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女子大多已經無法歸家了,不是時過境遷已經找不到家人,就是迴去了也沒立身之地。
燕趙邊境倒是沒有什麽對女子貞節方麵的苛刻要求,主要還是生存問題。家裏田地本來不多,父母兄弟日子難過,又有自己的小家,哪有功夫多養個人。
實際上那些女子自己也不樂意繼續待在邊境,總有一種還會再次遭到擄掠的擔憂和驚懼在。
秦吏便問他們願不願意去南邊,南邊現在正缺人手。
有些人去了,有些人沒去。不論去不去,大秦各地都缺人,她們總不會沒有個落腳地的。
秦吏給她們中不少人立了女戶,不願走的還能進工坊做工養活自己。時隔多年終於歸鄉,才恍然發現故國已經沒了,但是日子好像更好過了。
這些人倒是比親眼見證故國覆滅的庶民更快地倒向了大秦。
用她們的話來說就是:
「好日子過多了真是矯情,去匈奴吃幾年苦迴來,保管你們再不惦記故國!」
在她們看來,六國庶民的日子再苦也是甜的。所以她們很瞧不上有些人一邊享受秦國給的優待,一邊依舊把秦人當外人防備。
她們家鄉的庶民則正好相反,認為她們被點小恩小惠就收買了。秦人對他們再好那也是外來者,我把你家砸了再給你建個好房子,難道你就得對我感恩戴德嗎?
雙方各有各的立場,誰也說服不了誰。
秦吏並不在意,大秦本就沒指望能立刻抹滅故國對他們的影響。
而且,現在不心動,也不過是因為給的好處還不夠多。說不準再過些年,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們就沒底氣繼續排斥秦人了。
匈奴和東胡的戰爭一觸即發。
戰爭規模比所有人預計得都要大,畢竟東胡的部落們也不是傻子。發現匈奴有糾結大軍攻打他們的意圖後,他們也沒有坐以待斃。
匈奴能結盟,東胡也能。雙方很快發展成兩個聯盟的大戰,大秦還是頭一次看到這麽多部落齊齊參戰。
韓信安安分分在邊境訓練了這麽久的士兵,可算等到他們開打了。
人家打仗,他也不閑著。
匈奴的殘兵敗將被他帶人捉了不少迴來,捉迴來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詢問匈奴部落的具體情況。
問完就殺了,並不放迴去。除非看匈奴將被東胡打敗,才會挑著放一些能打的迴去提高匈奴的戰勝率。
韓信想要匈奴戰勝東胡,這樣大秦的軍隊才好「在東胡的請求下幫忙奪迴家鄉」。
韓小將軍在邊境浪得不行,一開始傳來的戰報全是今天又捉了幾個匈奴人,問到了什麽消息,是殺了還是放了。
他寫戰報寫得跟小學生的日記似的,而且還傻乎乎地將收信人定為了太子殿下。
他覺得自己現在是在小打小鬧,不算大戰。所以這些小事沒必要拿去叨擾陛下,報告給太子就可以了。
給韓信當副將的蒙英看得欲言又止:
「這樣不好吧?」
即便是小事,也該報給陛下才對啊!
韓信振振有詞:
「等大戰開打再報給陛下,你自己看看我寫的這些,好意思拿給陛下看嗎?陛下日理萬機,沒空看我寫的這個。」
蒙英:……
就算陛下沒空看,你也得奏給陛下啊。陛下看不看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看自然會交給太子殿下,用不著你替他做決定。
但蒙英畢竟也是個半大少年,不是很懂官場那一套。他隻是跟著他爹蒙恬還有他叔叔蒙毅耳濡目染,覺得這樣不是很妥。
作為副將,他做不了頂頭上司的主。隻能悄悄寫信給父親和叔父吐槽,詢問到底應該怎麽辦。
蒙毅同時拿到了奏報和家信。
這兩封信都是走軍中的傳訊路子送來的,同一天送出去,自然也同一天送達。先過郎中令的手,才會轉交給君上。
因為不是什麽緊急軍報,蒙毅也就沒有連夜拿去啟奏。他不緊不慢地拆開了家信,還當侄子是離家太久想念長輩了,才給自己寫信的。
看完之後,蒙毅:……
蒙毅在思索,韓信這個腦迴路是誰教他的。換一對帝王和太子,他這不是拱火嗎?
