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思宗烈皇帝、 倪元璐論東林
穿越必備:白話明季北略那點事 作者:明溪漱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思宗烈皇帝
思宗皇帝(崇禎帝)是光宗皇帝的兒子,熹宗皇帝的弟弟。他在天啟丁卯年(公元1627年)八月即位,次年戊辰(公元1628年)改年號為崇禎。自太祖朱元璋戊申年(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並啟用洪武年號,到崇禎帝改元的戊辰年,共曆經二百六十年。思宗皇帝在位十七年,至甲申年(公元1644年)遭遇變故,以身殉國。南明弘光朝的禮部尚書顧錫疇提議為思宗皇帝追諡廟號為“思宗烈皇帝”,周皇後為“孝節皇後”,但忻城伯趙之龍提出“思”並非美諡。乙酉年(公元1645年)二月,禮部官員管紹寧請求改為“毅宗烈皇帝”。後來清朝攝政王率軍進入北京,命明朝降臣翰林李明睿為崇禎帝議定諡號。李明睿最終諡其為“懷宗端皇帝”,周皇後為“烈皇後”。因此,清朝官方文獻遵循當時的禮法稱其為“懷宗”。然而民間百姓因不知詳情,有的稱其為“思宗”,有的簡稱“毅宗”,這些都是沿用舊時的說法。顧錫疇是江蘇昆山人,管紹寧是常州武進人,李明睿則是江西南昌人。
根據諡法,仁慈又壽命短暫的可以稱為“懷”,曆史上劉聰攻陷洛陽,抓住晉懷帝殺了,晉懷帝就年僅三十。宋端宗被元兵追擊,死於碙州,年僅十一歲。可見“懷”與“端”都不是美諡。而崇禎帝以身殉國,表現出對國家社稷的忠誠與擔當。清朝攝政王入京後首先下令議定崇禎帝的諡號,足見其對崇禎帝的尊重。然而李明睿作為明朝舊臣,曾深受恩寵,卻未給崇禎帝賜予美諡,而選用“懷”或“端”,仿佛將崇禎帝視同短命的幼主或亡國之君,這樣的評價過於苛刻。民間仍有人認為李明睿公忠練達,實在是評價過了。
我想到太祖朱元璋在戊申年(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思宗在戊辰年(公元1628年)改元崇禎,後止於甲申,這是從戊開始,至申結束。明朝的國祚恰好始於戊申,終於戊申,難道這不是天意嗎?
倪元璐論東林
倪元璐,字鴻寶,浙江上虞人。他於天啟二年壬戌(公元1622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庶吉士之職。思宗皇帝在位時,他作為翰林院編修上奏說:“凡是攻擊崔、魏之人,必定會牽連東林黨一案,如果把東林作為邪黨,那麽又怎麽將崔、魏定罪呢?如果崔、魏是邪黨,那麽首先彈劾魏忠賢和要求從重懲處崔呈秀的人,還是邪黨嗎?東林其實是天下才子聚集之地,然而他們有時過於苛刻地指責他人過失,堅持的主張過於激進,行為並不符合中庸之道,卻不能將他們視作狂妄囂張之輩。那些評論者能以忠厚之心從寬理解這類人,卻偏偏以固守極端的見解對我們這些人苛責不已,這就是我所說的尚未全麵開化的表現。韓爌為人清廉忠誠,且意誌堅定,皇帝對此已有明鑒,然而朝議中對他的評價卻大相徑庭。文震孟作為文臣,他秉持正統學術,風骨傲然,任職兩個月便因直言進諫而獲罪,如今雖有再次啟用的旨意下達,但荒誕無稽的言論卻日益增多。這就是我所說的‘正氣未能伸張’的現象。總之,我所主張的並非調和折中,而是要明確區分是非,我不在乎這兩名大臣是否被任用,而在乎的是能否能盡快辨明是非曲直。至於全國各地因閹黨假傳聖旨而被拆毀的講學書院,應當全部修複。”
