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華宮沒有暗房私刑,但簡單查問還是能做到的。


    薑蕙思量片刻,道:「不急,讓山楂去同石榴照看年兒,你帶著紅纓檢查屋子。至於碧月……讓紅玉先去問,看著點,別讓碧月死了。」


    「紅玉?」秋葵微微吃驚,但並沒有反駁薑蕙的決定,垂首應道,「是。」


    薑蕙繼續用膳,飯畢,淨手過後,她才問起孫才人的事。


    慶豐過來迴話說,孫才人確實是因誤食花生發了癮疹,又是從鼓上跌下來,摔斷了腿,恐怕需要在綴霞軒靜養大半年。


    又說,當時盛安公公派安景細查了孫才人宴上的吃食,在酒樽裏發現了花生粉。


    「酒樽?」


    薑蕙迴想昨夜情形,眾人桌上的酒食茶點都是從禦膳房送來的,但因每人的座次都有定數,若要特意把加了花生的酒壺放到孫才人麵前的食案上,也不是不能做到。


    食案上的吃食可以不吃,但萬壽是要給皇帝敬酒的,若不是如薑蕙這般身體羸弱不勝酒力,尋常妃子一杯酒卻是少不了的。


    「查到下手的人了嗎?」


    「沒有。」慶豐搖搖頭,垂首道,「禦膳房昨日忙亂,花生又是常見之物,聽聞皇後娘娘昨夜就派了人去審問,隻是還沒有結果。」


    沒有結果也是正常的,若杯子裏是毒藥,可能查起來還沒有這般麻煩,可昨夜隻是摻了花生粉,這種東西實在尋常,來源眾多,恐怕最後也會不了了之,最多懲罰下禦膳房和幹年殿伺候的宮人。


    不過對孫才人來說又不一樣,這宮中知道她不能吃花生的人一隻手都能數的過來,恐怕她這會兒已經疑到了敏婕妤身上。


    薑蕙想起昨夜孫才人見到千裏江山圖時的詫異,已知道她們這一局的結果。


    敏婕妤原本準備的賀禮因一些「意外」出了問題,而孫才人一曲劍舞驚艷眾人,可惜「誤食」花生,生了癮疹,大庭廣眾之下失了顏麵,更別說憑藉劍舞引得皇帝恩寵了。


    終歸還是敏婕妤技高一籌,那份出了問題的賀禮,也隻是表麵幌子。


    但這一出也隻是讓孫才人臥床養病,以敏婕妤的聰慧,不難猜到孫才人心中對她自己的懷疑,也就可以預見孫才人將來的報復。


    那麽,接下來……敏婕妤定是要找機會斬草除根的。


    「讓杜鵑如常服侍孫才人。」薑蕙吩咐慶豐,「沒有要事不用傳消息過來了,孫才人正是草木皆兵的時候。」


    「是。」慶豐恭敬垂首。


    打發了慶豐,薑蕙起身欲要去看看年兒,便見安景捧著個紅木盒子,身後跟著一串小太監,又將一張圓圓胖胖的臉笑成了橘皮。


    「貴妃娘娘,這是陛下特意送來給娘娘賞玩的。」說著便小心翼翼揭開盒蓋,將紅木盒捧到薑蕙麵前。


    盒子裏裝著的並非薑蕙以為的珠釵首飾,而是一副千裏鏡。


    用紫檀木做的窺筒,雙層相套,接口處雕飾玉石金鏤,尾端掛著一截用深海鮫珠和綠鬆石串成的繡球結。


    整個千裏鏡看著精巧別致,華貴非凡。


    薑蕙有些意外,將千裏鏡取出來,走到窗邊,朝著西北角梅林的方向試著看了看。


    六月精陽,現下正是熱的時候,梅林並不見花,枝枝葉葉倒是茂盛,薑蕙甚至能看到趴在棕褐色樹幹上微微顫動的夏蟬。


    見薑蕙神色間有幾分欣喜,安景笑眯眯道:「陛下還說,貴妃娘娘秋狩時正好用上這千裏鏡,到時候再從禦馬監牽了您的綠螭驄,在那邊盡可以跑馬獵鷹的。」


    薑蕙神色微動,對安景笑道:「本宮很喜歡,替本宮謝過陛下。」


    幹年殿上阿依古麗公主與自己交談之語,竟被有些邀功的宮人傳到了陛下耳邊。


    薑蕙凝望著手中的千裏鏡,與幼時隨便用樹枝做成的竹蜻蜓相比,它華貴得多,隻是,光陰難返,一旦踏入這深宮,許多東西便不可挽迴。


    「拿去好好收著。」薑蕙將千裏鏡遞給身後的晚菘,淡淡道。


    秋葵紅纓兩個花了三日,拿著單子細細查過瓊華殿,卻並未發現什麽可疑之處。


    「奴婢與紅纓一一比對過,整個瓊華殿一間正房、兩個暖閣、一間靜室、一個花廳,左右配殿各三間,再加上小廚房和宮女太監住的罩房耳房,並未有多了什麽或是少了什麽,也沒有發現什麽毒物。」秋葵前來迴話,神情凝重。


    沒有?


    碧月特意挑了萬壽這天溜進正殿,不會什麽都不做。


    薑蕙眉頭微蹙,又問道:「紅玉那邊呢?」


    秋葵擰眉答道:「碧月說什麽都不知道,一口咬定自己就是鬼迷心竅,妄想飛上枝頭變鳳凰。」


    薑蕙並不生氣,這也在意料之中,她輕聲問道:「本宮記得,內使司那邊說她是上京人士,家裏還有三個姐姐一個弟弟?」


    「是。」秋葵肯定道。


    薑蕙吩咐道:「往公主府遞個話,去查查碧月的來歷,看看她的家人還在不在,住在哪裏。」


    ——


    右劃還有一章,如果你沒看到,那就是還在審核qaq


    第41章 請香


    藩國使節陸陸續續離開上京,朝堂上關於與匈奴建交、重開互市的爭論告一段落。


    以左丞相為首的一幹兩朝元老並不相信匈奴的誠意,但為國家安穩計,還是同意在鎮北關外暫開互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貴妃怎麽還沒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元子吃桑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元子吃桑葚並收藏貴妃怎麽還沒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