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懿孑然一身,與周遭的觥籌交錯格格不入, 一直到宴席接近尾聲,她才悄無聲息地退出。
年邁的內監等候在廊下, 瞥見向自己行禮的姑娘, 並沒有絲毫詫異, 像是特意在此等候。
「姑娘, 隨咱家過來罷。」
清懿沉默跟隨,直到停步在殿門外。
「去罷, 聖人就在裏麵。」內監垂眸。
朱紅的殿門高大氣派,簷角的燈籠照徹夜空, 連帶著清懿臉上的猶豫, 也被內監看在眼底。
「密召姑娘入宮,是聖人金口玉言, 聖人問什麽,姑娘隻管如實迴答,不要欺瞞, 餘下的自有武朝律法公論。」
清懿頷首:「多謝公公。」
推門而入, 清懿行完禮,忽覺恍然,這是她第一次隔著咫尺距離麵見王朝的統治者。
誕生在崇明年間的孩子自小都是聽著崇明帝的傳說長大的, 他少年登基,生來便有明君之才,又得先帝爺留下的肱骨之臣輔佐, 可謂占盡盛世的天時地利。而他也不負先祖期待, 先後收迴北地南境失地, 庇佑百姓安居樂業數十載。
那個畫像上英武軒昂的君王如今年逾古稀,曾經幹綱獨斷的氣魄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逝去,如今也不過是個衰弱的老人。
珠簾晃蕩,影影綽綽,裏麵傳來一連串的咳嗽,隨後才是一道蒼老的聲音。
「平身罷。」
清懿緩緩起身,仍然垂首而立。
「你叫什麽名字?」
清懿:「迴陛下,臣女閨名清懿。」
「今年多大?」
「虛歲廿四。」
「二十四。」崇明帝笑了一聲,「我有幾個小孫女也同你一般大。」
「臣女寒微,怎敢與金枝玉葉相提並論。」
崇明帝擺擺手:「她們不如你。」
又是一連串的咳嗽,內監好幾次要上前,都被崇明帝製止。
「知道叫你來做什麽嗎?」
清懿倏然抬眸,知道終於進入正題。
她重新跪地行禮,淡聲道:「臣女知罪,也認罪。」
「你何罪之有?」
「臣女插手鹽鐵生意,左右商道經營,欺瞞陛下至今,是為僭越。」
崇明帝隨手翻開一旁的帳冊,赫然是歷年呈報禦前的明細,「小小女子,有幾分本事,倘若不是有密信奏報,朕派人探查,還真不敢相信這麽多年以來竟是你在把持著商道。」
「迴陛下,臣女雖僭越,卻並不敢怠慢這樁差事,臣女之父身體每況愈下,兄長不善經營,唯有臣女可供驅使,歷年所上繳的銀兩沒有絲毫瞞報,陛下大可派遣掌印公公徹查帳目。」
「不必,真金白銀的事,你欺瞞不過去。」崇明帝撂開帳冊,看向清懿,「擅用自己的女兒經營鹽鐵,過錯不在你,而是你父親要給朕一個交代。可說到底,究竟是他去做,還是你去做,抑或是交由你兄長,於朕也沒甚幹係。想必你心知肚明,朕今日並非追究此事。」
清懿眸光漸暗,視線膠著在崇明帝明黃色的衣擺,上麵繡著蒼龍出海的圖案,張牙舞爪的龍好似鋪麵而來。
室內針落可聞,在那道探究的目光之下,清懿能聽見自己的唿吸,「迴陛下,臣女再不知所犯何罪,還請陛下明示。」
崇明帝從書案中抽出一本書,隨意翻開兩頁,似笑非笑,「你可認得這本書?」
「啪」的一聲,書被扔在清懿眼前。
這是女學的課本。
清懿袖中的手無意識地握緊,「認得。」
「你開辦女子學堂,沿用有句讀的書,聘女學的教習教導孩童讀四書五經。」崇明帝頓了頓,又翻開另一本帳冊,「開辦工坊,隻請女子入坊上工,坊內涉及蠶桑、紡織、造紙、製陶等多項類目的生意。現在,你可知罪?」
