆,顯得深沉和悠遠,走起來發出咚咚的響聲,還有一股陳舊和油漆散發出來的氣味。在二樓終於看到了人事處的牌子,他直接走到人事處辦公室門口,門開著,看見蘇楠在埋頭寫東西。張進強輕輕地敲了一下門,喊了一聲蘇處長,蘇楠抬起頭來,正好看見他。
張處長,你怎麽來了?蘇楠站起身,用奇怪的眼光看著張進強,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他馬上反應過來,趕緊招唿張進強進門,在沙發上坐下,又給他倒茶。他還沒坐下來,就問張進強有什麽事?
張進強告訴他,自己在東山縣扶貧,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掛任東山縣委副書記,主要扶貧該縣的桃花鄉。桃花鄉一共六個行政村,除了一個行政村在鄉政府所在地外,其餘五個行政村都不通公路,給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困難,老百姓非常貧困,想到省扶貧辦申請一點資金,自己投工投勞,修通鄉政府到各村的公路。
蘇楠說,這件事歸我們扶貧處管,你先喝水,然後我帶你去扶貧處找劉處長。
水不喝了,請蘇處長帶我到扶貧處,張進強站起身來。蘇楠帶著張進強來到二樓最裏麵一間辦公室,門牌上寫著扶貧處。蘇楠敲了一下辦公室的門,劉處長,省委辦公廳的張處長找你有事。
劉處長馬上來到門口,把蘇楠和張進強迎進辦公室,安排他們在長沙發上坐下,她又去倒了兩杯茶,送給蘇楠和張進強。張進強看了一下這間辦公室,雖然不大,收拾得幹淨整潔,窗台上一盆蔥鬱的蘭草開著白花,傳遞著淡淡的清香,也給辦公室增添了生氣,讓房間彌漫了悠遠的文化氣息。
蘇楠介紹,這是省委辦公廳張進強處長,這是我們扶貧處的劉芳處長。
劉芳與張進強握手,說,大家都在一個院工作,平時各忙各的,見麵的機會不多。
張進強知道她說這話的意思是,雖然都在省委大院工作這麽久,互相還不認識,有些不可思議。張進強何嚐不是這種感覺,當他見到她時,感到十分驚訝,因為這個人他從來沒見過。按理說都在一個大院工作,時間可能要以年來計算,不可能一次都沒有遇見過。這充分說明陌生並不完全是距離造成的。張進強接著劉芳的話講,是的,是的,今後多交流。
劉芳四十六七歲。身高偏矮,身體顯胖,戴一副深度眼鏡,著一身灰色衣服。
蘇楠對劉芳說,張處長在東山縣扶貧,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掛任東山縣委副書記,主要扶貧該縣的桃花鄉。桃花鄉一共六個行政村,除了一個行政村在鄉政府所在地外,其餘五個行政村都不通公路,給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困難。張處長想幫助桃花鄉在省扶貧辦申請一點資金,組織老百姓投工投勞,修通鄉政府到各村的公路。
張進強從公文包裏取出申請報告交給劉芳。然後說,五個行政村不通公路,老百姓賣和買東西都很不方便,生產生活成本很高。比如,好不容易把豬喂大了,想換點錢,這也是農村普通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由於沒有公路,得請人抬到鄉場賣,離鄉場近一點村,最少也得花二百元,遠一點的要開四五百元,由於運輸費用高,老百姓養豬也找不到錢,其他方麵找錢的渠道就更少更窄,老百姓生活確實很苦。我們想把鄉政府到各村的路修通,想請省扶貧辦解決買炸藥、工具等方麵的資金,我們組織村民投工投勞。
劉芳認真地看完報告,麵帶難色地說,張處長,非常遺憾,今年的扶貧資金已經全部下撥下去了,而且一點機動資金都沒留。我知道東山縣的桃花鄉很貧困,修通村公路確實很有必要,也應該修。再說,我們必定都在一個大院工作,雖然以前見麵不多,不等於今後仍然見麵少。特別是今天認識後,彼此都有了印象,今後一定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你第一次來找我們辦事,我內心真不想讓你空手而歸。
張進強感到心像沉入水底,全身發涼,他用乞求的口氣問劉處長,還有其他辦法嗎?
