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滿桂戰死、劉之綸死節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滿桂戰死
十二月,後金軍隊再次包圍京城。十七日(丙寅日),滿桂率領軍隊前來救援,然而,遭遇了後金軍的大規模攻擊,滿桂戰敗隻得收兵暫退。緊接著丁卯日(丙寅之後為丁卯,也就是第二天),滿桂集結了五千兵力,與孫祖壽等將領一道在城外的安定門布陣,從早晨辰時一直激戰到傍晚酉時,期間經曆了十多次交鋒。後金軍隊不斷變換陣型,滿桂身受箭傷,跌落戰馬,犧牲在戰場上。將領申甫在夜間組織奇襲敵營,但也在戰鬥中犧牲。黑雲龍、麻登雲兩將被後金俘獲。
後金又開始攻城,京城內的民眾惶恐不安,但此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援軍紛紛抵達,共同抵禦後金軍的進攻,最終迫使後金軍撤退。
劉之綸死節
劉之綸,字元誠,四川宜賓人。他熱衷於研習朱熹理家之道,曾在座位旁邊大書“必為聖人”,因此鄉裏人稱他為“劉聖人”。天啟辛酉年(公元1621年)劉之綸考中鄉試,崇禎戊辰年(公元1628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庶吉士的職位,並與同僚金公聲以及眾多願意為國家赴死的勇士申甫等人一起,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應對緊急危難。
己巳年(公元1629年)冬,北方的後金軍隊入侵,金公聲率先上疏得到皇帝召見,他向皇帝推薦了劉之綸和申甫。皇帝馬上召見他們並滿意他們的對答,任命申甫為京營副總兵,金公聲為禦史監督軍隊,同時任命劉之綸為兵部右侍郎,協理軍事並督戰守衛京城。不久後,滿桂和申甫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劉之綸誓師出城迎戰,適逢清兵暫時撤退。他率軍抵達通州,行至薊州時了解到後金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永平,於是他與總兵馬世龍、吳自勉約定,他們率軍從薊州攻向永平,以牽製永平兵力,自己率兵沿著道路向遵化進攻,行軍路線是從石門一路來到白草溝,距離遵化城僅八裏時在娘娘山紮營。然而,馬世龍等人卻不受劉之綸的指揮節製,違背了先前的約定。
此時,後金率三萬騎兵從永平趕來。劉之綸在娘娘山嚴陣以待,先發射一炮打死百名敵騎,再發一炮時炮筒破裂,導致自己營地起火,敵軍隨之攻上了山。一名副將建議穩住陣腳慢慢撤退,但劉之綸堅持下令擂鼓再戰,從中午激戰至黃昏。士兵們箭矢耗盡,隻能手持短刀作戰,緊緊圍著劉之綸的馬匹向前衝鋒,周圍敵軍的箭矢密集如雨般落下。劉之綸意識到戰局已無法挽迴,大聲疾唿“誓死效忠皇帝”,並將所佩戴的官印交給家丁,讓其繞道送迴給巡撫。突然,劉之綸被一箭射穿頭部,一箭射中膝蓋,最終壯烈犧牲。跟隨劉之綸的將領們齊聲痛哭,全軍發起激烈的野戰,大多戰死沙場。戰事結束後,朝廷祭奠封賞劉之綸並妥善安葬,蔭其一子為官。
劉之綸的為人,文震孟(諡號文肅)曾經詳細介紹過。
譯者注:1.文震孟,明末著名大臣,為人剛直有節,曾短暫擔任內閣輔臣,後被溫體仁攻擊,落職閑住,病卒,後被南明朝廷追諡“文肅”。
2.己巳之變暴露出明朝在邊防體係、情報網絡、戰略決策等方麵的諸多問題,以及朝廷內部的黨爭、信任危機等深層次矛盾。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明朝在麵對後金持續不斷的挑戰時,越發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反擊。而大批忠勇之士的隕落,使得明朝在後來的歲月中更加難以尋找到既有軍事才能又有忠誠度的將領來扞衛邊疆或消除內亂,這也加速了明朝在軍事上的衰敗。
