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許琰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許琰,字玉重,是蘇州吳縣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了當地的生員,十七歲那年,為了治療母親張氏的疾病,他甚至割下自己的手臂。他的母親和一位親戚曾經約定了婚約,後來親戚家道中落,有富家想要把女兒嫁給許琰,但當時許琰的母親已經去世,許琰不願違背母親的遺願,堅持按照原定的婚約成婚。他性格豪放不羈,不拘小節,對知己好友在飲酒至醉時會放聲高歌,常常說,一個士人在困境中才能顯現出他的節操,如果遇到那樣的時刻,怎麽能夠因為害怕死亡而錯過呢。
甲申年(公元1644年)四月,京城失陷的消息傳來,許琰原本居住在鄉下,聽到消息後既驚訝又懷疑。他跌跌撞撞地進入城中,到了弟弟許璜的家中,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後,仰天大哭,發誓不與叛賊共存。他認為自己的力量難以消滅敵人,必須得到官員們的同心協力,於是毀家紓難,募集士兵,樹立起義旗向北進軍。他拜訪了許多官員的家門,告訴他們情況,但沒有一個人響應。盡管如此,他依然徘徊歎息,發誓要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成為厲鬼也要殺敵。
五月端午節那天,他路過一個朋友的家,看到桌上供著葵花和石榴,他感到不悅。朋友又拿出蒲酒來勸他,許琰憤怒地將杯子扔在地上,嚴厲地說:現在是什麽時刻!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要明白大義,如今麵臨國破家亡、道義淪喪的嚴峻時刻,怎麽還能心安理得地過著朝夕日常的生活,甚至如同平日一般享受飲食宴樂?他生氣地拂袖而去。當時許多大家族都帶著妻子兒女,攜帶財物,逃到湖山之間避難。許琰那天走遍了這些家族的家,不停責罵他們。
五月初九,許多學生聚集在明倫堂哭泣,官員和有品德的人,有的到場,有的沒到場,有的穿著白色喪服,有的穿著平常的衣服,甚至有的打著傘。眾人紛紛責罵那些不守禮儀之人,許琰虛弱地拄著拐杖,痛哭流涕,哀傷至極。十一日,學生們還在哭泣,一位禦史來到文廟,卻穿著吉服,帶著鼓樂,許琰看到後非常震驚,帶領著那些學生人衝上前去,脫下禦史的袍帶,用大義責備他。禦史驚恐地道歉後離開。
南京的福王在當月初三就宣布監國,派遣使者向天下宣告,但是從三月十九日先帝駕崩到五月十二日,已經超過了五十天,朝廷還沒有為先帝發喪。許琰歎息說:我本是一個普通的臣子,已經和學生們在學宮私下哭泣,盡了我的心意,可以死了。於是他題寫了一首詩:正想捐軀報聖君,豈期靈日墮妖氛。忠魂誓向天門哭,立乞神兵掃賊群。
到了夜晚,他上吊自殺,家人極力搶救,他得以生還。第二天,他秘密前往福濟觀的真武廟,在暗室中再次嚐試上吊,一位名叫陸某的道士聽到屋內有聲音,急忙出來解救了他,詢問他的籍貫,許琰沒有迴答,道士堅決挽留他,但他不肯留下。被送迴家後,他再次堅決拒絕家人陪同,獨自走出閶關,麵對河流歎息,認為城市的汙水不足以承載他的遺體,而且人多的地方必定會被阻止,於是他轉向南方。到了胥門,看到河流寬廣而深邃,他說:這是胥江,我將在這裏結束我的生命,與相國伍子胥的忠魂一起在波濤上下不好嗎?於是他跳入河中,恰好親藩潞王的船停泊在江邊,遠遠地看到了,派人急速救援,他再次沒有死去。潞王召見許琰詢問原因,當時許琰全身都寫著“崇禎聖上”四個字,他悲痛地哭泣,向潞藩訴說了自己的情況,並且說,君主的仇不能不報,京城不能不收複,逆賊不能不誅殺,臣子不能不死,我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厭惡生命,而是對現在那些享受俸祿卻不能為國家而死的人感到羞愧。潞王非常讚賞他的大義,圍觀的人像一堵牆一樣多。
恰好他的朋友丁鉞武到了,強行把他帶迴家,家人知道他的事情,都堅決守護他,他想要找機會死去,但沒有成功。他更加憤怒,於是晝夜號啕大哭,拒絕進食,勸他吃東西,他堅決不接受,隻喝一杯酒,說:這隻是用來澆灌我心中的不平。五月十九日,當哀悼皇帝的詔書到來時,他在庭院中麵向北方,叩頭向天哭泣,聲音嘶啞,於是他停止了飲水,不再談論人間的事情,也不考慮自己的後事。有人安慰他說:先生為什麽要這樣苦了自己。許琰睜大眼睛說:皇帝的死如此悲慘,我怎麽忍心吃東西!
