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頁
[歷史同人] 在大秦當完美太子 作者:無字驚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始皇不想和他說了。
太子慣會報喜不報憂,他自己有眼睛能看得出來。平時太子哄一哄他也就假裝相信了,這次不行。
始皇帝強硬地勒令扶蘇不許再提此事,再提就把他趕出去,眼不見為淨。
扶蘇:……
扶蘇隻好妥協。
父親想補償他就補償吧,或許這樣能叫父親心裏好受點。左右也不是什麽大事,何必為此惹父親不悅。
眼看兒子消停下來了,始皇倒是想起一件事來。
之前每夜夢見的舊事比較多,很多事情他都是一看而過。醒來後注意力都放在了大事上頭,某些小細節便被忽略了。
如今既然提起前世,始皇決定和兒子好好算一筆帳。
扶蘇見父親忽然變了神色,心覺不妙。
他突然感覺剛才若是被父親趕出家門其實也挺好的,總比留在這裏被父親清算要強些。
扶蘇試探著問道:
「阿父?怎麽突然生氣了?」
他不是都妥協了嗎?
始皇帝問他:
「朕記得,你曾經忽悠過韓信帶你去禦駕親征?」
扶蘇:!
扶蘇立刻察覺到了危機,連忙找補:
「我那是嚇唬臣子的,沒打算真去。」
這件事說起來也簡單。
秦二世平定境內的叛亂之後,北邊匈奴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大秦忙於內亂之際,未曾想到匈奴那裏出現了一個叫冒頓單於的人,統一了匈奴各部落。
原本被蒙恬打殘的匈奴捲土重來,意圖趁著大秦剛剛結束戰亂的機會,入侵中原。畢竟現在不動手,等秦國緩過來,以後就更沒機會了。
聽說秦朝的新皇帝是個病秧子,豈不是更好欺負?這病秧子皇帝還被個幼弟威脅到了皇位,一看就沒他爹難纏。
滅六國的功臣雖然大多還在吧,但一家滅五國的王氏當家人王翦那會兒早就死了。他兒子王賁倒是活著,可匈奴覺得這人遠不如王翦厲害。
還有隴西的李氏,頂樑柱南鄭公李崇也死了。下頭的新秀李信在滅楚的時候大敗,聽著也不像什麽厲害角色。
匈奴那邊一盤算,大秦正是微弱之時,他們可得趕緊抓住機會欺淩弱小。
正值匈奴出現雄主,此消彼長,匈奴士氣大振。
當時秦國朝堂內和六國餘孽有勾結的賊子還沒被清理幹淨,這些人仗著始皇不在,覺得扶蘇鎮不住他們,就忍不住蠢蠢欲動起來。
不是這裏卡一下,就是那裏鬧一下。
動作不大,但是煩人。
大戰在即,這些人還敢鬧騰,扶蘇自然不會容忍。於是他決定趁此機會將人一網打盡,盡量把魚都釣出來。
便有了禦駕親征這一齣好戲。
當時扶蘇說的是:
「北境邊塞將有戰事,糧草等供給不能出問題。諸位愛卿定要辦好此事,不能耽誤大事。」
言下之意若是糧草實在不夠,少不得要貴族出點血支援一些。咱們先渡過難關,後續論功行賞和補償少不了。
當然,這樣的話在有些人看來難免像是空口許諾。萬一皇帝就是在找機會從他們的家裏撈東西,事後再隨便打發了呢。
誰讓二世陛下當太子的時候就不怎麽做人,大家不太敢信他。
見大部分臣子皆不言語,反對派就抓住機會跳出來了。
這個說打仗太過勞民傷財,大秦如今風雨飄搖,實在經受不住這樣的消耗。
那個說之前始皇帝在時就非要北擊匈奴,鬧得庶民怨聲載道。始皇帝一駕崩,你看,庶民果然一煽動就造反了,陛下你要吸取教訓啊。
還有人說國庫的糧草告急,哪能出得起這麽多糧草支持戰事。北境那麽遙遠,運糧過去耗費太大,根本供不起。
反正各種理由都有,就是要勸說扶蘇以大局為重,和匈奴議和。
左右匈奴也就是在邊境搶一搶,靠著北邊邊境的是誰?
——是原本秦國、趙國和燕國的領土。
六國餘孽也不是都團結一心的,魏韓齊楚就不在乎北境安危。被搶的又不是他們老家,趙燕秦倒黴就倒黴唄,這些往前數幾十年都是他們的對頭。
然後不等扶蘇駁斥,也不等老秦人氣憤地跳出來宣稱「大秦從不怯戰」,趙燕兩邊先把主和派噴了個狗血淋頭。
扶蘇饒有興致地看了一場好戲。
戲看完之後,正事還是要決策的。到底是打還是和談,都得他來拿主意。
和談是不可能和談的,大秦可不怕匈奴。
扶蘇先是反問主和派,難道議和就不要出錢出糧了嗎?都是要花錢的事情,憑什麽給匈奴送錢而不是拿這些資本打迴去?
然後扶蘇又質疑主和派是不是匈奴派來的臥底,否則華夏子民怎麽能做軟骨頭,不顧同胞的死活?