十二月,後金軍隊再次包圍京城。十七日(丙寅日),滿桂率領軍隊前來救援,然而,遭遇了後金軍的大規模攻擊,滿桂戰敗隻得收兵暫退。緊接著丁卯日(丙寅之後為丁卯,也就是第二天),滿桂集結了五千兵力,與孫祖壽等將領一道在城外的安定門布陣,從早晨辰時一直激戰到傍晚酉時,期間經曆了十多次交鋒。後金軍隊不斷變換陣型,滿桂身受箭傷,跌落戰馬,犧牲在戰場上。將領申甫在夜間組織奇襲敵營,但也在戰鬥中犧牲。黑雲龍、麻登雲兩將被後金俘獲。
後金又開始攻城,京城內的民眾惶恐不安,但此時來自全國各地的援軍紛紛抵達,共同抵禦後金軍的進攻,最終迫使後金軍撤退。
劉之綸死節
劉之綸,字元誠,四川宜賓人。他熱衷於研習朱熹理家之道,曾在座位旁邊大書“必為聖人”,因此鄉裏人稱他為“劉聖人”。天啟辛酉年(公元1621年)劉之綸考中鄉試,崇禎戊辰年(公元1628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庶吉士的職位,並與同僚金公聲以及眾多願意為國家赴死的勇士申甫等人一起,時刻準備著為國家應對緊急危難。
己巳年(公元1629年)冬,北方的後金軍隊入侵,金公聲率先上疏得到皇帝召見,他向皇帝推薦了劉之綸和申甫。皇帝馬上召見他們並滿意他們的對答,任命申甫為京營副總兵,金公聲為禦史監督軍隊,同時任命劉之綸為兵部右侍郎,協理軍事並督戰守衛京城。不久後,滿桂和申甫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劉之綸誓師出城迎戰,適逢清兵暫時撤退。他率軍抵達通州,行至薊州時了解到後金大部分兵力集中在永平,於是他與總兵馬世龍、吳自勉約定,他們率軍從薊州攻向永平,以牽製永平兵力,自己率兵沿著道路向遵化進攻,行軍路線是從石門一路來到白草溝,距離遵化城僅八裏時在娘娘山紮營。然而,馬世龍等人卻不受劉之綸的指揮節製,違背了先前的約定。
此時,後金率三萬騎兵從永平趕來。劉之綸在娘娘山嚴陣以待,先發射一炮打死百名敵騎,再發一炮時炮筒破裂,導致自己營地起火,敵軍隨之攻上了山。一名副將建議穩住陣腳慢慢撤退,但劉之綸堅持下令擂鼓再戰,從中午激戰至黃昏。士兵們箭矢耗盡,隻能手持短刀作戰,緊緊圍著劉之綸的馬匹向前衝鋒,周圍敵軍的箭矢密集如雨般落下。劉之綸意識到戰局已無法挽迴,大聲疾唿“誓死效忠皇帝”,並將所佩戴的官印交給家丁,讓其繞道送迴給巡撫。突然,劉之綸被一箭射穿頭部,一箭射中膝蓋,最終壯烈犧牲。跟隨劉之綸的將領們齊聲痛哭,全軍發起激烈的野戰,大多戰死沙場。戰事結束後,朝廷祭奠封賞劉之綸並妥善安葬,蔭其一子為官。
劉之綸的為人,文震孟(諡號文肅)曾經詳細介紹過。
譯者注:1.文震孟,明末著名大臣,為人剛直有節,曾短暫擔任內閣輔臣,後被溫體仁攻擊,落職閑住,病卒,後被南明朝廷追諡“文肅”。
2.己巳之變暴露出明朝在邊防體係、情報網絡、戰略決策等方麵的諸多問題,以及朝廷內部的黨爭、信任危機等深層次矛盾。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使得明朝在麵對後金持續不斷的挑戰時,越發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有效地組織和實施反擊。而大批忠勇之士的隕落,使得明朝在後來的歲月中更加難以尋找到既有軍事才能又有忠誠度的將領來扞衛邊疆或消除內亂,這也加速了明朝在軍事上的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