劉芳埋著頭想了又想,抬頭說,應該沒有別的辦法。
蘇楠說,你已經盡力了,當地黨委政府也能理解。他們都知道,申請資金也好,項目也好,不是一申請就會得到,得到的是少數,得不到的是多數,他們也應該也習慣了。
是的,作為扶貧辦的人,都是別人來求他們辦事,讓別人失望的事,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們不會因此而有半點難過。可對張進強來講,修不通這條路,他就是感到沒盡到力,因此而內疚。
張進強非常難過地告別了劉芳、蘇楠,同時,也謝謝他們熱情地接待。
張進強從省扶貧辦出來,沿著河邊走著,他也沒有想好往哪裏走。這條路他記不清走過多少遍,但是,從來沒一次像今天這樣腳步沉重,底氣不足。河兩岸櫻花盛開,賞花的人、行走的人絡繹不絕。河水湛藍,白鷺掠過,河對岸小學孩子們朗朗讀書聲,這一切他看見了聽見了,怎麽也進不了他的心裏。他感歎自己的力量有限,自己的無力。
他突然想到已經好幾天沒有與劉敏聯係了,他想見到她。他撥通了劉敏的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笑聲,我還以為你把我忘了,是不是突然發現秘書走丟了吧?
你應該主動匯報工作,我不打電話,你準備脫離組織是嗎?張進強說劉敏。
我聽你的聲音有點低沉,好像沒精打采似的,事情辦得不順利吧?劉敏問。
你在哪兒?
我在天陽經濟開發區,正準備迴來,劉敏迴答。
張進強抬手看表,上午十一點四十分。我們下午兩點半在清水河邊上的春光茶室見麵,匯總一下情況。
好的,下午見,正想給你匯報工作,你就來電話了。
下午兩點半鍾,張進強來到春光茶室,這個茶室古香古色,地上鋪的是青磚,桌椅凳全是木製的,噴的是黑紅色漆,裏麵人很少,十分清靜。劉敏站在最裏麵靠窗子卡座處向張進強招手。
卡座的桌子是長方形,桌子的一邊緊貼窗子下麵的牆,桌子的長與牆麵垂直,座位是皮沙發。張進強在劉敏的對麵坐下。
劉敏今天穿白底青花連衣裙,腳上穿的是白色高跟鞋,青絲短發,右手提一個白色小布包,這不就是二三十年代女性嗎?張進強感覺自己穿越到民國時代,看著她發呆。
你怎麽了?劉敏奇怪地問。
我穿越了,穿越到民國時期,是你帶著我穿越的。
劉敏上下打量了自己,又向四周看,覺得沒什麽變化,不得其解。
你看你這身打扮,典型的民國女性的打扮。劉敏這才反應過來,笑著問,好看嗎?
當然好看,極大地擴展了我的思維空間。讓我想到了小鎮,小鎮的火車站,生鏽的鐵軌,軌道兩邊的芳草,一位一頭短發,著藍色上衣,黑色裙子,穿一雙露出腳背的布鞋,腳上穿的是白色長筒襪子,手提藤編旅行箱的姑娘。
你真是一個浪漫的詩人。劉敏為自己的打扮引起張進強浮想聯翩而暗自得意。她意識到張進強這個人雖然觀念較新,思想活躍,但是,他的另一麵卻比較傳統。
你到了多久,張進強問她。
剛到,我點了一壺茶,還需要點其他的東西嗎?劉敏問。
再上一盤南瓜子吧。
一壺茶、一碟南瓜子和兩個紫砂茶杯上來了。劉敏給張進強倒了一杯,給自己也倒了一杯,應該是今年的春茶,淡淡的清香撲鼻。
張進強品了一口,脫口而出,好茶。
劉敏也喝了小口,也感覺確實香。
見過趙蘭了吧?劉敏突然問道。
見過,就是迴天陽的第二天晚上見的,黎強約的,並組的局。張進強接著說,迴來的第二天早上,黎強打電話告訴我,他們公司有一批六七成新的電腦,想支援桃花鄉,讓我晚上過去細談。你知道的,你培訓桃花鄉幹部時,我讓你把桃花鄉小學的教師一塊培訓,還說要給他們弄幾台電腦,讓孩子們早點學習電腦知識。話是說出去了,但是,電腦從哪裏弄,連我自己都沒想好。可是話已經放出去了,我總不能失信於讓孩子們。真是想睡覺,有人送枕頭來了。
是趙蘭給你送的枕頭。劉敏冒出一句話。
你怎麽和黎強說得一模一樣,一字不差。張進強驚奇地望著劉蘭。
