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王忠軍噪、賊犯荊州、胡光翰戰死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忠軍噪
崇禎丁醜年(公元1637年)二月,山西總兵官王忠率領部隊支援河南,但聲稱自己生病數月,遲遲沒有推進戰事,他率領的一支部隊因不滿而嘩變返迴。給事中淩義渠對此事進行了批評,並上奏朝廷。皇帝下詔將王忠抓迴京城問罪。二月十三日乙酉,朝廷任命陝西巡撫孫傳廷負責全麵主持河南的軍政事務。
十一月,兵部尚書楊嗣昌建議延遲對賊寇的圍剿行動,各地巡撫與鎮守官員協同合作,各自負責切斷和封鎖戰略要地,然後集中兵力進行聯合清剿。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
賊犯荊州
崇禎丁醜年(公元1637年)閏四月初四壬寅,朝廷任命熊文燦為兵部尚書,總管全國軍務,並負責督導剿滅流寇的工作。當時熊文燦剛剛平定了福建的賊寇,威望較高,所以得到了這一任命。五月,鄖陽、襄陽的賊寇侵犯荊州,並焚燒了荊州的墓園。十二月,朝廷又任命戴柬閔擔任鄖陽巡撫。
胡光翰戰死
胡光翰是湖廣鄖陽府鄖縣的一名秀才,性格英勇剛烈,在鄉裏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時,常常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流寇猖獗,襄鄖地區變為廢墟,胡光翰於是召集鄉裏的父老一起向巡撫和按察使匯報寇匪造成的災難,情緒激動,熱淚盈眶,用忠義激勵大家。同時他還歃血為盟,集結鄉勇,製定了規章製度並進行有序部署。自此以後,凡是流寇路過他們防守的堡壘,都相互告誡不敢侵犯。其間,有個叫管某的奸詐之徒為流寇提供情報,帶領他們攻擊胡光翰的防禦陣地。胡光翰拚盡全力抵抗,但久而久之,由於糧食耗盡,援兵又未能及時趕到,形勢十分危急。他仰天長歎:“我集結大家,本希望能保護鄉裏的父老鄉親和宗族子弟,但現在看來我們的努力失敗了。當權者平時就懼怕流寇,一旦得知我們陷入困境,隻會捂住耳朵躲到床底下,怎麽可能來救援我們呢?看來我們隻能以死相拚了,還有什麽好說的?”聽到這話,大家無不掩麵痛哭。
過了幾天,胡光翰對他的追隨者說:“我先帶你們衝鋒,希望能僥幸突破包圍,就算不能,我也要用我的死抵擋住敵人,你們趁機逃跑。”於是他率領眾人衝擊敵陣,激戰許久,但流寇越發從四麵八方聚集而來,力量漸漸不支,胡光翰依然親手殺死數名流寇,最後受傷壯烈犧牲。
我從湖北的朋友那裏聽說,流寇其實比普通人更加害怕死亡,他們在攻破城鎮時,隻要見到民眾手持武器團結抵抗,往往會假裝答應放下武器就可以饒恕他們的性命,如果民眾不聽從,流寇也不敢輕易靠近,有時甚至因恐懼而騎馬離去。如果鄉野的小民都能像胡光翰那樣勇敢,而當權者也能積極援助,共同抵禦,那麽流寇怎能在各地肆意破壞,猶如無人之地呢?胡光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源於管某的背叛,這一點與李陵的故事相似,曆史反複重現。安撫政策是由熊文燦主導製定的,而中樞部門的楊嗣昌也在背後積極推動,結果耗費了東南地區大量的資源,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國家財力耗盡,皇陵都被震動,最終將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社稷斷送給了流寇。唉!究竟是誰開啟了這惡劣的開端,一直禍害著國家的發展?真是恨不得請出尚方寶劍,將那些誤國的佞臣誅殺。