五月二十八日,許琰非常饑餓,不斷嘔吐,口授了一首絕句:半生磨礪竟成空,國破君亡值眼中。一個書生難殺賊,願為厲鬼效微忠。六月初一,他的胃已幹枯,嘔吐完畢,接著吐血,親友用清淡的稀食勸他喝下,他憤怒地大喊:你們是想讓我苟且偷生嗎?最終他嚼爛了自己的嘴唇。初二日,血也吐完了,喉嚨腫得很厲害,舌頭伸出了一寸多。初三日下午三點左右,他向天空三次唿喚先帝,瞪大眼睛,長歎一聲後去世。當時他五十一歲。同輩人邱民瞻等人為他準備棺材安葬,民間稱讚他為潛忠先生。一時之間,來吊唁的人數以千計。他著有六卷書,傳授給了好友丁鉞武。南明朝廷贈予他翰林院五經博士的稱號,與湯文瓊一同被供奉在旌忠祠。
另外,崇禎皇帝殉國後,有位投水自盡的東湖樵夫,曆史上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但怎麽知道他不是一位高官或者貴族,為了避免災禍牽連到家族,所以改名換姓,用死來消除痕跡,這未必真的是一個書生為了國家而死,就像許琰一樣。在唐朝安祿山之亂時,甄濟(唐朝大臣,安祿山派人威逼他投降,他伸長脖子受死,被放過)伸長脖子等待被殺,在南宋皇帝(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趙?的年號為德佑)滅亡時,國子監的學生徐應瀌全家自焚,這些都可以與許琰相提並論。甄濟如果沒死,就會臣服於安祿山,徐應瀌如果不死,也會享受改朝換代之後統治者的俸祿。如果南明朝廷能夠定鼎天下,繼續沿襲明朝正塑,許琰也可以不必赴死,繼續為國家效力。許琰和湯文瓊,真的是古今獨一無二的人了!
甲申年(公元1644年)四月,京城失陷的消息傳來,許琰原本居住在鄉下,聽到消息後既驚訝又懷疑。他跌跌撞撞地進入城中,到了弟弟許璜的家中,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後,仰天大哭,發誓不與叛賊共存。他認為自己的力量難以消滅敵人,必須得到官員們的同心協力,於是毀家紓難,募集士兵,樹立起義旗向北進軍。他拜訪了許多官員的家門,告訴他們情況,但沒有一個人響應。盡管如此,他依然徘徊歎息,發誓要追隨先帝於九泉之下,成為厲鬼也要殺敵。
五月端午節那天,他路過一個朋友的家,看到桌上供著葵花和石榴,他感到不悅。朋友又拿出蒲酒來勸他,許琰憤怒地將杯子扔在地上,嚴厲地說:現在是什麽時刻!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要明白大義,如今麵臨國破家亡、道義淪喪的嚴峻時刻,怎麽還能心安理得地過著朝夕日常的生活,甚至如同平日一般享受飲食宴樂?他生氣地拂袖而去。當時許多大家族都帶著妻子兒女,攜帶財物,逃到湖山之間避難。許琰那天走遍了這些家族的家,不停責罵他們。
五月初九,許多學生聚集在明倫堂哭泣,官員和有品德的人,有的到場,有的沒到場,有的穿著白色喪服,有的穿著平常的衣服,甚至有的打著傘。眾人紛紛責罵那些不守禮儀之人,許琰虛弱地拄著拐杖,痛哭流涕,哀傷至極。十一日,學生們還在哭泣,一位禦史來到文廟,卻穿著吉服,帶著鼓樂,許琰看到後非常震驚,帶領著那些學生人衝上前去,脫下禦史的袍帶,用大義責備他。禦史驚恐地道歉後離開。