主和派倒是想說他們和燕趙不是同胞,但不能說。
現在大秦已經一統天下十餘年了,大秦之主最不喜歡聽的就是老舊的六國論調。
在他們父子看來天下都是秦土,天下人也都是秦人。你作為秦臣公然宣揚分裂論,明天你腦袋就沒了。
最後扶蘇還是強硬地壓下了反對聲,堅決要打。
可是當真開始籌集糧草時,又出現了問題。有些人在朝會上無法左右皇帝的決策,私底下就拖後腿使絆子。
太子慣會報喜不報憂,他自己有眼睛能看得出來。平時太子哄一哄他也就假裝相信了,這次不行。
始皇帝強硬地勒令扶蘇不許再提此事,再提就把他趕出去,眼不見為淨。
扶蘇:……
扶蘇隻好妥協。
父親想補償他就補償吧,或許這樣能叫父親心裏好受點。左右也不是什麽大事,何必為此惹父親不悅。
眼看兒子消停下來了,始皇倒是想起一件事來。
之前每夜夢見的舊事比較多,很多事情他都是一看而過。醒來後注意力都放在了大事上頭,某些小細節便被忽略了。
如今既然提起前世,始皇決定和兒子好好算一筆帳。
扶蘇見父親忽然變了神色,心覺不妙。
他突然感覺剛才若是被父親趕出家門其實也挺好的,總比留在這裏被父親清算要強些。
扶蘇試探著問道:
「阿父?怎麽突然生氣了?」
他不是都妥協了嗎?
始皇帝問他:
「朕記得,你曾經忽悠過韓信帶你去禦駕親征?」
扶蘇:!
扶蘇立刻察覺到了危機,連忙找補:
「我那是嚇唬臣子的,沒打算真去。」
這件事說起來也簡單。
秦二世平定境內的叛亂之後,北邊匈奴又開始不安分起來。
大秦忙於內亂之際,未曾想到匈奴那裏出現了一個叫冒頓單於的人,統一了匈奴各部落。
原本被蒙恬打殘的匈奴捲土重來,意圖趁著大秦剛剛結束戰亂的機會,入侵中原。畢竟現在不動手,等秦國緩過來,以後就更沒機會了。
聽說秦朝的新皇帝是個病秧子,豈不是更好欺負?這病秧子皇帝還被個幼弟威脅到了皇位,一看就沒他爹難纏。
滅六國的功臣雖然大多還在吧,但一家滅五國的王氏當家人王翦那會兒早就死了。他兒子王賁倒是活著,可匈奴覺得這人遠不如王翦厲害。
還有隴西的李氏,頂樑柱南鄭公李崇也死了。下頭的新秀李信在滅楚的時候大敗,聽著也不像什麽厲害角色。
匈奴那邊一盤算,大秦正是微弱之時,他們可得趕緊抓住機會欺淩弱小。
正值匈奴出現雄主,此消彼長,匈奴士氣大振。
當時秦國朝堂內和六國餘孽有勾結的賊子還沒被清理幹淨,這些人仗著始皇不在,覺得扶蘇鎮不住他們,就忍不住蠢蠢欲動起來。
不是這裏卡一下,就是那裏鬧一下。
動作不大,但是煩人。
大戰在即,這些人還敢鬧騰,扶蘇自然不會容忍。於是他決定趁此機會將人一網打盡,盡量把魚都釣出來。
便有了禦駕親征這一齣好戲。
當時扶蘇說的是:
「北境邊塞將有戰事,糧草等供給不能出問題。諸位愛卿定要辦好此事,不能耽誤大事。」
言下之意若是糧草實在不夠,少不得要貴族出點血支援一些。咱們先渡過難關,後續論功行賞和補償少不了。
當然,這樣的話在有些人看來難免像是空口許諾。萬一皇帝就是在找機會從他們的家裏撈東西,事後再隨便打發了呢。
誰讓二世陛下當太子的時候就不怎麽做人,大家不太敢信他。
見大部分臣子皆不言語,反對派就抓住機會跳出來了。
這個說打仗太過勞民傷財,大秦如今風雨飄搖,實在經受不住這樣的消耗。
那個說之前始皇帝在時就非要北擊匈奴,鬧得庶民怨聲載道。始皇帝一駕崩,你看,庶民果然一煽動就造反了,陛下你要吸取教訓啊。
還有人說國庫的糧草告急,哪能出得起這麽多糧草支持戰事。北境那麽遙遠,運糧過去耗費太大,根本供不起。
反正各種理由都有,就是要勸說扶蘇以大局為重,和匈奴議和。
左右匈奴也就是在邊境搶一搶,靠著北邊邊境的是誰?
——是原本秦國、趙國和燕國的領土。
六國餘孽也不是都團結一心的,魏韓齊楚就不在乎北境安危。被搶的又不是他們老家,趙燕秦倒黴就倒黴唄,這些往前數幾十年都是他們的對頭。
然後不等扶蘇駁斥,也不等老秦人氣憤地跳出來宣稱「大秦從不怯戰」,趙燕兩邊先把主和派噴了個狗血淋頭。
扶蘇饒有興致地看了一場好戲。
戲看完之後,正事還是要決策的。到底是打還是和談,都得他來拿主意。
和談是不可能和談的,大秦可不怕匈奴。
扶蘇先是反問主和派,難道議和就不要出錢出糧了嗎?都是要花錢的事情,憑什麽給匈奴送錢而不是拿這些資本打迴去?
然後扶蘇又質疑主和派是不是匈奴派來的臥底,否則華夏子民怎麽能做軟骨頭,不顧同胞的死活?
主和派倒是想說他們和燕趙不是同胞,但不能說。
現在大秦已經一統天下十餘年了,大秦之主最不喜歡聽的就是老舊的六國論調。
在他們父子看來天下都是秦土,天下人也都是秦人。你作為秦臣公然宣揚分裂論,明天你腦袋就沒了。
最後扶蘇還是強硬地壓下了反對聲,堅決要打。
可是當真開始籌集糧草時,又出現了問題。有些人在朝會上無法左右皇帝的決策,私底下就拖後腿使絆子。