譯者注:1.\"厲階\",在古代常用於指代禍端、災禍的根源或引起糾紛的原因。
崇禎丁醜年(公元1637年)二月,山西總兵官王忠率領部隊支援河南,但聲稱自己生病數月,遲遲沒有推進戰事,他率領的一支部隊因不滿而嘩變返迴。給事中淩義渠對此事進行了批評,並上奏朝廷。皇帝下詔將王忠抓迴京城問罪。二月十三日乙酉,朝廷任命陝西巡撫孫傳廷負責全麵主持河南的軍政事務。
十一月,兵部尚書楊嗣昌建議延遲對賊寇的圍剿行動,各地巡撫與鎮守官員協同合作,各自負責切斷和封鎖戰略要地,然後集中兵力進行聯合清剿。朝廷采納了他的建議。
賊犯荊州
崇禎丁醜年(公元1637年)閏四月初四壬寅,朝廷任命熊文燦為兵部尚書,總管全國軍務,並負責督導剿滅流寇的工作。當時熊文燦剛剛平定了福建的賊寇,威望較高,所以得到了這一任命。五月,鄖陽、襄陽的賊寇侵犯荊州,並焚燒了荊州的墓園。十二月,朝廷又任命戴柬閔擔任鄖陽巡撫。
胡光翰戰死
胡光翰是湖廣鄖陽府鄖縣的一名秀才,性格英勇剛烈,在鄉裏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時,常常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流寇猖獗,襄鄖地區變為廢墟,胡光翰於是召集鄉裏的父老一起向巡撫和按察使匯報寇匪造成的災難,情緒激動,熱淚盈眶,用忠義激勵大家。同時他還歃血為盟,集結鄉勇,製定了規章製度並進行有序部署。自此以後,凡是流寇路過他們防守的堡壘,都相互告誡不敢侵犯。其間,有個叫管某的奸詐之徒為流寇提供情報,帶領他們攻擊胡光翰的防禦陣地。胡光翰拚盡全力抵抗,但久而久之,由於糧食耗盡,援兵又未能及時趕到,形勢十分危急。他仰天長歎:“我集結大家,本希望能保護鄉裏的父老鄉親和宗族子弟,但現在看來我們的努力失敗了。當權者平時就懼怕流寇,一旦得知我們陷入困境,隻會捂住耳朵躲到床底下,怎麽可能來救援我們呢?看來我們隻能以死相拚了,還有什麽好說的?”聽到這話,大家無不掩麵痛哭。
過了幾天,胡光翰對他的追隨者說:“我先帶你們衝鋒,希望能僥幸突破包圍,就算不能,我也要用我的死抵擋住敵人,你們趁機逃跑。”於是他率領眾人衝擊敵陣,激戰許久,但流寇越發從四麵八方聚集而來,力量漸漸不支,胡光翰依然親手殺死數名流寇,最後受傷壯烈犧牲。
我從湖北的朋友那裏聽說,流寇其實比普通人更加害怕死亡,他們在攻破城鎮時,隻要見到民眾手持武器團結抵抗,往往會假裝答應放下武器就可以饒恕他們的性命,如果民眾不聽從,流寇也不敢輕易靠近,有時甚至因恐懼而騎馬離去。如果鄉野的小民都能像胡光翰那樣勇敢,而當權者也能積極援助,共同抵禦,那麽流寇怎能在各地肆意破壞,猶如無人之地呢?胡光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源於管某的背叛,這一點與李陵的故事相似,曆史反複重現。安撫政策是由熊文燦主導製定的,而中樞部門的楊嗣昌也在背後積極推動,結果耗費了東南地區大量的資源,卻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國家財力耗盡,皇陵都被震動,最終將祖宗留下的大好江山社稷斷送給了流寇。唉!究竟是誰開啟了這惡劣的開端,一直禍害著國家的發展?真是恨不得請出尚方寶劍,將那些誤國的佞臣誅殺。
譯者注:1.\"厲階\",在古代常用於指代禍端、災禍的根源或引起糾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