皇帝說:“我多次下令起用廢棄之人,始終秉持公正無私的原則,何來什麽尚未全麵開化、正氣未能伸張的說法?各書院不得擅自倡導恢複,以免引發混亂。”
譯者注:1.關於原文中的“中允”,明朝翰林院中設有“中允”一職,屬於翰林官序列。
思宗皇帝(崇禎帝)是光宗皇帝的兒子,熹宗皇帝的弟弟。他在天啟丁卯年(公元1627年)八月即位,次年戊辰(公元1628年)改年號為崇禎。自太祖朱元璋戊申年(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並啟用洪武年號,到崇禎帝改元的戊辰年,共曆經二百六十年。思宗皇帝在位十七年,至甲申年(公元1644年)遭遇變故,以身殉國。南明弘光朝的禮部尚書顧錫疇提議為思宗皇帝追諡廟號為“思宗烈皇帝”,周皇後為“孝節皇後”,但忻城伯趙之龍提出“思”並非美諡。乙酉年(公元1645年)二月,禮部官員管紹寧請求改為“毅宗烈皇帝”。後來清朝攝政王率軍進入北京,命明朝降臣翰林李明睿為崇禎帝議定諡號。李明睿最終諡其為“懷宗端皇帝”,周皇後為“烈皇後”。因此,清朝官方文獻遵循當時的禮法稱其為“懷宗”。然而民間百姓因不知詳情,有的稱其為“思宗”,有的簡稱“毅宗”,這些都是沿用舊時的說法。顧錫疇是江蘇昆山人,管紹寧是常州武進人,李明睿則是江西南昌人。
根據諡法,仁慈又壽命短暫的可以稱為“懷”,曆史上劉聰攻陷洛陽,抓住晉懷帝殺了,晉懷帝就年僅三十。宋端宗被元兵追擊,死於碙州,年僅十一歲。可見“懷”與“端”都不是美諡。而崇禎帝以身殉國,表現出對國家社稷的忠誠與擔當。清朝攝政王入京後首先下令議定崇禎帝的諡號,足見其對崇禎帝的尊重。然而李明睿作為明朝舊臣,曾深受恩寵,卻未給崇禎帝賜予美諡,而選用“懷”或“端”,仿佛將崇禎帝視同短命的幼主或亡國之君,這樣的評價過於苛刻。民間仍有人認為李明睿公忠練達,實在是評價過了。
我想到太祖朱元璋在戊申年(公元1368年)建立明朝,思宗在戊辰年(公元1628年)改元崇禎,後止於甲申,這是從戊開始,至申結束。明朝的國祚恰好始於戊申,終於戊申,難道這不是天意嗎?
倪元璐論東林
倪元璐,字鴻寶,浙江上虞人。他於天啟二年壬戌(公元1622年)考中進士,被授予庶吉士之職。思宗皇帝在位時,他作為翰林院編修上奏說:“凡是攻擊崔、魏之人,必定會牽連東林黨一案,如果把東林作為邪黨,那麽又怎麽將崔、魏定罪呢?如果崔、魏是邪黨,那麽首先彈劾魏忠賢和要求從重懲處崔呈秀的人,還是邪黨嗎?東林其實是天下才子聚集之地,然而他們有時過於苛刻地指責他人過失,堅持的主張過於激進,行為並不符合中庸之道,卻不能將他們視作狂妄囂張之輩。那些評論者能以忠厚之心從寬理解這類人,卻偏偏以固守極端的見解對我們這些人苛責不已,這就是我所說的尚未全麵開化的表現。韓爌為人清廉忠誠,且意誌堅定,皇帝對此已有明鑒,然而朝議中對他的評價卻大相徑庭。文震孟作為文臣,他秉持正統學術,風骨傲然,任職兩個月便因直言進諫而獲罪,如今雖有再次啟用的旨意下達,但荒誕無稽的言論卻日益增多。這就是我所說的‘正氣未能伸張’的現象。總之,我所主張的並非調和折中,而是要明確區分是非,我不在乎這兩名大臣是否被任用,而在乎的是能否能盡快辨明是非曲直。至於全國各地因閹黨假傳聖旨而被拆毀的講學書院,應當全部修複。”
皇帝說:“我多次下令起用廢棄之人,始終秉持公正無私的原則,何來什麽尚未全麵開化、正氣未能伸張的說法?各書院不得擅自倡導恢複,以免引發混亂。”
譯者注:1.關於原文中的“中允”,明朝翰林院中設有“中允”一職,屬於翰林官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