南京的福王在當月初三就宣布監國,派遣使者向天下宣告,但是從三月十九日先帝駕崩到五月十二日,已經超過了五十天,朝廷還沒有為先帝發喪。許琰歎息說:我本是一個普通的臣子,已經和學生們在學宮私下哭泣,盡了我的心意,可以死了。於是他題寫了一首詩:正想捐軀報聖君,豈期靈日墮妖氛。忠魂誓向天門哭,立乞神兵掃賊群。
到了夜晚,他上吊自殺,家人極力搶救,他得以生還。第二天,他秘密前往福濟觀的真武廟,在暗室中再次嚐試上吊,一位名叫陸某的道士聽到屋內有聲音,急忙出來解救了他,詢問他的籍貫,許琰沒有迴答,道士堅決挽留他,但他不肯留下。被送迴家後,他再次堅決拒絕家人陪同,獨自走出閶關,麵對河流歎息,認為城市的汙水不足以承載他的遺體,而且人多的地方必定會被阻止,於是他轉向南方。到了胥門,看到河流寬廣而深邃,他說:這是胥江,我將在這裏結束我的生命,與相國伍子胥的忠魂一起在波濤上下不好嗎?於是他跳入河中,恰好親藩潞王的船停泊在江邊,遠遠地看到了,派人急速救援,他再次沒有死去。潞王召見許琰詢問原因,當時許琰全身都寫著“崇禎聖上”四個字,他悲痛地哭泣,向潞藩訴說了自己的情況,並且說,君主的仇不能不報,京城不能不收複,逆賊不能不誅殺,臣子不能不死,我之所以這樣做,不是厭惡生命,而是對現在那些享受俸祿卻不能為國家而死的人感到羞愧。潞王非常讚賞他的大義,圍觀的人像一堵牆一樣多。
恰好他的朋友丁鉞武到了,強行把他帶迴家,家人知道他的事情,都堅決守護他,他想要找機會死去,但沒有成功。他更加憤怒,於是晝夜號啕大哭,拒絕進食,勸他吃東西,他堅決不接受,隻喝一杯酒,說:這隻是用來澆灌我心中的不平。五月十九日,當哀悼皇帝的詔書到來時,他在庭院中麵向北方,叩頭向天哭泣,聲音嘶啞,於是他停止了飲水,不再談論人間的事情,也不考慮自己的後事。有人安慰他說:先生為什麽要這樣苦了自己。許琰睜大眼睛說:皇帝的死如此悲慘,我怎麽忍心吃東西!
五月二十八日,許琰非常饑餓,不斷嘔吐,口授了一首絕句:半生磨礪竟成空,國破君亡值眼中。一個書生難殺賊,願為厲鬼效微忠。六月初一,他的胃已幹枯,嘔吐完畢,接著吐血,親友用清淡的稀食勸他喝下,他憤怒地大喊:你們是想讓我苟且偷生嗎?最終他嚼爛了自己的嘴唇。初二日,血也吐完了,喉嚨腫得很厲害,舌頭伸出了一寸多。初三日下午三點左右,他向天空三次唿喚先帝,瞪大眼睛,長歎一聲後去世。當時他五十一歲。同輩人邱民瞻等人為他準備棺材安葬,民間稱讚他為潛忠先生。一時之間,來吊唁的人數以千計。他著有六卷書,傳授給了好友丁鉞武。南明朝廷贈予他翰林院五經博士的稱號,與湯文瓊一同被供奉在旌忠祠。
另外,崇禎皇帝殉國後,有位投水自盡的東湖樵夫,曆史上沒有記載他的名字,但怎麽知道他不是一位高官或者貴族,為了避免災禍牽連到家族,所以改名換姓,用死來消除痕跡,這未必真的是一個書生為了國家而死,就像許琰一樣。在唐朝安祿山之亂時,甄濟(唐朝大臣,安祿山派人威逼他投降,他伸長脖子受死,被放過)伸長脖子等待被殺,在南宋皇帝(南宋末代皇帝宋恭帝趙?的年號為德佑)滅亡時,國子監的學生徐應瀌全家自焚,這些都可以與許琰相提並論。甄濟如果沒死,就會臣服於安祿山,徐應瀌如果不死,也會享受改朝換代之後統治者的俸祿。如果南明朝廷能夠定鼎天下,繼續沿襲明朝正塑,許琰也可以不必赴死,繼續為國家效力。許琰和湯文瓊,真的是古今獨一無二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