張進強繼續說,我想到要去省教育廳申請桃花鄉小學學生寄宿樓經費,就把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長約去了,在那種融合的場合談項目,總比在辦公室公對公談好多了吧。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管全省學校項目建設,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很快就會開展,我把這個處的處長請過去,那黎強不得謝天謝地,也算報答他送我們電腦的情意。黎強把秦大海也請去了。
張進強把電腦的來曆,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長對桃花鄉小學寄宿樓的表態、秦大海聯係物資的事情都告訴了劉敏。
劉敏說,寄宿樓建設問題解決了,真是太好了,起碼我們這次的任務算完成了一半。我覺得你太會整合資源了,你是有錢會辦事,沒有錢也能辦事的人。
劉敏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直說。張進強對劉敏說。
我說,你別生氣。
我不會生氣,直說。張進強說道。
我覺得趙蘭對我們的工作很上心,是因為你的原因。劉敏不敢直視張進強,把頭偏在一邊說。
我不完全否認你的說法,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趙蘭對扶貧工作有情懷。張進強說。
她怎麽可能對扶貧工作有情懷,我看是對你有情懷。劉敏說道。
趙蘭是我們省道義市黎陽縣人,她母親是黎陽縣一中的中文教師,父親是黎陽縣唯一一個貧困鄉的黨委書記,一直都在做扶貧工作,也經常給趙蘭講扶貧工作。她了解扶貧工作,理解扶貧工作,支持扶貧工作就不奇怪了吧。張進強把他知道的情況都告訴了劉敏。
我還以為她是從哪個大城市來的嬌姐姐,原來是我們省的。劉敏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趙蘭普通話很標準,氣質高雅,怎麽看都不像從縣裏來的。張進強能夠知道這些情況,說明他們那天晚上進行了深入的交談。
張進強平時上下班,想沿河邊走時,都要路過這棟小樓。偶爾會看見有人在二樓走廊或在一樓園子裏行走,他們基本上都穿深色中山裝。估計這個單位人不是很多,顯得冷清。開始張進強並不知道是什麽單位在這裏辦公,他也沒有想知道是什麽單位的欲望。一點好奇心促使他帶著探究的目光,向裏麵張望。很久以後,張進強也不知道從誰的口裏才知道是省扶貧辦在這裏辦公。有時,也會遇到從這裏進出的人,如果離得很近,大家禮節性地打打招唿。慢慢地他也認識一位在這裏工作的人,他叫蘇楠,瘦高個,四十多歲,總愛穿一身藍色中山裝,聽說他是人事處處長。
張進強感覺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自己路過這裏已經四年了,從沒有過問過這樓及所在單位的情況,連一次都沒有進過這個小院的大門。今天為了扶貧,他第一次走進這個小院。隻在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過去一心隻為做好工作,其他與工作沒有直接關係的人和單位都漠不關心是錯誤的,應該是把做工作與交朋友結合起來,最終才能更好地做好工作。
他在一樓辦公室的門牌上沒有找到人事處,從左邊樓梯上二樓,樓梯和二樓走廊的地板是木板,刷了一層棕色的油漆,顯得深沉和悠遠,走起來發出咚咚的響聲,還有一股陳舊和油漆散發出來的氣味。在二樓終於看到了人事處的牌子,他直接走到人事處辦公室門口,門開著,看見蘇楠在埋頭寫東西。張進強輕輕地敲了一下門,喊了一聲蘇處長,蘇楠抬起頭來,正好看見他。
張處長,你怎麽來了?蘇楠站起身,用奇怪的眼光看著張進強,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似的。他馬上反應過來,趕緊招唿張進強進門,在沙發上坐下,又給他倒茶。他還沒坐下來,就問張進強有什麽事?