清懿握緊的拳頭隨著他說話漸漸鬆開,另一隻靴子落地,心下反而釋然。
「陛下倘若認定臣女有罪,那臣女便是有罪;陛下若認定臣女無罪,那臣女便是無罪。」
「嗬。」崇明帝發出短促的笑,「你是將問題拋給朕,由朕來決定你的過錯?」
「迴陛下,並非臣女巧言令色,而是臣女所做之事不能單以非黑即白來公論。前者女學,早有趙女官先例,後者工坊,不過效仿收容流民以工代賑之法,為可憐人謀一條出路。經營模式歷來有之,臣女並未有逾矩之舉。況且二者創辦已非一日之功,滿京城都知道,若有十分的過錯,也斷容不得臣女到今日。」
「錯處就在這裏。」崇明帝看向清懿,緩緩道:「如此體量的工坊竟能為他人所容下,不是因為你有多深的背景,也不是因為你有多高明的手段,而因你不為名利,不為錢財,所賺金銀悉數供與流民和學堂,商人的利益沒有被觸動,自然不必費心思動你;百姓受你恩惠,更是感恩戴德,你這樁買賣,可謂是盡得人心。還有,歷來學堂書本要經由朝廷審查,你私下擅用此書,已然觸碰武朝律法,你認不認?」
清懿倏然抬頭,直視著崇明帝。
二人的視線短暫地交匯。
一個是萬萬人之上的君王,一個是不該出現在此處,而該出現在宴席中聽話地做一個美麗柔弱背景板的貴女。
如此天差地別,卻敏銳地讀懂對方的弦外之音。
「如果朕沒記錯,你的妹妹馬上就要同雲哥兒定親了。你曾與盛家往來密切,與兆哥兒也有些傳聞,以至於至今未嫁。所以,朕要問問你……」崇明帝輕眯雙眼,頓了頓才道:「你的人心,是為誰而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年邁的內監等候在廊下, 瞥見向自己行禮的姑娘, 並沒有絲毫詫異, 像是特意在此等候。
「姑娘, 隨咱家過來罷。」
清懿沉默跟隨,直到停步在殿門外。
「去罷, 聖人就在裏麵。」內監垂眸。
朱紅的殿門高大氣派,簷角的燈籠照徹夜空, 連帶著清懿臉上的猶豫, 也被內監看在眼底。
「密召姑娘入宮,是聖人金口玉言, 聖人問什麽,姑娘隻管如實迴答,不要欺瞞, 餘下的自有武朝律法公論。」
清懿頷首:「多謝公公。」
推門而入, 清懿行完禮,忽覺恍然,這是她第一次隔著咫尺距離麵見王朝的統治者。
誕生在崇明年間的孩子自小都是聽著崇明帝的傳說長大的, 他少年登基,生來便有明君之才,又得先帝爺留下的肱骨之臣輔佐, 可謂占盡盛世的天時地利。而他也不負先祖期待, 先後收迴北地南境失地, 庇佑百姓安居樂業數十載。
那個畫像上英武軒昂的君王如今年逾古稀,曾經幹綱獨斷的氣魄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逝去,如今也不過是個衰弱的老人。
珠簾晃蕩,影影綽綽,裏麵傳來一連串的咳嗽,隨後才是一道蒼老的聲音。
「平身罷。」
清懿緩緩起身,仍然垂首而立。
「你叫什麽名字?」
清懿:「迴陛下,臣女閨名清懿。」
「今年多大?」
「虛歲廿四。」
「二十四。」崇明帝笑了一聲,「我有幾個小孫女也同你一般大。」
「臣女寒微,怎敢與金枝玉葉相提並論。」
崇明帝擺擺手:「她們不如你。」