為了給韓小將軍找補,蒙毅第二日先去找了太子。
太子看完軍報倒是不怎麽意外。
扶蘇一向知道韓信是什麽性子,天生學不太來那些官場上的彎彎繞繞。倒也不是他腦子缺根筋真學不會,而是他堅持認為沒那個必要。
性格純粹的人是這樣的,他們懂人情世故,但他們覺得不用時時刻刻講究這個。與人相處重要的是真誠以待,而不是玩虛的,做人何必這麽虛偽。
這樣的人很適合交友,卻不適合混跡官場。在別的地方,他們堅持這些美好品德是對的,可惜在官場這麽幹屬於自己給自己埋雷。
扶蘇提筆把信件開頭的「太子殿下親啟」中前四個字劃掉了,在旁邊補了「始皇帝陛下」五字。
眼睜睜看著的蒙毅:……
關鍵是太子殿下這個字跡,怎麽和韓信的狗爬字一個樣?要不是他親眼看著太子寫的,他都要以為真是韓信的手筆了。
扶蘇沖蒙毅微微一笑。
韓信上輩子小時候沒受過太好的教育,屬於野蠻生長的,一手字真的不太好看。
燕趙邊境倒是沒有什麽對女子貞節方麵的苛刻要求,主要還是生存問題。家裏田地本來不多,父母兄弟日子難過,又有自己的小家,哪有功夫多養個人。
實際上那些女子自己也不樂意繼續待在邊境,總有一種還會再次遭到擄掠的擔憂和驚懼在。
秦吏便問他們願不願意去南邊,南邊現在正缺人手。
有些人去了,有些人沒去。不論去不去,大秦各地都缺人,她們總不會沒有個落腳地的。
秦吏給她們中不少人立了女戶,不願走的還能進工坊做工養活自己。時隔多年終於歸鄉,才恍然發現故國已經沒了,但是日子好像更好過了。
這些人倒是比親眼見證故國覆滅的庶民更快地倒向了大秦。
用她們的話來說就是:
「好日子過多了真是矯情,去匈奴吃幾年苦迴來,保管你們再不惦記故國!」
在她們看來,六國庶民的日子再苦也是甜的。所以她們很瞧不上有些人一邊享受秦國給的優待,一邊依舊把秦人當外人防備。
她們家鄉的庶民則正好相反,認為她們被點小恩小惠就收買了。秦人對他們再好那也是外來者,我把你家砸了再給你建個好房子,難道你就得對我感恩戴德嗎?
雙方各有各的立場,誰也說服不了誰。
秦吏並不在意,大秦本就沒指望能立刻抹滅故國對他們的影響。
而且,現在不心動,也不過是因為給的好處還不夠多。說不準再過些年,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他們就沒底氣繼續排斥秦人了。
匈奴和東胡的戰爭一觸即發。
戰爭規模比所有人預計得都要大,畢竟東胡的部落們也不是傻子。發現匈奴有糾結大軍攻打他們的意圖後,他們也沒有坐以待斃。
匈奴能結盟,東胡也能。雙方很快發展成兩個聯盟的大戰,大秦還是頭一次看到這麽多部落齊齊參戰。
韓信安安分分在邊境訓練了這麽久的士兵,可算等到他們開打了。
人家打仗,他也不閑著。
匈奴的殘兵敗將被他帶人捉了不少迴來,捉迴來也不是為了別的,就是詢問匈奴部落的具體情況。
問完就殺了,並不放迴去。除非看匈奴將被東胡打敗,才會挑著放一些能打的迴去提高匈奴的戰勝率。
韓信想要匈奴戰勝東胡,這樣大秦的軍隊才好「在東胡的請求下幫忙奪迴家鄉」。
韓小將軍在邊境浪得不行,一開始傳來的戰報全是今天又捉了幾個匈奴人,問到了什麽消息,是殺了還是放了。
他寫戰報寫得跟小學生的日記似的,而且還傻乎乎地將收信人定為了太子殿下。
他覺得自己現在是在小打小鬧,不算大戰。所以這些小事沒必要拿去叨擾陛下,報告給太子就可以了。
給韓信當副將的蒙英看得欲言又止:
「這樣不好吧?」
即便是小事,也該報給陛下才對啊!
韓信振振有詞:
「等大戰開打再報給陛下,你自己看看我寫的這些,好意思拿給陛下看嗎?陛下日理萬機,沒空看我寫的這個。」
蒙英:……
就算陛下沒空看,你也得奏給陛下啊。陛下看不看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看自然會交給太子殿下,用不著你替他做決定。
但蒙英畢竟也是個半大少年,不是很懂官場那一套。他隻是跟著他爹蒙恬還有他叔叔蒙毅耳濡目染,覺得這樣不是很妥。
作為副將,他做不了頂頭上司的主。隻能悄悄寫信給父親和叔父吐槽,詢問到底應該怎麽辦。
蒙毅同時拿到了奏報和家信。
這兩封信都是走軍中的傳訊路子送來的,同一天送出去,自然也同一天送達。先過郎中令的手,才會轉交給君上。
因為不是什麽緊急軍報,蒙毅也就沒有連夜拿去啟奏。他不緊不慢地拆開了家信,還當侄子是離家太久想念長輩了,才給自己寫信的。
看完之後,蒙毅:……
蒙毅在思索,韓信這個腦迴路是誰教他的。換一對帝王和太子,他這不是拱火嗎?
為了給韓小將軍找補,蒙毅第二日先去找了太子。
太子看完軍報倒是不怎麽意外。
扶蘇一向知道韓信是什麽性子,天生學不太來那些官場上的彎彎繞繞。倒也不是他腦子缺根筋真學不會,而是他堅持認為沒那個必要。
性格純粹的人是這樣的,他們懂人情世故,但他們覺得不用時時刻刻講究這個。與人相處重要的是真誠以待,而不是玩虛的,做人何必這麽虛偽。
這樣的人很適合交友,卻不適合混跡官場。在別的地方,他們堅持這些美好品德是對的,可惜在官場這麽幹屬於自己給自己埋雷。
扶蘇提筆把信件開頭的「太子殿下親啟」中前四個字劃掉了,在旁邊補了「始皇帝陛下」五字。
眼睜睜看著的蒙毅:……
關鍵是太子殿下這個字跡,怎麽和韓信的狗爬字一個樣?要不是他親眼看著太子寫的,他都要以為真是韓信的手筆了。
扶蘇沖蒙毅微微一笑。
韓信上輩子小時候沒受過太好的教育,屬於野蠻生長的,一手字真的不太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