張進強告訴他,自己在東山縣扶貧,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掛任東山縣委副書記,主要扶貧該縣的桃花鄉。桃花鄉一共六個行政村,除了一個行政村在鄉政府所在地外,其餘五個行政村都不通公路,給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困難,老百姓非常貧困,想到省扶貧辦申請一點資金,自己投工投勞,修通鄉政府到各村的公路。
蘇楠說,這件事歸我們扶貧處管,你先喝水,然後我帶你去扶貧處找劉處長。
水不喝了,請蘇處長帶我到扶貧處,張進強站起身來。蘇楠帶著張進強來到二樓最裏麵一間辦公室,門牌上寫著扶貧處。蘇楠敲了一下辦公室的門,劉處長,省委辦公廳的張處長找你有事。
劉處長馬上來到門口,把蘇楠和張進強迎進辦公室,安排他們在長沙發上坐下,她又去倒了兩杯茶,送給蘇楠和張進強。張進強看了一下這間辦公室,雖然不大,收拾得幹淨整潔,窗台上一盆蔥鬱的蘭草開著白花,傳遞著淡淡的清香,也給辦公室增添了生氣,讓房間彌漫了悠遠的文化氣息。
蘇楠介紹,這是省委辦公廳張進強處長,這是我們扶貧處的劉芳處長。
劉芳與張進強握手,說,大家都在一個院工作,平時各忙各的,見麵的機會不多。
張進強知道她說這話的意思是,雖然都在省委大院工作這麽久,互相還不認識,有些不可思議。張進強何嚐不是這種感覺,當他見到她時,感到十分驚訝,因為這個人他從來沒見過。按理說都在一個大院工作,時間可能要以年來計算,不可能一次都沒有遇見過。這充分說明陌生並不完全是距離造成的。張進強接著劉芳的話講,是的,是的,今後多交流。
劉芳四十六七歲。身高偏矮,身體顯胖,戴一副深度眼鏡,著一身灰色衣服。
蘇楠對劉芳說,張處長在東山縣扶貧,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掛任東山縣委副書記,主要扶貧該縣的桃花鄉。桃花鄉一共六個行政村,除了一個行政村在鄉政府所在地外,其餘五個行政村都不通公路,給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困難。張處長想幫助桃花鄉在省扶貧辦申請一點資金,組織老百姓投工投勞,修通鄉政府到各村的公路。
張進強從公文包裏取出申請報告交給劉芳。然後說,五個行政村不通公路,老百姓賣和買東西都很不方便,生產生活成本很高。比如,好不容易把豬喂大了,想換點錢,這也是農村普通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由於沒有公路,得請人抬到鄉場賣,離鄉場近一點村,最少也得花二百元,遠一點的要開四五百元,由於運輸費用高,老百姓養豬也找不到錢,其他方麵找錢的渠道就更少更窄,老百姓生活確實很苦。我們想把鄉政府到各村的路修通,想請省扶貧辦解決買炸藥、工具等方麵的資金,我們組織村民投工投勞。
劉芳認真地看完報告,麵帶難色地說,張處長,非常遺憾,今年的扶貧資金已經全部下撥下去了,而且一點機動資金都沒留。我知道東山縣的桃花鄉很貧困,修通村公路確實很有必要,也應該修。再說,我們必定都在一個大院工作,雖然以前見麵不多,不等於今後仍然見麵少。特別是今天認識後,彼此都有了印象,今後一定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你第一次來找我們辦事,我內心真不想讓你空手而歸。
張進強感到心像沉入水底,全身發涼,他用乞求的口氣問劉處長,還有其他辦法嗎?
劉芳埋著頭想了又想,抬頭說,應該沒有別的辦法。
蘇楠說,你已經盡力了,當地黨委政府也能理解。他們都知道,申請資金也好,項目也好,不是一申請就會得到,得到的是少數,得不到的是多數,他們也應該也習慣了。
是的,作為扶貧辦的人,都是別人來求他們辦事,讓別人失望的事,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們不會因此而有半點難過。可對張進強來講,修不通這條路,他就是感到沒盡到力,因此而內疚。
張進強非常難過地告別了劉芳、蘇楠,同時,也謝謝他們熱情地接待。
張進強從省扶貧辦出來,沿著河邊走著,他也沒有想好往哪裏走。這條路他記不清走過多少遍,但是,從來沒一次像今天這樣腳步沉重,底氣不足。河兩岸櫻花盛開,賞花的人、行走的人絡繹不絕。河水湛藍,白鷺掠過,河對岸小學孩子們朗朗讀書聲,這一切他看見了聽見了,怎麽也進不了他的心裏。他感歎自己的力量有限,自己的無力。
他突然想到已經好幾天沒有與劉敏聯係了,他想見到她。他撥通了劉敏的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笑聲,我還以為你把我忘了,是不是突然發現秘書走丟了吧?
你應該主動匯報工作,我不打電話,你準備脫離組織是嗎?張進強說劉敏。
我聽你的聲音有點低沉,好像沒精打采似的,事情辦得不順利吧?劉敏問。
你在哪兒?