又是一連串的咳嗽,內監好幾次要上前,都被崇明帝製止。
「知道叫你來做什麽嗎?」
清懿倏然抬眸,知道終於進入正題。
她重新跪地行禮,淡聲道:「臣女知罪,也認罪。」
「你何罪之有?」
「臣女插手鹽鐵生意,左右商道經營,欺瞞陛下至今,是為僭越。」
崇明帝隨手翻開一旁的帳冊,赫然是歷年呈報禦前的明細,「小小女子,有幾分本事,倘若不是有密信奏報,朕派人探查,還真不敢相信這麽多年以來竟是你在把持著商道。」
「迴陛下,臣女雖僭越,卻並不敢怠慢這樁差事,臣女之父身體每況愈下,兄長不善經營,唯有臣女可供驅使,歷年所上繳的銀兩沒有絲毫瞞報,陛下大可派遣掌印公公徹查帳目。」
「不必,真金白銀的事,你欺瞞不過去。」崇明帝撂開帳冊,看向清懿,「擅用自己的女兒經營鹽鐵,過錯不在你,而是你父親要給朕一個交代。可說到底,究竟是他去做,還是你去做,抑或是交由你兄長,於朕也沒甚幹係。想必你心知肚明,朕今日並非追究此事。」
清懿眸光漸暗,視線膠著在崇明帝明黃色的衣擺,上麵繡著蒼龍出海的圖案,張牙舞爪的龍好似鋪麵而來。
室內針落可聞,在那道探究的目光之下,清懿能聽見自己的唿吸,「迴陛下,臣女再不知所犯何罪,還請陛下明示。」
崇明帝從書案中抽出一本書,隨意翻開兩頁,似笑非笑,「你可認得這本書?」
「啪」的一聲,書被扔在清懿眼前。
這是女學的課本。
清懿袖中的手無意識地握緊,「認得。」
「你開辦女子學堂,沿用有句讀的書,聘女學的教習教導孩童讀四書五經。」崇明帝頓了頓,又翻開另一本帳冊,「開辦工坊,隻請女子入坊上工,坊內涉及蠶桑、紡織、造紙、製陶等多項類目的生意。現在,你可知罪?」
清懿握緊的拳頭隨著他說話漸漸鬆開,另一隻靴子落地,心下反而釋然。
「陛下倘若認定臣女有罪,那臣女便是有罪;陛下若認定臣女無罪,那臣女便是無罪。」
「嗬。」崇明帝發出短促的笑,「你是將問題拋給朕,由朕來決定你的過錯?」
「迴陛下,並非臣女巧言令色,而是臣女所做之事不能單以非黑即白來公論。前者女學,早有趙女官先例,後者工坊,不過效仿收容流民以工代賑之法,為可憐人謀一條出路。經營模式歷來有之,臣女並未有逾矩之舉。況且二者創辦已非一日之功,滿京城都知道,若有十分的過錯,也斷容不得臣女到今日。」
「錯處就在這裏。」崇明帝看向清懿,緩緩道:「如此體量的工坊竟能為他人所容下,不是因為你有多深的背景,也不是因為你有多高明的手段,而因你不為名利,不為錢財,所賺金銀悉數供與流民和學堂,商人的利益沒有被觸動,自然不必費心思動你;百姓受你恩惠,更是感恩戴德,你這樁買賣,可謂是盡得人心。還有,歷來學堂書本要經由朝廷審查,你私下擅用此書,已然觸碰武朝律法,你認不認?」
清懿倏然抬頭,直視著崇明帝。
二人的視線短暫地交匯。
一個是萬萬人之上的君王,一個是不該出現在此處,而該出現在宴席中聽話地做一個美麗柔弱背景板的貴女。
如此天差地別,卻敏銳地讀懂對方的弦外之音。
「如果朕沒記錯,你的妹妹馬上就要同雲哥兒定親了。你曾與盛家往來密切,與兆哥兒也有些傳聞,以至於至今未嫁。所以,朕要問問你……」崇明帝輕眯雙眼,頓了頓才道:「你的人心,是為誰而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