我在天陽經濟開發區,正準備迴來,劉敏迴答。
張進強抬手看表,上午十一點四十分。我們下午兩點半在清水河邊上的春光茶室見麵,匯總一下情況。
好的,下午見,正想給你匯報工作,你就來電話了。
下午兩點半鍾,張進強來到春光茶室,這個茶室古香古色,地上鋪的是青磚,桌椅凳全是木製的,噴的是黑紅色漆,裏麵人很少,十分清靜。劉敏站在最裏麵靠窗子卡座處向張進強招手。
卡座的桌子是長方形,桌子的一邊緊貼窗子下麵的牆,桌子的長與牆麵垂直,座位是皮沙發。張進強在劉敏的對麵坐下。
劉敏今天穿白底青花連衣裙,腳上穿的是白色高跟鞋,青絲短發,右手提一個白色小布包,這不就是二三十年代女性嗎?張進強感覺自己穿越到民國時代,看著她發呆。
你怎麽了?劉敏奇怪地問。
我穿越了,穿越到民國時期,是你帶著我穿越的。
劉敏上下打量了自己,又向四周看,覺得沒什麽變化,不得其解。
你看你這身打扮,典型的民國女性的打扮。劉敏這才反應過來,笑著問,好看嗎?
當然好看,極大地擴展了我的思維空間。讓我想到了小鎮,小鎮的火車站,生鏽的鐵軌,軌道兩邊的芳草,一位一頭短發,著藍色上衣,黑色裙子,穿一雙露出腳背的布鞋,腳上穿的是白色長筒襪子,手提藤編旅行箱的姑娘。
你真是一個浪漫的詩人。劉敏為自己的打扮引起張進強浮想聯翩而暗自得意。她意識到張進強這個人雖然觀念較新,思想活躍,但是,他的另一麵卻比較傳統。
你到了多久,張進強問她。
剛到,我點了一壺茶,還需要點其他的東西嗎?劉敏問。
再上一盤南瓜子吧。
一壺茶、一碟南瓜子和兩個紫砂茶杯上來了。劉敏給張進強倒了一杯,給自己也倒了一杯,應該是今年的春茶,淡淡的清香撲鼻。
張進強品了一口,脫口而出,好茶。
劉敏也喝了小口,也感覺確實香。
見過趙蘭了吧?劉敏突然問道。
見過,就是迴天陽的第二天晚上見的,黎強約的,並組的局。張進強接著說,迴來的第二天早上,黎強打電話告訴我,他們公司有一批六七成新的電腦,想支援桃花鄉,讓我晚上過去細談。你知道的,你培訓桃花鄉幹部時,我讓你把桃花鄉小學的教師一塊培訓,還說要給他們弄幾台電腦,讓孩子們早點學習電腦知識。話是說出去了,但是,電腦從哪裏弄,連我自己都沒想好。可是話已經放出去了,我總不能失信於讓孩子們。真是想睡覺,有人送枕頭來了。
是趙蘭給你送的枕頭。劉敏冒出一句話。
你怎麽和黎強說得一模一樣,一字不差。張進強驚奇地望著劉蘭。
張進強繼續說,我想到要去省教育廳申請桃花鄉小學學生寄宿樓經費,就把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長約去了,在那種融合的場合談項目,總比在辦公室公對公談好多了吧。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管全省學校項目建設,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很快就會開展,我把這個處的處長請過去,那黎強不得謝天謝地,也算報答他送我們電腦的情意。黎強把秦大海也請去了。
張進強把電腦的來曆,省教育廳計劃財務處長對桃花鄉小學寄宿樓的表態、秦大海聯係物資的事情都告訴了劉敏。
劉敏說,寄宿樓建設問題解決了,真是太好了,起碼我們這次的任務算完成了一半。我覺得你太會整合資源了,你是有錢會辦事,沒有錢也能辦事的人。
劉敏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直說。張進強對劉敏說。
我說,你別生氣。
我不會生氣,直說。張進強說道。
我覺得趙蘭對我們的工作很上心,是因為你的原因。劉敏不敢直視張進強,把頭偏在一邊說。
我不完全否認你的說法,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趙蘭對扶貧工作有情懷。張進強說。
她怎麽可能對扶貧工作有情懷,我看是對你有情懷。劉敏說道。
趙蘭是我們省道義市黎陽縣人,她母親是黎陽縣一中的中文教師,父親是黎陽縣唯一一個貧困鄉的黨委書記,一直都在做扶貧工作,也經常給趙蘭講扶貧工作。她了解扶貧工作,理解扶貧工作,支持扶貧工作就不奇怪了吧。張進強把他知道的情況都告訴了劉敏。
我還以為她是從哪個大城市來的嬌姐姐,原來是我們省的。劉敏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因為趙蘭普通話很標準,氣質高雅,怎麽看都不像從縣裏來的。張進強能夠知道這些情況,說明他們那天晚上進行了深入的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